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油菜秸秆资源作为生物质产业原料的潜力量化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何聪彧 陈清健 +3 位作者 伏肖 杨茜云 易自力 薛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34-243,共10页
油菜(Brassica napus L.)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具有高纤维素含量、利用成本低等优点,合理的利用可为相关产业原料的供应提供重要保障。湖南省作为中国油菜主产区,理论上具备产业化开发的潜... 油菜(Brassica napus L.)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具有高纤维素含量、利用成本低等优点,合理的利用可为相关产业原料的供应提供重要保障。湖南省作为中国油菜主产区,理论上具备产业化开发的潜力。全面了解生物质产量潜力和原料品质的区域差异是合理利用秸秆资源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该研究对湖南省油菜秸秆资源产量潜力和原料品质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基于此对油菜秸秆作为未来生物质产业原料的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油菜秸秆年产量为660.47万t,其中以湘北(35.71%)和湘中地区(32.43%)贡献最大,产量潜力分别达到了235.84万t和214.21万t。湖南省油菜秸秆生物质原料品质存在较高的异质性,所有表征指标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均很高(>0.50)。生物质原料品质差异主要表现在重金属含量方面(CV>5.00)。此外,油菜秸秆生物质在灰分含量(CV=3.02)、木质素含量(CV=1.17)和纤维素聚合度(CV=1.15)方面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基于测定的多项品质指标,该研究通过构建基于隶属函数的生物质生产潜力指数进行原料品质指标的归一化处理。从生物质生产潜力指数上看,湖南省油菜秸秆最适合生产半纤维素基产品,尤其是湘北地区的油菜秸秆(潜力指数为0.60)。总体上看,具备较高产量潜力和较优原料品质的湘北地区可作为全省油菜秸秆产业的先行原料供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产业 品质 油菜秸秆 生物基产品 生产潜力指数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菜秸秆资源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评价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蓓蓓 马颖 +3 位作者 耿维 崔建宇 慕康国 胡林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34,共9页
文章利用中国各省(市)的农作物种植数据,估算长江流域油菜优势种植区域的冬闲土地面积,并评估油菜秸秆的产量和能源产品的生产潜力。研究发现:中国长江流域冬闲土地面积为1 648万hm2,可利用面积为494万hm2;2013年中国油菜秸秆和冬闲土... 文章利用中国各省(市)的农作物种植数据,估算长江流域油菜优势种植区域的冬闲土地面积,并评估油菜秸秆的产量和能源产品的生产潜力。研究发现:中国长江流域冬闲土地面积为1 648万hm2,可利用面积为494万hm2;2013年中国油菜秸秆和冬闲土地油菜秸秆的可收集量分别为3 817万t和2 483万t,总量可达6 300万t;油菜秸秆生物炭或生物油的总生产潜力分别为2 079万t或2 646万t,折合标准煤量为1 746万t或1 826万t;在利用50%油菜秸秆资源的情况下,生物油替代能源消费量的潜力达到913万t标准煤。中国的油菜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集中,其能源化利用具有规模优势,值得重视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冬闲田 生物炭 生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生物质能源“林油一体化”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诗琦 贾黎明 +10 位作者 苏淑钗 马履一 程志楚 高世轮 高媛 李世冉 张赟齐 孙操稳 赵国春 段劼 翁学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6-107,共12页
【目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林油一体化"产业(以下简称"林油一体化"产业)是指以生物质能源企业为主,将原料林培育、生物柴油等系列产品生产相结合的产业;本文旨在提出我国"林油一体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目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林油一体化"产业(以下简称"林油一体化"产业)是指以生物质能源企业为主,将原料林培育、生物柴油等系列产品生产相结合的产业;本文旨在提出我国"林油一体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产业发展。【方法】通过相关企业调研、原料林林地调查、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CO2eq排放量测算、原料林培育及产品生产经济效益测算等,研究产业发展现状、原料林不同培育模式及不同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结果】(1)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原料林培育基地,企业创新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及其他生物燃油的生产工艺;(2)生产1 t无患子生物柴油,原料林固定CO2量25.38 t,全生命周期CO2eq排放量为-19.41 t,与石化柴油相比,减排量达621.77%;(3)多数原料林为实生栽培模式,未实现良种化,缺乏集约经营,结果晚、产量低、成本高;以20年为项目周期,果实价格4元/kg计,实生栽培模式原料林约亏损1 687.68元/(hm2·a),高接换头模式年均利润为419.57元/(hm2·a);但若形成无性系栽培模式,在第10年可收回成本,年均利润为2 675.55元/(hm2·a);若再按2019年的市场平均价格9元/kg计算,则在第5年即可收回成本,年均利润达20 675元/(hm2·a),经济效益将大幅度提升;(4)1 t无患子干果生产生物柴油平均盈利18.65元,生产皂苷类产品平均盈利6 573.3元,若形成完整的油-皂-碳-林多联产产品生产线,年处理5 000 t干果的净收益为5 566.4万元。【结论】"优良无性系种植园模式+多联产产业链模式"是未来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为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产业优先享受营造林普惠财政补贴政策、国家种业和良种优惠政策、财税优惠政策,并强制石化柴油中配比生物柴油,拓宽生物柴油的推广应用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物质能源 林油一体化 产业 可持续发展 多联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棉花副产品作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潜力评估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蓓蓓 耿维 +3 位作者 崔建宇 慕康国 马颖 胡林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391,共8页
中国每年产生丰富的棉花副产品资源,包括棉秆和棉籽。棉秆和棉籽壳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高,棉籽仁含油量高,是适宜的生物质能源原料。从1980年到2014年,棉花主产区向西北内陆的新疆扩展,而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种植面积缩小,主要原因是... 中国每年产生丰富的棉花副产品资源,包括棉秆和棉籽。棉秆和棉籽壳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高,棉籽仁含油量高,是适宜的生物质能源原料。从1980年到2014年,棉花主产区向西北内陆的新疆扩展,而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种植面积缩小,主要原因是植棉比较效益大幅下降。利用棉花副产品生产生物质能源,是既缓解中国能源压力又提高植棉效益的1个新途径。利用1980―2014年中国各省棉花种植数据,分析30多年来棉花种植的区域变化,估算棉花副产品的产量和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2014年棉花副产品的理论产量为3244万t,其中棉秆2236万t,棉籽1008万t。利用棉秆和棉籽壳可以生产1084万t生物炭或1355万t生物油,棉籽仁经生物质能源转化后可生产152万t生物柴油。利用棉花副产品生产生物质能源产品(生物油和生物柴油),其能源潜力可达1000万t标准煤。在利用30%和50%的情况下,能源潜力分别达到300万t和500万t标准煤。棉花副产品的能源化利用及其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能源供应压力,还能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棉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副产品 生物炭 生物油 生物柴油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南荻生物质品质快速分析
5
作者 李杰 李蒙 +4 位作者 傅童成 徐强 肖晶 易自力 王晓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为快速分析洞庭湖南荻的生物质品质(可溶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含量和纤维素结晶度、聚合度),以采集的126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分别采用2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3种特征光谱筛选方法优化原始光谱,基于不同组合方式优化光谱及原始... 为快速分析洞庭湖南荻的生物质品质(可溶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含量和纤维素结晶度、聚合度),以采集的126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分别采用2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3种特征光谱筛选方法优化原始光谱,基于不同组合方式优化光谱及原始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构建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筛选针对7个品质指标的双重优化模型,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对126份种质资源进行工业化潜力评估。结果表明:洞庭湖南荻可溶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含量及纤维素结晶度、聚合度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且大致呈正态分布,符合近红外建模的要求;基于直接差分法(DD)结合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优化的PLS模型对南荻可溶物含量的预测结果表现优异,其校正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C)为0.27,决定系数(R_(C)^(2))为0.99;交叉验证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77,决定系数(R^(2)_(CV))为0.97,预测集的相对分析误差为5.07,相关系数(R_(V)^(2))为0.88;基于DD结合变量组合集群分析混合迭代保留信息变量(VCPA–IRIV)优化的PLS模型在南荻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含量和结晶度、聚合度的预测中表现优异,模型的RMSEC为0.14~10.20,R_(C)^(2)为0.98~0.99,RMSECV为0.28~19.46,R^(2)_(CV)为0.94~0.98,R_(V)^(2)为0.87~0.98,相对分析误差(RPD)为4.84~15.65;表明基于双重优化光谱子集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南荻的生物质品质,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对126份南荻种质资源进行评估,发现126个样本的工业化利用潜力分数大致呈正态分布,其利用潜力分数的均值为54.4,一级种质资源4个,二级种质资源40个,三级种质资源63个,四级种质资源14个,五级种质资源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荻 生物质品质 近红外光谱技术 灰色关联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粮”木本生物柴油新资源开发及生物柴油特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赟齐 贾黎明 +2 位作者 陈志钢 赵学明 苏淑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共8页
我国已确立了生物柴油"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发展思路,意味着"非粮"木本生物柴油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对相关新资源开展合理的筛选和开发成为突破生物柴油原料短缺困局的选择之一,能有效拓宽原... 我国已确立了生物柴油"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发展思路,意味着"非粮"木本生物柴油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对相关新资源开展合理的筛选和开发成为突破生物柴油原料短缺困局的选择之一,能有效拓宽原料来源并降低成本。介绍了我国已有分布的"非粮"木本生物柴油新资源,并对26种"非粮"木本原料油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柴油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以脂肪酸种类为变量的5大类别,且对原料油组成特性和生物柴油性能参数进行了模型拟合,拟合度较高,为预测生物柴油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木本生物柴油 新资源开发 原料油特性 生物柴油性能 回归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粮”木本生物柴油的研究热点与进展
7
作者 张赟齐 贾黎明 +4 位作者 白倩 何攀 李超 赵学明 苏淑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2,共7页
"非粮"木本生物柴油作为生物能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阶段高成本已成为阻碍其市场化的障碍。为了降低成本和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更多的研究聚焦于新油料资源筛选及燃油性能评估、生产工艺优化、... "非粮"木本生物柴油作为生物能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阶段高成本已成为阻碍其市场化的障碍。为了降低成本和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更多的研究聚焦于新油料资源筛选及燃油性能评估、生产工艺优化、生命周期评价。重点从这3个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求较全面客观地反映现状,并从培育和生产的角度提出展望,未来生物柴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紧密相连,也将会推动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木本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特性 催化技术 工程技术 生命周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复杂样品划分集合的生物质灰分含量模型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歌 张梦玲 +5 位作者 巩志杰 张世壮 王晓玉 周仲华 杨玉 谢光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43-3149,共7页
检测生物质原料的灰分含量是高效转化能源的基础,但传统高温灼烧法测试耗时长、成本高,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实现无损、快速及低成本对未知样本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以5个地点、10种类型的1465份生物质原料样品为研究对象,应用“筛选... 检测生物质原料的灰分含量是高效转化能源的基础,但传统高温灼烧法测试耗时长、成本高,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实现无损、快速及低成本对未知样本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以5个地点、10种类型的1465份生物质原料样品为研究对象,应用“筛选分类集合法”将样品划分9个集合,构建近红外光谱生物质样品灰分含量模型。主要结果为:玉米秸秆(M)、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棉花秸秆(WCM)和小麦秸秆+杂草+园林叶(WWL)主因子数分别为5、6和6;M集合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_(cv))为0.975,WCM集合的预测决定系数(R_(p)^(2))为0.983,模型拟合度最高;长白皮+棉花秸秆集合(WC)的均方根标准误差(RMSE)最小分别为0.5887和0.4864,M集合的交叉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_(cv))最高为6.3,WCM集合的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_(p))最高为7.8,模型预测精度最高;M集合的交叉验证平均相对偏差ARD_(cv)最小为6%,WCM集合预测平均相对偏差ARD_(p)最小为8%,木质(W)集合RMSECV/RMSEP为1.01,模型稳健性最高;9个生物质样品灰分含量集合模型的R^(2)范围为0.7538~0.9794,建模集与预测集偏差较小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中,H集合(R^(2)=0.9425)、M集合(R^(2)=0.9794)和WCM集合(R^(2)=0.9787)其拟合度与线性关系最优;L集合(木材边角料)的R^(2)最低,其值为0.7538,判断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样品中含有泥沙、粘合剂和油漆等杂质。为解决常见生物质发电厂原料检测评估问题,利用9个生物质灰分集合模型对11种生物质样品计算平均相对偏差(ARD)进行预测评估,草质样品模型预测效果好(ARD范围为3.7%~16.5%)。应用“筛选分类集合法”划分样品集合来建立近红外光谱生物质灰分含量模型,其拟合度、稳健性和精确度都较全样品集合模型性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样品 筛选分类集合法 近红外光谱技术 快速检测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畜禽粪便能源潜力及总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264
9
作者 耿维 胡林 +2 位作者 崔建宇 卜美东 张蓓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179,I0004,共10页
为了评估中国畜禽粪便资源总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环保部、统计局和农业部发布的区域畜禽产排污系数为基础,利用2010年的统计数据,研究了中国及各省的畜禽粪便资源总量、能源潜力及农地的氮磷负荷,并以欧盟的农地氮磷施用标准对中国畜... 为了评估中国畜禽粪便资源总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环保部、统计局和农业部发布的区域畜禽产排污系数为基础,利用2010年的统计数据,研究了中国及各省的畜禽粪便资源总量、能源潜力及农地的氮磷负荷,并以欧盟的农地氮磷施用标准对中国畜禽养殖的环境容量和污染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畜禽粪便总量达22.35亿t,可产沼气1072.75亿m3,山东等6省市粪便资源超过1.00亿t;全国单位面积农地氮磷平均负荷为43.73kg/hm2(TN)和9.16kg/hm2(TP),北京等6省市农地氮磷负荷超标;全国畜禽养殖环境容量为129.56亿头猪当量(以N为基准),159.74亿头猪当量(以P为基准),实际养殖总量约占环境容量的1/4,考虑化肥施用的影响,约有20个省超过本省50%环境容量。研究结果为区域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和粪污的综合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污染控制 环境影响 产排污系数 能源潜力 总氮(磷)负荷 畜禽养殖总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处理对文冠果幼苗光合、干物质积累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腾 马履一 +2 位作者 段劼 贾黎明 彭祚登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9,共8页
通过盆栽小区试验,研究不同供氮量下文冠果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以确定文冠果育苗最佳氮肥施用量。试验共设5个处理,氮素用量分别为0,130,180,230,280 mg·seedling -1,以 N0,N1,N2,N3,N4表示,每处理各栽... 通过盆栽小区试验,研究不同供氮量下文冠果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以确定文冠果育苗最佳氮肥施用量。试验共设5个处理,氮素用量分别为0,130,180,230,280 mg·seedling -1,以 N0,N1,N2,N3,N4表示,每处理各栽植20盆。各处理氮肥在生长季分12次等量施入,每周施氮肥1次。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幼苗各个时期的生长指标,其中 N3处理效果最好,生长旺季叶片氮钾养分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3.64%和60.97%,生长季末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素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2.70%,27.43%,7.71%和105.36%,根茎部氮养分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7.55%和38.83%。N3处理的幼苗光合特性表现最佳,且根系总生物量、体积和比根长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N1处理在生长旺季叶部磷养分含量比其他处理提高22.77%~74.39%。综合分析认为文冠果幼苗的施氮量控制在230~280 mg·seedling -1范围内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光响应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能源植物在中国的适应性及液体燃料生产潜力评估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蓓蓓 马颖 +3 位作者 耿维 崔建宇 慕康国 胡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4-872,共9页
利用气象数据评价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甜高粱、木薯、柳枝稷和麻疯树的气候适宜性,估算液体生物燃料的生产潜力,并比较这4种能源植物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集中连片宜耕边际性土地中,甜高粱、木薯、柳枝稷和麻疯树的适宜种植... 利用气象数据评价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甜高粱、木薯、柳枝稷和麻疯树的气候适宜性,估算液体生物燃料的生产潜力,并比较这4种能源植物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集中连片宜耕边际性土地中,甜高粱、木薯、柳枝稷和麻疯树的适宜种植面积分别为218.65、18.82、208.67和46.19万hm2。甜高粱、木薯、柳枝稷燃料乙醇的生产潜力分别为648.82、23.85、633.63万t,麻疯树生物柴油的生产潜力为40.42万t。与柳枝稷和麻疯树相比,甜高粱和木薯的经济效益更高,更适宜边际性土地液体生物燃料生产,其利润分别为2940和1322¥/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乙醇 生物柴油 土地利用 边际性土地 气候适宜性 生产潜力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作燃料乙醇原料的刺槐无性系木质纤维素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冲 彭祚登 +2 位作者 杨欣超 王梁 王少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127,138,共5页
为了筛选出较适合生产燃料乙醇的刺槐无性系,选取8044、8048(豫刺1号)、83002(豫刺7号)、84023(豫刺8号)、速生刺槐(无性系3-Ⅰ)、四倍体刺槐、匈牙利大叶刺槐和普通刺槐8个无性系或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范式洗涤法,测定其纤维素、半... 为了筛选出较适合生产燃料乙醇的刺槐无性系,选取8044、8048(豫刺1号)、83002(豫刺7号)、84023(豫刺8号)、速生刺槐(无性系3-Ⅰ)、四倍体刺槐、匈牙利大叶刺槐和普通刺槐8个无性系或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范式洗涤法,测定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并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各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大部分无性系纤维素平均含量在速生期最高,半纤维素含量在生长初期最高,木质素含量在速生期最低。且各无性系在同一生长时期,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刺槐和84023在生长末期的综纤维素含量最高,均达到55%;其中,纤维素含量分别为34.7%和34.4%;木质素相对较低,分别为20.7%和18.8%,较适合作为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无性系 木质纤维素成分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燃料乙醇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生物柴油树种整形修剪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媛 贾黎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以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小桐子(Jatropha curcas)、光皮树(Cornus wilsoniana)等4个我国主要生物柴油树种为对象,总结了其生物学特性及整形修剪技术。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主要总结和对比了4个树... 以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小桐子(Jatropha curcas)、光皮树(Cornus wilsoniana)等4个我国主要生物柴油树种为对象,总结了其生物学特性及整形修剪技术。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主要总结和对比了4个树种树体、花、果、以及物候期。在整形修剪技术方面,主要通过对4个树种骨干枝开张角度、骨干目和修枝数剪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和对比,初步总结出适应于这些生物柴油树种整形修剪的技术,为生物柴油原料林产量提高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黄连木 小桐子 光皮树 整形修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A法在木本生物柴油清洁生产评估方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赟齐 贾黎明 +2 位作者 刘诗琦 宋怡静 苏淑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生命周期评价(LCA)作为一种能全程评估产业链和产品环境影响、资源消耗、净能效率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开始被用于生物柴油清洁生产领域,能为产业可持续提供决策依据。对木本生物柴油的LCA体系、评估模型与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LCA)作为一种能全程评估产业链和产品环境影响、资源消耗、净能效率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开始被用于生物柴油清洁生产领域,能为产业可持续提供决策依据。对木本生物柴油的LCA体系、评估模型与方法、国内外木本生物柴油LCA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木本生物柴油在燃烧阶段相比石化柴油具有清洁排放的优点,但整个生命周期的排放未必清洁,主要与我国燃煤发电、化肥和辅料生产排放有关;木本生物柴油产业作为低碳产业,温室效应和能源消耗均低于石化柴油,整个生命周期中以种植和生产阶段的排放和消耗最大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未来我国木本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评价应通过建设产业标准数据库、更多注重不同原料不同工艺的对比评估、兼顾经济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估进一步拓展木本生物柴油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生物柴油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排放 资源消耗 净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浸种对紫花苜蓿幼苗盐胁迫的缓解作用及机制
15
作者 曲清华 王士超 +3 位作者 谢锦 邓超艳 李瑶 韩立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0-1370,共11页
随着我国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推进,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在盐渍化土壤上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提高紫花苜蓿幼苗期的耐盐性,对其在盐渍化土壤上的建植至关重要。因此,本试验设置了3个盐胁迫浓度(0.3%、0.6%和0.9%)和3个赤霉素(GA... 随着我国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推进,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在盐渍化土壤上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提高紫花苜蓿幼苗期的耐盐性,对其在盐渍化土壤上的建植至关重要。因此,本试验设置了3个盐胁迫浓度(0.3%、0.6%和0.9%)和3个赤霉素(GA_(3))浓度(50、100和150mg·L^(-1))浸种,研究在不同程度盐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GA_(3)浸种对紫花苜蓿盐胁迫的缓解作用及机理,并探明GA_(3)最佳浸种浓度与盐胁迫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GA_(3)浸种通过提高盐胁迫下苜蓿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生长素、水杨酸含量以及降低丙二醛、脱落酸、氯离子和钠离子含量等途径来缓解盐胁迫;GA_(3)的最佳施用浓度与盐胁迫程度之间成反比关系,在0.3%低盐胁迫下100~150 mg·L^(-1)的GA_(3)浸种效果较好,在0.6%盐胁迫下100 mg·L^(-1)的GA_(3)浸种效果较好,在0.9%的高盐胁迫下50 mg·L^(-1)的GA_(3)浸种效果较好。本研究证明了外源GA_(3)浸种可以缓解盐胁迫对苜蓿幼苗的毒害,促进其生长,且在低、中度盐胁迫下施加效果优于重度盐胁迫,这为提高盐渍化地区紫花苜蓿的种植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盐胁迫 赤霉素 浸种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PtoYABBY2和PtoYABBY12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16
作者 张超超 韩开元 +1 位作者 王彤 陈仲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6-264,共9页
【目的】探究毛白杨PtoYABBY2和PtoYABBY12在开花和叶片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毛白杨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基因。【方法】利用同源克隆法克隆毛白杨PtoYABBY2和PtoYABBY1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系统发育、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 【目的】探究毛白杨PtoYABBY2和PtoYABBY12在开花和叶片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毛白杨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基因。【方法】利用同源克隆法克隆毛白杨PtoYABBY2和PtoYABBY1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系统发育、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拟南芥异源转化探究这2个基因的功能。【结果】毛白杨PtoYABBY2和PtoYABBY12具有完整的YABBY结构域和C2C2结构域,二者属于YABBY基因家族YAB2亚类的基因成员,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中。PtoYABBY2和PtoYABBY12在毛白杨雌雄花芽发育过程中呈现不同的表达规律;在毛白杨根、茎、幼叶和成熟叶片中均有表达,且在成熟叶片中表达量最高。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PtoYABBY2和PtoYABBY12的过表达植株均表现出明显的早花表型,但叶片形态、花序结构和花器官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中,促进开花基因AtFT、AtSOC1、AtFUL和AtLFY相对表达量高于野生型拟南芥,抑制开花基因At FLC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拟南芥。【结论】毛白杨PtoYABBY2和PtoYABBY12在开花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可正向促进植物提前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YABBY 开花时间 表达模式 功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中国主要生物燃油树种分布与变迁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梦 陈静 +3 位作者 杨灵懿 贾翔 刘济铭 段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156-10170,共15页
生物燃油树种是发展生物质能源,实现化石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明确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下我国生物燃油树种适生区分布,对保护和利用生物燃油树种,促进林业生物能源产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 生物燃油树种是发展生物质能源,实现化石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明确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下我国生物燃油树种适生区分布,对保护和利用生物燃油树种,促进林业生物能源产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10个主要生物燃油树种的1037条树种分布数据和20个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各树种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2050年和2070年的RCP4.5情景)的潜在适生区,得到了影响各树种分布贡献率最大的环境因子,并对我国各区域主要种植树种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1)MaxEent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各树种模拟结果AUC值均在0.9以上。(2)影响各种分布的贡献率较高的环境因子因树种而异,最暖季度降水量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的相对贡献率较高。(3)10个生物燃油树种极高适生区面积范围在43.38万km^(2)—117.74万km^(2)之间,可根据模拟结果将树种分布划分为北部、中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4个亚区,北部亚区主要树种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和欧李(Cerasus humilis),中东部亚区主要树种为盐肤木(Rhus chinensis)、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乌桕(Triadica sebifera)和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东南部亚区主要树种为光皮梾木(Cornus wilsoniana)和山鸡椒(Litsea cubeba),西南部亚区主要树种为小桐子(Jatropha curcas),各树种分布亚区与我国发布的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一致性较高。(4)与当前相比,在未来2070年RCP4.5情景下,欧李和山鸡椒适生区面积表现出增加趋势,分别增加31.79万km^(2)和5.61万km^(2),其他树种面积均减小,减小幅度范围在5.25万km^(2)和38.63万km^(2)之间;光皮梾木和山鸡椒的分布中心在未来向西北移动,盐肤木、乌桕和小桐子向东南移动,其他树种均向东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油树种 气候变化 MAXENT 适生区区划 生物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2种杨树短轮伐期矮林生长及生物量
18
作者 高峰 张亚雄 +3 位作者 刘峰 卜绍玮 赵婉凝 贾黎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49,共9页
【目的】在培育能源林的过程中,短轮伐期矮林(SRC)培育模式在生产力及环境上有着优良表现,并正受到各国关注,但不同栽植密度及经营方式对其生长及生产力的影响尚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本研究旨在探究在不进行后期人工水肥管理的情... 【目的】在培育能源林的过程中,短轮伐期矮林(SRC)培育模式在生产力及环境上有着优良表现,并正受到各国关注,但不同栽植密度及经营方式对其生长及生产力的影响尚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本研究旨在探究在不进行后期人工水肥管理的情况下,2种杨树短轮伐期矮林的生长和生物量差异及其可持续性。【方法】本研究以种植在山东省高唐县的三倍体毛白杨B301(以下简称“B301”)和欧美杨107(以下简称“107”)为试验材料,以3种栽植密度(5 000、10 000、20 000株/hm^(2))和3种不同轮伐期(2、3、4年)为处理,历时6年,研究其存活率、离地22 cm处萌条直径(D_(22))、单株萌条数及各周期和6年间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结果】(1)2树种的存活率在2年轮伐期中较高,在栽植密度为20 000株/hm^(2)时较低。存活率最高可达98.89%,处于B301中的2年轮伐期、10 000株/hm^(2)栽植密度的第2次轮伐。经过6年的短轮伐管理后,2年与3年轮伐期所有处理的存活率均显著下降,B301的存活率保持在66%以上,107在58%以上。(2)2树种的D_(22)与单株萌条数均在较小栽植密度下得到较大值,D_(22)在较长的轮伐周期及第1次轮伐中较大,而单株萌条数在2年和3年的轮伐周期及后2次轮伐中较大。2树种D_(22)均在4年轮伐期、5 000株/hm^(2)、第1次轮伐的处理下最大,B301可达到5.83 cm,而107可达到7.32 cm。B301平均单株萌条数为1.10~5.52枝,107为1.14~9.55枝。107有更强的萌蘖能力。(3)华北地区以本试验条件所栽植短轮伐期矮林的生产力:单个轮伐周期内B301的年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为3.36~13.42 t/(hm^(2)·a),107为4.58~14.45 t/(hm^(2)·a)。在6年时间内B301的单位面积年均生物量为5.10~9.95t/(hm^(2)·a),107则为6.22~10.69 t/(hm^(2)·a);B301单位面积总生物量为30.63~59.68 t/hm^(2),107为37.32~64.17 t/hm^(2)。【结论】(1)在未进行人工水养管理的情况下,2种杨树短轮伐期矮林在第1次轮伐时生产力最高,之后随轮伐次数增加生产力下降。(2)在该地区培育短轮伐期矮林,若要取得较高生产力,107整体上优于B301。(3)考虑到实际经营中栽植和管理成本,3年轮伐期、10 000株/hm^(2)是这2种杨树较为适宜的轮伐期与栽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轮伐期 栽植密度 三倍体毛白杨B301 欧美杨107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铃斑翅夜蛾蛹及成虫性别的快速鉴定
19
作者 李露 李素欣 +5 位作者 王冕之 孙学文 罗水晶 林发鑫 贾黎明 温俊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2,共6页
本文通过观察比较铃斑翅夜蛾Serrodes campana Guenée蛹及成虫雌雄个体之间外部形态差异,总结出其蛹及成虫个体雌雄鉴别特征与区分方法,结果表明:雌蛹腹部末端第8腹节有生殖孔和产卵孔连接形成的纵裂缝,形成“人”字形,裂缝两侧平... 本文通过观察比较铃斑翅夜蛾Serrodes campana Guenée蛹及成虫雌雄个体之间外部形态差异,总结出其蛹及成虫个体雌雄鉴别特征与区分方法,结果表明:雌蛹腹部末端第8腹节有生殖孔和产卵孔连接形成的纵裂缝,形成“人”字形,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第8腹节无裂缝,第9腹节靠近第10腹节中央有1纵裂缝,裂缝两侧各有1个半圆形瘤状突起。雌成虫前翅亚中褶内侧的黑斑外侧半圆形,前翅基线至外线间与前胸背板同色,腹部末端圆锥状;雄成虫前翅亚中褶内侧的黑斑外侧直线形,前翅基线至外线间浅黄色,颜色较前胸背板浅,腹部末端圆筒状。此方法简易有效,能极大提升野外区分蛹和成虫性别的效率,对研究其生殖生物学和后续提取性信息素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斑翅夜蛾 成虫 形态特征 性别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芦苇中国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二国 游澜清 +1 位作者 易自力 杜卫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66-72,共7页
研究基于338条芦苇分布数据和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芦苇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模拟,结合环境变量的贡献率、置换重要性、刀切法检验结果以及单变量响应曲线综合分析影响芦苇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及其适宜范围。结果表明:MaxEnt... 研究基于338条芦苇分布数据和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芦苇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模拟,结合环境变量的贡献率、置换重要性、刀切法检验结果以及单变量响应曲线综合分析影响芦苇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及其适宜范围。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在RM=1、FC=LQHP组合参数下的AUC均值为0.909,表明预测结果准确度极高;芦苇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主要位于甘肃、山西、陕西等地区,其中高、中适生区面积分别为1.25×10^(9)、1.88×10^(9) hm^(2);影响芦苇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年平均气温、最湿月降水量、等温性、最冷季度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变化范围;当年平均气温为14~22℃、最湿月降水量为108~284 mm、等温性低于24、最冷季度降水量小于50 mm、年平均气温变化范围低于28.5℃时,芦苇的分布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MaxEnt模型 环境因子 潜在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