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市场环境大型新能源基地的经济性评估方法研究
1
作者 柴玮 吴彩环 +1 位作者 李燕 徐弢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6,共12页
随着电力市场的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送受端电价的时序变化使得传统的定价机制与电量协商模式面临变革,大基地投资经济性不确定性升高。分析了电力市场环境下大基地投资经济性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力现货市场长周期仿真技术... 随着电力市场的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送受端电价的时序变化使得传统的定价机制与电量协商模式面临变革,大基地投资经济性不确定性升高。分析了电力市场环境下大基地投资经济性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力现货市场长周期仿真技术的大基地经济性评估方法。首先,考虑大基地在电力系统中的接入方式,提出不同接入方式下参与送受端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其次,根据电力市场的出清和结算机制,基于电力市场长周期仿真技术计算大基地各类电源的上网电量和电价,评估大基地在目标年的综合发电收入、成本及利润;最后,通过对送受端实际省级电力系统的算例分析计算大基地经济效益,验证了所提出经济性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新能源基地 电力现货市场 电力市场仿真 节点边际电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戈荒”大基地电氢协同技术经济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
2
作者 凌波 张军 +1 位作者 韩一杰 王明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03,共11页
在“双碳”背景下,利用“沙戈荒”大基地弃电制氢是解决风光电力消纳的重要路径,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以宁夏腾格里“沙戈荒”能源大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弃电构建了电氢协同系统,着重阐述了系统组成及关键工艺技术,并从弃电... 在“双碳”背景下,利用“沙戈荒”大基地弃电制氢是解决风光电力消纳的重要路径,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以宁夏腾格里“沙戈荒”能源大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弃电构建了电氢协同系统,着重阐述了系统组成及关键工艺技术,并从弃电制氢经济性、“电氢电”和“电氢化”路线经济性、大基地电氢协同示范系统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弃电电价较低的条件下,绿色氢氨醇成本也相对较低,按0.1元/kWh的弃电成本计算时,基于弃电的“沙戈荒”能源大基地电氢协同示范系统可产生1.37亿元的净利润,在大基地利用弃电制绿氢经济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戈荒”大基地 电氢协同系统 “电氢电”转化 “电氢化”转化 技术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国家能源集团三项制度改革成效评价研究
3
作者 林圣华 包宇涓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5,共7页
作为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业务的大型能源企业,国家能源集团针对一直存在的干部难下、员工难出和收入难减等问题,近年来对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进行了大力改革。为了对改革成效进行科学地评价,设计了三项制度改革... 作为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业务的大型能源企业,国家能源集团针对一直存在的干部难下、员工难出和收入难减等问题,近年来对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进行了大力改革。为了对改革成效进行科学地评价,设计了三项制度改革成效、阻碍因素和深化改革方向的相关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三项制度改革阻碍与评价的整体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研究分析了深化改革的发力点,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奠定了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能源企业 三项制度改革 问卷调查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发展现状、问题与机制研究
4
作者 冯义钧 张健赟 +2 位作者 向柏祥 李祥升 赵树成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38,共6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内涵,多品种电源协同互补、新能源稳妥有序替代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任务,国家积极出台政策鼓励支持风光火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模式。然而,当前以大型风光清洁能源基地为代表的多能互补型项目,...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内涵,多品种电源协同互补、新能源稳妥有序替代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任务,国家积极出台政策鼓励支持风光火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模式。然而,当前以大型风光清洁能源基地为代表的多能互补型项目,在投资、建设、运行和经营等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挑战。系统梳理了我国多能互补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多能互补型基地投资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从规划机制、调度机制、价格机制和需求响应等4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机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互补 综合能源基地 新型电力系统 清洁能源消纳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戈荒”地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五位一体”系统化开发模式研究
5
作者 马维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2,共7页
为了给沙漠、戈壁、荒漠(以下简称“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支撑国家战略落地,研究了“沙戈荒”地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五位一体”系统化开发模式,涵盖规划建设、运营调度、市场机制、循环发展、组织管理五... 为了给沙漠、戈壁、荒漠(以下简称“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支撑国家战略落地,研究了“沙戈荒”地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五位一体”系统化开发模式,涵盖规划建设、运营调度、市场机制、循环发展、组织管理五大核心要素,强调各环节协同性与整体性。规划建设方面,提出了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布局及弹性规划建议;运营调度方面,面临智能管控与运维技术挑战,建议构建基于多维度调度的“网对网”基地调度体系;市场机制方面,现行模式存在成本疏导与市场活力激发的矛盾,亟需重构成本分摊规则与市场机制;循环发展方面,构建“新能源开发+生态治理”模式,但面临用地成本与生态治理成本问题,建议差异化土地租赁与生态补偿机制;组织管理方面,采用央地协同、多能互补、统一开发的模式,但存在开发主体分散与跨省协调低效等问题,建议强化国家统筹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戈荒”地区 新能源基地 “五位一体” 开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能源绿色效率及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静静 杨庆舟 李杨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建立多维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研究能源绿色效率,包括从静态方面构建MetaSBM-DDF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动态方面构建Luenberger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GLTFP),并分解其要素贡献和地区差...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建立多维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研究能源绿色效率,包括从静态方面构建MetaSBM-DDF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动态方面构建Luenberger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GLTFP),并分解其要素贡献和地区差异性。结果表明:产出要素的无效率是整体无效率的主要推动力,且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下降趋势,非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上升趋势。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代表最佳技术前沿,而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是三大低值区。GLTFP年均增长率为4.5%,其中技术进步是GLTFP增长的核心动力且贡献度达121.06%,而技术效率对GLTFP增长有制约作用且贡献度年均下降0.9%,产出要素生产率变动是推动GLTFP增长的核心要素,且非期望产出要素、投入要素、期望产出要素对GLTF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纽带 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Meta-SBM-DDF-Luenberger模型 要素贡献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疆煤外运经济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宝东 倪炜 +2 位作者 郝秀强 李会强 张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共6页
针对新疆煤炭外运经济性差的问题,基于近几年我国煤炭供需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疆煤出区的主要目标市场煤炭需求量,梳理了新疆哈密和准东煤炭主产区至各目标市场的运距运费及市场价对比情况,重点研究了疆煤运... 针对新疆煤炭外运经济性差的问题,基于近几年我国煤炭供需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疆煤出区的主要目标市场煤炭需求量,梳理了新疆哈密和准东煤炭主产区至各目标市场的运距运费及市场价对比情况,重点研究了疆煤运至不同区域的经济性。研究表明:近三年内哈密和准东地区煤炭市场价一直处于低位,与其外运目标市场均存在一定的价格差,且在疆煤市场价与各外运目标省份及黄骅港保持一定差值时,煤炭出疆具备一定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煤炭产业 煤炭保供 疆煤外运 煤炭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煤基能源产业挑战及优化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杨 张帆 +1 位作者 姜大霖 门东坡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39,共7页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煤基能源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分析总结我国煤基能源的发展特点和当前煤炭产业、煤电产业、煤化工产业、工业用煤和散煤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了碳约束下煤基能源和CCUS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我...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煤基能源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分析总结我国煤基能源的发展特点和当前煤炭产业、煤电产业、煤化工产业、工业用煤和散煤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了碳约束下煤基能源和CCUS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煤基能源产业不同行业的优化发展路径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展望。基于此,提出了我国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煤基能源产业 CCUS技术 优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中国能源形势和煤炭消费达峰时间的研判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宝东 滕霄云 +3 位作者 张帆 潘莹 门东坡 韩一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1,共9页
2024年我国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能源消费呈现总量趋稳、结构持续优化的特征。展望2025年,在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和经济增长韧性的支撑下,能源消费总量将保持增长,预计为61.4亿~62.3亿t标准煤(发电煤耗法),但受高基数效应与产... 2024年我国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能源消费呈现总量趋稳、结构持续优化的特征。展望2025年,在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和经济增长韧性的支撑下,能源消费总量将保持增长,预计为61.4亿~62.3亿t标准煤(发电煤耗法),但受高基数效应与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增速略有放缓,预期在3.0%~4.5%之间。煤炭消费同比持平,如遇极端天气或高载能产品出口超预期等情况,可能略有增长,增速在1.5%左右。若无极端因素影响,煤炭消费有望在2025年进入峰值平台期,在“十五五”期间将维持这一峰值水平;石油消费总量基本持平或略降,石油消费或已达到峰值;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化石能源生产方面,煤炭产量预计持平,但具有较强增长韧性,进口略降,但维持在5亿t左右的高位;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t以上,天然气供应增长6%左右。预计2025年我国用电量增速为5.5%~6.5%,全社会用电量将达10.4万亿~10.5万亿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形势 达峰 用电量 新能源装机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非化石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氢能应用场景多元化战略研究
10
作者 王明华 毛亚林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12,共9页
我国氢能产业在顶层设计、产业政策、发展格局和规模上都取得了系统性的进展,氢能已成为难以脱碳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系统梳理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分析了氢能在交通、工业、建筑和电力四大领域的应用场景。通... 我国氢能产业在顶层设计、产业政策、发展格局和规模上都取得了系统性的进展,氢能已成为难以脱碳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系统梳理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分析了氢能在交通、工业、建筑和电力四大领域的应用场景。通过中长期能源展望模型预测,到2060年我国氢气消费总量约8300万t,其中燃料加工与化工、交运仓储、钢铁行业的占比分别为29.6%、24.4%、9.7%;我国氢能产业将分为政策引导局部示范导入期、市场驱动商业模式培育期和产业生态绿色智慧成熟期3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在政策强力驱动下已进入规模化示范阶段,未来将依托绿氢替代和多场景应用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柱,最终形成电氢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应用场景 多元化 碳中和 新型能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LP算法的风光水火储多电源协同配置优化研究
11
作者 马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85,共15页
随着新能源大基地的规模化开发以及跨区域外送通道的持续完善,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面临风光水火与储能协同优化配置的难题。针对传统启发式算法在多能源联合电源优化配置中存在的寻优效率低、精度不足等问题,创新提出了基于混... 随着新能源大基地的规模化开发以及跨区域外送通道的持续完善,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面临风光水火与储能协同优化配置的难题。针对传统启发式算法在多能源联合电源优化配置中存在的寻优效率低、精度不足等问题,创新提出了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的风光水火储联合电源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松弛变量将复杂约束条件标准化,采用基变量迭代更新策略压缩可行解空间,最终实现多电源出力的全局最优配置。通过9个抽水蓄能机组、9个电化学机组及不同装机容量下的风光水火的多情景仿真模拟,系统分析火电机组燃煤成本、新能源弃电量与抽水蓄能装机容量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抽水蓄能装机容量的增加,新能源弃电量、火电装机容量和煤耗均呈下降趋势。但抽水蓄能装机容量与系统总费用现值呈非线性关系,存在一个最优配置规模,根据2030年青海电网各电源和特高压路线的建设规划,抽水蓄能合理需求规模(经济规模)在800万~1200万kW之间较为合理。同时根据抽水蓄能与电化学储能的对比分析可知,抽水蓄能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当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kW时,其容量效益与边际成本达到最优平衡点,超过该阈值后,抽水蓄能的容量效益衰减速率加快,叠加电化学储能技术成本下降的影响,导致系统总成本呈现上升趋势。综上所述,抽水蓄能在平抑风电波动、优化火电和新能源运行经济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不同抽水蓄能配置方案下的调节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该模型验证了其在协调新能源大基地出力特性、外送通道输送、水资源约束与储能调节能力方面的有效性,为“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电源优化配置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仿真模拟 风光水火储 协同配置 多约束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能源体系下煤电低碳转型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2
作者 周建全 谢诗泽 +3 位作者 蔡斌 顾永正 门东坡 姜大霖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32,共17页
在“双碳”目标下,作为我国电力安全的“压舱石”,煤电行业需兼顾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为了支撑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煤电低碳转型的政策决策制定,围绕煤电低碳改造的3类主流技术——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分析... 在“双碳”目标下,作为我国电力安全的“压舱石”,煤电行业需兼顾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为了支撑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煤电低碳转型的政策决策制定,围绕煤电低碳改造的3类主流技术——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分析其发展现状与挑战,研究配套市场机制的成效与变化趋势,总结各类技术现有的激励政策和未来潜在的政策需求。在技术升级方面,生物质掺烧面临燃料收集困难、锅炉结焦腐蚀等问题;绿氨掺烧存在绿氨生产成本高昂、燃烧稳定性差及NO_(x)排放控制等难题;CCUS技术则受限于捕集能耗高和CO_(2)消纳途径不足等技术瓶颈。市场机制方面,当前容量电价补偿力度不足、辅助服务市场不健全、碳价信号弱等问题突出,亟需完善电碳市场协同机制,并逐步提升煤电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活跃度。政策激励方面,现有措施存在补贴缺位、连续性不足等短板,未来需要补充对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和CCUS技术的针对性激励政策,从多维激励角度确保煤电行业低碳转型的可持续推进。通过技术市场政策综合定性分析,揭示煤电低碳转型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完善和政策体系优化的发展趋势,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能源体系 煤电低碳转型 生物质掺烧 绿氨掺烧 CCUS 市场机制 政策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与化石能源协同驱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专题策划语
13
作者 孙宝东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共1页
专题策划语: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不断推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施迫切需要能源领域的深刻变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兼顾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新型能源体系,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在这... 专题策划语: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不断推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施迫切需要能源领域的深刻变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兼顾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新型能源体系,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在这一背景下,多能互补能源大基地作为实现能源协同发展和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载体,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整合风能、光伏、火电、储能等多种能源资源,多能互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降低系统成本,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能源 双碳战略 多能互补能源大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煤化工项目低碳发展路径的技术经济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柯彦 陶怡 +2 位作者 易学睿 步学朋 王强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134,共8页
双碳目标是我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煤化工产业属于高碳排放类产业,探索低碳化发展路径迫在眉睫。以碳交易价格100元/t为基准,碳交易外购比例取5%、20%、50%三种情景,分析了节能减排、绿氢替代、绿电替代、原料低碳化、产品方案优化、CO_... 双碳目标是我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煤化工产业属于高碳排放类产业,探索低碳化发展路径迫在眉睫。以碳交易价格100元/t为基准,碳交易外购比例取5%、20%、50%三种情景,分析了节能减排、绿氢替代、绿电替代、原料低碳化、产品方案优化、CO_(2)末端利用等低碳路径的技术经济性,分析认为绿电加电驱方案单位产品的成本变动较小,是较经济合理的低碳方案,当前建议优先选取绿电加电驱方案;其次是节能减排方案,应在项目前期进行全项目优化。产品方案优化也是减排增效的有效途径,建议发展适合煤化工工艺的含氧化合物等产品,但还需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成本。由于当前绿电价格较高,经济性较差,绿氢方案可作为储备技术先行试点。原料低碳化方案取决于天然气供应的可靠性以及国家政策。CO_(2)末端利用目前经济性不佳,建议进一步示范CCUS等利用路径,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节能减排 绿氢替代 绿电替代 原料低碳化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统筹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我国能源系统演化趋势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孙宝东 张军 +3 位作者 韩一杰 春雨童 张健赟 吴璘 《中国煤炭》 2022年第10期1-15,共15页
研究未来我国能源系统如何演化,探索“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宏观社会经济和重点用能行业发展分析为基础,以国家关于经济和能源等中长期规划为关键边界条件,综合考虑“安全、经济、环境”的能源发展需求,面向“双碳”目... 研究未来我国能源系统如何演化,探索“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宏观社会经济和重点用能行业发展分析为基础,以国家关于经济和能源等中长期规划为关键边界条件,综合考虑“安全、经济、环境”的能源发展需求,面向“双碳”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能源系统预测优化模型(CESFOM),回答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若干重大问题,对我国中长期能源消费情况、能源供给情况、“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等重点内容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预计在2029年前后达峰,峰值为109亿t左右,到2060年降至22亿t左右,届时可通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和林地碳汇共同作用实现能源活动碳中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预计在2033-2035年达峰,相比碳排放达峰要晚4~6 a,峰值为52亿~54亿t标煤(电热当量法),较2020年有6亿~8亿t标煤增长空间,到2060年逐步降至32亿t标煤左右;煤炭消费量预计在2028年达峰,峰值为45亿t商品煤,2035年前始终保持在40亿t商品煤以上,仍然发挥着能源安全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到2060年降至8亿~10亿t,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化工。煤电装机和年利用小时数预计在2040年前分别维持在13.5亿kW和4000 h以上,基础电源功能依然突出;至2060年,煤电主要发挥调峰和应急备用功能,装机预计保留8亿~9亿kW,年利用小时数降至不足1000 h。非化石能源大规模发展和零碳负碳技术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双引擎”,预计到2035年非化石电源发电量达到6.7万亿kW·h(装机28亿kW),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到2060年将达到16.7万亿kW·h(装机74亿kW),成为绝对主体电源。对于必要留存的化石能源,CCUS将作为重要兜底手段发挥碳中和平衡作用,预计到2060年CCUS固碳能力达到13亿t/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能源安全 低碳转型 能源系统 演化趋势 中国能源系统预测优化模型(CESF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大型水电可持续发展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段敬东 凌世河 +1 位作者 肖玲娟 刘长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44-348,共5页
水力发电是传统的高效、优质可再生能源,技术成熟可靠,大型水电站的开发建设,是双碳目标下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必要路径。我国水力技术可开发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已过半,未来待开发资源主要集中... 水力发电是传统的高效、优质可再生能源,技术成熟可靠,大型水电站的开发建设,是双碳目标下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必要路径。我国水力技术可开发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已过半,未来待开发资源主要集中在川、滇、藏等西南偏远地区,大型水电资源日益稀缺,水电项目建设条件日趋复杂,环境敏感因素相对增多、移民安置难度大,建造成本快速攀升,同时面临着高弃电、低电价等新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剧了大型水电项目开发难度。通过对四川在建水电站在现有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分析研究,提出我国存量大型水电资源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大型水电 发展 经济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电机组延寿及其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爱国 张健赟 +1 位作者 赵树成 宋秉懋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60,共7页
我国存量煤电机组规模大,存量煤电机组转型发展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到2030年,我国将约有10%的煤电机组达到设计寿命,到期机组的关停和延寿策略对于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 我国存量煤电机组规模大,存量煤电机组转型发展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到2030年,我国将约有10%的煤电机组达到设计寿命,到期机组的关停和延寿策略对于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煤电机组延寿的意义,整理了国内外煤电机组服役年限,通过对我国现行主要延寿政策和近年部分机组延寿情况的分析,针对煤电机组延寿经济性建立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煤电机组的延寿年限、改造投资、延寿后运行小时数对机组延寿经济性有较大影响;需要根据安全性评价结果制定合理可行的改造方案,在满足机组安全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延寿年限合理降低改造投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延寿后机组定位、运行方式和小时数等因素,合理制定煤电机组延寿和关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机组延寿 延寿改造 服役年限 延寿政策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中短期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毛亚林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7-115,共9页
2020年9月,中国政府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2060年实现碳中和”愿景将对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产生深刻影响。运用CHINAGEM模型,针对当前政策情景(基准情景)和碳中和情景(政策情景)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分析了2020—204... 2020年9月,中国政府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2060年实现碳中和”愿景将对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产生深刻影响。运用CHINAGEM模型,针对当前政策情景(基准情景)和碳中和情景(政策情景)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分析了2020—2040年中国能源发展状况,包括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终端能源消费量及其构成和发电量及其构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实现碳中和总目标下,中短期内各项宏观指标的阶段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能源消费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煤基综合能源企业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俊彪 《中国煤炭》 2022年第9期32-37,共6页
能源领域特别是煤基综合能源企业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重要责任主体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阐述了“双碳”进程中煤炭与煤基综合能源企业的重要地位;系统剖析了“双碳”进程中煤基综合能源企业的核心价值,具体体现在4个方... 能源领域特别是煤基综合能源企业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重要责任主体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阐述了“双碳”进程中煤炭与煤基综合能源企业的重要地位;系统剖析了“双碳”进程中煤基综合能源企业的核心价值,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在生产协同方面,发挥上下游联营优势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在资源协同方面,有效实现煤炭煤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发展;在减碳控排方面,有效落实降碳任务支撑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技术资金人才优势推动绿色低碳科技革命。认为,煤基综合能源企业应从技术储备、项目储备、资金储备、人才储备等方面,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发挥积极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煤基综合能源企业 能源安全 价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情况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海波 刘长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12-417,共6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动下,我国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进一步蓬勃发展。同时,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的存在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补贴缺口的情况予以分析和研究。为此,以可再生能源基金为研究对象,研...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动下,我国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进一步蓬勃发展。同时,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的存在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补贴缺口的情况予以分析和研究。为此,以可再生能源基金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收入支出运行情况,并结合政策和实际操作情况,建立基金的收支模型,分高、低两种情景对常规项目的补贴支付比例进行理论测算,并将结果与权威机构预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低、高情景的预测结果均位于彭博新能源和鉴衡认证预测结果之间;常规项目的补贴支付比列分别在2032年和2026年达到最低值7%和12%;在7%折现率前提下,两种方案对应的补贴非正常获得的净现值分别相当于补贴正常获得时净现值的61%和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补贴 缺口 收支模型 支付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