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煤制油装置的先进过程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亮 姜海明 +1 位作者 毛旭涛 秦晓翔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5-258,共4页
以某400万t/a煤制油装置为研究对象,在变换、净化、费托合成、加氢精制、裂化、油品精制、尾气制氢等主要流程中开展先进过程控制技术研究,针对系统氢碳比、变换反应器、费托反应器、精制裂化等核心单元及工艺指标控制,采用多变量控制... 以某400万t/a煤制油装置为研究对象,在变换、净化、费托合成、加氢精制、裂化、油品精制、尾气制氢等主要流程中开展先进过程控制技术研究,针对系统氢碳比、变换反应器、费托反应器、精制裂化等核心单元及工艺指标控制,采用多变量控制、跨域控制、大系统协调控制等控制方法及策略,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大减少了手动操作,被控变量的标准偏差可以降低30%以上,实现关键指标的“卡边操作”,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能耗、提高收率,达到了预期控制效果,装置运行稳定性及经济性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煤制油 先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熔点费托蜡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于亚楠 次东辉 +4 位作者 张胜振 陈胜利 张维 李虎 蒋晨光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98,共9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GC)、X射线衍射法(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研究了52号费托蜡与4种典型的石油基52号石蜡的组成、结构及性质。结果表明:5种蜡均以长链烷烃为主,费托蜡的碳数分布比较集中,正构烷烃含量、色度值高于石油基蜡,异... 采用气相色谱法(GC)、X射线衍射法(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研究了52号费托蜡与4种典型的石油基52号石蜡的组成、结构及性质。结果表明:5种蜡均以长链烷烃为主,费托蜡的碳数分布比较集中,正构烷烃含量、色度值高于石油基蜡,异构烷烃的含量、针入度及含油量均低于石油基蜡。常温下,费托蜡和石油基蜡均为正交晶体。费托蜡具有与石油基蜡相近的热性质,均存在一个较弱的固-固相转变峰和较强的固-液相转变峰。由偏光显微镜的结果可知费托蜡蜡晶为斜方形片状晶体,排列紧密。在降温过程中,片状蜡晶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蜡晶会不断聚结形成大的固体晶团,进而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表明52号费托蜡正构烷烃含量较高,与气相色谱结果一致。由此可见,52号费托蜡在物理性质与化学组成上优于石油基蜡,在晶体结构与热性能方面与石油基蜡相似,可作为石油基蜡的有效补充。NICE研发的低毒特种萃取剂能够实现在无芳烃体系中生产符合国标的48~54号全精炼蜡,有望替代传统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蜡 低熔点 正构烷烃 晶体结构 固-固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燃料电池SOFC-O^(2-)和SOFC-H^(+)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文霄 杨霞 +1 位作者 刘书贤 刘浩财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以氨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氨燃料SOFC——氧离子导电SOFC-O^(2-)和质子导电SOFC-H^(+)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综述与评估,讨论不同电解质、电解质厚度及工作温度下氨燃料SOFC的最大功率密度。工作温度升高... 以氨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氨燃料SOFC——氧离子导电SOFC-O^(2-)和质子导电SOFC-H^(+)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综述与评估,讨论不同电解质、电解质厚度及工作温度下氨燃料SOFC的最大功率密度。工作温度升高100℃,最大功率密度就会增加1~2倍;电解质越薄,电池性能越好。高温会造成电池热循环差、寿命短,因此亟需降低氨燃料SOFC的工作温度。为补偿降低温度造成的欧姆损失,需开发更薄、离子电导率更高的电解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燃料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熔点费托蜡色度分析及脱色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晨光 李虎 +3 位作者 张胜振 张维 康善娇 张翠清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1-119,共9页
以宁煤间接液化示范装置获得的费托粗蜡为原料,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获得滴熔点为70~110℃的系列高熔点费托蜡产品。为改善高熔点费托蜡的色度,研究了高熔点费托蜡的色度与滴熔点之间的关系,采用活性白土和活性炭两大类吸附剂对色度较差的... 以宁煤间接液化示范装置获得的费托粗蜡为原料,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获得滴熔点为70~110℃的系列高熔点费托蜡产品。为改善高熔点费托蜡的色度,研究了高熔点费托蜡的色度与滴熔点之间的关系,采用活性白土和活性炭两大类吸附剂对色度较差的110号蜡进行吸附脱色处理,筛选最佳脱色工艺条件,并通过高温模拟蒸馏、N_(2)吸脱附、傅里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3)C-NMR、^(1)H-NMR)等一系列表征测试手段,比较脱色前后高熔点费托蜡产品和吸附剂物质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白土脱色效果优于活性炭,得到色度值较高的110号蜡产品其赛波特色号为+16,以残留的超细催化剂颗粒为主的无机成分和不饱和碳碳双键、含氧、氮、硫等杂原子化合物的有机成分是造成高熔点费托蜡产品色度差的原因,而高熔点费托蜡中不饱和碳碳双键氧化、键能较小烃类物质的断键,含硫、氮杂原子化合物的氧化反应等可能是造成高熔点费托蜡脱色后容易发生返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熔点费托蜡 活性白土 活性炭 脱色 返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