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虎晓龙
殷华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0-12,共3页
介绍了煤矿开采的人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历程。总结了近10a我国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与创新发展成果,分析得出我国智能化开采技术在智能化开采控制系统、无人采煤技术、井下虚拟现实技术、远程遥控技术等方...
介绍了煤矿开采的人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历程。总结了近10a我国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与创新发展成果,分析得出我国智能化开采技术在智能化开采控制系统、无人采煤技术、井下虚拟现实技术、远程遥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结合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发展目标,探索了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智能探测技术、智能导航技术、5G互联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煤矿
智能化开采
无人采煤
远程干预
矿井虚拟现实
5G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倾斜煤层层状底板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2
作者
高峻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4,共7页
针对071602工作面辅助运输巷原始支护方案无法有效控制巷道底鼓的情况,在原支护方案基础上提出“底板注浆+注浆锚杆(索)联合支护”方案。首先分析确定巷道底鼓变形破坏机理,建立锚固层状底板“组合梁”模型,确定巷道底鼓与底板围岩刚度...
针对071602工作面辅助运输巷原始支护方案无法有效控制巷道底鼓的情况,在原支护方案基础上提出“底板注浆+注浆锚杆(索)联合支护”方案。首先分析确定巷道底鼓变形破坏机理,建立锚固层状底板“组合梁”模型,确定巷道底鼓与底板围岩刚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水平侧压力和垂直均布荷载呈正相关关系。其次,通过计算支护方案优化前后弹性模量变化值,在数值模拟分析中得出优化支护方案较原始支护方案支护应力提高0.44 MPa,小变形稳定区范围提高约1倍。最终,在现场实验中优化支护方案较原始支护方案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变形量分别减少1099 mm和503 mm,确定优化支护方案能够较好控制底鼓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体
围岩控制
组合梁模型
刚度
水平侧压力
垂直均布荷载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智能矿山建设环境下煤矿机电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马桂云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03-104,108,共3页
分析了智能矿山建设环境下煤矿机电管理技术需求,探讨了智能矿山建设环境下煤矿机电管理技术完善策略:在进行机电管理技术完善时,应进一步把控检修关、验收关和入井关;需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智能机电设备...
分析了智能矿山建设环境下煤矿机电管理技术需求,探讨了智能矿山建设环境下煤矿机电管理技术完善策略:在进行机电管理技术完善时,应进一步把控检修关、验收关和入井关;需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智能机电设备的实际操作与维护;应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和检查水平,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提升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智能矿山
机电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矿无人综采模式及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殷华
虎晓龙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3-25,55,共4页
从自动化跟机与人工远程干预、工作面记忆切割、工作面监控、智能化集成、超前支护控制等方面介绍了煤矿智能化开采中的无人综采模式,分析了该模式下机架协同的割三角煤、"一键启停"安全确认、远程操控优化、工作面自动调直...
从自动化跟机与人工远程干预、工作面记忆切割、工作面监控、智能化集成、超前支护控制等方面介绍了煤矿智能化开采中的无人综采模式,分析了该模式下机架协同的割三角煤、"一键启停"安全确认、远程操控优化、工作面自动调直等关键技术,从煤层条件、系统管理水平、协同配套系统水平、操控人员4个方面对该模式的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煤矿
智能化开采
无人综采
机架协同
远程操控
工作面自动调直
“一键启停”安全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采动影响下倾斜煤层蠕变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虎晓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54,共9页
针对灵新煤矿061601综采工作面运输巷部分区域发生蠕变,原有支护方案不能较好的控制围岩变形的情况,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进行倾斜煤层巷道围岩蠕变效应及支护技术研究。根据研究分析可知,在工作面掘进和回采阶段,巷道端头...
针对灵新煤矿061601综采工作面运输巷部分区域发生蠕变,原有支护方案不能较好的控制围岩变形的情况,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进行倾斜煤层巷道围岩蠕变效应及支护技术研究。根据研究分析可知,在工作面掘进和回采阶段,巷道端头及煤柱帮区域应力集中较严重,且通过增加初始支护力对控制回采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起正相关作用,在多阶段下原始支护和优化支护方案模拟对比分析,确定支护方案优化后,能够有效改善巷道浅部围岩承载能力,减缓围岩破坏小范围扩展,说明支护方案能够有效高巷道围岩抗变形能力。同时,在现场应用中优化后支护方案能够分别提升顶底板和两帮围岩控制能力,变形控制效果分别提升达到75.84%和65.49%,即整体巷道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对围岩控制效果更有效,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蠕变
塑性软化区
塑性残余区
多阶段扰动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溶性油类和溶解性有机物对砂加载混凝沉淀处理高悬浮矿井水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王雨晨
邸卫猛
+3 位作者
虎晓龙
宋喜东
郝春明
刘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316-9323,共8页
矿井水中可溶性油类和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对石英砂加载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影响机制也不清晰。为此,选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矿井水中乳化油、浓缩液、腐殖酸(humic acid,HA)、富里酸(fulvic a...
矿井水中可溶性油类和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对石英砂加载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影响机制也不清晰。为此,选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矿井水中乳化油、浓缩液、腐殖酸(humic acid,HA)、富里酸(fulvic acid,FA)和L-色氨酸(L-tryptophan,LA)含量对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矿井水中乳化油、浓缩液和过量的HA含量不利于加载混凝沉淀处理的效率和沉淀速率。HA、LA和适量的FA含量并不能影响加载混凝沉淀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的效率和沉降速率。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乳化油和浓缩液的浓度变化对砂加载混凝沉淀效率和过程的影响较大,而HA、FA和LA的浓度变化则对其影响较小。该结果为进一步认知砂加载混凝处理工艺,提升其处理效率,实现中国煤矿矿井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油
浓缩液
腐殖酸
黄腐酸
L-色氨酸
混凝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加载速率对弱胶结砂岩劈裂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李小龙
李进
+1 位作者
黄辉
李立波
《中国矿业》
2023年第2期165-172,共8页
为研究加载速率对弱胶结砂岩劈裂特性的影响,对0.01~1 mm/min六级加载速率下的弱胶结砂岩进行巴西劈裂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声发射监测系统对岩样破裂过程中声发射信号进行同步采集,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同步获取岩样的全场应变...
为研究加载速率对弱胶结砂岩劈裂特性的影响,对0.01~1 mm/min六级加载速率下的弱胶结砂岩进行巴西劈裂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声发射监测系统对岩样破裂过程中声发射信号进行同步采集,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同步获取岩样的全场应变演化。结果表明:弱胶结砂岩的抗拉强度与加载速率密切相关,且试样的抗拉强度与加载速率呈正相关的关系,采用多项式拟合能够很好地表征其随加载速率的变化规律;弱胶结砂岩的声发射计数曲线可划分为压密、弹性、破坏三个阶段,并且声发射计数的激增点与岩样的峰值应力点一致,大量的声发射事件发生在岩样破坏的瞬间,声发射事件分布与宏观破坏结果相对应,并且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事件数逐渐减少;加载速率的变化对弱胶结砂岩劈裂过程中的应变演化没有较大影响,不同速率下岩样应变场演化规律基本相同。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弱胶结软岩巷道变形破坏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砂岩
加载速率
劈裂
声发射
数字图像相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矿山建设策略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晓龙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4-15,共2页
主要介绍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矿山体系架构,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矿山分为应用层、处理层、传输层、解析层、感知层五大层次,分析了智能矿山在智能生产、智能监控、智能销售、智能管理、智能决策等方面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
主要介绍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矿山体系架构,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矿山分为应用层、处理层、传输层、解析层、感知层五大层次,分析了智能矿山在智能生产、智能监控、智能销售、智能管理、智能决策等方面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保证了矿山生产的安全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物联网
智能生产
智能监控
智能销售
智能管理
智能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虎晓龙
殷华
机构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新煤矿
出处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0-12,共3页
文摘
介绍了煤矿开采的人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历程。总结了近10a我国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与创新发展成果,分析得出我国智能化开采技术在智能化开采控制系统、无人采煤技术、井下虚拟现实技术、远程遥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结合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发展目标,探索了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智能探测技术、智能导航技术、5G互联技术。
关键词
智能煤矿
智能化开采
无人采煤
远程干预
矿井虚拟现实
5G互联
分类号
TD82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倾斜煤层层状底板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2
作者
高峻
机构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新煤矿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4,共7页
文摘
针对071602工作面辅助运输巷原始支护方案无法有效控制巷道底鼓的情况,在原支护方案基础上提出“底板注浆+注浆锚杆(索)联合支护”方案。首先分析确定巷道底鼓变形破坏机理,建立锚固层状底板“组合梁”模型,确定巷道底鼓与底板围岩刚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水平侧压力和垂直均布荷载呈正相关关系。其次,通过计算支护方案优化前后弹性模量变化值,在数值模拟分析中得出优化支护方案较原始支护方案支护应力提高0.44 MPa,小变形稳定区范围提高约1倍。最终,在现场实验中优化支护方案较原始支护方案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变形量分别减少1099 mm和503 mm,确定优化支护方案能够较好控制底鼓变形。
关键词
锚固体
围岩控制
组合梁模型
刚度
水平侧压力
垂直均布荷载
弹性模量
Keywords
anchorage body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composite beam model
stiffness
horizontal side pressure
vertical uniform load
elastic modulus
分类号
TD35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能矿山建设环境下煤矿机电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马桂云
机构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新煤矿
出处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03-104,108,共3页
文摘
分析了智能矿山建设环境下煤矿机电管理技术需求,探讨了智能矿山建设环境下煤矿机电管理技术完善策略:在进行机电管理技术完善时,应进一步把控检修关、验收关和入井关;需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智能机电设备的实际操作与维护;应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和检查水平,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提升管理质量。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智能矿山
机电管理技术
分类号
TD67 [矿业工程—矿山机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矿无人综采模式及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殷华
虎晓龙
机构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新煤矿
出处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3-25,55,共4页
文摘
从自动化跟机与人工远程干预、工作面记忆切割、工作面监控、智能化集成、超前支护控制等方面介绍了煤矿智能化开采中的无人综采模式,分析了该模式下机架协同的割三角煤、"一键启停"安全确认、远程操控优化、工作面自动调直等关键技术,从煤层条件、系统管理水平、协同配套系统水平、操控人员4个方面对该模式的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智能煤矿
智能化开采
无人综采
机架协同
远程操控
工作面自动调直
“一键启停”安全确认
分类号
TD82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采动影响下倾斜煤层蠕变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虎晓龙
机构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新煤矿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5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2104113)。
文摘
针对灵新煤矿061601综采工作面运输巷部分区域发生蠕变,原有支护方案不能较好的控制围岩变形的情况,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进行倾斜煤层巷道围岩蠕变效应及支护技术研究。根据研究分析可知,在工作面掘进和回采阶段,巷道端头及煤柱帮区域应力集中较严重,且通过增加初始支护力对控制回采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起正相关作用,在多阶段下原始支护和优化支护方案模拟对比分析,确定支护方案优化后,能够有效改善巷道浅部围岩承载能力,减缓围岩破坏小范围扩展,说明支护方案能够有效高巷道围岩抗变形能力。同时,在现场应用中优化后支护方案能够分别提升顶底板和两帮围岩控制能力,变形控制效果分别提升达到75.84%和65.49%,即整体巷道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对围岩控制效果更有效,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
围岩蠕变
塑性软化区
塑性残余区
多阶段扰动
变形监测
Keywords
surrounding rock creep
plastic softening zone
plastic residual zone
multi-stage disturbanc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分类号
TD35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溶性油类和溶解性有机物对砂加载混凝沉淀处理高悬浮矿井水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王雨晨
邸卫猛
虎晓龙
宋喜东
郝春明
刘硕
机构
中煤(北京)环保股份
有限
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新煤矿
华北科技学院化工安全学院
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316-932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274165)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D2021508004)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HJT-17-42.17)。
文摘
矿井水中可溶性油类和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对石英砂加载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影响机制也不清晰。为此,选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矿井水中乳化油、浓缩液、腐殖酸(humic acid,HA)、富里酸(fulvic acid,FA)和L-色氨酸(L-tryptophan,LA)含量对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矿井水中乳化油、浓缩液和过量的HA含量不利于加载混凝沉淀处理的效率和沉淀速率。HA、LA和适量的FA含量并不能影响加载混凝沉淀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的效率和沉降速率。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乳化油和浓缩液的浓度变化对砂加载混凝沉淀效率和过程的影响较大,而HA、FA和LA的浓度变化则对其影响较小。该结果为进一步认知砂加载混凝处理工艺,提升其处理效率,实现中国煤矿矿井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乳化油
浓缩液
腐殖酸
黄腐酸
L-色氨酸
混凝沉淀
Keywords
emulsified oil
concentrated liquid
humic acid
fulvic acid
L-tryptophan
coagulation treatment
分类号
TD74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载速率对弱胶结砂岩劈裂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李小龙
李进
黄辉
李立波
机构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新煤矿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国家
能源
集团
宁夏
煤业
有限责任公司
梅花井
煤矿
出处
《中国矿业》
2023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52174095,51804310)。
文摘
为研究加载速率对弱胶结砂岩劈裂特性的影响,对0.01~1 mm/min六级加载速率下的弱胶结砂岩进行巴西劈裂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声发射监测系统对岩样破裂过程中声发射信号进行同步采集,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同步获取岩样的全场应变演化。结果表明:弱胶结砂岩的抗拉强度与加载速率密切相关,且试样的抗拉强度与加载速率呈正相关的关系,采用多项式拟合能够很好地表征其随加载速率的变化规律;弱胶结砂岩的声发射计数曲线可划分为压密、弹性、破坏三个阶段,并且声发射计数的激增点与岩样的峰值应力点一致,大量的声发射事件发生在岩样破坏的瞬间,声发射事件分布与宏观破坏结果相对应,并且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事件数逐渐减少;加载速率的变化对弱胶结砂岩劈裂过程中的应变演化没有较大影响,不同速率下岩样应变场演化规律基本相同。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弱胶结软岩巷道变形破坏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弱胶结砂岩
加载速率
劈裂
声发射
数字图像相关法
Keywords
weakly cemented sandstone
loading rate
splitting
acoustic emission(AE)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
分类号
TD821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矿山建设策略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晓龙
机构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新煤矿
出处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4-15,共2页
文摘
主要介绍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矿山体系架构,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矿山分为应用层、处理层、传输层、解析层、感知层五大层次,分析了智能矿山在智能生产、智能监控、智能销售、智能管理、智能决策等方面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保证了矿山生产的安全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
智能矿山
物联网
智能生产
智能监控
智能销售
智能管理
智能决策
分类号
TD67 [矿业工程—矿山机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与发展研究
虎晓龙
殷华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倾斜煤层层状底板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高峻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智能矿山建设环境下煤矿机电管理技术研究
马桂云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煤矿无人综采模式及关键技术分析
殷华
虎晓龙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采动影响下倾斜煤层蠕变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虎晓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可溶性油类和溶解性有机物对砂加载混凝沉淀处理高悬浮矿井水效果的影响
王雨晨
邸卫猛
虎晓龙
宋喜东
郝春明
刘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加载速率对弱胶结砂岩劈裂特性的影响研究
李小龙
李进
黄辉
李立波
《中国矿业》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矿山建设策略
李晓龙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