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5G技术的设备无线监测及预警系统在国能乌海能源公司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范忠明 张雪梅 任文华 《中国煤炭》 2021年第S01期28-32,共5页
为了实现通过获取设备运行状态数据信息来判断设备是否异常、预知设备故障的目标,根据设备的健康状态来安排检修计划、实现设备预维修,乌海能源研究设计了基于5G技术的设备无线监测及预警系统来实现关键设备的状态监测。分析了系统建设... 为了实现通过获取设备运行状态数据信息来判断设备是否异常、预知设备故障的目标,根据设备的健康状态来安排检修计划、实现设备预维修,乌海能源研究设计了基于5G技术的设备无线监测及预警系统来实现关键设备的状态监测。分析了系统建设的意义,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架构,详细阐述了系统定位设计、系统目标设计和系统构建步序;为了确保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行试点,全面推广”的原则和实施建议;并对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海能源 5G技术 无线监测 预警系统 设备状态检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海能源公司智能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岩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3-46,共4页
对煤炭产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和智能化煤矿发展的技术路线进行了论述,以乌海能源公司为工程背景,阐述了煤矿智能化建设总体架构与成果,介绍了生产自动化技术、智能化安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采煤、掘进、洗选等作业中的应用,并对煤矿智能... 对煤炭产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和智能化煤矿发展的技术路线进行了论述,以乌海能源公司为工程背景,阐述了煤矿智能化建设总体架构与成果,介绍了生产自动化技术、智能化安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采煤、掘进、洗选等作业中的应用,并对煤矿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生产自动化 智能化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 5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变化管控在乌海能源公司的实践研究
3
作者 万军 张侠 +2 位作者 周瑞斌 瞿俊秀 田友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48-152,共5页
为研究煤炭生产企业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原因,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的有关事故通报及相关资料为依据,分析事故原因多为生产作业现场发生变化或从事生产作业活动条件和环境发生改变后,未超前预测、汇报和有效控制,未超前进行风险辨识评... 为研究煤炭生产企业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原因,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的有关事故通报及相关资料为依据,分析事故原因多为生产作业现场发生变化或从事生产作业活动条件和环境发生改变后,未超前预测、汇报和有效控制,未超前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和制定管控措施,并对生产变化进行有效管控,导致事故发生。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安全生产变化管控系统,形成层层负责的变化管控模式,减少高风险和临时作业安全管控风险,确保生产运营动态安全,可减少因变化环节管控不到位导致发生事故和生产影响。乌海能源公司通过推行安全生产变化管控模式,运行生产变化管控系统,在安全管理中取得了较好实践效果,连续3年实现全公司安全事故“双零双降”,生产运营水平和效益持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变化 乌海能源公司 管控程序 管控系统 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窑隐蔽火源精准探测及帷幕注浆高效治理研究
4
作者 胡相明 吴佰谦 +4 位作者 董浩 张国庆 乔亮 梁强强 陈圣贺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1,共8页
小窑火源位置隐蔽、难以准确识别,单一的煤自燃隐蔽火源探测方法难以精准判定火源位置,且隐蔽火源无法有效扑灭。针对上述问题,以内蒙古小窑煤矿南采区为工程背景,提出采用自然电位法和测氡法联合探测隐蔽火源:通过自然电位法圈定出自... 小窑火源位置隐蔽、难以准确识别,单一的煤自燃隐蔽火源探测方法难以精准判定火源位置,且隐蔽火源无法有效扑灭。针对上述问题,以内蒙古小窑煤矿南采区为工程背景,提出采用自然电位法和测氡法联合探测隐蔽火源:通过自然电位法圈定出自然电位异常区域,利用测氡法圈定出氡浓度水平高的区域,综合分析2种方法探测结果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判定隐蔽火源的空间位置与分布范围。结合自然电位和氡浓度探测结果,综合解释划定了高温燃烧区域、增温发展区域、强干扰区域及正常区域的范围:自然电位异常区域与氡浓度异常区域的重叠部分为高温燃烧区域;自然电位异常区域的非重叠部分为增温发展区域或强干扰区域;氡浓度异常区域的非重叠部分为强干扰区域或正常区域。针对探测出的火源区域,采用帷幕注浆技术对隐蔽火区进行施工:在火区边界布置帷幕孔,对其注入水泥、水玻璃混合浆形成连续密闭隔离带以阻断漏风;在火区中心钻孔并灌注粉煤灰、泥浆进行灭火。结果表明,注浆治理后采空区温度与CO浓度大幅下降,实现了隐蔽火源的高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小窑火 火源定位 自然电位法 测氡法 帷幕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煤矸石膏体材料特性及采空区充填技术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海清 李亚斌 +2 位作者 郭冬梅 黄显武 王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有效减少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以及地表裂缝,同时大面积综合利用煤矸石和燃煤电厂的粉煤灰,以棋盘井矿区的煤矿和燃煤电厂为试验对象,通过不同材料制备试块进行研究,开发了基于棋盘井矿区粉煤灰与煤矸石为基料的煤矿采空区充填材料,提... 为有效减少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以及地表裂缝,同时大面积综合利用煤矸石和燃煤电厂的粉煤灰,以棋盘井矿区的煤矿和燃煤电厂为试验对象,通过不同材料制备试块进行研究,开发了基于棋盘井矿区粉煤灰与煤矸石为基料的煤矿采空区充填材料,提出了煤矿综采面采空区与留巷巷旁充填技术与实施工艺。结果表明:棋盘井及周边地区拥有大量煤矸石和粉煤灰,其成分利于制备充填材料,制备了利用棋盘井的煤矸石和粉煤灰为基础原料的充填材料,其强度在8~15 MPa之间,能够满足不同充填要求,且煤基固废综合利用量达到80%以上。采空区利用低强度充填体、沿空留巷巷旁采用高强度充填体,有利于节约成本,实现快速充填,实现了棋盘井矿区粉煤灰与煤矸石等煤基固废全部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粉煤灰 煤矸石 膏体材料 分区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胶带运输巷呼吸性粉尘运移规律及精准控尘除尘技术
6
作者 高尚占 孙彪 付麒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8-105,共8页
胶带运输巷是煤炭输送的主要作业场所,煤炭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呼吸性粉尘,增加了患尘肺病的概率与煤尘爆炸隐患。目前煤矿巷道内粉尘治理方法存在耗水量大、粉尘捕集效率低、现场效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胶带运输巷是煤炭输送的主要作业场所,煤炭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呼吸性粉尘,增加了患尘肺病的概率与煤尘爆炸隐患。目前煤矿巷道内粉尘治理方法存在耗水量大、粉尘捕集效率低、现场效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煤矿胶带运输巷呼吸性粉尘运移规律及精准控尘除尘技术。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构建了胶带运输巷全尺寸等比例几何模型,模拟探究了风流扰动下的粉尘污染时空演化特性,分析了人行道呼吸带高浓度粉尘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胶带运输巷的产尘特点,转载点、胶带振动提供了持续粉尘源,与带式输送机右侧相比,其左侧(人行道)风速较小,对粉尘浓度的稀释能力弱,为粉尘集聚提供了条件,污染较严重;呼吸带高度附近区域整体空间比较开阔,粉尘运移过程所受阻碍较小,导致人行道附近形成一条狭长的高浓度粉尘带,且粉尘浓度呈不断攀升趋势。针对转载点和胶带2处不同特点的粉尘源,分别采用全断面云雾降尘装置和自发电智能雾化降尘系统来降低人行道及其整条巷道的粉尘浓度,结果表明:巷道平均总粉尘浓度和平均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从249.75 mg/m^(3)和171.03 mg/m^(3)降至54.16 mg/m^(3)和21.46 mg/m^(3),总粉尘降尘效率为76.56%,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为7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带运输巷 呼吸性粉尘 粉尘运移规律 精准控尘除尘 全断面云雾降尘装置 自发电智能雾化降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板高位定向钻孔瓦斯治理技术在乌达矿区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勇 徐腾飞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9-280,共12页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延伸和开采强度的增大,瓦斯涌出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因素。顶板高位钻孔抽采煤岩裂隙带卸压瓦斯是解决矿井采空区瓦斯涌出问题的重要手段。定向钻孔具有抽采时间长、抽采效果好、抽采成本低...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延伸和开采强度的增大,瓦斯涌出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因素。顶板高位钻孔抽采煤岩裂隙带卸压瓦斯是解决矿井采空区瓦斯涌出问题的重要手段。定向钻孔具有抽采时间长、抽采效果好、抽采成本低等显著优势,采用顶板高位定向钻孔技术取代高位倾向钻孔进行瓦斯抽采,成为当前煤矿采空区瓦斯治理的主流趋势。为了解决乌达矿区高瓦斯矿井近距离煤层群瓦斯涌出治理难题,以乌达矿区黄白次煤矿9号煤层开采采空区瓦斯治理为研究背景,对顶板高位定向钻孔瓦斯治理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考察等手段,在分析覆岩采动裂隙分布和卸压瓦斯涌出运移规律基础上,重点对黄白茨煤矿020913工作面推进过程中1号—3号高位钻场不同层位钻孔瓦斯抽采与覆岩裂隙演化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高位定向钻孔的合理布置层位。结果表明:2号高位钻场钻孔平均层位高度28.17 m时,钻孔能够保持较高的瓦斯抽采浓度(60%以上),与1号高位钻场钻孔平均层位高度29.22m时瓦斯抽采效果基本一致;3号高位钻场钻孔平均层位高度23.25m时,钻孔层位偏低,瓦斯抽采效果不佳,但是总体上优于1号高位钻场钻孔平均层位高度13.77m时的瓦斯抽采效果。通过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乌达矿区9号煤层回采工作面高位定向钻孔垂向层位布置在顶板25~30m范围、倾向距离回风巷10~35m范围时,钻孔处于裂隙圈发育范围内,顶板高位定向钻孔能够发挥最佳的抽采效果。本文研究成果为顶板定向长钻孔技术在乌达矿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钻孔 定向钻孔 瓦斯治理 层位布置 裂隙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凡 解翼阳 +1 位作者 王佳欣 杜林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20-23,71,共5页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传统的单一品种乔灌草结合恢复植被,防浪林、适生林、行道林“三林”固土保水的植物措施配置模式已无法满足区域生态防护层次提升和休闲游赏功能增加的要求。通过...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传统的单一品种乔灌草结合恢复植被,防浪林、适生林、行道林“三林”固土保水的植物措施配置模式已无法满足区域生态防护层次提升和休闲游赏功能增加的要求。通过调查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植被分布等情况,从气象、土壤、立地类型等方面对植物措施的立地条件进行分析,根据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不同建设内容的特点,结合水土流失防治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植物措施复合配置原则,并推荐了适生树(草)种,以保证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实施既能满足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提升的需求,也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植物措施 防洪工程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地质保障技术构建方法——以乌海矿区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谷保泽 代振华 +1 位作者 李明星 陈宝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6-143,共8页
煤炭地质保障技术贯穿于煤炭工业的全生命周期,是实现煤炭资源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的基础和前提,在灾害防治、隐蔽致灾因素探查、煤炭智能开采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地质透明是提高智能分析与决策、自动精准控制与高效采煤能力的关... 煤炭地质保障技术贯穿于煤炭工业的全生命周期,是实现煤炭资源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的基础和前提,在灾害防治、隐蔽致灾因素探查、煤炭智能开采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地质透明是提高智能分析与决策、自动精准控制与高效采煤能力的关键核心任务。以乌海矿区为例,为解决矿区智能化建设面临的地质条件复杂、透明地质保障能力薄弱的问题,采用以随掘地震、随采地震为代表的智能探测技术,获取采掘工作面实时地质数据;通过构建数据底座,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实现海量地质数据的融合分析;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结果,构建三维地质几何模型和水、火、瓦斯等多属性模型,利用实时地质数据驱动模型更新,实现构造、水、火、瓦斯等隐蔽地质规律与分布特征的数字化表达。以地质模型为基础,融合地质异常体空间位置、几何大小、属性信息等,构建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实现隐蔽致灾因素的地质预报,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智能决策。研究成果为实现乌海矿区煤炭智能化开采提供地质保障,对于推动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地质保障 智能探测 多源数据融合 三维地质建模 地质预报 煤矿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硬顶板切顶卸压技术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常辛 李晓旭 +2 位作者 石蒙 冀瑞锋 张焱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4,共8页
针对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宽煤柱条件下临空巷道面临的高围岩应力、大变形等问题,以老石旦煤矿16403综放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从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角度对临空巷道大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对16402运... 针对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宽煤柱条件下临空巷道面临的高围岩应力、大变形等问题,以老石旦煤矿16403综放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从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角度对临空巷道大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对16402运输巷实施不同切顶卸压方案时,临近采空区的16403回风巷侧向顶板采动应力传递规律,并在现场施工水力压裂钻孔进行切顶卸压,实现临空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低位坚硬岩层悬臂梁+高位坚硬岩层砌体梁”破断结构是特厚煤层宽煤柱临空巷道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可采用切顶卸压技术破坏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来控制临空巷道围岩大变形;切顶角变化可使关键块B长度发生改变,切顶角越大,则关键块B长度越小,临空侧顶板载荷向煤柱传递的程度越弱,临空巷道围岩承受的采动应力越小,切顶角为100°时临空巷道围岩垂直应力与变形量最小;在16402运输巷以切顶角100°施工水力压裂钻孔后,16403回风巷顶底板变形量较未实施切顶卸压的16402回风巷减小86.5%,两帮变形量减小87.1%,临空巷道围岩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留煤柱护巷 临空巷道 围岩变形控制 切顶卸压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的工业副产品改性硫铝酸钙水泥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建飞 梁冰 +4 位作者 何星星 田多文 冯佃芝 舒立彬 万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为研究工业副产品烟气脱硫石膏(FGDG)、粉煤灰(FA)和石灰石(LS)对硫铝酸盐水泥(SAC)熟料无侧限抗压强度(UCS)和pH的影响规律,采用FGDG,FA和LS改性SAC熟料,并在7 d和28 d龄期进行UCS和pH测试.采用响应面方法(RSM),建立UCS和pH的回归模型... 为研究工业副产品烟气脱硫石膏(FGDG)、粉煤灰(FA)和石灰石(LS)对硫铝酸盐水泥(SAC)熟料无侧限抗压强度(UCS)和pH的影响规律,采用FGDG,FA和LS改性SAC熟料,并在7 d和28 d龄期进行UCS和pH测试.采用响应面方法(RSM),建立UCS和pH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交互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CS和pH均受到FGDG,FA和LS单因素和各因素交互作用影响.FGDG和LS,LS和FA的交互作用对浆体7 d和28 d的UCS影响显著,LS和FA,FGDG和FA的交互作用对浆体pH 7 d影响显著,但对浆体pH 28 d影响并不显著.利用RSM-BBD多目标优化法进行优化各工业副产品,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精确度,得到改性硫铝酸钙水泥满足高UCS低pH时各工业副产品的合适添加比,其试验值和预测值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钙水泥 烟气脱硫石膏 粉煤灰 石灰石 响应面法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柔模墩柱充填体参数确定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红娟 刘亚琳 +3 位作者 吴周康 姜小龙 张耀耀 从日盛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9,共8页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动压扰动强、稳定性控制难度大等特点,以老石旦煤矿16402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实测的方法,分析了大采高综放条件下巷道失稳特征。以此建立了综放沿空留巷顶板与充填体相...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动压扰动强、稳定性控制难度大等特点,以老石旦煤矿16402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实测的方法,分析了大采高综放条件下巷道失稳特征。以此建立了综放沿空留巷顶板与充填体相互作用力学模型,确定了柔模墩柱支护阻力。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柔模墩柱宽度、间隔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柔模墩柱宽度的增加和间隔的减小,墩柱内垂直应力峰值不断降低,顶板下沉量不断减小,顶板下沉逐渐由非对称分布向对称分布演变。综合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变形规律和经济因素,确定16402综放工作面柔模墩柱宽度为2 m,间隔为1 m。方案经过实施后观测发现,沿空留巷顶板最大下沉量为329 mm,煤帮部最大移近量为217 mm,墩柱最大移近量为25 mm,留巷围岩基本保持稳定,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综放开采 沿空留巷 柔模墩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连续动态测度与时空差异分解
13
作者 于爱水 张继如 于得水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共11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二次动态加权法测算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连续动态演变特征,并借助时空分异模型探究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差异。结果发现:①中国多数省份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随时间推移呈稳定上升趋势;②创新...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二次动态加权法测算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连续动态演变特征,并借助时空分异模型探究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差异。结果发现:①中国多数省份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随时间推移呈稳定上升趋势;②创新资源、知识创新、协同创新、创新政策、创新环境在不同省份表现出较大差异;③不同样本期内,影响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子系统有所差别,其中创新资源对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强度波动较大,知识创新对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同样表现为促进作用,且作用强度远大于创新资源;④知识创新、协同创新、创新政策对全国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创新环境效应表现出东部促进、中西部作用不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导向型政策、优化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主动加入全球创新网络等措施,以提升中国创新能力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差异分解 二次加权因子分析 动态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防爆柴电双动力胶轮式单臂锚杆钻车研究与设计
14
作者 贺海涛 赵海兴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使用单一动力的防爆柴油机无轨辅助作业车辆在煤矿井下长时间作业会出现动力不足问题,通过开发柴柴双动力、柴电双动力和电电双动力的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介绍了3种双动力系统的分类和设计思路,详细阐述了防爆柴电双动力胶轮式单臂... 使用单一动力的防爆柴油机无轨辅助作业车辆在煤矿井下长时间作业会出现动力不足问题,通过开发柴柴双动力、柴电双动力和电电双动力的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介绍了3种双动力系统的分类和设计思路,详细阐述了防爆柴电双动力胶轮式单臂锚杆钻车的总体结构设计、支护作业动作设计、行走传动系统设计、驱动功率计算、液压系统设计、柴电双动力对液压系统的匹配分析、散热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并对关键参数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在神东矿区实际使用表明,采用柴电双动力系统在同等作业效率下成本可节约30%以上,而且可提升整车的使用寿命;在施工过程中,设备运行平稳,各部件动作流畅,平均8~10 min可完成1套锚杆支护流程,操作员可携带遥控器在50 m范围内监控施工,试验效果符合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作业车辆 双动力系统设计 柴电双动力 胶轮式单臂锚杆钻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我国低瓦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统计与规律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徐腾飞 王学兵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6-130,共5页
对2010—2019年我国低瓦斯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进行统计,从所有制、事故发生地、事故原因、煤矿产能、发生时间、事故诱因、事故类型等几个维度,分析了低瓦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规律,发现年产量30万t以下的煤矿容易发生瓦斯爆炸... 对2010—2019年我国低瓦斯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进行统计,从所有制、事故发生地、事故原因、煤矿产能、发生时间、事故诱因、事故类型等几个维度,分析了低瓦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规律,发现年产量30万t以下的煤矿容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通风是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低瓦斯煤矿相对更容易发生重大事故。为防止低瓦斯煤矿瓦斯事故发生,必须提高重视程度,从技术和管理上清除危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瓦斯煤矿 瓦斯爆炸事故 统计分析 事故原因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矿山通信接口与协议技术规范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丁震 孙继平 +17 位作者 张帆 王鹏 胡而已 邓文革 高静 郑耀涛 王波 高秋秋 李系民 钱海军 柳建华 乔少利 鲍震 杨永生 杨振宇 李玉雪 李昱翰 邵光耀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3,共8页
目前矿山智能化建设存在接口协议不统一、易形成新的“信息孤岛”等问题,导致矿山数据融合共享难度大,难以实现智能化矿山高质量发展。分析指出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缺乏规范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共享标准;按照核心规范、应... 目前矿山智能化建设存在接口协议不统一、易形成新的“信息孤岛”等问题,导致矿山数据融合共享难度大,难以实现智能化矿山高质量发展。分析指出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缺乏规范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共享标准;按照核心规范、应用规范、运维规范,设计了智能化矿山通信接口与协议技术体系;提出了智能化矿山通信接口与协议模型,定义了该模型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构建了智能化矿山设备模型,对通信接口进行形式化描述;将智能化矿山数据分为感知数据、文本数据和音视频数据,定义了3种数据的报文结构;根据目前矿山设备、技术应用情况和发展方向,将智能矿山数据采集方式分为设备直接采集、协议转换采集、系统中转采集,给出了3种数据采集方式的适用场景,并描述了感知数据、文本数据、音视频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过程。智能化矿山通信接口与协议技术规范全域覆盖矿山数据融合通信的整个过程,旨在为智能化矿山数据采集、传输、融合、共享提供统一的接口方式和通信协议规范,实现矿山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矿山 通信接口 通信协议 数据融合共享 感知数据 文本数据 音视频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强动压巷道围岩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玉军 李晓旭 +4 位作者 冀瑞锋 程利兴 刘旭东 张耀耀 石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57,共7页
针对老石旦煤矿强烈动压影响巷道围岩变形难题,在分析顶板岩层以及地应力场分布的基础上,总结了动压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水力压裂卸压与高预应力锚杆支护的协同控制技术,确定了最佳压裂高度,制定了水力压裂方案与高预应力锚... 针对老石旦煤矿强烈动压影响巷道围岩变形难题,在分析顶板岩层以及地应力场分布的基础上,总结了动压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水力压裂卸压与高预应力锚杆支护的协同控制技术,确定了最佳压裂高度,制定了水力压裂方案与高预应力锚杆支护方案,开展了井下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水力压裂有效激发了顶板岩层破裂和裂缝扩展,形成大尺度裂缝,阻断了侧向支承压力的传递路径;巷道矿压显现明显减弱,顶底板移近量402 mm,两帮移近量83 mm,较原支护变形显著减小;强采动影响下锚杆(索)受力变化趋势明显减弱,锚杆最大受力79~96.5 kN,锚索最大受力101 kN,且未发生锚杆(索)破断现象,表明采用水力压裂与高预应力锚杆支护后,巷道围岩侧向支承压力明显减弱,稳定性显著提高,强动压巷道围岩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强动压巷道 水力压裂 采动应力 锚杆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价值取向、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15
18
作者 史键 陈曦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99,共4页
企业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发挥档案数据潜能,推动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揭示企业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在制度层面、数据层面及人员层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制度先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技术... 企业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发挥档案数据潜能,推动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揭示企业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在制度层面、数据层面及人员层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制度先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技术赋能、激活档案数据资源要素潜能,强化认知、构建档案数字人才发展体系的优化策略,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档案 档案工作 数字化转型 档案数据 治理效能 档案价值 增量电子化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通风安全管控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邢永亮 曹金龙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52-55,共4页
从矿井通风风速传感器启动风速、实时通风网路解算、网路优化调节软件等方面阐述了矿井智能通风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包括煤矿数字化矿井通风系统构建、矿井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远程控制、矿井通风参数的精准监测、基于在线监... 从矿井通风风速传感器启动风速、实时通风网路解算、网路优化调节软件等方面阐述了矿井智能通风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包括煤矿数字化矿井通风系统构建、矿井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远程控制、矿井通风参数的精准监测、基于在线监测的实时通风网路解算、通风系统异常诊断、定位与预警、通风系统基本特征分析及可视化在内的煤矿智能化通风安全管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通风网路优化的按需通风、灾变通风决策的智能化、智能通风辅助决策平台等通风集成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矿井通风设计与决策的综合集成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智能决策 远程控制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厚度水泥土帷幕的斜井井筒水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志斌 石银斌 +3 位作者 王海 李文平 吕文波 雷占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4-233,共10页
为解决我国西部地区松散层和浅部风化基岩层含水丰富导致的斜井井筒过富水松散层段在井筒施工缝、混凝土接茬、井壁裂缝位置发生渗漏、恶化井下作业环境、降低作业效率、增大井下排水负担和费用、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的问题,从保护地下... 为解决我国西部地区松散层和浅部风化基岩层含水丰富导致的斜井井筒过富水松散层段在井筒施工缝、混凝土接茬、井壁裂缝位置发生渗漏、恶化井下作业环境、降低作业效率、增大井下排水负担和费用、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的问题,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井筒安全运营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煤矿斜井井筒渗漏水特征和现有的疏排水、壁后注浆、旋喷桩、帷幕注浆等治理措施,研究了斜井井筒渗漏水层位等厚度水泥土帷幕原理和结构、参数选择依据、帷幕构筑方法,测试分析了地层条件、综合含水率、水泥掺量等因素对水泥土帷幕性能影响,并进行了现场示范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煤矿斜井井筒渗漏水位置大多发生在底板、腰墙和二者接缝处,涌水量数十至数百立方米每小时,有的甚至发生涌水携砂情况,危及井筒安全;等厚度水泥土帷幕通过横向切削、回撤切削搅拌、喷浆搅拌成墙3个步骤将混合均匀的地层材料与水泥浆液在煤矿斜井井筒外侧地层中形成上下厚度均匀、接头数量少、截水率高的等厚度水泥土墙体,有效阻隔斜井井筒与外侧松散层、风化基岩之间的水力联系;等厚度水泥土帷幕的强度与水泥掺量正相关,渗透系数与水泥掺量负相关,黏土地层的水泥土帷幕性能弱于黄土、细砂等地层;示范应用现场的帷幕原状心样抗压强度8.62 MPa,渗透系数2.69×10^(−8) cm/s,井筒涌水量由16.8 m^(3)/h降至1.6 m^(3)/h左右,较治理前减少90.5%,取得良好应用效果。此方法可解决我国西部富水松散层斜井井筒渗漏水问题,保障斜井井筒安全运营,保护矿山地下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斜井 井筒治水 井筒漏水 松散层 渗漏水 等厚度水泥土帷幕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