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管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王小龙 胡嘉敏 +1 位作者 包一翔 李杰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1,共6页
总结了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赋存水平的研究现状,阐述了4种常见水处理技术(吸附法、高级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和电絮凝技术)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技术在实际水处理应用中的优劣势,探讨了其在矿井水处理领域去除有机污... 总结了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赋存水平的研究现状,阐述了4种常见水处理技术(吸附法、高级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和电絮凝技术)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技术在实际水处理应用中的优劣势,探讨了其在矿井水处理领域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应用前景。展望了我国煤矿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可行研究路径,为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出台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有机物 赋存水平 管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和树脂吸附去除水中PFA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菟 包一翔 +3 位作者 钟金魁 李杰 刘小庆 李雪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25,29,共6页
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潜在生物毒性,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吸附作为有效的PFAS处理技术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等优点。活性炭和树脂是较为常用的PFAS吸附剂。总结了活性炭和树脂改性前后对PFAS的吸附性能,... 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潜在生物毒性,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吸附作为有效的PFAS处理技术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等优点。活性炭和树脂是较为常用的PFAS吸附剂。总结了活性炭和树脂改性前后对PFAS的吸附性能,介绍了其吸附机理。结合目前吸附去除水环境中PFAS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吸附法用于水中PFAS处理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开发高效、实用的PFAS吸附去除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 PFAS 活性炭 树脂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导水裂隙带影响因素敏感性及高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斌 李全生 +6 位作者 李金松 刘小庆 李井峰 方杰 张勇 王路军 张传玖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201,共9页
研究导水裂隙带高度是含水层修复和地表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明确其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排序,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安全高效地实现矿井水预防。本文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岩层硬度、工作面长度、采高... 研究导水裂隙带高度是含水层修复和地表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明确其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排序,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安全高效地实现矿井水预防。本文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岩层硬度、工作面长度、采高和埋深的内在联系,得到了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并在现场得到应用。通过研究可知:导水裂隙带高度在硬岩中传导更快,而软岩可以抑制导水裂隙带高度。软岩与硬岩组合(下软上硬)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硬岩与软岩组合(下硬上软)导水裂隙带高度。开采方法会影响导水裂隙带高度,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厚煤层分层开采、单一薄煤层开采、单一中厚煤层开采。各因素影响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程度为:采高>硬岩岩性比例系数>采深>工作面长度。与“三下”规程经验公式相比,利用多因素拟合公式可以较好地实现乌兰木伦煤矿12403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误差仅为−2.54%,研究成果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水害治理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 多因素分析 导水裂隙带高度 敏感性 预测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现状及需求展望
4
作者 何昱鹏 李杰 +1 位作者 钟金魁 刘小庆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68,共5页
系统梳理了我国煤矿开采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指出了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展望了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工程应用的主要挑战和研究方向;基于不同处理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分析了不同处理技术的适用水质。高级氧化法对有机污染... 系统梳理了我国煤矿开采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指出了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展望了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工程应用的主要挑战和研究方向;基于不同处理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分析了不同处理技术的适用水质。高级氧化法对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好,但受矿化度影响大;混凝沉淀法和吸附法对持久性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较差;而反渗透技术在高矿化度矿井水中应用较广泛;生物处理法受到矿井水中矿化度和pH值的影响,需要筛选和驯化适应的微生物。阐述了各种技术在不同类型矿井水(酸性、碱性、高矿化度等)中的适用性,为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有机污染物 处理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潜在风险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昱鹏 包一翔 +5 位作者 吴敏 胡嘉敏 李杰 刘小庆 钟金魁 李井峰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4-246,共13页
为研究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潜在风险,针对矿井水中的已知有机污染物,使用EPI Suite和毒理学数据对其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急性毒性进行系统模拟和评估,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基于毒性效应和环境效应的2个一级指标及7个二级指标建立矿... 为研究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潜在风险,针对矿井水中的已知有机污染物,使用EPI Suite和毒理学数据对其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急性毒性进行系统模拟和评估,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基于毒性效应和环境效应的2个一级指标及7个二级指标建立矿井水中优先有机污染物的评估体系。研究结果表明:①54种有机物中有13种持久性物质、8种生物累积性物质及1种急性毒性物质,其中卤代烃的持久性最强,多环芳烃的生物累积性最强,与羟基自由基(OH·)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总体趋势为:醚>酯>卤代烃;脂肪族>芳香族。(短链卤代)脂肪族化合物没有生物累积性物质,多环芳烃的生物累积性普遍较高,且生物累积性物质分子结构中均有4个及以上的苯环,苯环个数的增加会导致多环芳烃生物累积性增强。磷酸三苯酯为显著急性毒性物质,需要在后续的矿井水处理中重点关注。②筛选出综合评分最高的20种有机污染物作为矿井水中的优先污染物,其中评分较高的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萘、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和苯并[a]蒽符合新污染物特征,但目前矿井水中已经测出的有机污染物存在水平普遍不足以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显著风险。随着国家政策实施和矿井水高质量处理利用需求的增加,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管控将成为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实需求,本研究构建的优先有机污染物的潜在风险评估体系可用于筛选出矿井水中优先污染物,为未来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管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有机污染物 层次分析法 潜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8m特厚煤层采煤机改造设计与受力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原长锁 贠瑞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共4页
为了快速解决8.8m特厚煤层开采问题,研究确定了进口7LS8采煤机升级改造增大采高的可行性。通过分析7LS8采煤机原机型的技术特征,优化机身高度、摇臂长度及其摆动幅度、滚筒直径,制定了7LS8采煤机升级改造方案。针对升级改造后采高与负... 为了快速解决8.8m特厚煤层开采问题,研究确定了进口7LS8采煤机升级改造增大采高的可行性。通过分析7LS8采煤机原机型的技术特征,优化机身高度、摇臂长度及其摆动幅度、滚筒直径,制定了7LS8采煤机升级改造方案。针对升级改造后采高与负载以及整机重量大幅增加、原机型关键零部件自身强度与联接强度偏薄弱的突出问题,提出了8.8m特厚煤层采煤机受力分析模型并求解,建立三维模型对整机关键零部件进行强度校核计算,制定了相关零部件结构优化与加固方案。样机工业性试验取得了成功,为后续特厚煤层采煤机研制打下了良好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8m特厚煤层采煤机 改造设计 受力分析与求解 结构优化与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铲板车车架强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许联航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5,共6页
目前最大的电动铲板式支架搬运车载重量已无法满足100t级的液压支架的安装与回撤工作,基于此,研制了100t级的WXP100防爆特殊型铅酸蓄电池铲板式搬运车。对车架的强度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铲板式搬运车车架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 目前最大的电动铲板式支架搬运车载重量已无法满足100t级的液压支架的安装与回撤工作,基于此,研制了100t级的WXP100防爆特殊型铅酸蓄电池铲板式搬运车。对车架的强度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铲板式搬运车车架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铲板式搬运车在7种不同运行工况下进行了静强度仿真分析,认为铲板式搬运车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并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可作为进一步优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铲板式搬运车 静强度 有限元分析 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