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东布尔台煤矿矿压监测及治理手段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真 任建慧 张寒寒 《中国煤炭》 2021年第S01期158-165,共8页
对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布尔台煤矿矿压监测现状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该矿在治理矿压动力灾害中的具体举措及取得的效果,结合智能矿井建设,针对监测预警技术体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升矿压监测预警中减人提效的成效性... 对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布尔台煤矿矿压监测现状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该矿在治理矿压动力灾害中的具体举措及取得的效果,结合智能矿井建设,针对监测预警技术体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升矿压监测预警中减人提效的成效性,并对矿压监测治理先进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形成可借鉴参考的、地域特征显著的智能化矿压防治技术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压监测预警 防治技术体系 技术展望 布尔台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构建综采工作面三维透视采场技术研究
2
作者 张传玖 李鑫 +1 位作者 任建慧 马盟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9,共8页
为实现工作面回采期间矿压与生产管理、保障智慧矿山建设,需要构建三维透视采场。首先,基于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建立采场空间结构力学模型,训练一套采场覆岩运动参数推导、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计算、矿山压力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与三维采场... 为实现工作面回采期间矿压与生产管理、保障智慧矿山建设,需要构建三维透视采场。首先,基于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建立采场空间结构力学模型,训练一套采场覆岩运动参数推导、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计算、矿山压力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与三维采场静态应力与动态应力模拟的算法体系。其次,通过采用二维三维一体化建模的方式构建三维透明地质模型、使用三维建模工具对液压支架等设备进行精细化建模、对采场上覆岩层的运动状态进行专业化建模,体现三维透视采场基本要素的全面性。通过采用三维曲面积分法解析综采液压支架相关数据、采用多目标多因素分级方法分析钻孔应力数据、采用时序序列数据分析其他数据三种方法进行采场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最后,以布尔台煤矿422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构建了三维透视采场基本模型。所建立的三维模型能够根据地质信息、钻孔数据、矿压显现等实际情况反映应力场变化,实现采场空间采动应力随工作面推进的展示,为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矿压与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透视采场 技术框架 动态应力分布 实时监测 综采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尔台煤矿智能化建设实践及采掘工作面关键技术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真 贺晓峰 +4 位作者 兰云峰 肖华明 李维 李晓围 廖志伟 《中国煤炭》 2021年第S01期87-96,共10页
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布尔台煤矿为例,重点介绍了布尔台煤矿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高质量建设智能化工作面的路径探索:在综采智能化工作面建设中应用基于5G技术的无延时视频追踪监测技术、电流敏感刮板输送机自动调速技术及设备健康管... 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布尔台煤矿为例,重点介绍了布尔台煤矿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高质量建设智能化工作面的路径探索:在综采智能化工作面建设中应用基于5G技术的无延时视频追踪监测技术、电流敏感刮板输送机自动调速技术及设备健康管理与智能分析技术、掘进智能工作面建设中掘锚机智能定向导航技术、自动截割控制技术、360°全景影像环视技术、新型高效除尘技术,并基于安全管理的角度介绍了掘进工作面人员接近防护技术和集中控制技术的应用情况。该矿未来智能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在现有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突破综采工作面自动放煤技术、自动钻锚技术以及工作面人员防护技术与设备协同联动技术的深入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建设 采掘工作面 关键技术探索 布尔台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矿区覆岩采动裂隙渗流演化规律及自修复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伟 孙艳超 +3 位作者 张传玖 他旭鹏 曹健 张健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5,共13页
【目的】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受煤矿开采影响巨大,在开采扰动下采空区上覆含水岩层遭到破坏,易导致水资源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为此人工引导裂隙自修复进而保护或恢复地下水位至关重要。【方法】以内蒙古布尔台煤矿22108工作面为工程... 【目的】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受煤矿开采影响巨大,在开采扰动下采空区上覆含水岩层遭到破坏,易导致水资源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为此人工引导裂隙自修复进而保护或恢复地下水位至关重要。【方法】以内蒙古布尔台煤矿2210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相似试验、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开采扰动和裂隙水渗流耦合作用下生态脆弱矿区煤层覆岩裂隙渗流演化规律,并对覆岩裂隙自修复效果进行表征分析。【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1)基于位移差值系数,裂隙发育总体表现为采空区两侧高度发育、中部压实的“双峰”状分布。(2)工作面推进78 m时,导水裂隙已发育至第Ⅱ含水层,此时位移差值系数为0.25,并出现突变现象,渗流演化分布与覆岩裂隙发育开始呈现强相关性,位移差值系数由0.25增大至0.40时,覆岩隔水层含水率平均增加2.0%,且开采边界附近裂隙导流能力大于其采空区中部覆岩裂隙导流能力。(3)开采结束后,第Ⅱ含水层水位较开采前有所下降,平均水位下移13 m,由于采空区压实及覆岩采动裂隙闭合形成新的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实现自身演替。(4)经长期残余沉降、应力压实等多因素耦合影响,覆岩裂隙岩体表现出隔水层降渗的自修复现象,根据模拟开采完毕8.3 a后自修复结果显示,基于导水裂隙渗流速度求得采空区中部覆岩区域自修复率为45.5%~55.6%,开采边界区域自修复率为6.3%~25.0%;基于覆岩含水率求得采空区中部区域自修复率为33.3%~35.7%,开采边界区域自修复率为10.0%~18.2%。研究成果为揭示西部生态脆弱矿区覆岩裂隙渗流演化规律及其自修复特性的定量表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煤矿 流固耦合 裂隙发育 渗流演化 裂隙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雷佳俊 赵星宇 +2 位作者 白应光 廖志伟 刘洋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46-149,共4页
机电设备作为煤矿生产的核心,其稳定运行是保障生产连续性的关键。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时间对生产能力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系统性地研究了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探讨了现有维护策略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方案。首先概述了机电... 机电设备作为煤矿生产的核心,其稳定运行是保障生产连续性的关键。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时间对生产能力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系统性地研究了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探讨了现有维护策略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方案。首先概述了机电设备在煤矿中的作用及其管理的现状,通过对维修理论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预防性维修理论框架。探讨了现代管理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结合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改进设备维修工作。然后通过对比不同维修管理方法,建议采用信息系统支持下的维修管理模式,以优化维修计划和调度,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同时降低维修成本。最后提出一系列基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维修与管理策略,旨在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确保生产的持续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维修策略 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提高单进水平方法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廖志伟 刘洋 +1 位作者 单永泉 贺海成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92-98,共7页
针对当前煤矿巷道掘进存在人员、组织、设备、地质条件等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以国能神东煤炭布尔台煤矿为例,从生产组织不到位、地质条件多变、设备配套落后、机电综合管理不到位、人才培训不到位5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掘进效率的因素。提... 针对当前煤矿巷道掘进存在人员、组织、设备、地质条件等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以国能神东煤炭布尔台煤矿为例,从生产组织不到位、地质条件多变、设备配套落后、机电综合管理不到位、人才培训不到位5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掘进效率的因素。提出通过掘进设备升级、破碎设备升级、转载设备升级、运输设备升级、机器人群替代掘进险重作业5个方面设备配套进行升级,探索采用"掘锚一体机+锚运破一体机+大跨距桥式装载机+机器人群"的一次成巷高机动性快速掘进新模式,以提高掘进作业效率。建立掘进工作面集中控制系统实现采掘设备的远程控制;智能辅助系统有效助力掘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通过狠抓设备检修、加强现场管理、优化机电考核、完善奖罚机制、强化人才培养等措施全方位提升掘进生产组织综合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掘进 掘进效率 单进水平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选煤厂智能化建设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洋 丁震 +2 位作者 白应光 廖志伟 曹艳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2-55,共4页
以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骆驼山选煤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选煤厂智能化建设方案。智能选煤厂包括1个平台和2套系统,整体架构分为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决策层。1个平台,即选煤标准数据平台,是选煤厂智能化... 以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骆驼山选煤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选煤厂智能化建设方案。智能选煤厂包括1个平台和2套系统,整体架构分为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决策层。1个平台,即选煤标准数据平台,是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核心节点,是生产控制与生产管理的结合点,是实时数据与管理数据的交汇点。2套系统,即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以自主研发的EDPF-CS产品为基础,结合选煤核心工艺智能化控制算法,构建智能化选煤厂的生产控制系统。以选煤标准数据为基础,构建选煤厂的智能管理与决策系统。智能化选煤厂建设实现了“人-机-物”的互联互通、管理数据到控制数据的贯通、PC端到移动端的贯通及各车间到集控室的贯通,各子系统协同、人与机器的协同、有线和无线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选煤厂 数据驱动 生产控制 智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自动施工钻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丁魏 代鹰 廖志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38-141,共4页
针对现阶段常规钻机施工作业中,人工接卸钻杆劳动强度高,大角度、高孔位施工时接卸钻杆困难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瓦斯突出等现象,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系统的矿用自动施工钻机。详细介绍了钻机的参数和整体结构,分析了接卸扣时因... 针对现阶段常规钻机施工作业中,人工接卸钻杆劳动强度高,大角度、高孔位施工时接卸钻杆困难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瓦斯突出等现象,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系统的矿用自动施工钻机。详细介绍了钻机的参数和整体结构,分析了接卸扣时因转速与推进速度不匹配导致扣型磨损问题,并研究了接卸扣自适应技术。分析了主机反转扭矩不足的问题,并研究了反转高压卸扣技术。针对钻机需要拆卸运输的问题,进行了主机收回运输设计。现场应用表明:该矿用自动施工钻机具有整体运输方便的优点,启动自动施工后无需人员接卸钻杆即可完成施工,具有可靠性强、稳定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钻机 自适应 高压卸扣 整体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电网并行过流保护整定计算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东祥 廖志伟 张强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39-141,145,共4页
针对现有矿山电网继电保护整定方法不能随矿山电网的运行方式变化实时进行定值校核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拓扑分析的矿山电网并行过流保护整定计算方法。构建了自适应拓扑分析模型,可有效识别实际煤矿井下高压供电系统的网络拓扑... 针对现有矿山电网继电保护整定方法不能随矿山电网的运行方式变化实时进行定值校核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拓扑分析的矿山电网并行过流保护整定计算方法。构建了自适应拓扑分析模型,可有效识别实际煤矿井下高压供电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引入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并行自适应拓扑分析算法,以提高煤矿高压电网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各种运行方式下智能地识别矿山电网供电系统的网络拓扑,并显著提升煤矿高压电网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供电 并行过流保护 自适应拓扑分析 整定计算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安全可控DCS在智能选煤厂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廖志伟 刘洋 白应光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6-58,共3页
为了提高骆驼山选煤厂智能化建设水平,针对原有控制系统设备老化、CPU性能低、通信不稳定等问题,将S7-300系列PLC集控系统替换为国产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实现生产设备的接入与控制。DCS作为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的核心装备,是选... 为了提高骆驼山选煤厂智能化建设水平,针对原有控制系统设备老化、CPU性能低、通信不稳定等问题,将S7-300系列PLC集控系统替换为国产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实现生产设备的接入与控制。DCS作为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的核心装备,是选煤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全厂生产实时控制的关键节点,是全厂实时数据的重要枢纽。同时,DCS可与骆驼山选煤厂标准数据平台对接,向平台提供实时生产数据,并接收平台的控制指令,提供智能化控制接口,在实现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选煤核心工艺智能控制功能,进一步地提高了骆驼山选煤厂的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智能化 集中控制 DCS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介浅槽分选系统智能化建设实践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艳军 柳骁 +4 位作者 刘洋 丁震 白应光 廖志伟 白仁喜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63-65,98,共4页
以哈尔乌素选煤厂重介浅槽分选系统智能化改造为例,介绍重介浅槽分选系统智能化建设实践,系统阐释了重介浅槽分选系统感知及其性能优化、原煤系统与重介浅槽分选系统协同、重介浅槽分选工艺过程智能控制、重介浅槽生产过程智控系统预警... 以哈尔乌素选煤厂重介浅槽分选系统智能化改造为例,介绍重介浅槽分选系统智能化建设实践,系统阐释了重介浅槽分选系统感知及其性能优化、原煤系统与重介浅槽分选系统协同、重介浅槽分选工艺过程智能控制、重介浅槽生产过程智控系统预警4方面建设内容。通过智能化改造,构建重介浅槽分选系统对煤、水、介、工艺参数的全面智能感知体系,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智能操控,减少人工对分选过程的干预,实现生产效率和品质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选煤 重介浅槽分选 智能感知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