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云岩与白云岩储层成因:回顾、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沈安江 胡安平 +4 位作者 谭秀成 乔占峰 郑剑锋 潘立银 佘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0-758,共19页
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白云岩与白云岩储层成因研究的历史和进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白云岩的研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白云岩储层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认为:(1)前人建立了以渗透回流和埋藏-压实为代表的不同地质条件的白云石... 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白云岩与白云岩储层成因研究的历史和进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白云岩的研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白云岩储层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认为:(1)前人建立了以渗透回流和埋藏-压实为代表的不同地质条件的白云石化模式,解释自然界不同特征和产状的白云岩(白云石)成因,认为白云岩孔隙主要是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2)近10年进展是通过现代沉积观察和模拟实验,提出了低温有机沉淀白云石、低温交代白云石、高温交代白云石和高温无机沉淀白云石4种成因类型,建立了白云岩(白云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识别图版。(3)不能将白云岩的成因简单地等同于白云岩储层的成因。白云岩孔隙主要是对原岩孔隙的继承和调整,相控性、继承性大于改造性。部分来自埋藏溶蚀作用,但早期白云石化有利于孔隙的保持。(4)建立了白云岩保持型和灰岩埋藏白云石化型2种白云石化路径,白云岩保持型的成储效应最佳。(5)实验技术的进步深化了对白云岩成因的认识,模拟实验技术则为深化白云岩储层成因认识提供了手段。(6)油气勘探开发要求未来应加强白云岩储层精细表征和建模、基于储层地质模型的测井储层识别和地震储层预测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成因类型 白云石化模式 孔隙 白云岩储层 白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