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都市圈水安全-粮食安全-城市发展评价及协调特征研究
1
作者 陈星 叶佳慧 +2 位作者 许钦 张其成 宋兰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3,共8页
城市化进程与水安全、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市圈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引擎。以南京都市圈为实例,深入分析1990-2020年水安全、粮食安全、城市发展演变规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揭示三者协调发... 城市化进程与水安全、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市圈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引擎。以南京都市圈为实例,深入分析1990-2020年水安全、粮食安全、城市发展演变规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揭示三者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水安全等级和城市发展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而粮食安全等级先下降后回升。整体上,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状况均表现良好,到2020年各城市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等级均已达到较安全水平,南京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其城市发展指数远高于其他城市。(2)水安全-粮食安全-城市发展耦合协调度持续提升,从1990年的失调状态逐步进入中级协调或良好协调阶段。各城市水安全发展尤为突出,处于优先地位。其中,扬州协调发展水平最高,而宣城、芜湖、马鞍山水安全和粮食安全远优于城市发展指数,城市发展潜力大。(3)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增加是影响三者耦合协调度的最主要因素。此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粮食价格、第三产业占比以及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等因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为统筹水、粮食、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粮食安全-城市发展 耦合协调发展 南京都市圈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防洪“四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何健 肖尧轩 +2 位作者 刘国庆 王在艾 赵牧晨 《中国水利》 2025年第7期14-29,共16页
流域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是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升流域防洪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智慧水利体系和数字孪生流域技术框架下,设计了流域防洪“四预”通用业务流程框架,建立了... 流域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是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升流域防洪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智慧水利体系和数字孪生流域技术框架下,设计了流域防洪“四预”通用业务流程框架,建立了预案执行驱动的预报结果滚动调整、预警信息动态更新、预演干预对象调整的动态互馈机制;构建了“三道防线”驱动的流域洪水预报调度技术框架,支撑滚动预报和正反向预演;研究了由核心智能体和方案匹配、方案评估、自学习、自优化辅助智能体组成的“1+4”多智能体系统架构,提出了流域防洪预案自学习自优化智能决策新模式。成果可为流域防洪“四预”业务流程标准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应用、水利行业大模型研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防洪 “四预” “三道防线” 预报调度一体化 多智能体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标准洪水下吴江浦北地区河道行洪风险研究
3
作者 陆海明 孔岭蓉 +3 位作者 王凯 包建霞 栾震宇 陈强 《江苏水利》 2025年第5期11-15,20,共6页
超标准洪水是威胁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水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选取吴江浦北地区作为典型案例,构建研究区域圩外河网洪水演进模型,分析太湖发生超标准洪水情况下,研究区域河道行洪时超过设计洪水位和洪峰水位漫堤风险。结果表明,“99实况... 超标准洪水是威胁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水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选取吴江浦北地区作为典型案例,构建研究区域圩外河网洪水演进模型,分析太湖发生超标准洪水情况下,研究区域河道行洪时超过设计洪水位和洪峰水位漫堤风险。结果表明,“99实况”条件下,吴江主城区河道普遍超过设计水位;“99南部”百年一遇条件下,太浦河沿线部分河段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江南运河东侧区域洪峰漫堤风险点多于运河西侧,启用东太湖口门,吴江主城区洪水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标准洪水 吴江 河网模型 河道 洪峰水位 设计洪水位 洪水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唐云清 《中国水利》 2025年第9期42-49,27,共9页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不仅影响工程运行安全、经济效益发挥,而且会影响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传统质量管理模式,以施工阶段为核心,对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和报废退役的全生命周期有效衔接不够紧密,因此质量管理的系统性与持续性...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不仅影响工程运行安全、经济效益发挥,而且会影响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传统质量管理模式,以施工阶段为核心,对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和报废退役的全生命周期有效衔接不够紧密,因此质量管理的系统性与持续性不足,难以满足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利用需求。在回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发展历程基础上,给出满足新阶段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定义,并开展了内涵和特征分析,探讨开展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面临的挑战、发展机遇、关键技术和实施路径。研究表明,系统性、持续性、创新性、智能化和精细化是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同时面临着技术、管理及政策与制度的挑战,具有技术进步推动、政策导向支持和社会需求驱动的良好发展机遇;BIM技术、智能检测技术、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智能管理平台是围绕智能化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四大关键技术,据此提出包含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框架、完善政策与标准体系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 全生命周期 特征内涵 实施路径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的主要技术问题与研究成果 被引量:9
5
作者 曹民雄 应翰海 钱明霞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13,共9页
提出了工程河段的水沙运动特征与碍航特性、航道整治的时机与关键部位、航道整治方案优化、航道整治建筑物新型结构等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成果,有助于对工程的了解与... 提出了工程河段的水沙运动特征与碍航特性、航道整治的时机与关键部位、航道整治方案优化、航道整治建筑物新型结构等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成果,有助于对工程的了解与潮汐河段航道整治技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 潮汐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的主要技术问题与研究成果 被引量:6
6
作者 曹民雄 应翰海 钱明霞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35,共10页
提出了工程河段的水沙运动特征与碍航特性、航道整治的时机与关键部位、航道整治方案优化、航道整治建筑物新型结构等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成果,有助于对工程的了解与... 提出了工程河段的水沙运动特征与碍航特性、航道整治的时机与关键部位、航道整治方案优化、航道整治建筑物新型结构等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成果,有助于对工程的了解与潮汐河段航道整治技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 潮汐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水动力模型的小水电站最小生态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亮 崔振华 +2 位作者 牛帅 周丽娜 高雁南 《小水电》 2024年第2期14-17,31,共5页
小水电站在确定下泄生态流量时多采用多年平均流量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及流量历时曲线法等方法。南方地区小水电站多位于山溪性河流,水文资料不足。通过浙江省天台县某水电站坝下崔岙溪河道实测断面数据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运用湿周法... 小水电站在确定下泄生态流量时多采用多年平均流量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及流量历时曲线法等方法。南方地区小水电站多位于山溪性河流,水文资料不足。通过浙江省天台县某水电站坝下崔岙溪河道实测断面数据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运用湿周法得出各断面的湿周-流量关系,均符合幂函数或对数函数变化规律;然后采用曲率最大法确定各断面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取各断面最小生态需水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水电站的生态流量,结果大于多年平均流量法确定的生态流量,可满足崔岙溪的生态流量需求。图3幅,表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站 数值模拟 湿周法 最小生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放空洞弧形工作闸门时均压力和脉动压力特征研究
8
作者 何伟 赵建平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5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已经进入高峰期,高水头闸门的设计和施工中经常会遇到高速水流问题,因此高速水流对闸门在不同开度下引起的时均压力和脉动压力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时均压力和脉动压力对闸门的震动、空蚀和冲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已经进入高峰期,高水头闸门的设计和施工中经常会遇到高速水流问题,因此高速水流对闸门在不同开度下引起的时均压力和脉动压力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时均压力和脉动压力对闸门的震动、空蚀和冲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多数工程中的高速水流对闸门问题很难用理论分析求得解答,通常是由实验量测。通过物理模型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解决水流时均压力和脉动压力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均压力 脉动压力 弧形工作闸门 脉动压力均方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河谷气候环境对碾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远峰 张天伟 +2 位作者 李志 张政男 戈雪良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5期65-69,共5页
采用大型步入式极端气候模拟器模拟干热河谷地区低湿度、强日照复杂气候环境,深入开展了大坝碾压混凝土力学性能、体积变形性能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热河谷气候环境对大坝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压性能、轴拉性能等... 采用大型步入式极端气候模拟器模拟干热河谷地区低湿度、强日照复杂气候环境,深入开展了大坝碾压混凝土力学性能、体积变形性能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热河谷气候环境对大坝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压性能、轴拉性能等均存在较大影响,混凝土标准养护时间越短,干热河谷气候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下降越明显;干热河谷气候环境下大坝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的干缩变形呈双曲线模型演化规律,在干热河谷地区实施碾压混凝土工程应特别注意加强早期养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 干热河谷气候环境 力学性能 变形性能 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萌卓 房凯 +4 位作者 王高旭 陈晨 刘亮军 吴巍 周文琦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作为一类特殊的水生态产品,再生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可靠途径。目前我国再生水生态产品内涵的界定、价值核算方法以及保值和增值路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我国再生水利用和生态产品价值研究现状,总结了再生水生态产品价值... 作为一类特殊的水生态产品,再生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可靠途径。目前我国再生水生态产品内涵的界定、价值核算方法以及保值和增值路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我国再生水利用和生态产品价值研究现状,总结了再生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存在问题,分析了再生水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并提出促进再生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研究可为促进再生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尺度掺合料改善补偿收缩湿喷混凝土致密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安然 宁逢伟 +4 位作者 李增堂 曾伟辉 白银 张丰 吕乐乐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3期63-69,共7页
考察粉煤灰、普通矿粉、超细矿粉、硅灰、纳米SiO2等微-纳米尺度活性掺合料对混凝土密实度的改善效果,总结膨胀剂挤压致密效应的阈值特征,量化高掺量硅灰的致密性能,提出微-纳米尺度掺合料的“粗略填充”和“精细填充”两阶段填充特征,... 考察粉煤灰、普通矿粉、超细矿粉、硅灰、纳米SiO2等微-纳米尺度活性掺合料对混凝土密实度的改善效果,总结膨胀剂挤压致密效应的阈值特征,量化高掺量硅灰的致密性能,提出微-纳米尺度掺合料的“粗略填充”和“精细填充”两阶段填充特征,阐明了两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发生条件。以云南宜昭高速公路柳溪隧道为依托工程,采用现场原材料制备了C50高致密补偿收缩湿喷混凝土,56d电通量549C,渗透孔隙率103%,达到了常规浇筑高性能混凝土的密实度水平。在该高速公路隧道主体洞段实施50延米湿喷混凝土永久性支护,取代了复合衬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湿喷混凝土 掺合料 密实性 电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思考 被引量:17
12
作者 戴济群 《中国水利》 2024年第6期6-11,共6页
水利新质生产力增强和转型跃升是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立足传统生产力三要素,抓住“新质”内涵,探讨了对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总体理解,明确问题导向的关键实施路径,制定以颠覆性原始创新到产业链革新为目标的发展框架。结合水利科... 水利新质生产力增强和转型跃升是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立足传统生产力三要素,抓住“新质”内涵,探讨了对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总体理解,明确问题导向的关键实施路径,制定以颠覆性原始创新到产业链革新为目标的发展框架。结合水利科技发展,提出未来要统筹推进水利传统学科促产业升级、新兴学科促产业壮大、未来学科促产业培育的思路,推动传统水利与现代水利的新旧动能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智慧水利 产业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裂剂对干热环境抗冲磨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13
作者 朱志方 吴都督 +3 位作者 魏大晗 王珩 杨虎 戈雪良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11期40-45,共6页
结合我国西南某流域干热河谷地区某大型水电工程,深入开展了高效抗裂剂对水工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形性能和抗冲磨性能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掺加高效抗裂剂的水工混凝土,其自生体积变形和抗冲磨强度较基准组有所增加,增加量与高效抗... 结合我国西南某流域干热河谷地区某大型水电工程,深入开展了高效抗裂剂对水工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形性能和抗冲磨性能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掺加高效抗裂剂的水工混凝土,其自生体积变形和抗冲磨强度较基准组有所增加,增加量与高效抗裂剂的掺量呈正相关;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干缩率较基准组有所减少,减少量与高效抗裂剂的掺量呈正相关。从孔结构分析角度阐释了抗冲磨性能提升的细观机理。综上,高效抗裂剂对水工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混凝土 抗冲磨 抗裂剂 力学性能 变形性能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重点环节实操方法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萌 辛晓航 任杰 《四川水利》 202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水利工程是国家基本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完成建设任务后,必须经国家指定的单位或者其他职能部门的审计,才能开展竣工验收及资产交付使用相关工作。水利工程竣工决算... 水利工程是国家基本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完成建设任务后,必须经国家指定的单位或者其他职能部门的审计,才能开展竣工验收及资产交付使用相关工作。水利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周期长、内容复杂、涉及面多,重点环节审计质量往往对竣工决算审计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重点环节审计实际操作方法和步骤至关重要。文章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基础上,以减少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损失,规范工程管理为目的,简单介绍了水利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的特点和重点环节,着重阐述了重点环节的审计方法和操作步骤,可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竣工决算审计 重点环节 操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创建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恩 颜冰 +1 位作者 莫李娟 耿雷华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加强再生水利用对于优化区域用水结构、缓解水资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为典型,分析了安徽省合肥市、淮北市及临泉县各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建设情况,围绕试点建设目标与任务,从规划布局、配置管理、工程建设、输水网络、政策... 加强再生水利用对于优化区域用水结构、缓解水资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为典型,分析了安徽省合肥市、淮北市及临泉县各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建设情况,围绕试点建设目标与任务,从规划布局、配置管理、工程建设、输水网络、政策制度等方面论述了安徽省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创建主要做法,归纳出再生水利用配置五大体系,剖析了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创建过程中在用水水源、用水过程、用水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本地条件、实施条件、保障条件,以期为其他区域再生水利用配置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再生水利用配置 安徽省 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长岩骨料全级配碾压混凝土变形性能研究
16
作者 周湘 李志 +2 位作者 何金龙 徐海燕 戈雪良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为了探讨辉长岩骨料应用于全级配碾压混凝土的变形特性,开展了辉长岩全级配碾压混凝土大试件的变形性能(极限拉伸变形、干缩变形、自生体积变形、徐变变形)试验,对变形性能随养护龄期的发展规律以及演变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辉长岩骨料应用于全级配碾压混凝土的变形特性,开展了辉长岩全级配碾压混凝土大试件的变形性能(极限拉伸变形、干缩变形、自生体积变形、徐变变形)试验,对变形性能随养护龄期的发展规律以及演变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骨料全级配碾压混凝土长龄期极限拉伸值在60με~70με范围,极限拉伸值发展率的演变规律符合对数模型;1年期干缩变形处于300με~350με范围,干缩发展率与养护龄期呈对数相关性;1年期自生体积变形值小于-10με,自生体积变形属收缩型,变形值较低;徐变水平与同类工程碾压混凝土相比较低,各龄期下徐变度发展规律符合双曲线发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辉长岩骨料 全级配混凝土 变形性能 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流黏附试验的湿喷混凝土密实特性研究
17
作者 王俊竹 宁逢伟 +4 位作者 王应伟 于建涛 白银 张丰 吕乐乐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3期56-62,共7页
为探明湿喷混凝土的密实特性,选用29种湿喷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制备喷射大板切割立方体试件、振动成型立方体试件、喷射大板试件、振动成型大板试件和单股混凝土射流黏附试件,开展表观密度、硬化气孔参数和超声波速测试,考察2种含气量(2%~... 为探明湿喷混凝土的密实特性,选用29种湿喷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制备喷射大板切割立方体试件、振动成型立方体试件、喷射大板试件、振动成型大板试件和单股混凝土射流黏附试件,开展表观密度、硬化气孔参数和超声波速测试,考察2种含气量(2%~3%,5%~7%)水平湿喷混凝土密实状况,探究射流黏附混凝土密实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含气量2%~3%湿喷混凝土密实度总体不如振动成型混凝土,最大降幅42%;含气量5%~7%湿喷混凝土密实度高于振动成型混凝土;射流黏附混凝土密实度随径向弥散距离增加而减小,衰减规律符合玻尔兹曼分布,附着截面边缘区域混凝土密实度比喷嘴轴线正对区域低5%;含气量2%~3%混凝土喷射成型密实度能否超过振动成型取决于成型位置偏离喷嘴轴线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密实性 射流 黏附 表观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地涵水下检测与性能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18
作者 《江苏水利》 2024年第7期I0002-I0002,共1页
项目结合长距离地下涵洞运行期检测与评估存在的问题,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水下检测设备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开展了长距离地下涵洞低能见度环境下高分辨率图像解析技术、水下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技术以及服役性能评估技术研究。项目... 项目结合长距离地下涵洞运行期检测与评估存在的问题,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水下检测设备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开展了长距离地下涵洞低能见度环境下高分辨率图像解析技术、水下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技术以及服役性能评估技术研究。项目改造了现有水下ROV设备系统,开发了基于涵(隧)洞缺陷检测算法的智能检测系统,发明了水下混凝土回弹检测法;建立了考虑复杂条件水下水工结构三维建模技术与数值模拟方法;形成了长距离地涵等水工建筑物水下检测技术与服役性能评估方法。成果已在淮安市六塘河地下涵洞等水利工程中成果应用,提高了长距离水下检测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与评估 智能检测系统 水下检测 高分辨率图像 成果应用 解析技术 适应性改造 服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北部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联合调度优化与水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19
作者 《江苏水利》 2024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项目完善了太湖流域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了望虞河、新沟河、新孟河、走马塘等流域骨干河道独立运行和联合调度对沿线河湖水位、流量、水质等的影响,研究了细颗粒泥沙吸附磷的规律和减磷方法,开展了引水沿线湖荡徐家大塘... 项目完善了太湖流域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了望虞河、新沟河、新孟河、走马塘等流域骨干河道独立运行和联合调度对沿线河湖水位、流量、水质等的影响,研究了细颗粒泥沙吸附磷的规律和减磷方法,开展了引水沿线湖荡徐家大塘生态湿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数学模型 生态湿地 走马塘 太湖流域 水质提升 新孟河 骨干河道 细颗粒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怡 王志慧 +2 位作者 卢小平 肖培青 赵广举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74,284,共10页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汇时空变化特征,可为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以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现有长时间序列遥感产品、地形和土壤属性等数据,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计算了...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汇时空变化特征,可为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以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现有长时间序列遥感产品、地形和土壤属性等数据,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计算了2000-2022年黄土高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分析了NEP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黄土高原2000-2022年NEP平均值为33.44 gC/m^(2),2022年黄土高原NEP现状水平为39.9 gC/m^(2),年碳汇总量达到25.40 Tg C。NEP年际变化特征表现为显著上升且逐渐趋于稳定,总体增长速率为0.70 gC/(m^(2)·a),每年增加0.45 Tg C,其中山西省和陕西省贡献最大。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的碳汇能力(NEP)和增汇能力(NEP趋势)虽最高,但由于草地面积较大,因此草地碳汇总量和增汇贡献均高于森林。与草地、农田和裸地相比,草地-森灌、农田-林草,裸地-林草等生态修复工程能提升原地表覆盖碳汇能力的83.2%,14.0%和81.1%,且提升增汇能力5.6%,15.8%,127.7%。单一影响因子中,NDVI作为植被生物量指标,是驱动黄土高原生态系统NEP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然而NDVI与降雨、NDVI与土壤容重的交互作用对NEP空间分异以及NEP趋势变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结论]结合气候特性和土壤条件的全面考量,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增加植物覆盖度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可有效提升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