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外科医生对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的认知调查 被引量:16
1
作者 岳林 谢淑敏 +2 位作者 刘家浩 吴美静 张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62-1266,共5页
目的了解肿瘤外科医生对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制约吗啡临床应用的消极因素。方法鉴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是我国大型肿瘤专科医院,本研究于2014年1月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外科医生85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 目的了解肿瘤外科医生对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制约吗啡临床应用的消极因素。方法鉴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是我国大型肿瘤专科医院,本研究于2014年1月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外科医生85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除一般情况外,主要分为3部分:(1)对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的了解程度、用药习惯及对镇痛药物成瘾性的认知情况;(2)有关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的基本知识;(3)影响吗啡临床应用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有效回收率为84.7%。结果 59.7%(43/72)的肿瘤外科医生表示很明确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28.9%(33/72)的肿瘤外科医生首选吗啡控释片治疗重度癌痛,22.8%(26/72)首选哌替啶治疗重度癌痛。58.3%(42/72)的肿瘤外科医生认为哌替啶的成瘾性最大,34.7%(25/72)认为吗啡针的成瘾性最大。有关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基本知识的总体正确答题率为59.2%(341/576),其中"吗啡应用的目的"的得分率为36.1%(468/1 296)。不同职称肿瘤外科医生有关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的基本知识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的肿瘤外科医生有关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的基本知识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9%(28/72)的肿瘤外科医生认为"医务人员是否接受镇痛治疗的专业培训"对吗啡的临床应用影响很大,其中"医务人员是否接受镇痛治疗的专业培训""对药物成瘾性的顾虑""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对吗啡的使用限制"的影响得分分别为3.1、2.9、2.9、2.9分。结论肿瘤外科医生在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方面存在认知不足,亟须开展相关专业培训来改善癌痛治疗和医用吗啡现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医生 癌痛治疗 吗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增强子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志强 米泽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51,共11页
超级增强子是由多个相邻近的普通增强子组成的、驱动调控细胞身份基因表达的一个大簇,该区域富集高密度的转录因子、辅因子及增强子相关表观修饰。超级增强子所驱动的异常转录基因对维持肿瘤细胞特性至关重要。肿瘤细胞通过组装自身超... 超级增强子是由多个相邻近的普通增强子组成的、驱动调控细胞身份基因表达的一个大簇,该区域富集高密度的转录因子、辅因子及增强子相关表观修饰。超级增强子所驱动的异常转录基因对维持肿瘤细胞特性至关重要。肿瘤细胞通过组装自身超级增强子,显著促进多种癌基因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抑制超级增强子的活性,则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本文对目前报道的肿瘤细胞中超级增强子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调控,以及靶向超级增强子药物研发现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研发新的针对超级增强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子 超级增强子 转录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与不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宋茜 王化 +1 位作者 孙琳 叶兆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07-810,816,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 NE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与不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 NET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检查,分析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 NE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与不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 NET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检查,分析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各期强化参数。结果 35例p NET中,G1级15例,G2级15例,G3级5例。不同病理级别p NET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内分泌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G2、G3级中包膜完整病灶分别为11个、5个、0个,囊变坏死病灶分别为3个、9个、4个,伴恶性征象(周围侵犯或转移)分别为1个、1个、4个,不同病理级别p NET病灶的包膜完整性、囊变坏死及恶性征象的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有序回归分析显示,仅周围侵犯及转移与病理级别相关(OR=0.09,95%CI 0.01~0.86,P<0.05)。不同病理级别p NET病灶的三期绝对强化程度及强化百分比、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相对强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级别p NET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周围侵犯及转移与高级别p NET相关,CT检查有助于术前的病理分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肿瘤介入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暴露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雪玲 于海鹏 +3 位作者 邢文阁 司同国 刘长富 郭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590,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肿瘤介入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现状,提高自身职业防护与安全意识,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9月至10月,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至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各委员单位,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目的了解我国肿瘤介入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现状,提高自身职业防护与安全意识,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9月至10月,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至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各委员单位,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调查。结果共回收调查问卷1 314份,其中有效问卷1 225份,有效率93.2%。针刺伤发生率为77.3%(947/1 225),其中15例(1.6%)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16例(1.7%)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12例(1.3%)感染梅毒,31例(2.5%)造成伤口感染。91.5%(1 121/1 225)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接触化疗药物,其中929例(75.9%)由医师和护士合作配制化疗药物,呼吸道、皮肤接触是主要暴露途径,分别占71.4%(800例)、78.7%(882例);94.8%(1 161/1 225)在日常介入诊疗工作中接触X线电离辐射,分别有741例(60.5%)、405例(33.1%)接触放射性粒子、放射性药物;55.9%(685/1 225)因医疗实践与患者或家属产生纠纷,分别有32.9%、21.4%受到患者或其家属语言暴力、肢体暴力,628例(51.3%)表现出职业倦怠,分别有38.6%有焦虑倾向,21.7%有抑郁倾向;55.8%(683/1 225)出现腰背疼痛,38.9%(477/1 225)出现颈椎病,部分人员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等机械性损伤,皮肤、血液、内分泌系统异常亦不少见,有的患有白内障、恶性肿瘤等疾病。结论我国肿瘤介入从业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安全防护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设备、设施,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防护及管理措施,对减少职业暴露危害和改善自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暴露 防护 肿瘤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D-L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宁 任红亮 +5 位作者 潘娜 申学杰 吴占波 董一楠 魏枫 张新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08年4月至2014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22例N...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08年4月至2014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22例NSCLC初治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PD-1和CD3^+T细胞表达情况,采用χ~2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PDL1表达在临床因素中分布差异性,用Person检验和Spearman检验分析PD-L1表达与EGFR基因型、CD3^+T细胞数量及淋巴细胞PD-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原发灶与淋巴结PD-L1表达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原发灶肿瘤细胞PD-L1表达百分比中位值1.5%(0~93.2%),PD-L1表达在TNM分期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03),与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273,P=0.002),与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CEA水平分布无显著相关(P>0.05);PD-L1表达水平与CD3^+T细胞数量、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D-L1表达阴性、低表达和高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亦无显著相关(P>0.05);48例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原发灶与相应转移淋巴结肿瘤细胞PDL1表达水平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NSCLC患者原发灶肿瘤细胞PD-L1表达在TNM分期分布上有差异,与CD3^+T细胞数量、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EGFR基因突变情况无相关性;原发灶与相应转移淋巴结之间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亦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程序性死亡因子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与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青 马慧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97-501,共5页
生物膜细菌与浮游菌相比有着其独特的生理学特性、毒力作用及耐药机制,对其耐药机制及治疗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也是生物膜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形成生物膜的大肠埃希菌具有高... 生物膜细菌与浮游菌相比有着其独特的生理学特性、毒力作用及耐药机制,对其耐药机制及治疗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也是生物膜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形成生物膜的大肠埃希菌具有高度的耐药性并能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其感染易慢性化并难于控制。本文通过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与耐药机制研究特点进行阐述,为寻找有效的控制手段,指导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生物膜 感染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超雨 田晨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2-1236,共5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非基因序列改变所导致基因或者蛋白表达的变化,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可遗传的...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非基因序列改变所导致基因或者蛋白表达的变化,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可遗传的。本文就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DNA甲基化、MicroRNA调控、组蛋白修饰等方面的改变与DLBCL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研究DLBCL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表观遗传学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早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术中冰冻切片分析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晓 李莹 +2 位作者 荆怡 杨晓楠 张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4058-4063,4068,共7页
背景 乳腺癌保乳术联合全乳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是其最主要的缺点是在切除边缘或附近可能存在微小残留病灶.多项研究证明乳腺癌保乳术术中冰冻切片分析手术切缘情况可以防止再次手术,并可以降低乳腺癌局部复发率.目的... 背景 乳腺癌保乳术联合全乳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是其最主要的缺点是在切除边缘或附近可能存在微小残留病灶.多项研究证明乳腺癌保乳术术中冰冻切片分析手术切缘情况可以防止再次手术,并可以降低乳腺癌局部复发率.目的 探究乳腺癌保乳术术中冰冻切片分析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08-01至2016-10-31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癌保乳术术中冰冻切片分析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62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阴性情况,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肿块距离乳头距离诊断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的价值,以及影响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位点数的相关因素.结果 629例患者中,初次切缘阳性195例(31.0%),其中初次切缘阳性扩切后为阴性者92例(47.2%),初次切缘阳性扩切后为阳性者7例(3.6%),初次切缘阳性即选择全乳切除术者96例(49.2%);初次切缘阴性434例(69.0%).患者保乳成功者526例(83.6%).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与初次切缘阴性患者肿块距离乳头距离、肿物沿导管病变、病理类型、淋巴结有无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距离乳头距离〔OR=0.830,95%CI(0.700,0.982),P=0.030〕、肿物沿导管病变〔OR=0.232,95%CI(0.103,0.521),P<0.001〕、病理分型〔浸润性非特殊癌:OR=0.268,95%CI(0.090,0.798),P=0.018〕、淋巴结有无转移〔OR=0.154,95%CI(0.075,0.318),P<0.001〕是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绘制肿块距离乳头距离诊断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的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572〔95%CI(0.520,0.624)〕,最佳截断值为4.55 cm,灵敏度为0.815,特异度为0.333.195例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患者中,99例、55例、22例、19例患者切缘阳性位点数分别为1、2、3、≥4个.未绝经、术前未行乳腺MRI患者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位点数高于已绝经、术前行乳腺MRI患者(P<0.05).结论 肿块距离乳头距离、肿物沿导管病变、病理分型(主要为浸润性非特殊癌)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是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同时,未绝经和术前未行乳腺MRI者更易发生多个初次切缘位点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保乳术 切缘 再次手术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CT特征与驱动基因突变相关性影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化 叶兆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0-944,共5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驱动基因包括EGFR、KRAS、BRAF、PIK3CA及ALK基因等。获得准确分子表型是指导靶向治疗的前提。由于NSCLC的不均质性,活检获得的小块组织难以准确反映肿瘤基因突变情况。CT作为NSCLC的常规检查方法可全面反映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驱动基因包括EGFR、KRAS、BRAF、PIK3CA及ALK基因等。获得准确分子表型是指导靶向治疗的前提。由于NSCLC的不均质性,活检获得的小块组织难以准确反映肿瘤基因突变情况。CT作为NSCLC的常规检查方法可全面反映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影像基因组学致力于揭示肿瘤的影像特征(影像表型)和分子标志物(分子表型)之间的关系,在NSCLC驱动基因突变预测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对NSCLC的CT特征与驱动基因突变相关性的影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突变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代谢参数构建孤立性肺良恶性病变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江伟 徐文贵 +1 位作者 张瑞平 朱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6-700,共5页
目的基于PET代谢参数构建预测模型,探讨其鉴别诊断孤立性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135例孤立性肺病变患者,测量病灶代谢参数,包括肿瘤代谢体积(MTV)、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标准化摄取值... 目的基于PET代谢参数构建预测模型,探讨其鉴别诊断孤立性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135例孤立性肺病变患者,测量病灶代谢参数,包括肿瘤代谢体积(MTV)、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标准化摄取值峰值(SUV_(peak))、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_(mean))和标准化糖酵解总量(SUV_(tlg)),以及瘦体质量SUV(SUL),包括SUL_(max)、SUL_(peak)、SUL_(mean)和SUL_(tlg)。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PET代谢参数构建模型,以赤池信息准则筛选最优化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模型对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置换检验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最终获得2个最优化模型(AIC值均为-232.92),分别称为Mgroup A(纳入参数为MTV、SUV_(peak)和SUV_(tlg))和Mgroup B(纳入参数为MTV、SUV_(peak)和SUL_(tlg))。Mgroup A模型诊断肺良恶性病变的AUC为0.865(P=0.021),灵敏度82.72%,特异度83.33%,准确率82.96%;Mgroup B模型的AUC为0.863(P=0.030),灵敏度82.72%,特异度83.33%,准确率82.96%;2个模型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4)。置换检验提示模型均稳定可靠。结论基于PET代谢参数构建SVM模型对肺孤立性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效能,但脂肪校正不能提高代谢参数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5
11
作者 姜战胜 潘战宇 任秀宝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进入一线正式标志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临床试验结果证实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进入一线正式标志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临床试验结果证实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在晚期NSCLC的一线、二线和多药耐药后治疗的疗效均要优于传统的化疗。一线使用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最高可达80%;单药Pembrolizumab的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接近1年(10.3个月),死亡风险比含铂双药化疗下降40%。单药Pembrolizumab、Nivolumab和Atezolizumab用于二线的疗效同样突出,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可至1年左右。PD-L1的表达是PD-1/PD-L1抑制剂疗效的预测因子,在晚期NSCLC中阳性(≥1%)的比例约为60%左右,组织类型间差异不大,但是目前并无检测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对中青年胃癌术后病人康复和心理复原力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田慧子 王会英 李静燃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行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康复和心理复原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104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行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康复和心理复原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104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康复有效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心理复原力。[结果]干预组病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消化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复原力得分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可促进中青年胃癌病人术后康复,提高其心理复原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中青年 胃癌 术后康复 心理复原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邱依然 刘文佳 +1 位作者 余岳 曹旭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2-308,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 protein-2,AG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预测其所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信号通路。方法:挖掘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中AGR2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CL...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 protein-2,AG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预测其所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信号通路。方法:挖掘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中AGR2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CLE数据库中AGR2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HPA数据库分析AGR2蛋白在正常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预后关系。Progno Scan分析AGR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从CCLE下载乳腺癌相关基因芯片并用R语言筛选AGR2共表达基因,利用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对AGR2相关共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Oncomine和GEPIA数据分析显示AGR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CCLE数据分析表明AGR2在乳腺癌细胞系中显著高表达,HPA数据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AGR2蛋白相对于正常乳腺组织高表达;Progno Scan分析显示AGR2高表达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利用R软件共筛选出946个在乳腺癌中同AGR2共表达的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共表达基因主要涉及蛋白定位到细胞周围、蛋白定位到细胞膜、细胞连接组装、细胞基质黏附、细胞连接组成等生物学功能;KEGG分析显示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乳腺癌和胃癌进程,并和蛋白聚糖在癌症中的作用及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降解通路相关。结论:AGR2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均高表达,其可能是乳腺癌中潜在的促癌基因,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肿瘤 前梯度蛋白2 表达 预后 功能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乳腺癌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敏 王建 +3 位作者 孙倩 于文文 魏枫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72-777,共6页
目的:探讨荷乳腺癌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BABL/c小鼠4T1乳腺癌模型,磁珠分选出荷瘤小鼠脾脏的MDSC与正常小鼠脾脏的B细胞,将MDSC与B细胞共孵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对... 目的:探讨荷乳腺癌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BABL/c小鼠4T1乳腺癌模型,磁珠分选出荷瘤小鼠脾脏的MDSC与正常小鼠脾脏的B细胞,将MDSC与B细胞共孵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对B细胞表面分子PD-1、PD-L1、CTLA-4、CCR6、CD62L和MHCⅡ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B细胞分泌的Ig A、Ig M和Ig G的变化;Brd U试剂盒检测B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Ⅴ/PI凋亡试剂盒检测B细胞凋亡。磁珠分选出共孵育体系中的B细胞,将其与T细胞共孵育,Brd U试剂盒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Ⅴ/PI凋亡试剂盒检测T细胞凋亡。结果:与B细胞对照组相比,B+MDSC组中B细胞表面PD-L1表达升高(P<0.01),PD-1、CTLA-4、CCR6、CD62L和MHCⅡ的表达均降低(均P<0.01);B细胞分泌的Ig A、Ig M和Ig G明显升高(均P<0.01),B细胞增殖增高(P<0.01)、凋亡降低(P<0.01)。与T细胞对照组相比,B+MDSC(1∶5)+T组的T细胞增殖明显降低(P<0.01),T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荷乳腺癌小鼠MDSC促进B细胞增殖和抑制B细胞凋亡,并且MDSC诱导的B细胞可以抑制T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性细胞 B细胞 乳腺癌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抑制剂BAY-876体内活性的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测
15
作者 王旻姝 马文超 +2 位作者 朱磊 宋秀宇 徐文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195,共4页
目前,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不仅是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功能与物质保障,同时也是恶性肿瘤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新型干预靶点。建立GLUT抑制剂的体内活性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仪(positr... 目前,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不仅是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功能与物质保障,同时也是恶性肿瘤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新型干预靶点。建立GLUT抑制剂的体内活性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仪(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对小动物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模型进行PET检测,建立GLUT抑制剂的小动物体内活性检测方法。在HCC细胞系中检测GLUT-1的表达,选取GLUT-1表达水平最高的细胞系接种BalB/c免疫缺陷动物皮下,形成免疫缺陷动物皮下肿瘤模型。连续三日口服灌胃给药,给予动物5 mg/kg的GLUT-1抑制剂BAY-876后,进行PET检测。动物行尾静脉注射200μCi的核素探针^(18)F-FDG,约30 min后进行PET检测。在此基础上,使用盖革计数器检测动物肿瘤与血液的放射性强度比较。在所选细胞系中,MHCC-97H细胞中GLUT-1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细胞系,BAY-876治疗动物能够显著抑制MHCC-97H皮下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GLUT-1抑制剂BAY-876能够显著抑制HCC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成功建立了利用PET检测GLUT抑制剂动物体内活性的PET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葡萄糖转运体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药物活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