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耦联遗传算法优化肉葡萄球菌高密度培养基配方
1
作者 王仪 祝超智 +4 位作者 白雪原 郑飏衣 张新军 仝林 赵改名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为优化肉葡萄球菌配方,实现发酵罐中高密度培养及高活性发酵剂制备,以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genetic algo... 为优化肉葡萄球菌配方,实现发酵罐中高密度培养及高活性发酵剂制备,以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genetic algorithm,ANN-GA)模型。结果表明,氮源是影响肉葡萄球菌活菌数的最重要因素。与响应面优化模型相比,ANN-GA模型能够更精确地预测培养基配方对肉葡萄球菌活菌数的影响,误差小且优化效果更好,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21 g/L、大豆蛋白胨20.17 g/L、牛肉浸粉20.17 g/L、磷酸氢二钾5.63 g/L、氯化钠5.0 g/L、七水硫酸镁0.2 g/L。在5 L发酵罐水平小试最大活菌数可达1.67×10^(10)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葡萄球菌 高密度培养基 响应面法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主导的红肉腐败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歌 武桐煊 +7 位作者 毛衍伟 李俊玲 朱立贤 仝林 张新军 成海建 谷月 张一敏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71,共9页
由细菌主导的红肉腐败是一个涉及多种菌相互竞争、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过程,深入了解细菌引起的红肉腐败机制对于抑制肉类腐败进程、开发红肉及其制品防腐措施、延长肉品货架期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3种红肉(牛肉、猪肉和羊肉)屠宰分割过... 由细菌主导的红肉腐败是一个涉及多种菌相互竞争、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过程,深入了解细菌引起的红肉腐败机制对于抑制肉类腐败进程、开发红肉及其制品防腐措施、延长肉品货架期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3种红肉(牛肉、猪肉和羊肉)屠宰分割过程中腐败微生物的主要污染来源和干预措施,总结不同包装条件下肉类优势腐败菌,重点讨论细菌引起的红肉腐败机制,发现动物皮毛和分割间的接触面是红肉表面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各个环节采取2种或多种抗菌技术能更好地降低细菌初始污染水平;不同红肉中优势菌在相同包装条件下存在一定差异,但大致相同;微生物通过丙酮酸代谢使肉产生异味,同时产生信号分子,调节蛋白酶和脂肪酶分泌,引起肉蛋白降解和脂肪分解,导致肉类产生黏液、软化等腐败现象。本文旨在为控制红肉中的细菌腐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牛肉 猪肉 羊肉 细菌 优势菌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枯草期精料不同饲喂量对安格斯牛产后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岳彩娟 郝剑刚 +5 位作者 韩明山 于洋 王建东 侯鹏霞 高海慧 梁小军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0年第6期7-10,共4页
为探究北方枯草期不同补饲量对安格斯牛产后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将60头安格斯牛分为4组,试验1组为放牧+1.0 kg补饲料,试验2组为放牧+1.5 kg补饲料,试验3组为放牧+2.0 kg补饲料,试验4组为放牧+2.5 kg补饲料,测定母牛难产、胎衣不下、恶... 为探究北方枯草期不同补饲量对安格斯牛产后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将60头安格斯牛分为4组,试验1组为放牧+1.0 kg补饲料,试验2组为放牧+1.5 kg补饲料,试验3组为放牧+2.0 kg补饲料,试验4组为放牧+2.5 kg补饲料,测定母牛难产、胎衣不下、恶露不净、子宫内膜炎数及产后第一次发情情况、第一次配种头数、情期受胎率、成活率。结果表明:试验3组母牛难产、胎衣不下、恶露不净、子宫内膜炎均未发生,且第一次发情时间缩短,情期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均为最优。说明北方枯草期放牧+2.0 kg补饲料对安格斯母牛繁殖性能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期 补饲 安格斯牛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温贮藏过程中牛肉食用品质变化及货架期
4
作者 冯玉建 王洪伟 +5 位作者 孟令轩 李继强 贾荣杰 郝剑刚 仝林 张一敏 《肉类研究》 2025年第11期39-47,共9页
通过监测冰温(-1℃)贮藏12周牛肉的pH值、色泽、剪切力、贮藏损失率、蒸煮损失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氧化、菌落总数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结合包装开启前后的感官评价,系统探究冰温贮藏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通过监测冰温(-1℃)贮藏12周牛肉的pH值、色泽、剪切力、贮藏损失率、蒸煮损失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氧化、菌落总数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结合包装开启前后的感官评价,系统探究冰温贮藏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冰温贮藏期间,牛肉pH值保持在新鲜肉范围内,红度值在贮藏5周时显著升高(P<0.05)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嫩度随贮藏时间延长而有所改善,贮藏5周达到消费者可接受水平。蒸煮损失率在贮藏8周时显著降低后趋于稳定,而贮藏损失率在贮藏12周时显著升高(P<0.0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增加,存在产生异味风险,贮藏12周时新鲜度和气味虽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已接近不可接受阈值,存在消费者拒绝风险。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和脂质氧化程度显著增加(P<0.05),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最高达0.47 mg/kg。-1℃冰温贮藏条件下,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菌落总数和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均始终未超出新鲜肉限值。综上所述,真空包装结合-1℃冰温贮藏能较好保持牛肉品质并延长货架期,但长期贮藏可能促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生成且无法避免蛋白质和脂质氧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温贮藏 牛肉 食用品质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