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林嘉莉 张舒阳 +4 位作者 林嘉滢 周钰馨 赵月华 陈云 贾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13,共6页
背景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注意力可能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影响,但目前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研究证据较少。目的探索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为临床解决上肢功能康复问题提供新的思考角... 背景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注意力可能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影响,但目前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研究证据较少。目的探索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为临床解决上肢功能康复问题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方法选取2023年3—10月在全国26家单位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L)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注意力,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FMA-UL总分与MoCA中注意力评估项目得分的相关性。结果480例患者中有105例没有完成完整的评估,最终纳入脑卒中患者375例;平均FMA-UL总分(31.26±22.49)分;平均MoCA-注意力部分总分(4.74±1.60)分;平均注意-数字顺背/倒背任务得分(1.62±0.63)分;平均注意-读到1敲一下桌面任务得分(0.74±0.45)分;注意-100连续减7任务得分(2.39±0.95)分。男性患者FMA-UL总分高于女性(P<0.05)。全部患者的FMA-UL总分与MoCA-注意力部分总分、注意-数字顺背/倒背任务得分、注意-读到1敲一下桌面任务得分、注意-100连续减7任务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6、0.146、0.195、0.182,P<0.05);男性患者的FMA-UL总分与MoCA-注意力部分总分、注意-数字顺背/倒背任务得分、注意-读到1敲一下桌面任务得分、注意-100连续减7任务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6、0.128、0.213、0.197,P<0.05)。结论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其中持续性注意力与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程度较高,注意力的广度与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程度较低。按照性别分组后,男性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相关性同上,而女性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相关性不显著,性别可能对上肢运动功能和注意力的相关性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注意力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恢复期患者心肺适能评估及中高强度有氧训练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丽娜 朱杰 +3 位作者 李琴英 刘承弘 邓盼墨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恢复期患者进行心肺适能评估及中高强度有氧训练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卒中恢复期(1个月≤病程≤12个月)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 目的探讨卒中后恢复期患者进行心肺适能评估及中高强度有氧训练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卒中恢复期(1个月≤病程≤12个月)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并将完成心肺运动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3 h/d、5日/周、持续4周)。同时干预组根据心肺适能结果增加按照运动处方制订的中高强度有氧训练(每周5次,40分钟/次),对照组增加同样时长的康复指导(康复宣教、柔韧性训练等)。比较两组患者在试验前及试验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标[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运动功能指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以及平衡功能指标[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并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峰值摄氧量(peakoxygenuptake,VO_(2peak))、峰值功率等,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从性。结果本试验纳入68例卒中恢复期患者,其中13例(19.12%)没有完成心肺运动试验,5例(7.35%)患者在评估过程中出现下肢痛、心肌缺血、血压过高、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6例(8.82%)患者拒绝后续试验。最终44例(64.71%)完成心肺运动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其中干预组3例(13.64%)患者、对照组2例(9.09%)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肢痛、心慌、头晕等不良反应退出训练。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本研究相关的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猝死等严重不良事件。所有患者的出勤率为86.25%(759/880),其中干预组为88.41%(389/440),对照组为84.09%(370次/440次)。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上肢/下肢)、BBS、mBI、VO_(2peak)、峰值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后,干预组的ΔFMA下肢[3.86(2.00~5.25)分vs.2.27(1.00~3.25)分,P=0.016]、ΔmBI[15.23(5.00~25.00)分vs.9.36(5.00~11.25)分,P=0.025]、ΔVO_(2peak)[(3.78±3.49)mL/(kg·min)vs.(1.15±2.10)mL/(kg·min),P=0.004]、Δ峰值功率[(15.68±10.50)W vs.(7.05±10.20)W,P=0.008]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两组患者的FMA上肢(P<0.001)、FMA下肢(P<0.001)、BBS(P<0.001)、mBI(P<0.001)、VO_(2peak)(P<0.001)、峰值功率(P=0.006)等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对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及有氧训练安全可行,且相比常规康复治疗,进行中高强度有氧训练在患者运动功能、心肺功能等方面,可以得到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心肺适能 有氧运动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南
3
作者 卞星晨 黄志伟 +3 位作者 胡付品 武晓捷 李鑫 张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8,共6页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耐药菌所致感染,由于早期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谱较窄,抑酶谱更广泛的酶抑制剂在不断研发之中。与一般抗菌药物临床前研究不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临床前研究需明确β-内酰...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耐药菌所致感染,由于早期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谱较窄,抑酶谱更广泛的酶抑制剂在不断研发之中。与一般抗菌药物临床前研究不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临床前研究需明确β-内酰胺类药物或酶抑制剂本身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尤其是明确酶抑制剂是否具有抗菌活性。需要确定合适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以及适用的不同酶型的目标病原菌。本文主要介绍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前研究方法。临床前研究阶段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研究包括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两部分,前者主要为体外药效学研究和体外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研究,常用研究方法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最低杀菌浓度测定、抗生素后效应测定及时间杀菌曲线。后者主要为动物药动学研究、感染动物药效学研究和感染动物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动物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中,需考虑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的相互影响。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旨在阐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两组分药效学特点、药动学相似与否、PK/PD指数及其临床前PK/PD靶值,为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标适应症及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药动学 药效学 药动学/药效学靶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的思考与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贾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脑卒中后患者常会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从医疗机构返回至社区家庭过程中,需要各级医疗机构配合互动、上下转介,形成良好的全周期康复闭环。目前,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的落地应用正逐步推进,但仍存在一些阻力。本文以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理念... 脑卒中后患者常会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从医疗机构返回至社区家庭过程中,需要各级医疗机构配合互动、上下转介,形成良好的全周期康复闭环。目前,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的落地应用正逐步推进,但仍存在一些阻力。本文以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理念为基础,结合脑卒中社区康复发展现状,思考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社区康复环节的发展,强调“社区拐点康复”的重要意义以及基层社区康复标准建立的必要性,重视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全周期阶段,探讨社区基层康复的发展策略,切实提高脑卒中患者社区及家庭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全周期康复 社区康复 康复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稳态和动员的自主神经调控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小燕(综述) 李清梅 +5 位作者 季诗梦 程婷婷 周建 陈翠翠 苏枭 宋元林(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8-455,共8页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参与机体的稳态维持和组织修复过程。干细胞的动员、归巢和组织定植受多种因素调控,尤其是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自主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调控网络,其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本...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参与机体的稳态维持和组织修复过程。干细胞的动员、归巢和组织定植受多种因素调控,尤其是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自主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调控网络,其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本文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神经肽对干细胞调控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自主神经 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康复脑机接口全周期模式的思考与构建
6
作者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03-1208,共6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卒中康复脑机接口技术已进入临床转化与规模化探索的关键阶段,其应用场景已逐步从实验室步入临床,并将继续拓展至社区和家庭。未来,该技术将覆盖卒中患者从发病初期至回归家庭的疾病全周期。本文聚焦康复脑机接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卒中康复脑机接口技术已进入临床转化与规模化探索的关键阶段,其应用场景已逐步从实验室步入临床,并将继续拓展至社区和家庭。未来,该技术将覆盖卒中患者从发病初期至回归家庭的疾病全周期。本文聚焦康复脑机接口,阐释其以主动康复为核心的技术本质,探讨并梳理该技术在卒中康复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深入思考基于疾病全周期与应用场景全周期双重维度的卒中康复脑机接口全周期模式构建,旨在推进康复脑机接口技术在卒中全周期康复中的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全周期 康复脑机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刺激疗法预防卒中吞咽障碍吸入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乡靖楠 贾杰 刘翠鲜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6期589-594,共6页
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免疫力下降,频繁误吸易引起吸入性肺炎,预防吸入性肺炎是卒中吞咽康复的重要原则。电、磁刺激疗法作为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新兴治疗手段,通过将电刺激或磁刺激作用于外周肌群、大脑皮层与周围神经,在卒中吞咽障碍的肺炎... 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免疫力下降,频繁误吸易引起吸入性肺炎,预防吸入性肺炎是卒中吞咽康复的重要原则。电、磁刺激疗法作为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新兴治疗手段,通过将电刺激或磁刺激作用于外周肌群、大脑皮层与周围神经,在卒中吞咽障碍的肺炎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技术主要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咽腔电刺激、重复外周磁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与迷走神经刺激。电、磁疗法对肌肉激活与神经元调控具有积极作用,可增加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善吞咽运动不充分、不协调等问题,从而减少误吸发生,达到预防肺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磁刺激 卒中 吞咽障碍 肺炎 误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介导的“运动-肌肉-脑”外周中枢网络-康复干预理论的卒中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会因罹患卒中而受累[1]。在中国,总体卒中终身发病风险为39.9%[2]。目前我国40岁以上卒中人群有1318万,据推测,2030年我国卒中发生率要比2010年升高约50%[3-4]。肢体瘫痪是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会因罹患卒中而受累[1]。在中国,总体卒中终身发病风险为39.9%[2]。目前我国40岁以上卒中人群有1318万,据推测,2030年我国卒中发生率要比2010年升高约50%[3-4]。肢体瘫痪是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约80%的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心肺适能 运动 全周期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卒中疼痛全周期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
9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工作委员会 +2 位作者 何洁莹 欧吉兵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0期1040-1050,共11页
疼痛是老年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老年卒中疼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且老年人基础疾病复杂、并发症多、功能障碍明显、易发生不良反应等特点,增加了临床实践中疼痛诊疗的难度。基于此,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 疼痛是老年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老年卒中疼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且老年人基础疾病复杂、并发症多、功能障碍明显、易发生不良反应等特点,增加了临床实践中疼痛诊疗的难度。基于此,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专家组,梳理了国内外最新相关指南及循证依据,并结合我国医疗特点,提出老年卒中疼痛全周期康复概念,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老年卒中疼痛诊治中的职责及分工。经过专家组多次论证、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以期指导临床实践中老年卒中疼痛规范化、个体化的评估与综合康复治疗,从而改善老年卒中疼痛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卒中 疼痛 康复 全周期康复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运动康复机器人对卒中亚急性期手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传凯 刘兰兰 +3 位作者 刘向云 项育枝 陈瑶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3期223-229,共7页
目的探讨镜像运动模式康复机器人对卒中亚急性期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8月于上海第三康复医院连续收治的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镜像运动模式康复机器人对卒中亚急性期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8月于上海第三康复医院连续收治的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康复机器人手套治疗,共治疗4周。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手功能评估,包括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FMA-UE手部评分、箱盒测试(box and block test,BBT)、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以及患侧手握力和捏力。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40例患者,两组各2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指标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MBI(P=0.049)高于治疗前,观察组FMA-UE评分(P=0.024)与FMA-UE手部评分(P=0.046)高于治疗前。两组各指标进步程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FMA-UE评分(P=0.038)与FMA-UE手部评分(P=0.048)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镜像康复机器人对卒中亚急性期患者的手运动功能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康复机器人 卒中 手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适能评估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永丽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6期595-599,共5页
心肺适能评估对卒中患者的康复、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学者提出其应作为常规评估项目之一应用于临床。心肺适能评估方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2种,其中直接测量更为精准,间接测量更为简便易行。心肺运动试验作为心肺适能评估的金标准... 心肺适能评估对卒中患者的康复、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学者提出其应作为常规评估项目之一应用于临床。心肺适能评估方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2种,其中直接测量更为精准,间接测量更为简便易行。心肺运动试验作为心肺适能评估的金标准,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以平板试验、功率自行车试验及其改良方式为主。此外,基于大部分卒中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心肺适能评估还可采用功能性行走试验方式。目前心肺适能评估在卒中康复中的价值逐渐被重视,但针对其最佳介入时间尚无定论,这将是未来相关研究的重要探索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适能 评估 卒中 摄氧量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在人体组织体液中穿透性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锦锦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6-344,共9页
随着细菌耐药性逐年增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变得愈发重要。临床上预测和评价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常参考血药浓度与最低抑菌浓度(MIC)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抗菌药物只有穿透到目标感染部位才能发挥有效抗菌作用,故同时考虑药物的抗菌活性及... 随着细菌耐药性逐年增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变得愈发重要。临床上预测和评价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常参考血药浓度与最低抑菌浓度(MIC)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抗菌药物只有穿透到目标感染部位才能发挥有效抗菌作用,故同时考虑药物的抗菌活性及其在感染部位能否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才能更好地预测和评价抗菌药物的疗效^[1]。为研究目标感染部位的抗菌药物浓度,近年来建立了基于组织的药物暴露量--疗效关系和药动学/药效学模型,穿透性研究得到的数据为预测临床疗效、优化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概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在人体常见感染部位组织体液穿透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穿透性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脑脊液 前列腺 皮肤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相关肾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星洁 范亚新 +2 位作者 赵锦锦 张菁 陈银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5-240,共6页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由半合成青霉素哌拉西林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组成的复方制剂,在体外对需氧和厌氧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自1992年上市以来,该药已成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目细菌及铜绿假单胞...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由半合成青霉素哌拉西林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组成的复方制剂,在体外对需氧和厌氧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自1992年上市以来,该药已成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目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的重要选择药物[1],常作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替代药物以减少其诱导多药耐药和真菌感染的风险[2-3]。由于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肾毒性并不常见[4],人们常常关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疗效,而忽略了其潜在肾毒性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肾毒性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卒中的感知-运动互调控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0期1037-1039,共3页
卒中患者常出现感觉、运动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从常见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与卒中的关系出发,以老年人群为关注点,阐述老年卒中感知-运动互调控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前沿进展。
关键词 老年 卒中 感知 运动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训练对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1项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江红 陈树耿 +3 位作者 束小康 蒋泽武 魏栋帅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0期1051-1057,共7页
目的探究脑机接口训练对存在感觉障碍的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招募同时存在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卒中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接受每周5 d,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4周的基于运动尝试的机器人辅助下... 目的探究脑机接口训练对存在感觉障碍的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招募同时存在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卒中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接受每周5 d,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4周的基于运动尝试的机器人辅助下的抓握张开脑机接口训练,对照组则进行每周5 d,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4周的抓握张开相关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scale,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上肢感觉评分评价感觉功能;改良的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肌张力;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的差异以及各指标干预后较干预前的进步情况(干预后分值-干预前分值)。结果共纳入12例存在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例。试验组[19.00(16.50~42.25)分vs.10.00(7.75~23.25)分,P=0.028]、对照组[13.00(10.50~27.50)分vs.9.00(8.50~21.00)分,P=0.042]干预后FMA-UE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显著改善,此外,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在ARAT[4.00(3.50~10.50)分vs.2.00(1.00~14.00)分,P=0.042]、MBI评分[75.00(58.75~87.50)分vs.57.50(50.00~67.50)分,P=0.041]方面也较本组干预前显著改善。干预后2组的比较显示,试验组MBI较对照组提高[75.00(58.75~87.50)分vs.45.00(45.00~55.00)分,P=0.023],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比较2组干预后各指标的进步情况,试验组FMA-UE[9.50(6.75~15.25)分vs.4.50(3.00~8.25)分,P=0.030]及屈指MAS[-0.50(-1.00~0.00)分vs.0.00(0.00~0.50)分,P=0.020]的进步较对照组明显。结论对于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进行脑机接口干预可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机接口 感觉功能 运动功能 康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人肺组织、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中奈诺沙星浓度及临床应用
16
作者 赵锦锦 徐晓勇 +8 位作者 朱勇俊 陈志明 范亚新 胡佳丽 毋海兰 王雨 李熠 郭蓓宁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地检测人体肺组织、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中奈诺沙星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方法色谱柱为ACE UltraCore 2.5 super C18(4.6 mm×50 mm,2.5μm),...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地检测人体肺组织、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中奈诺沙星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方法色谱柱为ACE UltraCore 2.5 super C18(4.6 mm×50 mm,2.5μm),流动相为0.3%甲酸水溶液-甲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进行分析扫描。内标为苹果酸奈诺沙星-D3。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离心,取上清液稀释后进样。方法学验证中用0.9%NaCl溶液作为替代基质代替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利用经方法学验证过的检测方法进行组织穿透性研究样品的检测,通过肺组织、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与血浆浓度的比值评价奈诺沙星的组织体液穿透性。结果该方法测定奈诺沙星在组织体液中的线性范围均为0.0200~10.0 mg/L,检测下限均为0.0200 mg/L。肺组织样品及替代基质样品的各质控浓度测定结果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6.0%,准确度偏差均≤11.5%。肺组织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为96.5%~99.3%,变异系数均≤1.5%。0.9%NaCl溶液替代支气管黏膜及支气管分泌液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偏差分别≤2.8%和≤10.3%。肺组织和替代基质中奈诺沙星的总体回收率分别为95.0%和102.8%,变异系数分别为1.0%和1.5%。肺组织穿透性研究结果显示5例需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口服奈诺沙星500 mg,每日1次,连续服药(4±1)d后,体内药物分布达到稳态,肺组织、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中浓度与血浆浓度比值分别为3.72~6.56、4.03~9.51、1.18~1.88。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准确、方便检测人肺组织、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中奈诺沙星浓度的UPLC-MS/MS法,其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组织穿透性结果显示奈诺沙星在肺组织、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中穿透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诺沙星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肺组织 支气管黏膜 支气管分泌液 穿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可穿戴步态数据采集和分析智能鞋技术
17
作者 黄吉 王晓晖 +2 位作者 马昕 杨敏迪 陈文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0-490,共1页
目的步态是人体步行的姿态和行为特征,反映了神经和运动系统的协调能力。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伴有步态功能障碍,现有步态分析设备成本高昂、操作复杂,难以在临床应用。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可穿戴系统对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运... 目的步态是人体步行的姿态和行为特征,反映了神经和运动系统的协调能力。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伴有步态功能障碍,现有步态分析设备成本高昂、操作复杂,难以在临床应用。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可穿戴系统对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定量评估。方法提出一种Lab-in-Shoe智能鞋系统,通过集成惯性测量单元和鞋内薄膜压力传感器,利用零速修正算法完成双足位置和姿态的解算,从而测量步态典型时空参数。该系统在临床进行初步应用,招募了7名健康受试者和15名帕金森病患者进行8 m长的Timed Up and Go(TUG)测试。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与步长(r=-0.88,P<0.001)和步速(r=-0.84,P<0.001)存在显著负相关性。Hoehn-Yahr分级与步长(r=-0.75,P<0.001)和步速(r=-0.70,P<0.001)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将6类显著相关的步态参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评分与步态参数的回归模型(R2=0.8149,P<0.001,RMSE=10.14)。结论本研究通过Lab-in-shoe智能鞋系统采集、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参数;初步结果显示能有效区分不同阶段患者的步态异常,随着疾病加重,步长、步速均呈现明显下降的特征;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也表明步态参数与帕金森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强关联性。未来有望将该系统应用于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诊断、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压力传感器 神经系统病变 疾病发展过程 步态异常 健康受试者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惯性测量单元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超大城市道路交通人行道无障碍建设状况评价——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草 吕军 +5 位作者 谢辉 孙梅 郭婧 井淇 陈一涵 陈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5-1232,共8页
目的评价上海市道路交通人行道无障碍建设状况。方法2019年7月至9月,方便抽样选取上海市46条道路交通人行道,基于《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和《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研制评价工具,对人行道进行客观查检与主观... 目的评价上海市道路交通人行道无障碍建设状况。方法2019年7月至9月,方便抽样选取上海市46条道路交通人行道,基于《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和《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研制评价工具,对人行道进行客观查检与主观体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人行道各评价维度及评价内容达标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评价维度客观权重,构建人行道综合障碍得分模型,比较上海市不同区域人行道综合障碍得分。2019年9月至11月,对11例功能障碍者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功能障碍者对人行道障碍的主观评价。结果人行道无障碍建设总体达标率为4.35%。人行道无障碍评价内容中,93.5%人行道具有缘石坡道,91.3%坡道与车行道之间存在高差,26.1%人行道未铺设盲道,71.7%盲道被电线杆等阻隔,84.8%盲道被障碍物占道。人行道无障碍评价维度中,提示盲道客观权重最大。中心城区人行道障碍程度(高障碍36.7%、中障碍20.0%)高于主城片区(高、中障碍均为6.3%)(P<0.05)。主观评价显示,人行道使用体验中障碍较多,人行道无障碍设施使用意愿较低。结论上海市大多数人行道未达到人行道《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标准。人行道无障碍设施建设、维护等需求较为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道路交通人行道 无障碍建设 盲道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膈肌功能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小曼 杨颖 +4 位作者 曲庆明 邓盼墨 赵月华 刘承弘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6期579-584,共6页
目的分析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膈肌功能,并探讨其与卒中病程以及吞咽、呼吸、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首次卒中后单侧偏瘫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洼田饮水试验、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 目的分析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膈肌功能,并探讨其与卒中病程以及吞咽、呼吸、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首次卒中后单侧偏瘫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洼田饮水试验、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采用超声测定膈肌功能,包括平静呼吸时的膈肌活动度以及用力呼吸状态下的膈肌活动度和膈肌增厚率。比较整体和不同瘫痪侧患者偏瘫侧和健侧的膈肌功能,分别比较左侧偏瘫和右侧偏瘫患侧的膈肌功能和健侧的膈肌功能。分析瘫痪侧的膈肌功能与病程、洼田饮水试验、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表、FMA、BBS、mBI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45例卒中患者,其中左侧偏瘫27例(60.00%),右侧偏瘫18例(40.00%)。在整体患者中,用力呼吸状态下,偏瘫侧膈肌活动度(31.69±15.18 mm vs.40.24±14.66 mm,P<0.001)及膈肌增厚率(34.99%±23.70%vs.48.13%±21.98%,P<0.001)低于健侧。用力呼吸状态下,左侧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膈肌活动度(30.13±12.64 mm vs.44.10±12.95 mm,P<0.001)和膈肌增厚率(41.20%±23.42%vs.54.63%±21.08%,P=0.004)较健侧低;右侧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膈肌增厚率(25.67%±21.47%vs.38.37%±20.07%,P=0.005)较健侧低。用力呼吸状态下,右侧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膈肌增厚率低于左侧偏瘫患者(P=0.029)。右侧偏瘫患者的健侧膈肌活动度(P=0.028)及膈肌增厚率低于左侧偏瘫患者(P=0.012)。卒中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偏瘫侧膈肌活动度与FMA(r=0.362,P=0.015)呈正相关;用力呼吸状态下,偏瘫侧膈肌活动度与洼田饮水试验(r=0.298,P=0.047)、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表(r=0.437,P=0.003)、FMA(r=0.330,P=0.027)、BBS(r=0.370,P=0.012)、mBI(r=0.321,P=0.031)呈正相关,偏瘫侧膈肌增厚率与病程(r=-0.298,P=0.047)呈负相关。结论卒中后偏瘫侧膈肌功能较健侧下降,右侧偏瘫患者双侧膈肌功能较左侧偏瘫患者更差。卒中患者膈肌功能与病程呈负相关,与吞咽功能、呼吸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膈肌功能 吞咽 呼吸 运动 平衡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训练对卒中慢性期患者呼吸功能、运动耐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付丛会 陈梅 +5 位作者 李小通 肖琴琴 胡康 孔芳草 卫锦晔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6期573-578,共6页
目的观察中低强度上下肢抗阻训练对卒中慢性期患者呼吸功能、运动耐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卒中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中低强度上下肢抗阻训练对卒中慢性期患者呼吸功能、运动耐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卒中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转移训练、功率车训练、平衡及步行能力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低强度上下肢抗阻训练。以上训练均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共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CORTEX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采用6分钟步行测试(si x-minute walk test,6MWT)评估患者运动耐力;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估患者焦虑(HADS-A)和抑郁(HADS-D)情绪。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共入组40例患者,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前2组基线数据及各项评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FVC、FEV1、PEF、6MWT、HADS-A和HADS-D较本组治疗前改善,对照组FVC、FEV1、6MWT较本组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治疗后FVC[2.73(2.44~3.36)L vs.2.46(2.22~2.70)L,P=0.035]、FEV1[2.17(1.92~2.68)L vs.1.94(1.76~2.15)L,P=0.040]及PEF(265.19±34.62 L/min vs.231.03±33.97 L/mi n,P=0.003)优于对照组,6MWT高于对照组(330.89±52.29 m vs.299.02±41.85 m,P=0.039),HADS-A(6.25±2.51分vs.8.45±4.05分,P=0.040)和HADS-D[6.00(3.00~10.00)分vs.9.00(4.00~13.00)分,P=0.036]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中低强度上下肢抗阻训练,在改善卒中慢性期患者的呼吸功能、运动耐力及负性情绪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训练 卒中 慢性期 呼吸功能 运动耐力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