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计指标分类编码的标准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龙华 吕立新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1-43,共3页
统计指标编码,就是根据统计指标分类,将统计指标赋予一定规律性的易为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一组有序符号排列。研究统计指标分类编码及其标准化,以形成一套统一的经济、社会、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及其编码体系,是统计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制度管... 统计指标编码,就是根据统计指标分类,将统计指标赋予一定规律性的易为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一组有序符号排列。研究统计指标分类编码及其标准化,以形成一套统一的经济、社会、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及其编码体系,是统计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制度管理的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一方面,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需要一整套国家统计指标体系和编码体系作为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的依据;另一方面,作为统计制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指标分类和编码发挥着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指标分类 编码方法 国家统计 编码标准化 指标体系 编码体系 交叉分组 专业统计 面分类法 矩阵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统计标准化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恢宏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8-43,共6页
一、统计标准与统计标准体系(一)统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以保障统计调查中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方面的标准化。”这一规定表... 一、统计标准与统计标准体系(一)统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以保障统计调查中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方面的标准化。”这一规定表明,统计标准是在统计调查中,对重复出现的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统计标准具有统一性、唯一性、科学性、协商一致性和法律约束性。它是提高统计质量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统计调查体系的现状及改革意见 被引量:1
3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17,共9页
一、评价统计调查体系科学性的原则统计调查是根据预定的目地和要求,设计出科学的调查方案,采用合理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调查对象实施调查,搜集各种统计数据的过程。在统计工作的三个阶段中,统计调查是基础环节,能否得到丰富的... 一、评价统计调查体系科学性的原则统计调查是根据预定的目地和要求,设计出科学的调查方案,采用合理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调查对象实施调查,搜集各种统计数据的过程。在统计工作的三个阶段中,统计调查是基础环节,能否得到丰富的、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取决于统计调查工作是否科学、是否切合实际,因此,统计调查是开展统计分析研究、提供统计优质服务的必要的前提条件。统计调查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社会经济调查有所不同,它主要是采用大量观察的方法对整个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统计调查体系 现状 改革 统计报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收支与国民经济核算的衔接关系
4
作者 王立彦 翟志宏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7-31,共5页
一、问题的提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国民收入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及国际收支核算等所谓“五大核算”组成,它全面系统地描述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总貌。对于我国来说,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正处在步入新轨道的初... 一、问题的提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国民收入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及国际收支核算等所谓“五大核算”组成,它全面系统地描述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总貌。对于我国来说,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正处在步入新轨道的初创时期,研究和明确国际收支与国民经济核算的衔接关系,有其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 国际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年SNA的基本结构及修订的主要内容 被引量:3
5
作者 龙华 许宪春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2-42,共11页
1993年2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27届会议讨论并一致建议通过1993年国民核算体系(以下简称1993年SNA)修订草案,待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正式通过这一草案之后,一部适用于全球所有国家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年SNA就... 1993年2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27届会议讨论并一致建议通过1993年国民核算体系(以下简称1993年SNA)修订草案,待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正式通过这一草案之后,一部适用于全球所有国家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年SNA就要问世。这一新修订的国民核算体系草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欢迎,认为是本届统计委员会的一项重要成就,也是十年来联合国及各有关国际组织为改讲国民核算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 联合国 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线性规划技术估计回归系数 被引量:1
6
作者 吕立新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5-66,共2页
线性规划技术已被应用于许多学科。有一类统计问题,根据其实质可视为线性规划问题,或者说可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本文讨论在回归分析中利用线性规划技术对线性模型中的回归系数进行估计。最小二乘法通常用作最优拟合的准则。其... 线性规划技术已被应用于许多学科。有一类统计问题,根据其实质可视为线性规划问题,或者说可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本文讨论在回归分析中利用线性规划技术对线性模型中的回归系数进行估计。最小二乘法通常用作最优拟合的准则。其优点在于消除了正负误差相互抵消的问题,突出了大的拟合误差的作用以及计算上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规划技术 回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分析中的线性规划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吕立新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3-56,共4页
回归分析中的线性规划技术吕立新(国家统计局制度方法司,100045)1把线性模型参数估计问题转换为线性规划问题如所周知,最小二乘法常用作“最优拟合”准则。我们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X'XB=X'Y.就能得到回归系数向量B... 回归分析中的线性规划技术吕立新(国家统计局制度方法司,100045)1把线性模型参数估计问题转换为线性规划问题如所周知,最小二乘法常用作“最优拟合”准则。我们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X'XB=X'Y.就能得到回归系数向量B,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线性规划技术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回分析 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用分配法计算负净产值
8
作者 郭庆 《统计与决策》 1985年第6期42-42,共1页
能否用分配法计算负净产值?其结果与用生产法计算的是否相同?回答是肯定的。当企业经营管理不利,生产成本过高或出厂价被迫压低时,可能出现物耗大于产值的情况,用生产法计算净产值就会产生负数。一般人们理解净产值的负数也是从此意义... 能否用分配法计算负净产值?其结果与用生产法计算的是否相同?回答是肯定的。当企业经营管理不利,生产成本过高或出厂价被迫压低时,可能出现物耗大于产值的情况,用生产法计算净产值就会产生负数。一般人们理解净产值的负数也是从此意义上考虑的。现设总产值为10个单位,其中C、V 和m 部分分别为5、3和2个单位,经过分析可看出,只有在亏损额的绝对值超过V 值(包括税金)时,净产值才出现负数,否则仍为正数。我们知道入不敷出为亏损,此时m 不存在。假定前设的总产值不是10个单位,而是4个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产值 分配法 生产法 总产值 计算 企业经营管理 生产成本 绝对值 单位 负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9
作者 吴涧生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1,共5页
改革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建立健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深化统计改革的一个关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已在全国实施,要保证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新核算体系中重要概念、主要内容的理解应该规范和统一,这对... 改革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建立健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深化统计改革的一个关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已在全国实施,要保证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新核算体系中重要概念、主要内容的理解应该规范和统一,这对广大从事该项工作的统计人员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从本期起特开辟“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讨论”专栏。欢迎大家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值分析指标与企业经营管理
10
作者 张亚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6-18,共3页
在企业建立增加值统计,不仅为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提供了可靠的核算基础,更重要的是企业在进行增加值生产和分配的分析时,可以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企业 增加值分析 经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和完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设想
11
作者 汲凤翔 张英花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9-32,79,共5页
关于经济效益(或经济效果)的概念,大家引用比较多的是马克思的一段论述:“李嘉图在《价值和财富、它们的特性》一章中也说,真正的财富在于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 关于经济效益(或经济效果)的概念,大家引用比较多的是马克思的一段论述:“李嘉图在《价值和财富、它们的特性》一章中也说,真正的财富在于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Ⅲ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281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效益 指标体系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