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方环结构的超宽带平衡滤波器设计
1
作者 钱莉荣 豆亚稳 +6 位作者 姜悦晨 李夏清 张伟 李翠平 田亚会 李红浪 王荔田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3-717,721,共6页
平衡滤波器因具有卓越的抗噪声及抗电磁干扰能力而在繁杂频谱环境下的低噪通信系统中显得至关重要。该文提出了一款具有共模抑制特性的平衡滤波器,通过差共模理论结合导纳矩阵及传输矩阵完成了分析设计。该滤波器中心频率为1.4 GHz,相... 平衡滤波器因具有卓越的抗噪声及抗电磁干扰能力而在繁杂频谱环境下的低噪通信系统中显得至关重要。该文提出了一款具有共模抑制特性的平衡滤波器,通过差共模理论结合导纳矩阵及传输矩阵完成了分析设计。该滤波器中心频率为1.4 GHz,相对带宽可达74.3%,覆盖2G、GPRS、3G及4G LTE频段。同时该滤波器的边带具有两对传输零点,故其具有理想的边带滚降速度及边带抑制水平。滤波器全差模通频带内共模信号抑制水平均优于10 dB,差模阻带抑制优于20 dB,电路尺寸仅为0.17λ_(g)×0.17λ_(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滤波器 超宽带 共模抑制 方环谐振器 高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Na_(3)Sc_(2)(PO_(4))(3)∶Tm^(3+),Dy^(3+)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森 庞然 +2 位作者 李达 李成宇 张洪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69-1478,共10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Na_(3)Sc_(2)(PO_(4))(3)∶xTm^(3+),yDy^(3+)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进行了物相、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在Na_(3)Sc_(2)(PO_(4))(3)∶0.06Tm^(3+),yDy^(3+)荧光粉中...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Na_(3)Sc_(2)(PO_(4))(3)∶xTm^(3+),yDy^(3+)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进行了物相、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在Na_(3)Sc_(2)(PO_(4))(3)∶0.06Tm^(3+),yDy^(3+)荧光粉中,物质的量分数6%的Tm^(3+)和6%的Dy^(3+)在360 nm激发下呈现出白光发射,其发射光谱在460~685 nm范围内存在Tm^(3+)位于457 nm的特征发射峰,对应于Tm^(3+)的;H;→;D;跃迁,以及Dy^(3+)位于483、577和672 nm处的3个特征发射峰,分别对应于Dy^(3+)的;F;→;H;、;F;→;H;和;F;→;H;的跃迁。观测到Na_(3)Sc_(2)(PO_(4))(3)∶Tm^(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与Na_(3)Sc_(2)(PO_(4))(3)∶Dy^(3+)的激发光谱有较好的重叠,且Tm^(3+)的荧光寿命随Dy^(3+)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因此在Na_(3)Sc_(2)(PO_(4))(3)∶Tm^(3+),Dy^(3+)荧光粉中存在Tm^(3+)向Dy^(3+)的能量传递。利用Dexter和Reisfeld近似分析了能量转移机制,发现从Tm^(3+)到Dy^(3+)的能量传递临界距离为1.6 nm,能量传递过程是通过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进行的。Na_(3)Sc_(2)(PO_(4))(3)∶0.06Tm^(3+),0.06Dy^(3+)荧光粉具有较好的耐受热猝灭性能,在423、473和523 K时的发射强度分别为298 K时发射强度的97.6%、89.2%和78.6%。随着Dy^(3+)浓度的增加,Na_(3)Sc_(2)(PO_(4))(3)∶0.06Tm^(3+),yDy^(3+)荧光粉的发光颜色由蓝色转变为白色,再由白色变黄色。Na_(3)Sc_(2)(PO_(4))(3)∶Tm^(3+),Dy^(3+)荧光粉作为一种可调色或单相白光荧光粉在发光二极管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荧光粉 耐热稳定性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瞬时液相连接无铅钎焊接头的时效稳定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正兵 王德 +6 位作者 胡德安 陈益平 程东海 郭义乐 何凯 黄硕 李晓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2-88,共7页
通过瞬时液相(TLP)连接的互连工艺,采用Sn4.7Ag1.7Cu+Ag复合钎料,制备Sn4.7Ag1.7Cu+Ag复合钎料/Cu接头。采用SEM观察恒温时效过程中接头的组织,结合EDS对比不同工艺下试样接头组织,并对接头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g颗粒含量... 通过瞬时液相(TLP)连接的互连工艺,采用Sn4.7Ag1.7Cu+Ag复合钎料,制备Sn4.7Ag1.7Cu+Ag复合钎料/Cu接头。采用SEM观察恒温时效过程中接头的组织,结合EDS对比不同工艺下试样接头组织,并对接头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g颗粒含量的增加,Sn4.7Ag1.7Cu+Ag/Cu接头耐高温(300℃)服役性能随之提高;Ag含量为25%(质量分数)时接头在高于基体钎料熔点(217℃)83℃下服役15天未断裂,且抗拉强度为25.74 MPa,达到了低温焊接、高温服役的目的;与Sn4.7Ag1.7Cu/Cu接头相比,随着时效的进行,Sn4.7Ag1.7Cu+Ag复合钎料/Cu接头焊缝组织中残余的Ag颗粒不断溶解,并在接头界面附近产生大量Ag_(3)Sn化合物,而大量的块状Ag_(3)Sn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焊缝中Sn元素向Cu基板扩散,达到抑制Cu_(3)Sn层生长的目的;在200℃服役温度条件下,随着时效的进行,Sn4.7Ag1.7Cu+Ag复合钎料/Cu接头力学性能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并趋于稳定,且力学性能稳定性比Sn4.7Ag1.7Cu/Cu接头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gCu复合钎料 回流焊 瞬时液相连接 Ag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DNSSEC公钥验证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闻宇 李晓东 +1 位作者 杨学 徐彦之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1-743,共13页
针对中心化域名安全扩展(Domain name system security extensions,DNSSEC)架构所导致的信任链复杂性和单边控制模式,提出了一种去中心化的DNSSEC公钥验证机制.该机制结合区块链结构、密码学累加器和共识算法设计,创新性地实现使用区块... 针对中心化域名安全扩展(Domain name system security extensions,DNSSEC)架构所导致的信任链复杂性和单边控制模式,提出了一种去中心化的DNSSEC公钥验证机制.该机制结合区块链结构、密码学累加器和共识算法设计,创新性地实现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密钥绑定、轮转和验证操作,无需中心化权威节点即可使用可信公钥验证域名记录.进一步分析和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机制在保证密钥管理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密钥验证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名安全扩展 公钥基础设施 区块链 密码学累加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滤波器”专题前言
5
作者 李红浪 罗为 牟笑静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全球经济结构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经济安全 全球经济结构 关键核心技术 国防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全球创新 突破与创新 新一轮科技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