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疗法在精神疾病诊疗中的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正 蒋正乾 +2 位作者 刘佳丽 曹霞 周建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13-2519,共7页
数字疗法在提供精准评估、增强诊疗效果方面表现突出,并具有便捷性、灵活性,以及降低额外开支、将防治关口前移的潜力。该文回顾精神疾病数字疗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优势,探讨了数字疗法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包括隐私、伦理与安全问题、技... 数字疗法在提供精准评估、增强诊疗效果方面表现突出,并具有便捷性、灵活性,以及降低额外开支、将防治关口前移的潜力。该文回顾精神疾病数字疗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优势,探讨了数字疗法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包括隐私、伦理与安全问题、技术可及性与数字鸿沟、临床验证与标准化不足,以及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风险。指出了未来的发展领域可能包括与脑机接口-神经反馈的融合应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机器人治疗师、虚拟现实或元宇宙治疗,以及数字疗法与传统物理治疗/药物的结合。笔者呼吁当前迫切需要完善相关法规,确立统一的循证标准,加强医患培训与教育,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精神疾病领域数字疗法的个性化与高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疗法 精神疾病 多学科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雅精神医学教育之我见
2
作者 李凌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5-1376,共2页
恰逢湘雅医学办学110周年,湘雅精神医学学科建科90周年,应主编之约,写一点湘雅教学的体会。记得还是衡阳医学院的医学生时,有一次来到湘雅医院的标志性建筑红砖灰瓦的病房楼看望一个病人,望着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专心致志地穿梭在病床之... 恰逢湘雅医学办学110周年,湘雅精神医学学科建科90周年,应主编之约,写一点湘雅教学的体会。记得还是衡阳医学院的医学生时,有一次来到湘雅医院的标志性建筑红砖灰瓦的病房楼看望一个病人,望着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专心致志地穿梭在病床之间,心里升起一个在当时似乎遥不可及的愿望,此生要是能成为这栋楼里的一名白衣使者,足矣。没想到,多年之后这一梦想居然成真。从1987年考入我国著名精神医学大师湘雅精神科杨德森教授门下做研究生至今已是37年,当博士研究生导师25年,膝下弟子70有余,可谓感慨甚多,但归纳为徒为师之道,几乎还是遵循恩师杨德森教授的模式,这种模式影响了我们一代弟子,也福及我们的下一代学生。因此,中国精神科学术圈子里对湘雅研究生有一句俗称:“杨家将”。如今恩师人已仙逝,然精神依旧,真应了那句老话:“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师之道 湘雅医院 医学教育 精神医学 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 医学学科 病房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疾病医疗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咸春艳 朱雪泉 王刚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4-66,共3页
分析精神疾病临床诊疗特色与应用需求,基于Hadoop生态构建医学数据中台,采用通用数据模型和标准数据元字典建设精神疾病医疗大数据平台,将临床诊疗数据转化为易提取、宜分享的研究数据库;采用分布式计算框架提供对医学数据的实时与全量... 分析精神疾病临床诊疗特色与应用需求,基于Hadoop生态构建医学数据中台,采用通用数据模型和标准数据元字典建设精神疾病医疗大数据平台,将临床诊疗数据转化为易提取、宜分享的研究数据库;采用分布式计算框架提供对医学数据的实时与全量计算、机器学习、图计算能力,实现高效查询、多维统计和分析,为精神疾病科学研究、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运营管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平台 精神疾病 数据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4
作者 冼淑连 贾竑晓 +4 位作者 李雪 王娣 宋明康 尹冬青 姜海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3-470,共8页
目的探索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使用标准化的中医证候调查表,采集1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四诊信息,并进行频率分析、聚类分析、贝叶斯网络分析,结合文献资料、专家意见... 目的探索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使用标准化的中医证候调查表,采集1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四诊信息,并进行频率分析、聚类分析、贝叶斯网络分析,结合文献资料、专家意见判定证型分布。结果通过频率分析、聚类分析以及贝叶斯网络分析,判断出了5个中医证型,其中气虚痰湿证占比最高(30%),其次为脾虚痰热证(23.75%)、气阴两虚证(21.88%)、阴虚湿热证(17.50%)、胃热炽盛证(6.88%)。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代谢综合征的病机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脾胃,涉及肝、肾、心。病性有气虚、阴虚、湿、热、火、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代谢综合征 中医证型 聚类分析 贝叶斯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周期性脑电信号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5
作者 张可心 袁艺琳 +6 位作者 周天航 伍庭芳 杜春雨 谢晨妹 陈蔚然 王婧 于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7-482,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周期性脑电信号(1/f斜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19例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使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能力评估量表(BACS)测...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周期性脑电信号(1/f斜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19例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使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能力评估量表(BACS)测量神经认知功能,并采集闭眼和睁眼脑电图的1/f斜率,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大脑不同分区1/f斜率与认知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大脑中部睁眼状态下的1/f斜率高于正常对照(P<0.05)。正常对照组中言语记忆得分与1/f斜率负相关(前部r=-0.68,P<0.05;后部r=-0.44,P<0.05),精神分裂症组中1/f斜率则与言语记忆呈正相关(前部r=0.57,P<0.05;后部r=0.5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1/f斜率增高现象,1/f斜率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脑电图 功率谱密度 1/f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腰椎骨密度定量CT研究
6
作者 李英明 黄朋举 +4 位作者 黄凯音 王威 王士周 程晓光 于爱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基于定量CT(QCT)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腰椎骨密度(BMD)与正常人群的异同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19名40岁以上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同时收集健康体检人群,并按照性别与年龄进行1:1病例对照匹配。所有研究... 目的:基于定量CT(QCT)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腰椎骨密度(BMD)与正常人群的异同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19名40岁以上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同时收集健康体检人群,并按照性别与年龄进行1:1病例对照匹配。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QCT来测量腰椎BMD,基于性别分层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BMD的差别,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可能影响腰椎BMD的其他因素。结果:相对对照组,患者组平均腰椎BMD较低,骨质疏松率高。年龄对BMD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OR=0.872,95%CI:0.806~0.928,P<0.001)。经过年龄校准后,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与BMD是否正常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较对照组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BMD明显减低。腰椎BMD与患精神分裂症以及年龄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骨密度 定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和自尊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向彦琪 黄庆年 +4 位作者 莫芬 王彩云 张桔红 刘素芳 张展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7,97,共5页
目的评价叙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在病耻感、自尊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叙事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叙事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6次面对面叙事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疾病内... 目的评价叙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在病耻感、自尊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叙事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叙事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6次面对面叙事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和自尊量表得分情况。结果叙事组45例、对照组46例完成研究。干预后,两组病耻感总分较前下降、自尊得分较前提升(均P<0.05);叙事组病耻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叙事疗法有助于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提高自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叙事疗法 叙事护理 病耻感 自尊 故事理论 心理康复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5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聂亚丹 贺毅 +4 位作者 孙作厘 杨健 罗燕婷 刘明霞 王海霞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7,共8页
IL-15作为免疫调控的关键分子,主要由髓系细胞分泌产生。IL-15在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记忆CD8+T细胞稳态和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广泛表达、严格分泌的特性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中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潜能。IL-15与IL-15受体特异性... IL-15作为免疫调控的关键分子,主要由髓系细胞分泌产生。IL-15在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记忆CD8+T细胞稳态和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广泛表达、严格分泌的特性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中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潜能。IL-15与IL-15受体特异性结合后,激活下游JAK/STAT、Ras/Raf/MAPK及PI3K/AKT等多种信号通路,通过诱导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抗感染等生物学效应。本文主要综述了IL-15在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中的作用与相关机制,并总结了以IL-15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小分子激动剂和抑制剂,以期为深入探究IL-15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5 IL-15受体 肿瘤 自身免疫疾病 神经精神疾病 激动剂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郁方治疗双相抑郁火热内郁证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9
作者 尹冬青 贾竑晓 +2 位作者 李雪 郑思思 宁艳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9-486,共8页
目的明确清热解郁方治疗双相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中药、西药安慰剂对照设计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双相抑郁火热内郁证的患者80例,按照1∶1比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西药模拟片+中药配方颗粒)和对照组(西药... 目的明确清热解郁方治疗双相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中药、西药安慰剂对照设计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双相抑郁火热内郁证的患者80例,按照1∶1比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西药模拟片+中药配方颗粒)和对照组(西药+中药安慰剂),入组后脱落7例,试验组36例,对照组37。分别于基线期和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进行中医火热内郁证积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t Internal Depression Syndrome,TCMI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 Item,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33项轻躁狂清单(Hypomania Checklist-33,HCL-33)、Young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和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分,记录重要体征、不良事件;分别于筛选期和治疗后的第8周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和心电图检查;中途退出患者的检查项目同第8周。主要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为第8周HAMD评分较基线的变化。次要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第8周TCMIDS、HAMA、HCL-33、YMR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时点HAMD-24项量表评分较基线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第4周和第8周时HAMD-24项量表评分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CMIDS评分和HAMD评分不同时点较基线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TCMIDS评分、HAMD评分在第4周和第8周量表评分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YMRS和HCL-33评分不同时点较基线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解郁方能有效缓解双相抑郁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且较西药有更多优势,另外对双相情感障碍轻躁狂或躁狂相关症状有一定疗效,且该疗法无转燥风险,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 清热解郁方 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展轨迹及性别差异
10
作者 张小崔 朱婷 +1 位作者 雷辉 邓奇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8,共6页
目的: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是青少年群体常见的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展轨迹及性别差异,并为预防与干预青少年NSSI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追踪研究设计、问卷调查法及青少... 目的: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是青少年群体常见的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展轨迹及性别差异,并为预防与干预青少年NSSI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追踪研究设计、问卷调查法及青少年自我伤害量表(Adolescent Self-Injury Scale,ASIS)对湖南省张家界市3所中学的1042名初中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每次随访时间间隔为6个月,通过Mplus8.0构建潜在增长曲线模型(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LGCM)考察NSSI行为的发展轨迹,并采用多组差异比较考察性别差异。结果:3个时间点NSSI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43.95%、44.43%、38.36%;青少年NSSI行为的LGCM的截距因子的均值为9.540(P<0.001),斜率因子的均值为-2.297(P<0.001),截距的变异(σ^(2)=169.431,P<0.001)和斜率的变异(σ^(2)=141.981,P<0.001)均显著,截距增长因子与斜率增长因子的相关系数为−0.559(P<0.001);男性与女性的NSSI行为的初始水平、变化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SI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普遍,且女性的NSSI行为更为严重。NSSI的初始水平与发展速率均存在个体差异。青少年NSSI行为的变化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化趋势不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发展轨迹 性别差异 潜在增长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分析方法的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核心证素研究
11
作者 李雪 贾竑晓 +4 位作者 朱虹 冯正田 郑思思 吴子遥 段宇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1-478,共8页
目的分析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的核心证素,探究核心病机,为GAD的中医辨治提供思路。方法收集GAD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症状,中医症状观察表评估... 目的分析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的核心证素,探究核心病机,为GAD的中医辨治提供思路。方法收集GAD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症状,中医症状观察表评估中医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根据中医症状观察表采集的数据,采用系统聚类法对频次>10%的症状进行聚类,判断病性证素及病位证素,形成证素-症状关系表,依照此表计算每名患者的中医证素积分。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评估核心证素,核心证素与精神症状、核心证素与其他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GAD患者共517例,出现频次>10%的症状有81个,包含21个精神症状和60个躯体症状。聚类分析结果共得到12个证素,包含6个病性证素,分别是阴虚、火热、痰湿、气滞、血瘀和气虚,6个病位证素,分别是肝、脾、肾、胆、胃和心。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GAD的核心病位是肾,核心病性证素是阴虚,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网络联合分析提示阴虚是整合网络的核心,阴虚证素与各脏腑的关系依次是肾、脾、胆、肝、心、胃。阴虚证素与善恐易惊、善思、犹豫不决、做事反复、无故担忧相关性最高;肾证素与善恐易惊、无故担忧、做事反复、善思、坐立不安相关性最高。结论GAD的核心病位证素是肾,核心病性证素是阴虚,肾阴虚可能是GAD的核心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核心证素 复杂网络 肾阴亏虚 核心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体质量指数和代谢综合征转移规律研究
12
作者 齐涵 董程程 +9 位作者 刘瑞 朱雪泉 蔺煦舟 秦妍舒 于子博 王海宁 李蕾 冯媛 张玲 闫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目的评估抑郁症患者中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超重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转移规律。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治疗,有多次入院记录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评估抑郁症患者中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超重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转移规律。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治疗,有多次入院记录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每次入院时BMI和代谢情况分为BMI正常、超重和代谢综合征3种状态,采用多状态Markov模型分析转移规律。结果纳入398例研究对象的892条观测记录,中位年龄56岁,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结果显示3种状态间共发生494次转移,其中5.1%由BMI正常转移为超重,5.5%由超重转移为MetS。超重发展为MetS的转移强度最高,是超重变为BMI正常的9.52倍。48.53个月后,BMI正常的抑郁症患者开始转移为MetS。对于超重的患者,8.77个月后开始转移为MetS。36个月后,BMI正常或超重者转移为MetS的概率为31.4%和50.4%;对于合并MetS者,36个月后仍为MetS的概率为51.2%。多因素分析显示未婚是体质量正常的抑郁症患者转移为超重的危险因素,而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是超重的抑郁症患者转移为MetS的保护因素。结论抑郁症患者发展为MetS的强度和风险较高,发生MetS后不易好转,提示加强抑郁症患者的BMI管理和MetS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代谢综合征 体质量指数 超重 多状态MARKOV模型 转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气虚证患者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注意模式的异常
13
作者 霍碧岫 贾竑晓 +1 位作者 宁艳哲 郑思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2,共8页
目的基于“五神藏”理论探究心气虚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注意模式的异常。方法2024年7月至2024年12月广告招募心气虚证冠心病患者30例,同时按照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原则招募无冠... 目的基于“五神藏”理论探究心气虚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注意模式的异常。方法2024年7月至2024年12月广告招募心气虚证冠心病患者30例,同时按照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原则招募无冠心病病史的被试3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完成了top-down和bottom-up空间线索提示范式任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气虚证冠心病患者在top-down实验中有效线索反应时(valid reaction time,vRT)更长,平均反应时差值更低(P<0.05),在bottom-up实验中短间隔有效试次反应时更长。相关性分析显示心气虚证冠心病患者组的心气虚证候积分与top-down实验指标无效线索反应时有正相关性(P<0.05),与平均反应时差值(P<0.01)和有效线索正确率有负相关性(P<0.05),与bottom-up实验指标长间隔有效试次反应时和长间隔无效试次反应时有正相关性(P<0.01)。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对于top-down实验,非CHD被试比CHD患者vRT更短(P<0.01)、平均反应时差值更大(P<0.05);对于bottom-up实验,非CHD被试比CHD患者短间隔有效试次反应时更短(P<0.05)。结论心气虚证冠心病患者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注意模式改变,为五神藏“心藏神”理论提供了现代神经心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气虚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霍碧岫 贾竑晓 宁艳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2,共7页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在中国疾病负担很高且仍在大幅度增加。心脏与大脑存在双向联系,CHD患者认知功能过早、过快下降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但临床医疗从业者常常更关注心脏相关症状而忽略认...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在中国疾病负担很高且仍在大幅度增加。心脏与大脑存在双向联系,CHD患者认知功能过早、过快下降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但临床医疗从业者常常更关注心脏相关症状而忽略认知功能下降对C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从CH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病理机制和干预措施几个方面对CHD患者认知下降的目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医疗人员更深刻地认识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认知功能 心脑联系 病理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精神分裂症前脉冲抑制特征及三年随访
15
作者 张郦 张云飞 +5 位作者 刘占文 李婷 季海峰 刘丽 薛连学 陈兴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特征,并随访其变化。方法纳入56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8名健康儿童,应用事件相关脑电仪,采用单独强刺激和弱刺激+强刺激范式,进行PPI检测。患儿组于治疗后第1年、第2...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特征,并随访其变化。方法纳入56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8名健康儿童,应用事件相关脑电仪,采用单独强刺激和弱刺激+强刺激范式,进行PPI检测。患儿组于治疗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进行PPI随访。结果基线时,在Cz点,患儿组比对照组单独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潜伏期延长[(97.00±13.02)ms vs.(86.02±11.10)ms,P<0.01],患儿组比对照组弱刺激+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潜伏期延长[(97.01±20.02)ms vs.(84.01±17.02)ms,P<0.01]、波幅增高[(47.01±21.00)μV vs.(39.00±12.01)μV,P<0.01],患儿组PPI比值低于对照组(43.02%±37.21%vs.66.00%±32.01%,P<0.01)。未发现患儿组PPI各指标与PANSS量表总分、各因子分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患儿组在治疗后的第1年、第2年和第3年进行PPI检测,Cz点惊跳反射波幅、PPI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PPI存在异常,随访提示PPI变异可能是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属性标志,此初步结论有待于临床中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感觉门控 前脉冲抑制 生物学标记 随访 潜伏期 波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诺莫图建立
16
作者 姚宁 李新彤 +3 位作者 杨帆 程晓光 黄朋举 于爱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4-769,共6页
目的:探索个体化预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诺莫图建立与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于本院矫形骨科门诊就诊,且2周内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搜集基线数据、实验室数据及体质参数,有无KOA存在作为结局事件。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分... 目的:探索个体化预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诺莫图建立与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于本院矫形骨科门诊就诊,且2周内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搜集基线数据、实验室数据及体质参数,有无KOA存在作为结局事件。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KO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构建诺莫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验证诺莫图的预测效能。并进一步使用2020年1~9月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该研究共纳入312名患者,其中223名用于训练集,其余89名用于验证集。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女性、白介素-6(IL-6)高、骨骼肌面积指数小、皮下脂肪面积大及内脏脂肪面积大(OR>1,P<0.05)是KO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检测结果显示诺莫图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与0.791;校正曲线结果显示训练集及验证集的布列尔分数分别为0.035分与0.039分;决策曲线分析(DCA)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均表现良好。结论:KOA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年龄、性别、IL-6、骨骼肌面积指数、皮下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诺莫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体质 预后 诺莫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际精神专科医院运行效率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艳坤 李清良 +1 位作者 胡佩琳 孙思伟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51,共5页
目的:对全国各省精神专科医院运行效率进行探索性分析,旨在为全国精神专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31个省、市、自治区精神专科资源为研究对象,收集2020年度的3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进行数据包络分析。结果:2020年3... 目的:对全国各省精神专科医院运行效率进行探索性分析,旨在为全国精神专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31个省、市、自治区精神专科资源为研究对象,收集2020年度的3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进行数据包络分析。结果:202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669,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709,平均规模效率为0.945,整体运行效率有待提高,各省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全国来看,仅有4个省份的精神专科机构处于综合有效,27个省份的精神专科机构均为非有效状态。结论:全国精神专科机构的运行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需要进一步提升。各精神卫生机构应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谋求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水平,以提高精神卫生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精神专科机构运行效率,促进全国精神专科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专科 精神卫生 DEA 运行效率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未遂与HPT轴和HPA轴功能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丹 王雪 +3 位作者 吴涵 金文青 王雯 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近1年有NSSI史的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近一年是否存在SA将患者分为非SA组和SA组。根据SA发生的时间段(1个月)将SA组患者分为近期SA和既往SA。收集患者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79例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其中49例(62.03%)发生SA,其中29例(59.18%)患者为近1个月内发生SA。单因素分析显示,SA组和非SA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SA组患者和既往SA组患者在年龄、TSH、ACTH水平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27,OR=2.941,95%CI:1.131~7.649)是患者发生SA的独立危险因素,ACTH水平降低(P=0.043,OR=1.019,95%CI:1.001~1.037)是近期发生SA的相关因素。结论女性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易发生SA,ACTH水平低是近期发生SA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自杀未遂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晓菲 刘梦琪 +3 位作者 吴元贞 田音 任艳萍 陈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MD)患者伴有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招募2022年8月3日至2023年9月2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病房住院的105例青少年MD患者纳入研究... 目的探讨青少年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MD)患者伴有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招募2022年8月3日至2023年9月2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病房住院的105例青少年MD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是否存在SA,分为SA组(n=41)和非SA组(n=64)。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 9-item Scale,PHQ-9)、广泛性焦虑问卷(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7-item Scale,GAD-7)、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nnaire,CTQ)、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中文版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并采用χ2/t检验对上述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随后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SA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A的发生率为39%(41/105),其中女性为42.5%(37/87),男性为22.2%(4/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更容易出现SA(P均<0.05),SA组患者在PHQ-9总分、GAD-7总分、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的比例均高于非SA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1.246,95%CI:1.048~1.480,P=0.013)、母亲受教育程度低(OR=1.522,95%CI:1.040~2.229,P=0.031)是青少年MD患者伴有SA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MD患者SA发生率较高,伴有焦虑症状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是发生SA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心境障碍 自杀未遂 焦虑症状 母亲受教育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机制及预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艳萍 吴涵 +2 位作者 王雯 金文青 李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自杀是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全球年自杀病死率约为16/100000,即每年大约有703000人死于自杀,是人类死亡的首位原因。自杀多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为抑郁症。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的机制对于制定从... 自杀是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全球年自杀病死率约为16/100000,即每年大约有703000人死于自杀,是人类死亡的首位原因。自杀多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为抑郁症。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的机制对于制定从自杀意念到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可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自杀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社会、心理、生物遗传等多种相关因素,本文旨在针对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生物学机制包括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磁共振研究、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神经认知研究、机器学习、生态瞬时评价及数字表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自杀风险早期识别指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行为 抑郁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