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C、欧盟、美国与中国粮食中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卫民 徐广超 +1 位作者 季澜洋 尚艳娥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重金属污染是粮食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各国和组织均十分重视粮食中重金属限量控制。通过对CAC、欧盟、美国和中国粮食中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有关粮食重金属污染控制指标存在的差异,对修订... 重金属污染是粮食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各国和组织均十分重视粮食中重金属限量控制。通过对CAC、欧盟、美国和中国粮食中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有关粮食重金属污染控制指标存在的差异,对修订我国粮食中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重金属 限量标准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现状与监管体系对策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庆娥 杨军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5,共4页
分析了粮食质量安全现状,并从粮食生产、收获、收购、存储等多个环节质量安全现状与质量监管体系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提出创新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路,为构建较为完善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 质量安全 监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庆娥 《粮油食品科技》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结合当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了粮食质量安全工作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及新要求,客观判断了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形势和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运用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研究解... 结合当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了粮食质量安全工作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及新要求,客观判断了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形势和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运用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研究解决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从全面的、发展的、全局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建议,以期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工作能够在提高监管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监管模式上开辟新途径,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上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粮食 质量安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标准化工作体系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玥 闵国春 +2 位作者 乔丽娜 倪姗姗 王利丹 《粮油食品科技》 2011年第2期38-41,共4页
概述了我国食品标准和粮食标准分类和管理的情况,我国粮食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并详细介绍了目前我国粮食标准体系的构成,对今后粮油标准体系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 粮食 标准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欧盟、美国与中国粮食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67
5
作者 尚艳娥 杨卫民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5,共6页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毒性次级代谢产物,危害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和麦角类生物碱等。制定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是真菌毒素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通过对CAC、欧盟、美国和中国粮食...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毒性次级代谢产物,危害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和麦角类生物碱等。制定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是真菌毒素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通过对CAC、欧盟、美国和中国粮食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有关粮食真菌毒素污染控制指标存在的差异,对修订我国粮食中真菌毒素含量的限量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真菌毒素 限量标准 差异分析 黄曲霉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C经济体小麦质量标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姝虹 段晓亮 +3 位作者 王正友 张艳 祁潇哲 孙辉 《粮油食品科技》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对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日本、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美国等APEC经济体,以及ISO、CA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小麦标准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研究,对比分析了小麦标准中质量技术指标、检验方法和重要指标要求的差别,提出了能够反映小麦最... 对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日本、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美国等APEC经济体,以及ISO、CA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小麦标准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研究,对比分析了小麦标准中质量技术指标、检验方法和重要指标要求的差别,提出了能够反映小麦最终用途的分类方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C经济体 小麦质量标准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粮食收储环节转基因质量安全监管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祁潇哲 《粮油食品科技》 2018年第5期58-62,共5页
自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其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百姓对转基因食品高度重视,对转基因粮食尤为关注。2016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达1.851亿hm2,大豆、玉米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两种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也是我国主要进口的转基... 自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其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百姓对转基因食品高度重视,对转基因粮食尤为关注。2016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达1.851亿hm2,大豆、玉米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两种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也是我国主要进口的转基因粮食。从转基因粮食种植情况、转基因生物管理部门、法规依据、标识制度等方面介绍了美国、巴西、欧盟的转基因生物管理情况,剖析了我国粮食收储环节转基因监管面临的问题,为我国更好地开展粮食收储环节转基因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粮食 监管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碳标记稳定同位素内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粮食中16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宇 辛媛媛 +6 位作者 叶金 张艳 谢刚 李丽 黎睿 王松雪 张婷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97-303,共7页
考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全碳标记的稳定同位素内标法精确测定小麦和玉米中16种真菌毒素方法的适用性。样品经提取稀释、加入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表明,16种真菌毒素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7,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83%... 考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全碳标记的稳定同位素内标法精确测定小麦和玉米中16种真菌毒素方法的适用性。样品经提取稀释、加入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表明,16种真菌毒素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7,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83%~114.3%,相对标准偏差为0.9%~13%,定量限为0.5~200μg/kg,通过检测FAPAS04223质控样品和小麦、玉米样品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能够快速、批量、准确的测定小麦和玉米中16种真菌毒素,为我国粮食真菌毒素污染监测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提取 稳定同位素稀释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真菌毒素 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2009~2011年粳稻收获质量状况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玥 闵国春 +3 位作者 史玮 陈丽萍 陈建伟 吴云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19,共4页
概述了我国5省(区)2009~2011年收获粳稻质量调查结果,并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粳稻整体收获质量较好,但不同地区、不同收获年度的质量状况差异明显。2011年粳稻总体质量为近三年最好水平,东北地区粳稻的食用品质优于南... 概述了我国5省(区)2009~2011年收获粳稻质量调查结果,并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粳稻整体收获质量较好,但不同地区、不同收获年度的质量状况差异明显。2011年粳稻总体质量为近三年最好水平,东北地区粳稻的食用品质优于南方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质量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油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目标 被引量:1
10
作者 龙伶俐 《粮油食品科技》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标准在粮油加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粮食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经济的主要因素。介绍了我国标准的构成及其职能机构,重点阐述了我国粮油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及今后的发展目标,对粮油加工企业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粮油标准 发展历程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我国收获早稻质量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玥 杨学文 +4 位作者 倪姗姗 沈素文 张晓燕 邓常继 凌海 《粮油食品科技》 2011年第5期15-19,共5页
概述了2010年我国南方6省(区)新收获早稻质量调查结果,并与近年来的质量状况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广东地区早籼稻整体质量较好,安徽、湖北、江西、湖南整体质量较正常年景有所下降。
关键词 早稻 质量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谷整精米率标准样品均匀性检验和定值中的数理统计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乔丽娜 张玉琴 崔国华 《粮油食品科技》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标准样品制备过程中,样品均匀性检验和定值检验是样品制备的关键。详细阐述了粮食行业标准样品——粳稻谷整精米率标准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均匀性检验和定值中的数理统计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标准样品的标准值和不确定度进行计算。
关键词 标准样品 均匀性 定值 数理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
13
《粮油食品科技》 2007年第4期35-35,共1页
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ISO/TC34/SC4)第32次会议于2007年6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联合承办。来自阿根廷、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瑞典、比利时、韩国... 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ISO/TC34/SC4)第32次会议于2007年6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联合承办。来自阿根廷、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瑞典、比利时、韩国、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的22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标准化组织 技术委员会 豆类 谷物 食品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粮食局 巴基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油主要特征成分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38
14
作者 龙伶俐 薛雅琳 +2 位作者 张东 朱琳 张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81,共4页
研究分析了采自我国油茶籽主产地95个油茶籽和87个成品油茶籽油样品的特征成分。结果表明:油茶籽的纯仁率为57.5%~71.8%;含油量(干基)为39.6%~65.3%。提取油茶籽油的皂化值(KOH)、碘值(I)分别为178.0~197.7 mg/g和79.3~97.3 g/100 g... 研究分析了采自我国油茶籽主产地95个油茶籽和87个成品油茶籽油样品的特征成分。结果表明:油茶籽的纯仁率为57.5%~71.8%;含油量(干基)为39.6%~65.3%。提取油茶籽油的皂化值(KOH)、碘值(I)分别为178.0~197.7 mg/g和79.3~97.3 g/100 g,成品油茶籽油分别为181.0~188.0 mg/g和82.0~86.0 g/100 g。提取油茶籽油和成品油茶籽油中占主要组分的脂肪酸相对含量几乎一致,提取油茶籽油的棕榈酸含量为7.1%~9.6%,硬脂酸含量为1.6%~3.3%,油酸含量为77.2%~83.6%,亚油酸含量为5.4%~9.8%;成品油茶籽油分别为3.9%~9.1%,1.0%~4.6%,74.3%~83.6%和7.0%~15.0%。根据上述数据可确定油茶籽油国家标准的特征指标和限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纯仁率 含油量 脂肪酸组成 特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储藏品质判定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龙伶俐 薛雅琳 +3 位作者 郁伟 王雪莲 张东 朱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85,共4页
为了科学的判定我国大豆储存过程中的品质,采用两种模拟储存试验的方式,对大豆储存过程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采集有代表性样品,通过分析测试以及汇总验证,确定了大豆储存品质判定的主要指标,即水分、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以及限量... 为了科学的判定我国大豆储存过程中的品质,采用两种模拟储存试验的方式,对大豆储存过程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采集有代表性样品,通过分析测试以及汇总验证,确定了大豆储存品质判定的主要指标,即水分、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以及限量值。这不仅能正确的判定大豆储藏过程品质变化,也能满足大豆储藏过程快速检测的需要。同样也有利于指导国家、地方大豆储备库轮换的判定,使其在我国仓储大豆的轮换和仓储企业的规范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储存 指标 酸值 脂肪酸值 蛋白质溶解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菜喜悬浮剂(spinosad)对三种储粮害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24
16
作者 曹阳 齐朝富 +2 位作者 李光涛 张晓琳 陈如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9-101,共3页
用药膜法室内测定了新型生物杀虫剂2.5%菜喜悬浮剂(主要成分为多杀菌素,spinosad)对储粮害虫嗜虫书虱、米象、锯谷盗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菜喜对嗜虫书虱、锯谷盗和米象触杀毒力LC50分别为0.0022、0.0046、0.0059mg/m2。对书虱的防治效... 用药膜法室内测定了新型生物杀虫剂2.5%菜喜悬浮剂(主要成分为多杀菌素,spinosad)对储粮害虫嗜虫书虱、米象、锯谷盗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菜喜对嗜虫书虱、锯谷盗和米象触杀毒力LC50分别为0.0022、0.0046、0.0059mg/m2。对书虱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其他两种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本试验结果对多杀菌素在储粮害虫防治方面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喜 嗜虫书虱 米象 锯谷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的大豆油甘油三酯组成特性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东 龙伶俐 +3 位作者 薛雅琳 朱琳 皇甫志鹏 沈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1-84,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大豆油甘油三酯组成特性。对大豆油中16种甘油三酯进行了定性和相对含量测定,分别为LLnLn(0.97%~4.72%)、LLLn(9.06%~14.22%)、LLL(23.19%~35.57%)、LOLn(4.64%~7.44%)、PLLn(2.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大豆油甘油三酯组成特性。对大豆油中16种甘油三酯进行了定性和相对含量测定,分别为LLnLn(0.97%~4.72%)、LLLn(9.06%~14.22%)、LLL(23.19%~35.57%)、LOLn(4.64%~7.44%)、PLLn(2.18%~4.48%)、LLO(15.23%~22.74%)、PLL(9.73%~16.18%)、LOO(3.49%~6.48%)、PLO+SLL(2.90%~9.86%)、PPL(0.81%~1.06%)、OOO(1.23%~2.90%)、OLS(1.56%~4.82%)、POO(0.30%~1.06%)、SSL(0.47%~0.96%)和POS(0.15%~0.51%)。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依次是LLL、LLO、PLL和LLLn,占大豆油总甘油三酯的57.21%~88.71%。该分析研究可为大豆油品质鉴定及油脂掺伪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图像分析仪评价馒头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方秀利 孙辉 +4 位作者 曹颖君 姜薇莉 陈华 伊军 邱庆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95,共6页
以我国小麦主产区的222份小麦制成的馒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感官评价和图像分析仪C-Cell测试。以此为基础进行C-Cell参数聚类分析,将C-Cell的34个特征参数聚为4类,筛选出了11个代表性特征参数。初步探索了馒头仪器评价和感官评价之间的关... 以我国小麦主产区的222份小麦制成的馒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感官评价和图像分析仪C-Cell测试。以此为基础进行C-Cell参数聚类分析,将C-Cell的34个特征参数聚为4类,筛选出了11个代表性特征参数。初步探索了馒头仪器评价和感官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Cell特征参数与感官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切片面积、周长和切片亮度与内部结构、感官总分的相关性较好,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气孔对比度、气孔密度、粗糙气孔体积及粗细气孔比都与馒头感官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得到了以C-Cell特征参数为自变量的馒头感官评分的回归方程,为客观评价馒头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馒头 感官评价 图像分析仪C—Cell 纹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中掺伪棕榈油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邹洁 赵维佳 +1 位作者 汪海峰 赵滨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76,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72份纯品大豆油和70份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进行了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油和棕榈油中亚油酸(C18∶2)平均值分别为55.6%和10.7%;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C18∶3)含量最稳定,平均值分别为86.0%...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72份纯品大豆油和70份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进行了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油和棕榈油中亚油酸(C18∶2)平均值分别为55.6%和10.7%;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C18∶3)含量最稳定,平均值分别为86.0%和52.0%;C18∶1+C18∶2值较稳定,平均值分别为77.7%和51.7%。对10份掺伪模拟样品进行了测定,其定量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利用这3项指标可对大豆油中掺伪棕榈油的含量进行多元定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棕榈油 脂肪酸 掺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和硝酸银硅胶柱层析分离生育酚与生育三烯酚 被引量:10
20
作者 夏向东 吕飞杰 +1 位作者 台建祥 付勤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5-88,共4页
本文以乙醚正己烷混合溶液为淋洗液 ,探讨了硅胶柱层析和硝酸银硅胶柱层析分离生育三烯酚和生育酚的效果。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淋洗液中乙醚含量可以将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大部分分离 ;硝酸银硅胶柱层析分离生育三烯酚和生育酚的效果明显... 本文以乙醚正己烷混合溶液为淋洗液 ,探讨了硅胶柱层析和硝酸银硅胶柱层析分离生育三烯酚和生育酚的效果。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淋洗液中乙醚含量可以将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大部分分离 ;硝酸银硅胶柱层析分离生育三烯酚和生育酚的效果明显高于硅胶柱层析 ,其洗脱液中生育三烯酚可占VE 总量的 90 %以上 ,最高达 98.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银硅胶柱层析 分离 生育酚 生育三烯酚 硅胶柱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