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背景下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世鑫 闫锋 +3 位作者 刘晓利 宋光春 李玉星 胡其会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6,共10页
二氧化碳的管道输送是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的关键环节,加快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发展、推动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设是实现“双碳”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发展概况、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三个方面展开... 二氧化碳的管道输送是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的关键环节,加快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发展、推动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设是实现“双碳”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发展概况、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二氧化碳输送管道的建设情况。接着,针对二氧化碳流组分、管输工艺、管道材料、腐蚀与防护、泄放与扩散及标准与规范探究了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双碳 管道 输送技术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矫正磁化和机器学习的管道应力检测技术研究
2
作者 党赫 张来斌 +3 位作者 樊建春 高富民 李睿 陈闻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3,共7页
为解决管道因初始磁化状态差异而导致的磁法定量应力检测难题,使用自研应力检测装置,对有无施加矫正磁化场条件下的受拉X80钢试样表面正交向多维磁信号进行采集并分析,基于提取的磁特征参数,采用冠豪猪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CPO-SVR)... 为解决管道因初始磁化状态差异而导致的磁法定量应力检测难题,使用自研应力检测装置,对有无施加矫正磁化场条件下的受拉X80钢试样表面正交向多维磁信号进行采集并分析,基于提取的磁特征参数,采用冠豪猪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CPO-SVR)建立应力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带有直流偏置的正弦交变矫正磁化场能够有效削弱试样初始磁化状态差异,重复试验的最大偏差仅为未施加矫正磁化场条件下的24.0%;磁探头的差分测量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信号测量精度,还能够消除因试样边缘效应带来的信号干扰;所建立的应力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精度,最小绝对误差为3.907 3 MPa。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管道磁法应力检测技术发展提供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安全 应力检测 力磁耦合 激励磁场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导内检测数据的油气管道凹陷尺寸量化研究
3
作者 张昊宁 段庆全 +6 位作者 付立武 石彤 谢婷 李睿 富宽 王昊 刘啸奔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为研究基于惯性导航检测数据的长距离油气管道凹陷尺寸的智能识别和定量分析,提出1种基于CNN-LSTM-Attention混合神经网络的管道凹陷定量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惯性测量单元(IMU)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算法进行数据降维,... 为研究基于惯性导航检测数据的长距离油气管道凹陷尺寸的智能识别和定量分析,提出1种基于CNN-LSTM-Attention混合神经网络的管道凹陷定量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惯性测量单元(IMU)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算法进行数据降维,建立凹陷样本数据库,构建CNN-LSTM-Attention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凹陷的量化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学习率为0.001时收敛较快,准确率高达92.4%,皆优于同类对比模型,并与2010—2018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对于凹陷长度以及宽度的误差均不超过真实值的10%,预测精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安全运行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U CNN-LSTM-Attention神经网络 凹陷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流量计的压电换能器动态性能一致性研究
4
作者 张丽稳 杨喜良 +4 位作者 张兴 嵇闯 齐浩 宿彬 张凯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7,共8页
超声流量计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压电换能器,其性能指标决定流量计的计量准确性和稳定性。针对没有关于换能器匹配性技术指标的规范与标准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的换能器一致性评估方法,并进行快速配对研究。该方法通过回波信... 超声流量计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压电换能器,其性能指标决定流量计的计量准确性和稳定性。针对没有关于换能器匹配性技术指标的规范与标准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的换能器一致性评估方法,并进行快速配对研究。该方法通过回波信号时间序列的规整路径距离,进行换能器动态性能一致性评估,可以高效地实现换能器动态特性分析。水流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计算得出的规整路径距离越小,配对的换能器一致性越高,零流量时的顺逆流传播时间差最大可减小到0.3 ns,零流量读数小于±0.01 m/s,小流量重复性优于0.2%,满足1.5级精度标准,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满足了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换能器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规整路径距离 一致性研究 流量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bry-Perot标准具的高精度波长实时监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林雨晴 夏滑 +4 位作者 张志荣 孙鹏帅 吴边 李哲 蔡永军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5,共9页
在采用腔衰荡、腔增强等高精度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进行气体测量时,激光器输出波长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测量的准确度。因此,准确测定激光器波长对高灵敏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腔衰荡吸收光谱中常采用的分布式反馈(DFB... 在采用腔衰荡、腔增强等高精度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进行气体测量时,激光器输出波长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测量的准确度。因此,准确测定激光器波长对高灵敏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腔衰荡吸收光谱中常采用的分布式反馈(DFB)激光器为例,搭建了一种基于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F-P)标准具的波长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F-P标准具产生干涉事件,调节激光器驱动电流进行波长扫描,同时启用参考波长计,得到波长和干涉光强的函数关系,在后续测量中通过此函数关系反演波长信息。实验中采用中心波长为1653 nm的DFB激光器,F-P系统对其实现了1653.66160 nm至1653.77718 nm波段内的波长测量。对系统的测量结果与参考波长计的读数进行线性拟合,二者拟合度为0.9999,证明F-P波长监测系统的可靠性。为进一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在激光器中心波长处进行了10 min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系统精度为±9.12×10^(-5)nm。本工作的开展对后续采用腔衰荡吸收光谱技术实现高精度大气背景及同位素气体测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吸收光谱 法布里-珀罗标准具 波长监测 干涉光强 腔衰荡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异质性的降雨诱发滑坡易发性研究——以中缅天然气管道贵州段为例
6
作者 李亮亮 白路遥 +1 位作者 施宁 张幸福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3,共12页
针对传统滑坡易发性预测方法主要依赖统一的降雨量阈值,忽视不同区域因地形、土壤和植被等环境因素差异导致的降雨响应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提高预测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解决方案。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根据地形、土壤和植被等环境因素,将... 针对传统滑坡易发性预测方法主要依赖统一的降雨量阈值,忽视不同区域因地形、土壤和植被等环境因素差异导致的降雨响应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提高预测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解决方案。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根据地形、土壤和植被等环境因素,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子区域,为每个子区域拟合基于实时数据的降雨量阈值,提升阈值的局部适应性和针对性。将分区的实时降雨量阈值与自适应神经树模型(adaptive neural tree,ANT)集成,使ANT模型适应各分区的特定环境条件,并根据累计降雨量与滑坡发生率的关系自动调整预测阈值。以中缅油气管道贵州段为例,将整体阈值和基于K-Means聚类得到的分区实时降雨量阈值分别应用于ANT模型。结果显示,采用聚类分区实时降雨量阈值的ANT模型在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rea under curve,ROC AUC)值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均优于仅使用整体阈值的模型。研究表明,基于K-Means聚类的实时降雨量阈值分区方法与ANT模型的集成,能够显著提高滑坡易发性预测的准确率,实现滑坡风险的实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K-Means聚类分区 实时降雨量阈值 自适应神经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钢铁行业CCUS技术的减排潜力分析
7
作者 苗青 雷涯邻 +5 位作者 闫锋 陈文会 欧阳欣 张安 刘志晓 邵振权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1,共11页
【目的】钢铁行业CO_(2)排放占中国总排放的16%,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挑战。本研究聚焦于CCUS在钢铁行业的适用性评估,旨在明确示范区域及技术经济可行性,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粗钢生产全流程,系统解析各环节CO_(2... 【目的】钢铁行业CO_(2)排放占中国总排放的16%,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挑战。本研究聚焦于CCUS在钢铁行业的适用性评估,旨在明确示范区域及技术经济可行性,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粗钢生产全流程,系统解析各环节CO_(2)排放源特征,从捕集技术成熟度、减排潜力及经济性三个维度综合筛选重点捕集环节,并量化其排放量与捕集潜力;进一步构建企业级技术经济评价模型与源汇匹配模型,系统评估CCUS全流程的成本效益、减排潜力及空间分布规律,并结合中国区域地质封存潜力,提出优势示范区的筛选标准与方法。【结果】①长流程炼钢年CO_(2)排放高达17.08亿t,其中烧结、高炉炼铁、炼焦三大工艺环节的CO_(2)捕集潜力达11.55亿t/年,CO_(2)源集中分布于华北、东北及华东地区。②河北、山东、江苏、山西等省份与具备良好CO_(2)埋存潜力的渤海湾盆地、苏北盆地及临汾盆地形成源汇匹配组合,其CO_(2)管道运输以250 km短距离为主。③综合CCUS全流程成本与捕集潜力分析表明,河北、山西、江苏三省的CO_(2)捕集潜力约为3.4亿t/年,全流程成本低于450元/t,技术经济优势显著。【结论】中国钢铁行业CCUS技术的早期示范应优先聚焦于河北、山西、江苏等区域,通过源汇匹配的优化设计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减排潜力 源汇匹配 技术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天然气管路结构对超声波流量计适应性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贾冠伟 冀守虎 +4 位作者 闫双杰 李睿 杨沐村 许未晴 蔡茂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5-1514,共10页
氢气是实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在能源载体。氢气输送是阻碍氢能大规模应用的薄弱环节。而掺氢天然气管路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输送的高效途径。但氢气掺入天然气会导致流速,压力等参数发生变化,影响超声波流量计的性能。... 氢气是实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在能源载体。氢气输送是阻碍氢能大规模应用的薄弱环节。而掺氢天然气管路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输送的高效途径。但氢气掺入天然气会导致流速,压力等参数发生变化,影响超声波流量计的性能。因此,研究氢气和天然气的掺混过程及超声波流量计的适应性是很有必要的。构建T型管、单螺旋管、单螺旋+前收缩管掺混管路的三维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分析管路结构和掺氢比对流场氢气浓度和混合气体速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5%掺氢体积比时C型掺混管路为最佳模型,掺混均匀时的氢气摩尔分数约为4.92%。通过分析超声波流量计的适应性,进而推荐具体安装位置。研究成果为超声波流量计在掺氢天然气精确计量方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体积比 天然气管路结构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超声波流量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泄漏危害区域确定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强 张涛涛 +3 位作者 王金江 沈凡 杨玉锋 倪晓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49,共7页
为研究二氧化碳管道在复杂地形及建筑条件下的扩散特性,确定CO_(2)管道泄漏扩散后导致的潜在危害区域,采用有限元方法,以k-ωSST模型为基础,构建典型场景下的管道三维模型,分析建筑物类型、地形条件、泄漏孔径对CO_(2)泄漏扩散变化的影... 为研究二氧化碳管道在复杂地形及建筑条件下的扩散特性,确定CO_(2)管道泄漏扩散后导致的潜在危害区域,采用有限元方法,以k-ωSST模型为基础,构建典型场景下的管道三维模型,分析建筑物类型、地形条件、泄漏孔径对CO_(2)泄漏扩散变化的影响,根据数值分析结果构建平坦地形下泄漏影响范围的多元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CO_(2)泄漏距离受到建筑物、风速及泄漏孔径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平坦地形泄漏及地形起伏较大且外部环境复杂的二氧化碳管道泄漏危害区域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场景构建 泄漏扩散 危害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构件空气耦合声谐振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杰 陈朋超 +4 位作者 李睿 王哲 吉田 程经纬 李振林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73,共10页
针对天然气长输管道易发生腐蚀减薄等损伤,采用常规漏磁和接触式超声方法难以进行中低压天然气管道内检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空气耦合声谐振检测方法,利用空气作为耦合介质,结合声谐振技术,实现了非接触、大提离条件下的金属构件壁... 针对天然气长输管道易发生腐蚀减薄等损伤,采用常规漏磁和接触式超声方法难以进行中低压天然气管道内检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空气耦合声谐振检测方法,利用空气作为耦合介质,结合声谐振技术,实现了非接触、大提离条件下的金属构件壁厚和局部腐蚀检测。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和试验验证,分析了单频正弦激励和宽频线性调频激励下声场分布及回波时频域响应信号的差异特征,对比聚焦型和平面型换能器的空气耦合声谐振检测能力,并基于界面回波信号差分法,开展了构件壁厚测量和平底孔缺陷检测试验。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回波能量强度,准确测量金属构件壁厚,可实现31 mm提离高度下金属构件壁厚及局部腐蚀的检测误差控制在±0.5 mm内,对于保障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构件 空气耦合超声 声谐振 腐蚀减薄 非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泥行业点源层面CCUS技术减排潜力与优化部署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罗茜 雷涯邻 +5 位作者 支树洁 陈文会 柴冲 邵振权 刘志晓 刘传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7,共12页
高能耗、高排放的水泥行业是中国减碳工作中重点关注的行业。目前水泥行业总CO_(2)排放约13.75亿吨,占全国总排放的12%,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能对水泥行业深度减排,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 高能耗、高排放的水泥行业是中国减碳工作中重点关注的行业。目前水泥行业总CO_(2)排放约13.75亿吨,占全国总排放的12%,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能对水泥行业深度减排,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技术。为精准测算水泥行业开展CCUS的减排潜力和优化部署方案,基于生产线尺度数据测算水泥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CO_(2)排放量以及适合开展CO_(2)捕集的规模。构建全流程成本核算模型和CCUS源汇匹配模型,得到水泥行业开展CCUS技术各环节的成本、源汇匹配优化方案和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泥行业与过程相关的CO_(2)排放约占60%,该环节的捕集规模为6.18亿吨CO_(2)/年。华北地区的河北、华东地区的山东和中南地区的湖北、河南的水泥熟料生产线CO_(2)捕集潜力大并且成本低,与渤海湾盆地、江汉—洞庭盆地和临汾盆地形成良好的源汇匹配关系,适合优先开展CCUS技术减排,形成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行业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源汇匹配模型 技术经济分析 减排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掺氢比条件下掺氢天然气泄漏扩散规律研究
12
作者 周芮 支树洁 +6 位作者 彭世垚 刘罗茜 杨行 黄平瑞 杨括 张瀚文 柴冲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3,共10页
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对输送压力为6 MPa的掺氢天然气管路向开放空间发生泄漏扩散过程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值研究。对不同掺氢比与环境风速条件下,管路泄漏喷口处甲烷-氢气混合气体泄漏扩散特征展开分析,包含欠膨胀射流结构、最高马赫数、... 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对输送压力为6 MPa的掺氢天然气管路向开放空间发生泄漏扩散过程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值研究。对不同掺氢比与环境风速条件下,管路泄漏喷口处甲烷-氢气混合气体泄漏扩散特征展开分析,包含欠膨胀射流结构、最高马赫数、泄漏流量以及组份浓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泄漏喷口附近天然气和氢气的浓度在泄漏发生10 s内迅速达到稳定。氢浓度为4%以上的高燃爆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泄漏喷口附近,其分布范围随着掺氢比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分布范围几乎不受环境风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掺氢 欠膨胀射流 气体扩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柴油顺序输送混油规律模拟
13
作者 刘翠伟 艾丽纳 +4 位作者 杜长慧 聂超飞 杨文 裴业斌 欧维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3,共9页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不相容模型,建立甲醇/柴油顺序输送的数值模型,进行甲醇/柴油在3种管径、管长、倾角下不同输送顺序下的数值模拟,并与经验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进而分析总结不同工况条件对混油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管长...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不相容模型,建立甲醇/柴油顺序输送的数值模型,进行甲醇/柴油在3种管径、管长、倾角下不同输送顺序下的数值模拟,并与经验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进而分析总结不同工况条件对混油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管长和流速条件下,不同输送顺序下,管径越大管道中产生的混油量越少;在相同管径和流速条件下,管长越长混油量增长速率越快;在相同高差倾角条件下,上坡工况密度大油品前行时产生的混油量更大,轻质油品前行随倾角的增加会抑制混油量的产生;在下坡工况时随倾角的增加混油量会逐渐增加,重质油品后行会产生更多的混油量,因此在甲醇/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大落差地形的出现。建议在实际运行管道中应尽量采用大管径且密度小的甲醇前行以减少管道中混油量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柴油 数值模拟 顺序输送 混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灵敏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稳定气态同位素测量及其应用(特邀)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志荣 夏滑 +12 位作者 孙鹏帅 余润磬 杨曦 林雨晴 吴边 庞涛 郭强 李哲 刘旭 蔡永军 SIGRIST Markus W CALSHAW Brain 徐启铭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35,共17页
稳定同位素测量技术已经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农业、生物、临床医学和生态科学等领域得到了众多应用。相对于传统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同位素分析技术,作为一种较新的同位素丰度测量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精度... 稳定同位素测量技术已经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农业、生物、临床医学和生态科学等领域得到了众多应用。相对于传统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同位素分析技术,作为一种较新的同位素丰度测量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精度高、体积小、无需样品预处理、可以实时原位同时测量气体浓度及同位素丰度等众多优点,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使用。本文主要以目前同位素测量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积分腔吸收光谱技术、腔衰荡吸收光谱技术三种激光吸收光谱方法为例,阐述了其基本原理、谱线选择、温压影响因素及其控制、系统组成结构以及部分应用测试结果。通过对测量系统的压力与温度的稳定控制的前提下,选取了合适的同位素测量谱线对,实现了大气CO_(2)气体的13C测量精度为0.3‰,煤层气CH4气体的13CH4测量精度为1.25‰,冰川水H_(2)O中18O、17O和2H的测量精度分别为0.3‰、0.2‰和0.5‰,以及呼吸气体中的13CO_(2)判识“金标准”。通过分析验证了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同位素测量方面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也充分说明了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测量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技术优势,将是光谱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内容,并在后续的科学研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同位素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积分腔吸收光谱技术 腔衰荡吸收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溢油事故流域环境风险量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澍 严佳宁 +1 位作者 杨玉锋 徐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49-1356,共8页
为进一步丰富河流溢油事故风险评价技术,分级分区制定溢油流域应急处置方案,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河流溢油事故演化与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对河流溢油事故环境风险量化模型进行构建与优化。以溢油轨迹判断目标流域受溢油污染的可能性,以... 为进一步丰富河流溢油事故风险评价技术,分级分区制定溢油流域应急处置方案,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河流溢油事故演化与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对河流溢油事故环境风险量化模型进行构建与优化。以溢油轨迹判断目标流域受溢油污染的可能性,以区域环境敏感性指数(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Index, ESI)衡量环境受溢油污染的严重程度,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及17个二级指标的河流溢油事故流域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到人类利用资源、岸线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的ESI分级标准和量化模型。基于该模型,选取嫩江某河流段跨越管线进行实例研究,得出流域环境敏感性与风险等级分布,以期给出科学合理的应急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输油管道 河流溢油事故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敏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热塑性可剥离涂层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李东阳 许立宁 +4 位作者 王雪莉 宋丽芸 方清 刁宇 安迪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28-531,共4页
针对法兰、阀门、螺栓、管帽等异型构件的腐蚀问题,介绍了一种有机热塑性可剥离涂层。利用实验室设备对有机热塑性可剥离涂料的固体含量和干燥时间进行了测试,并采用盐雾、氙灯老化、冻融循环、热老化、剥离等试验方法对涂层耐老化性能... 针对法兰、阀门、螺栓、管帽等异型构件的腐蚀问题,介绍了一种有机热塑性可剥离涂层。利用实验室设备对有机热塑性可剥离涂料的固体含量和干燥时间进行了测试,并采用盐雾、氙灯老化、冻融循环、热老化、剥离等试验方法对涂层耐老化性能和可剥离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有机热塑性可剥离涂层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可剥离性能,长期服役性能优异。该材料可充分满足严苛工况下异型构件的长效防腐需求,降低了维护检修难度,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异型构件 可剥离 耐老化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尺寸试验的管道凹陷回弹回圆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富祥 杨辉 +1 位作者 臧红 张宁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6,27,共9页
回弹回圆行为直接影响管道凹陷深度和应力应变状态。为了明确凹陷回弹回圆行为对管道结构完整性的影响,建立回弹与回圆修正系数,估算内检测报告的非约束凹陷成形时的最大深度以及受约束凹陷去除约束回弹回圆后的最小深度,对2种管径、3... 回弹回圆行为直接影响管道凹陷深度和应力应变状态。为了明确凹陷回弹回圆行为对管道结构完整性的影响,建立回弹与回圆修正系数,估算内检测报告的非约束凹陷成形时的最大深度以及受约束凹陷去除约束回弹回圆后的最小深度,对2种管径、3种壁厚的X70螺旋钢管开展了全尺寸凹陷回弹与回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凹陷回弹回圆受管道径厚比、压头形状与尺寸、凹陷位置和深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零内压下所有凹陷的平均回弹率达到23%、最大达到38.4%,内压产生的环向应力为50%管材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SMYS)时的平均回圆率达到29.6%、最大达到49.6%,而凹陷变形全过程平均回弹+回圆率达到了54.6%,导致不同约束状态下的凹陷评价结果差异很大。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了凹陷回弹与回圆系数公式,误差分析显示拟合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凹陷回弹与回圆前后的深度估算,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含凹陷管道的结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凹陷 回弹 回圆 全尺寸试验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含氟聚酰亚胺/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春漫 李双雯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56,共6页
未来,轻质、柔韧,具有定向传导能力的复合材料在微电子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会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结构设计及界面相容性调控,可以制备具有高度各向异性的复合材料。本文将表面改性的取向碳纳米管阵列... 未来,轻质、柔韧,具有定向传导能力的复合材料在微电子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会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结构设计及界面相容性调控,可以制备具有高度各向异性的复合材料。本文将表面改性的取向碳纳米管阵列与含氟聚酰亚胺进行复合,制备含氟聚酰亚胺/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由于改性碳纳米管阵列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提高,含氟聚酰亚胺/碳纳米管复合薄膜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透光性。在碳纳米管阵列添加量极低的情况下,复合薄膜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沿碳管阵列方向的拉伸强度比垂直于碳管阵列方向的拉伸强度高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碳纳米管阵列 含氟聚酰亚胺 各向异性 耐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环境影响的管道输送场站系统用能评价分析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国豪 侯磊 +3 位作者 王志国 薛孟 项新耀 杜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用能评价分析方法对系统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指导作用,实际用能分析除了需要考虑能量分析外,还需要考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等影响;基于能量利用和环境效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构建新的用能评价分析模型,提出温室气... 用能评价分析方法对系统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指导作用,实际用能分析除了需要考虑能量分析外,还需要考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等影响;基于能量利用和环境效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构建新的用能评价分析模型,提出温室气体排放过程的虚拟能计算方法;利用所建模型对原油输送场站典型工艺系统进行用能分析,考虑输入及输出过程虚拟能对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环境效应的用能分析,系统及设备(单元)虚拟效率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能 用能分析方法 环境效应 模型构建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对长庆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机理
20
作者 刘峻峰 石磊 +3 位作者 杨飞 闫锋 李其抚 聂超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0-1725,共6页
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良好的有机相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将PMMA微球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28)降凝剂复合制备了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以长庆含蜡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变实验评价了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对原油流变... 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良好的有机相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将PMMA微球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28)降凝剂复合制备了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以长庆含蜡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变实验评价了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对原油流变性的改善效果,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法考察了添加降凝剂前后原油的结晶特性和蜡晶形貌变化。结果表明:与纯EVA28降凝剂相比,加入质量分数20 mg/kg 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使长庆含蜡原油的凝点从8℃降低到5℃,5℃时的黏度从40.96 mPa·s减小到35.56 mPa·s,屈服值从0.527 Pa减小到0.224 Pa。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可以进一步降低长庆含蜡原油的析蜡点,增溶石蜡的正向作用更加显著,利于改善原油的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降凝剂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流变性 黏度 蜡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