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地下储存空间利用理论、技术及前景 被引量:3
1
作者 魏恒飞 方杰 +3 位作者 时俊杰 李秋媛 余贝贝 陈晶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83,共17页
【背景】人类利用能源的趋势是从高碳高污染非可再生能源向低碳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以天然气、风电、太阳能、氢能为代表的低碳清洁能源需要耦合深部地下储存空间来抵消其地域性和不稳定性的缺点,此外,像CO_(2)地质封存这... 【背景】人类利用能源的趋势是从高碳高污染非可再生能源向低碳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以天然气、风电、太阳能、氢能为代表的低碳清洁能源需要耦合深部地下储存空间来抵消其地域性和不稳定性的缺点,此外,像CO_(2)地质封存这样的低碳、零碳技术也需要利用深部地下储存空间来实现,因此,研究低碳背景下深部地下储存空间利用理论、技术及前景,对我国未来深部地下储存空间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方法】在调研国外深部地下储存空间类型及利用历史基础上,结合我国深部地下储存空间利用现状,划分深部地下储存空间利用的历史阶段,概括了深部地下储存空间多元化利用方向及现状,总结了利用深部地下储存空间建设地下储集设施的理论及技术现状,分析了我国在地下储集设施建设方面的理论及技术贡献,剖析了我国利用深部地下储存空间利用的问题和对策。【结果和结论】总体来看,人类利用深部地下储存空间的历史已有110 a,主要经历3个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15-1945年)、快速发展阶段(1946-1998年)、中国追赶到同步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我国大规模化利用深部地下储存空间的历史短,但在层状盐岩型储库及煤炭地下水库建设理论和技术方面,具有世界独创性和领先性,并发展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储气库建设理论和技术。目前我国建成的地下储集设施数量少、类型单一、应用场景单一,还没有建成含水层型储气库,在盐穴储氢、储氦、储油以及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等方面还需要加强理论和技术攻关,在深部地下储存空间资源分配方面需要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及各部门协同。在“双碳”目标愿景下,我国深部地下储存空间发展前景广阔,地下储库将是我国大规模发展天然气、风光电、绿氢、碳埋存等产业的重要配套设施,未来地下储集设施建设行业具有千亿级别的产业规模,具有催生新技术及新产业的潜力,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产业创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下储存空间 盐穴 废弃矿井 枯竭油气藏 CO_(2)地质封存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薄膜板冲压成形有限元模拟与残余应力特征分析
2
作者 余晓峰 张金伟 +1 位作者 李兆旭 徐万海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3,共10页
波纹型薄膜板是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储罐的关键部件,其残余应力状态是影响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波纹型LNG薄膜板单个交叉节点进行分步冲压仿真模拟,以探究其残余应力分布特征。主要难点... 波纹型薄膜板是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储罐的关键部件,其残余应力状态是影响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波纹型LNG薄膜板单个交叉节点进行分步冲压仿真模拟,以探究其残余应力分布特征。主要难点在于交叉节点处的模具缺乏详细的参考说明,需要自行设计;此外,压型过程涉及大变形,受到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的综合影响,计算难度大。通过选择适用的板材并设计模具,成功实现了LNG模板冲压成形的仿真模拟,并获得了符合规范要求的构件形式。研究发现:仿真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残余应力分布情况,交叉褶皱区域的残余应力最大,平直板区域几乎没有残余应力,波纹波峰处的残余应力沿着波纹方向无明显变化。研究结论可为了解和掌握波纹型LNG薄膜板的承载特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薄膜板 有限元模拟 冲压仿真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多维度应用与发展路径分析
3
作者 辛传奇 王文权 +6 位作者 陈伟 周练武 刘继芹 解恺 安金彪 马涛 熊昊天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36-3647,共12页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大规模的储能技术,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受到了广泛关注。本工作通过近...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大规模的储能技术,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受到了广泛关注。本工作通过近期相关论文的调研,系统回顾了CAES技术的发展背景、需求、历程及建设现状,详细剖析了CAES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分类及储气方式,综述了其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多场景应用,并探讨了CAES技术的挑战和瓶颈。分析表明,CAES技术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效率、成本、环境影响和市场化收益模式方面仍面临挑战,通过技术创新(如高效核心设备研发、智能化调度系统引入)、模式优化(如虚拟电厂整合、共享储能模式推广)以及生态协同与国际合作(如行业标准制定、技术交流融合),CAES技术有望在未来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展望了CAES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高温储热材料的国产化、多技术融合、政策支持完善以及技术标准国际化,为CAES技术的规模化发展和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参考,助力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能源转型 技术挑战 多维度应用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管道输送技术的现状、挑战与发展前景
4
作者 董嘉琪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98-102,107,共6页
深入研究了CO_(2)管道输送技术,详细阐述了其输送工艺,分析了超临界相输送的优势;系统探讨了管道腐蚀、防腐及监测等制约因素与解决措施;梳理了国内外代表性管道工程案例;并从技术研发、成本控制、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未来发展... 深入研究了CO_(2)管道输送技术,详细阐述了其输送工艺,分析了超临界相输送的优势;系统探讨了管道腐蚀、防腐及监测等制约因素与解决措施;梳理了国内外代表性管道工程案例;并从技术研发、成本控制、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国际协作,CO_(2)管道输送技术将在大规模CCUS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输送 管道输送 管道腐蚀 工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风化花岗岩区油气管道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治理对策
5
作者 徐东霞 王飞 +3 位作者 赵彦波 尚玉杰 徐乔 彭凡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6-87,共2页
华南地区全风化花岗岩具有物理力学性质较差、黏结力小、结构松散、强度低、水稳性差、承载力低、崩解性强的特点。该地区生态脆弱,破坏后往往水土流失严重,且很难恢复植被,对该地区长输管道的运行安全有较大威胁。为此,以华南全风化花... 华南地区全风化花岗岩具有物理力学性质较差、黏结力小、结构松散、强度低、水稳性差、承载力低、崩解性强的特点。该地区生态脆弱,破坏后往往水土流失严重,且很难恢复植被,对该地区长输管道的运行安全有较大威胁。为此,以华南全风化花岗岩地区某油气管道建设工程实践为切入点,分析了全风化花岗岩的地质特性、常见水土流失危害、土壤侵蚀机理,结合该地区冲沟侵蚀严重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长输管道水工保护与水土保持对策:施工中注重表土剥离与恢复,注重治理时机,及时采取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采取适宜的植物措施,注重植物措施的后期养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花岗岩 油气管道工程 水土流失特点 水工保护 水土保持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销分离下的天然气管网运输能力分配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伟 徐宁 +3 位作者 陆凯凯 张博 廖绮 梁永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89,共9页
基于中国天然气管网当前采用的合同路径法,即“点对点”交易模式,提出一种适应于多气源多用户的管网基础设施容量分配优化方法,采用分布式优化策略对托运商子模型与管网公司子模型进行迭代求解,最终实现各托运商输气计划与天然气管网调... 基于中国天然气管网当前采用的合同路径法,即“点对点”交易模式,提出一种适应于多气源多用户的管网基础设施容量分配优化方法,采用分布式优化策略对托运商子模型与管网公司子模型进行迭代求解,最终实现各托运商输气计划与天然气管网调度能力的匹配。结果表明:提出的分布式优化策略能够协调多方利益,托运商单位天然气成本仅与气源及用户位置分布相关,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分配结果的公平性;中国天然气管网区域间仍存在输送瓶颈,运销分离将导致管输路径及容量的激烈竞争,引发天然气管输合同拥塞问题,造成局部管道负荷率较高;在实际案例中管道基础设施容量的市场化分配导致托运商购气成本增加6.94%,管输服务费用增加10.18%,总体运营成本增加了6.80%,提高了管网公司收益,但不利于降低终端用户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市场 运销分离 容量分配 运行优化 点对点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曲线法的X80管道环焊缝韧脆转变行为及确定方法
7
作者 龚宝明 赵辰妍 +3 位作者 赵海微 赵子峰 戴联双 邓彩艳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4,22,共7页
文中采用主曲线方法对X80高强管线钢环焊缝在韧脆转变区的断裂韧性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标准ASTM E1921-97《过渡区铁素体钢参考温度T_(0)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 文中采用主曲线方法对X80高强管线钢环焊缝在韧脆转变区的断裂韧性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标准ASTM E1921-97《过渡区铁素体钢参考温度T_(0)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开展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断裂韧性测试,并通过多温度法计算了参考温度T_(0)及不同失效概率下的断裂韧性预测曲线.此外,结合经验公式将夏比冲击能量转化为对应温度下的断裂韧性,与直接通过断裂韧性试验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收集了实际管道建设中的198组断裂韧性试验数据,通过单温度法确定了T_(0).结果表明,单温度法确定的T_(0)值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充分证明了主曲线方法在描述X80管道环焊缝韧脆转变行为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高强管线钢断裂韧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工程实践中管道完整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韧性 韧脆转变 主曲线法 参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NG冷能的CO_(2)液化提纯及发电工艺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龚文政 王飞 +5 位作者 王荧光 梁勇 孙恒 郑达 王妍静 史博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为了生产可直接用于工业制造及食品加工的高纯度CO_(2),提出了一种利用LNG冷能液化提纯CO_(2)及发电的新工艺。方法使用HYSYS软件对不同循环工质及不同的运行参数进行模拟,分析了循环工质对CO_(2)液化量和朗肯循环发电功率的影响,... 目的为了生产可直接用于工业制造及食品加工的高纯度CO_(2),提出了一种利用LNG冷能液化提纯CO_(2)及发电的新工艺。方法使用HYSYS软件对不同循环工质及不同的运行参数进行模拟,分析了循环工质对CO_(2)液化量和朗肯循环发电功率的影响,并以产品能耗为标准,对精馏塔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当两级循环工质为纯工质时,丙烯+乙烯的组分搭配液化量和发电功率最大,分别为377900 kg/h,2284 kW;当循环工质为混合物时,该工艺液化量和发电功率明显高于纯工质的情况,且在第一级循环中混合工质乙烷与丙烯物质的量比为9.0∶1.0、第二级循环中混合工质甲烷、乙烯与丙烯物质的量比为2.0∶6.0∶2.0的情况下,液化量和发电功率最大,分别为386200 kg/h,3042 kW;合适的精馏塔塔板数为30块,进料位置为第10块塔板处,回流比为0.6。结论经与单级朗肯循环等其他工艺相比,双级朗肯循环工艺的CO_(2)液化率及?效率高,同时可将LNG冷能转换为电能并生产高纯度的液态CO_(2)产品,用于LNG接收站冷能利用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冷能利用 CO_(2)液化 提纯 朗肯循环 工质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向量式实体单元的深水厚壁管道压溃分析
9
作者 李振眠 邵强 +5 位作者 余杨 余建星 马文韬 刘鹏飞 田博文 张志炜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64,共14页
厚壁管道广泛应用于(超)深水油气输送和浅水管道止屈防护,但目前国际权威规范对其极限承载能力存在明显低估,其经济性和安全性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针对厚壁管道局部压溃的关键力学问题,首先推导向量式有限元(VFIFE)实体单元计算公式... 厚壁管道广泛应用于(超)深水油气输送和浅水管道止屈防护,但目前国际权威规范对其极限承载能力存在明显低估,其经济性和安全性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针对厚壁管道局部压溃的关键力学问题,首先推导向量式有限元(VFIFE)实体单元计算公式,建立考虑几何、材料和边界非线性的厚壁管道压溃行为分析模型。通过8组缩尺比厚壁管道压溃试验和DNV规范、ABAQUS模拟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开展径厚比、初始椭圆度和屈服强度的敏感性分析,量化DNV规范方法的计算误差,并基于VFIFE结果拟合得到更准确的厚壁管道压溃压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VFIFE常应变四面体单元模拟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为深水厚壁管道压溃行为分析提供一套新的分析策略,但应注意确定结构准静态加载允许的最大加载速率;在较高的外压载荷作用下,管道会发生局部压溃和动态屈曲传播,截面由椭圆形变化为内壁出现一定褶皱的“哑铃”形,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符合实体结构屈曲失稳的一般规律;DNV规范对于厚壁管道压溃压力的计算误差分别随径厚比减小、初始椭圆度减小和材料屈服强度增大而增大;厚壁管道压溃压力的修正公式同源数据拟合误差为-2.49%~1.72%,异源数据计算误差为-6.11%~1.70%,能够准确计算径厚比8~18、初始椭圆度为0.5%~3.0%和材料屈服强度为300~550 MPa的深水管道压溃压力。本文结果可用于指导海底厚壁管道设计和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厚壁管道 向量式有限元 实体单元 压溃试验 局部压溃 屈曲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海底管道落锚贯入量研究
10
作者 邵强 徐启龙 +5 位作者 徐庆磊 余杨 段庆昊 马文韬 金子航 刘晓伟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213,共10页
船舶抛锚冲击是航道区海底管道服役安全的主要威胁,工程中普遍采用回填土体技术实现防护。为研究触底速度、锚重、土体性质对于回填土体保护作用影响,通过开展落锚冲击回填土体的室外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同时采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船舶抛锚冲击是航道区海底管道服役安全的主要威胁,工程中普遍采用回填土体技术实现防护。为研究触底速度、锚重、土体性质对于回填土体保护作用影响,通过开展落锚冲击回填土体的室外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同时采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和离散元方法,分别进行黏土、砂土和碎石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测试不同回填材料下,模型锚在一定回填厚度海床上的贯入深度。通过改变回填材料类型(黏土、砂土、碎石)、模型锚质量、落锚水深及触底速度,获取落锚对回填土体的冲击深度及其动态运动过程,探究并归纳了落锚质量、触底速度与贯入深度之间的数学关系,为海底管道设计埋设深度提供数据支持。研究表明:①两种数值模拟方法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欧拉-拉格朗日法适用于黏性土与砂土模拟,耦合有限元-离散元法对碎石模拟精度更高;②贯入深度随触底速度和锚重增大而递增,水深小于20 m时贯入深度随水深增加而减小,水深超20 m后趋于稳定;③1.5 m回填厚度可抵御极端冲击,防护效果表现为碎石>砂土>黏土,且触底速度较大时碎石的防护优势更显著;④建立的不同锚重下触底速度与贯入深度的数学关系式,可快速推算特定工况的贯入深度。研究成果可为海底管道回填材料选型与埋设深度优化设计提供支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锚冲击 离散元法 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法 贯入深度 模型试验 海底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钢级管线环焊缝应变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
11
作者 左勇 尤景泽 +5 位作者 孙永辉 王汉奎 宋明 孙立刚 蒲凡 禹婷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7,共8页
针对埋地高钢级管线钢在服役期内因外部载荷引发塑性变形后环焊缝韧性退化导致的安全风险问题,提出一套环焊缝应变敏感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冲击结果拟合获得的韧脆转变曲线为核心,研究塑性变形对焊缝转变温度的影响,... 针对埋地高钢级管线钢在服役期内因外部载荷引发塑性变形后环焊缝韧性退化导致的安全风险问题,提出一套环焊缝应变敏感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冲击结果拟合获得的韧脆转变曲线为核心,研究塑性变形对焊缝转变温度的影响,并利用该方法对X80管线目前常用的药芯焊丝自保护焊(FCAW-S)焊材、药芯焊丝气保护焊(FCAW-G)焊材及其匹配焊接工艺建造的环焊缝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2%变形后,FCAW-S焊缝在冲击吸收能量为60 J时所对应的转变温度升高44℃,相同条件下,FCAW-G焊缝对应的转变温度仅升高5℃。相比之下,FCAW-S焊缝韧性对塑性变形更为敏感。研究结果为高钢级管线环焊缝的安全评估及焊材与工艺组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焊缝 X80管线 脆性断裂 敏感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线模型法的多批次输油管道在线水力计算
12
作者 李苗 赵伟 +4 位作者 刘春颖 杜渐 李凌波 廖绮 梁永图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2,共11页
针对多批次输油管道油品物性多变、管道水力状态随批次运移情况频繁发生变化、管道仪表存在周期性检修及故障等导致管道在线仿真实施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线模型法的输油管道在线水力计算方法。在历史校准数据的基础上,提出采... 针对多批次输油管道油品物性多变、管道水力状态随批次运移情况频繁发生变化、管道仪表存在周期性检修及故障等导致管道在线仿真实施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线模型法的输油管道在线水力计算方法。在历史校准数据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单步校准的方式更新油品水力计算参数,根据模型计算误差动态选择输油管道模型控制边界,模型计算速度快,实施简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排除故障仪表及数据异常对模型计算精度的影响。基于华南成品油管道运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对于不同数据异常场景,方法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平均计算精度在95%以上。结果表明:提出的输油管道在线水力计算方法,能够实现起伏地形下的管道沿线参数的实时监测,防止高点拉空、低点超压,预测水击危害,能够有效保障成品油管道的安全、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多批次输送 在线仿真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壁圆筒围岩试件的屈服机制及卸荷变形破坏特征
13
作者 梁金平 李小瑞 +3 位作者 荆浩勇 侯公羽 苏占东 张明磊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76-2686,2702,共12页
为进一步弄清巷道(隧道)围岩的卸荷力学响应与屈服破坏机制,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分析了厚壁圆筒的强度规律及破坏机制,采用天然砂岩材料与水泥砂浆材料制作的厚壁圆筒围岩试件进行了模拟开挖卸荷变形及破坏试验,探索了巷道(隧道)... 为进一步弄清巷道(隧道)围岩的卸荷力学响应与屈服破坏机制,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分析了厚壁圆筒的强度规律及破坏机制,采用天然砂岩材料与水泥砂浆材料制作的厚壁圆筒围岩试件进行了模拟开挖卸荷变形及破坏试验,探索了巷道(隧道)围岩的卸荷变形规律及破坏机制。结果表明:(1)与岩芯试件加荷及卸荷相比,使用厚壁圆筒围岩试件进行卸荷试验,巷道周边最危险点处的围岩达到材料弹性极限的速度会比较快,即更容易达到其弹性极限状态,发生屈服或破坏。(2)水泥砂浆材料厚壁圆筒围岩试件呈现出的卸荷变形规律与天然砂岩材料基本一致,当卸荷比达到95%左右时,卸荷变形基本完成。(3)初始应力较高的情况下,在卸荷过程中围岩试件就会产生破坏,且试件内壁处围岩最先达到不利的应力状态并产生破坏。(4)卸荷导致围岩朝向圆孔内自由面挤压膨胀,内壁上产生大量“鱼鳞状”或边缘薄而中间厚的岩片及岩块剥落,形成区域性破坏。试验结果可为深部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控制及支护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圆筒试样 巷道围岩 开挖卸荷 力学效应 屈服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站场放空系统动态模拟研究
14
作者 王铁军 王春雷 +8 位作者 权俊宇 郭振东 王春刚 刘中庆 刘志田 张博 于浩 张书勇 刘贤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174,共10页
目的放空设计在油气站场管道系统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优化放空方式并提高管道设计的经济性,对放空系统的最低设计温度、孔板孔径和材料的选取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动态模拟软件OLGA和HYSYS在不同实际工况下对两种天然气组分... 目的放空设计在油气站场管道系统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优化放空方式并提高管道设计的经济性,对放空系统的最低设计温度、孔板孔径和材料的选取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动态模拟软件OLGA和HYSYS在不同实际工况下对两种天然气组分进行放空模拟对比,并通过改变孔板孔径模拟孔后温度的变化情况;然后通过控制泄压条件相同的方式将两种软件孔板孔径的计算结果与常用的孔径计算公式结果进行对比;最后依据相关规范选取放空系统材料。结果对于同种工况下的最低温度,OLGA和HYSYS模拟结果与实测温度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57%和6.04%;HYSYS计算的孔口和尾管两位置处最低温度需要选择两者较小值作为孔后最低温度,而OLGA中不区分孔口和尾管,两者温度视为同一温度;在HYSYS中模拟缩小孔径计算可知,孔后温度会升高,气体马赫数变小;在相同泄压条件下,OLGA和HYSYS模拟的孔径与计算公式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16%和7.76%。结论设计放空系统的最低温度可以优先选择OLGA的计算结果作为参考;计算孔径时可以用HYSYS初选孔板孔径;对低温工况下的阀门、管道和法兰等放空系统组成部分,应按照选材规范根据实际工况条件进行材料的选取。研究结果可为放空系统中管道及孔板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站场 放空系统 孔板泄压 OLGA和HYSYS 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封存管道再利用的甲醇外输规划要点研究
15
作者 吴国其 候宇坤 +1 位作者 于润泽 潘毅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20,共6页
随着“双碳”战略的走深走实,甲醇逐渐成为消费领域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绿色燃料替代品,但甲醇资源终端市场的竞争力不足、生产资源条件受限等问题仍面临长期挑战。因此,合理评估甲醇产业发展空间,制定科学的甲醇外输管道规划策略,对于构... 随着“双碳”战略的走深走实,甲醇逐渐成为消费领域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绿色燃料替代品,但甲醇资源终端市场的竞争力不足、生产资源条件受限等问题仍面临长期挑战。因此,合理评估甲醇产业发展空间,制定科学的甲醇外输管道规划策略,对于构建现代化工基础设施体系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甲醇产业建设现状,明晰了甲醇资源市场特点和发展规律,在综合研判我国甲醇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成品油消费趋势、成品油管道利用率基础上,从甲醇物理化学性质、资源市场、流向格局以及封存成品油管道可利用条件等几个方面出发,最终提出了基于封存成品油管道再利用的甲醇外输规划关键问题与要点,为甲醇大规模外输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分析结果可有效盘活封存成品油管道资产,为我国甲醇外输管道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对于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角度出发优化甲醇长输管道建设,推进甲醇规模化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甲醇外输 成品油管道 低负荷率 封存管道 资产盘活 规划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大落差成品油管道改输绿色甲醇参数适应性问题的数值分析
16
作者 任俊嘉 董嘉琪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91,共11页
我国可再生能源面临显著的地域性供需失衡,现有成品油长输管道与绿色甲醇潜在运输路径在地理上高度耦合,具备改造利用的工程基础。利用这些管道输送绿色甲醇,能促进绿色氢能的大规模再分布和利用,为突破氢能运输瓶颈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我国可再生能源面临显著的地域性供需失衡,现有成品油长输管道与绿色甲醇潜在运输路径在地理上高度耦合,具备改造利用的工程基础。利用这些管道输送绿色甲醇,能促进绿色氢能的大规模再分布和利用,为突破氢能运输瓶颈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基于OLGA软件的Multiflash模块,对甲醇关键物性参数的模拟精度进行了系统性验证。结合某典型大落差成品油管道的设计参数,构建了水热力耦合的甲醇管道输送数值模型,并采用控制变量法系统研究了管道输量、温度和管径等关键工艺参数对甲醇输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操作条件下,该管道能够适应的输量范围是设计输量的70%~130%。文章验证了大落差成品油长输管道改输甲醇的可行性,为成品油长输管道输送甲醇,加速推进绿色氢能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进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 甲醇 长输管道 大落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自动焊在X7Ni9钢制LNG储罐内罐环焊缝焊接上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周聪 路兴才 +1 位作者 赵龙一 谌康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为提高LNG储罐内罐环缝焊接质量,对LNG储罐内罐X7Ni9钢环缝TT焊接工艺展开研究,采用双J型窄坡口设计与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揭示TT自动焊接头低温韧性优良的机理。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并对焊接接头进行... 为提高LNG储罐内罐环缝焊接质量,对LNG储罐内罐X7Ni9钢环缝TT焊接工艺展开研究,采用双J型窄坡口设计与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揭示TT自动焊接头低温韧性优良的机理。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无损检测和拉伸、弯曲、冲击、硬度、CTOD及XRD测试。结果表明:焊缝成型良好且性能优良,抗拉强度均值为743 MPa,弯曲试验证明焊缝无缺陷。在-196℃温度下,上表面焊缝冲击韧性均值为152.1 J,侧向膨胀量均值为1.82 mm;根部焊缝冲击韧性均值为164.2 J,侧向膨胀量均值为1.58 mm;上表面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均值为233.1 J,侧向膨胀量均值为2.05 mm;根部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均值为175.3 J,侧向膨胀量均值为1.71 mm。焊缝CTOD值为0.465 mm,热影响区CTOD值为0.734 mm,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其原因是焊缝组织以奥氏体为主,晶粒细小,组织纯净,逆转奥氏体含量高。研究开发的TT自动焊工艺用于LNG储罐环缝焊接,实现了工程示范应用,为下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储罐 TT焊 组织性能 低温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内涵、现状、问题及路径探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孟林 黄丹 杨启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3-130,共8页
随着2019年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我国油气市场“X+1+X”的体系逐渐成型。为了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处于自然垄断地位的管网设施运营企业需要规范有效地实施油气管网设施的公平开放。为此,以油气管网... 随着2019年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我国油气市场“X+1+X”的体系逐渐成型。为了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处于自然垄断地位的管网设施运营企业需要规范有效地实施油气管网设施的公平开放。为此,以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问题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其内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路径构想。研究结果表明:(1)总结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时机条件、制度技术和政府监管等内涵要素,梳理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政策演进历程,分析了公平接入、第三方准入和能力分配交易等执行现状。(2)指出了当前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存在的5个方面的问题:法律制度配套建设尚不到位、业务分离尚不彻底、托运商准入管理仍需加强、运价体系适用性仍需提升、信息公开执行稍显混乱。(3)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6条建议,加快天然气领域制度完善;国家监管机构统一开展托运商准入管理;进一步丰富能力分配交易方式;建立适度集中统一的能力交易平台;探索独立监管体制,增强政府监管力量,提升政府监管力度;制定实施更能体现价值属性的差异化运价体系,与能力分配交易体系更相适应。结论认为,推进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对促进我国油气安全供应稳定,维护设施运营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管网 油气管网设施 公平开放 内涵 交易 监管 政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喷射火特性教学实验设计
19
作者 朱建鲁 范嘉涛 +2 位作者 王赛磊 韩辉 李玉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168,共5页
安全是氢气大规模使用的前提。为了研究氢气喷射火特性,自主搭建了喷射火实验系统,开展氢气喷射火特性实验研究。实验分析了氢气喷射火流量、火焰形状、中心温度及辐射场的变化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其中,对于火焰形状的分析,采用将图像转... 安全是氢气大规模使用的前提。为了研究氢气喷射火特性,自主搭建了喷射火实验系统,开展氢气喷射火特性实验研究。实验分析了氢气喷射火流量、火焰形状、中心温度及辐射场的变化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其中,对于火焰形状的分析,采用将图像转化为二值图的方法得出。结果表明,当压力降低16.95%时,火焰长度下降13.29%,火焰高度下降7.29%;压力保持1.02 MPa时,随着距离增加,中心温度平均减少70.10%;距离喷射口所在平面1.5 m处,辐射强度平均减少18.43%。通过氢气喷射火实验得出氢气意外泄漏下周围温度场、辐射场变化情况,可为实现氢气安全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喷射火 实验设计 火焰形状 辐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工质对LNG冷能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荧光 蔡东旭 +5 位作者 梁勇 张帅 冷绪林 陈伟 龚文政 胡大鹏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8,135,共11页
朗肯循环可将液化天然气(LNG)冷量[火用]转化为电能,是一种有效的冷能回收利用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将LNG冷能发电系统内最低压力设置为高于常压,探究了循环工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7种常用工质作为备选,以系统净输出功最大为目标函数,... 朗肯循环可将液化天然气(LNG)冷量[火用]转化为电能,是一种有效的冷能回收利用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将LNG冷能发电系统内最低压力设置为高于常压,探究了循环工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7种常用工质作为备选,以系统净输出功最大为目标函数,在相同工况下对单级联合循环(CC)、串联联合循环(CCC)和并联联合循环(PCC)3种常见的LNG冷能发电系统进行了优化。分析了选择不同工质时系统性能的差异及其原因,探究了有无直接膨胀过程对工质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CC、CCC和PCC系统的最优工质分别为CH_(2)F_(2)、C_(2)H_(6)+C_(3)H_(8)和C_(2)H_(4)+C_(3)H_(8)。选择最优工质情况下,CCC系统通过对LNG冷能的有效分段利用,减少了系统内的不可逆[火用]损失,所以性能相对最优,其热效率相比CC和PCC系统分别提升了54.8%和35.4%,且所需换热面积并未显著增加。有无直接膨胀不影响系统内工质选择,但无直接膨胀会导致最大系统净输出功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冷能发电 遗传算法优化 朗肯循环 工质选择 系统性能对比 直接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