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环境科学数据安全分级概念框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琦 胡晓彦 +1 位作者 邹自明 佟继周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建立多维度、全面覆盖空间环境数据资源特性的安全分级概念框架,形成领域数据安全分级规则,是落实国家数据安全法要求,开展细粒度的领域数据安全分级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空间环境科学数据资源具有多来源、多类型、多时空分辨率、多模... 建立多维度、全面覆盖空间环境数据资源特性的安全分级概念框架,形成领域数据安全分级规则,是落实国家数据安全法要求,开展细粒度的领域数据安全分级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空间环境科学数据资源具有多来源、多类型、多时空分辨率、多模态等特点,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为满足流通共享、学科应用与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通过个案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对其他行业领域数据安全分级标准的级别划分方法与不同级别数据资源特征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形成基于领域和数据资源特点组和后逆向分析数据遭到破坏后对不同影响对象的影响程度,并将影响程度映射到数据安全分级规则后确定安全级别的逻辑主线,构建了能够适用于各类空间环境科学数据的安全分级概念框架。空间环境科学数据安全分级概念框架提出了领域数据分类基础上识别数据特征识别的方法,给出了依据保密性、完整性、可获取性和真实性的安全影响评估的方法和数据安全分级规则参考框架,为空间环境领域数据安全分级管理的落地实施提供依据,为领域重要数据目录的形成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数据分类分级 空间环境科学数据安全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残差卷积神经网络的Pi2脉动识别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怡悦 邹自明 方少峰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81,共16页
Pi2脉动是一种不规则的超低频波(Ultra-Low Frequency,ULF),是磁层与电离层耦合的重要瞬态响应,其发生与亚暴爆发有密切的关系.Pi2脉动作为地球磁层中的一种扰动现象,其发生信号隐藏在地磁场分量观测数据中.面对持续增长的观测数据量,... Pi2脉动是一种不规则的超低频波(Ultra-Low Frequency,ULF),是磁层与电离层耦合的重要瞬态响应,其发生与亚暴爆发有密切的关系.Pi2脉动作为地球磁层中的一种扰动现象,其发生信号隐藏在地磁场分量观测数据中.面对持续增长的观测数据量,如何有效地判断某段地磁场分量观测数据中是否有Pi2脉动发生,是构建Pi2脉动识别模型的关键.利用子午工程磁通门磁力仪观测的地磁场分量数据,基于一维残差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Residu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ResCNN),构建了一个端到端的Pi2脉动识别模型,用于判别某段地磁场分量观测数据中是否有Pi2脉动发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现有公开发表的Pi2脉动机器学习识别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和更低的虚报率、漏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2脉动 Pi2脉动识别模型 一维残差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实测气象参数在GNSS水汽反演中的适用性
3
作者 朱童 张克非 +3 位作者 李龙江 孙鹏 张明浩 赵东升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共11页
针对未配备气象传感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站缺乏实测气象参数,通常利用再分析数据、经验模型替代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的问题,定量分析地面气压(P)和加权平均温度(Tm)在反演PWV中的适用性: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发布... 针对未配备气象传感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站缺乏实测气象参数,通常利用再分析数据、经验模型替代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的问题,定量分析地面气压(P)和加权平均温度(Tm)在反演PWV中的适用性: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第五代再分析数据集(ERA5)、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数据、第二代和第三代全球气压和温度模型(GPT2和GPT3)、全球格网非线性加权平均温度模型(GGNTm)计算P和Tm;然后以探空站实测气象数据为参考,评估不同P和Tm的精度及其对PWV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1)ERA5、NCEP、GPT2、GPT3获取P的偏差(bias)绝对值小于1 h Pa,均方根误差(RMSE)小于5.5 h Pa;2)在获取Tm方面,ERA5、NCEP、GGNTm、GPT3的bias绝对值小于2.5 K,RMSE小于5.5 K;3)将ERA5、NCEP、GPT2+GGNTm、GPT3获取的气象参数应用到PWV反演中,PWV偏差绝对值小于0.5 mm,RMSE小于3 mm。分析得出应用非实测气象参数反演的GNSS大气可降水量也可获得较高精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实测气象参数 探空数据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水汽反演 再分析数据 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光亚暴爆发时点机器识别方法
4
作者 蒋家楠 邹自明 陆阳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2-676,共15页
极光亚暴是地球磁场与太阳风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地磁扰动现象,对于其爆发时点的准确识别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机制.现有的极光亚暴爆发时点机器识别方法在标准上与人工识别存在差异,且通常需要经过复杂的图像预处理和人工调参.为... 极光亚暴是地球磁场与太阳风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地磁扰动现象,对于其爆发时点的准确识别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机制.现有的极光亚暴爆发时点机器识别方法在标准上与人工识别存在差异,且通常需要经过复杂的图像预处理和人工调参.为了实现与人工识别标准一致的极光亚暴爆发时点机器识别方法,设计了两种识别策略,旨在解决在复现人工识别标准时遇到的图像序列长度不定长问题.研究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CBAM注意力的EfficientNet,以此作为重要组件来构建模型.使用Polar卫星1996-1998年的紫外极光图像对模型进行训练,并在1999-2000年的图像数据上进行测试.模型识别精确率可达0.98,识别效率可达36.93frame·s^(–1).该模型不仅摆脱了现有模型对于图像预处理的依赖,还能够适用于真实观测下图像序列不等长以及暴时序列与非暴时序列样本数量极端不均衡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光亚暴 爆发时点 机器识别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工程数据资源概述 被引量:2
5
作者 秦佳媚 钟鼎坤 +2 位作者 冯学尚 向长青 邹自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2期2-24,共23页
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项目(简称"子午工程"),是近地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络系统,沿东半球东经120°子午线附近和北纬30°附近的15个台站部署了地磁(电)监测设备、常规无线电监测设备、大型无线电监测设备... 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项目(简称"子午工程"),是近地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络系统,沿东半球东经120°子午线附近和北纬30°附近的15个台站部署了地磁(电)监测设备、常规无线电监测设备、大型无线电监测设备、宇宙线监测设备、光学监测设备和行星际监测设备,连续监测地球表面20-30公里以上直到几百公里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获得地磁场、电场、中高层大气的风场、密度、温度、成分,电离层、磁层和行星际太阳风的速度等空间环境参数,共有163个数据集,时间覆盖2010年至今。子午工程的数据,为研究我国上空空间环境特征,空间天气事件的子午链传播,以及地球空间各个圈层之间的耦合过程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有力地推动了现有各类地球空间模型的发展,为我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航天任务等提供了大量的业务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工程 空间天气 地基观测 数据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耀斑预报深度学习建模中样本不均衡研究
6
作者 周俊 佟继周 +1 位作者 李云龙 方少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不同等级耀斑发生的频次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别,使基于常规卷积神经网络的耀斑预报模型通常难以捕捉M和X类耀斑先兆特征,导致高等级耀斑预报精度低的问题.本文对于这种耀斑预报中的长尾分布问题,通过控制变量法讨论不同深度长尾学习方法对... 不同等级耀斑发生的频次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别,使基于常规卷积神经网络的耀斑预报模型通常难以捕捉M和X类耀斑先兆特征,导致高等级耀斑预报精度低的问题.本文对于这种耀斑预报中的长尾分布问题,通过控制变量法讨论不同深度长尾学习方法对于耀斑预报精度提升.尝试从训练集优化、损失函数优化、网络权重优化等角度改进模型对于M和X类耀斑的预报性能.在SDO/HMI太阳磁图预报未来24 h耀斑的实验中,相比于常规方法训练的基准模型,改进模型在M和X类耀斑预报的精确率分别有了53.10%和38.50%的提升,同时在召回率上有64%和52%的提升.表明在耀斑预报问题中,数据长尾分布的处理至关重要,验证了深度长尾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这种提升尾部类预报精确率的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耀斑预报领域,还可以迁移到其他具有长尾分布现象的空间天气典型事件的预报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斑预报 长尾分布 残差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证据的全球地磁场模型主磁场阶数分析
7
作者 马森 马嘉卉 +1 位作者 佟继周 李云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0-608,共9页
全球主磁场模型描述了主磁场的时空分布特征。模型的主磁场阶数是构建主磁场模型的关键问题之一。使用贝叶斯推理分析全球主磁场模型,依据贝叶斯证据比较模型阶数,为主磁场的阶数分析提供一种统计依据。利用Swarm卫星磁测数据,估计不同... 全球主磁场模型描述了主磁场的时空分布特征。模型的主磁场阶数是构建主磁场模型的关键问题之一。使用贝叶斯推理分析全球主磁场模型,依据贝叶斯证据比较模型阶数,为主磁场的阶数分析提供一种统计依据。利用Swarm卫星磁测数据,估计不同阶数的主磁场模型的证据。结果表明,在1~20的模型阶数中,阶数N=12具有全局最佳证据。参照Jefrrey’s scale的阈值区间,数据对阶数N=12的偏好显著优于其他阶数。实验表明,主磁场阶数的证据推理可用于研究主磁场贡献,结果与14阶球谐函数的功率谱分析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主磁场模型 贝叶斯证据 模型比较 地磁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地球磁层的时空剖分编码
8
作者 王慈枫 胡晓彦 +2 位作者 邹自明 李云龙 白曦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1-900,共10页
动态地球磁层时空剖分模型借鉴了广泛应用于地学大数据的地球格网模型思想,实现了面向地球磁层的动态、非规则化物理空间的多层级剖分,且剖分格网形变稳定,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地球磁层时空特性的形式化。在此基础上,对剖分得到的时空格... 动态地球磁层时空剖分模型借鉴了广泛应用于地学大数据的地球格网模型思想,实现了面向地球磁层的动态、非规则化物理空间的多层级剖分,且剖分格网形变稳定,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地球磁层时空特性的形式化。在此基础上,对剖分得到的时空格网进行编码表达,以便于计算机存储和处理,这是构建地球磁层大规模观测数据统一管理基础时空框架的另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地球磁层特殊的时空特性,经典、单一思路的地学编码方案较难完整地反映格网间的时空关系,因此难以支持格网间的基础时空关系计算。本文融合了整数坐标编码与Morton曲线编码的基本思路,实现了对漂移壳剖分格网的高效编码方案设计,完成了动态地球磁层的时空框架构建,从而为地磁数据的高效组织和处理奠定了基础。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编码方案编码效率较高,且可以支持高效的相邻关系计算,为动态地球磁层多源、多层级、异构的大规模观测数据的组织与计算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地球磁层 漂移壳 动态时空剖分 时空编码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与卷积神经网络的自动搜索X射线天文暴事件的方法
9
作者 马嘉卉 马森 +1 位作者 邹自明 李云龙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5-589,共15页
提出了一种混合小波变换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时序数据自动寻峰方法,可用于光变曲线峰的快速识别,从海量数据中快速发现潜在暂现源。在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真实观测数据上的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光谱寻峰、化学谱寻峰等问题中常用的小波变... 提出了一种混合小波变换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时序数据自动寻峰方法,可用于光变曲线峰的快速识别,从海量数据中快速发现潜在暂现源。在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真实观测数据上的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光谱寻峰、化学谱寻峰等问题中常用的小波变换寻峰方法,该方法得出的寻峰查准率提升了42%,F1值提升了41.3%,误报率降低了42.1%,而寻峰时间仅增加了0.18 s,基本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所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光变曲线寻峰问题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峰方法 光变曲线 卷积神经网络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表征学习的紫外极光卵图像聚类
10
作者 张龄舒 邹自明 白曦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9-230,共12页
极光受太阳风驱动的地磁亚暴等大尺度动力学影响,其形态及演化因不同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作用可能表现不同。目前,极光卵及其形态的归类大多依据极光演化理论作主观定性分析,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故难以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和有监督分... 极光受太阳风驱动的地磁亚暴等大尺度动力学影响,其形态及演化因不同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作用可能表现不同。目前,极光卵及其形态的归类大多依据极光演化理论作主观定性分析,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故难以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和有监督分类模型开展客观定量研究。建立了基于深度表征学习的紫外极光卵图像聚类模型(MoCo-GMM),并利用空间环境参数设计了评估模型物理合理性的方法,在大规模POLAR卫星紫外极光卵图像数据上进行了实验,聚类结果不仅具有良好的簇内凝聚性和簇间分散性,且具备一定的物理可解释性,有效实现了基于图像的极光卵及其形态的客观归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光卵及形态归类 紫外极光卵图像聚类 MoCo-GM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