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税收征管数字化提高了企业慈善捐赠吗——基于“金税三期工程”准自然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魏升民 李沛伦 杨彩婷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税收征管数字化是税收征管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典型事件,已有文献对税收征管数字化在企业层面的治理效应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有成果分析其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 税收征管数字化是税收征管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典型事件,已有文献对税收征管数字化在企业层面的治理效应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有成果分析其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提高了企业慈善捐赠规模,在进行平行趋势、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更换被解释变量、剔除部分样本、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究其原因,税收征管数字化提高了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促进了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和企业享受比例,从而提高了企业慈善捐赠规模。拓展性分析显示,当企业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企业为非国有企业,以及在2014年之后的年份,税收征管数字化促进企业慈善捐赠的效应更为显著。建议深入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对企业慈善捐赠的规范和引导,同时注重发挥税收大数据“以数治税”优势,促进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及时精准地匹配到每一户适用企业,助力企业更好实施慈善捐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征管数字化 企业慈善捐赠 金税三期工程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世界主要国家税收政策改革特点及展望——OECD《税收政策改革(2020)》报告评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燕晓春 梁若莲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40,共8页
《税收政策改革(2020)》是OECD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五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也是第一次将中国纳入报告范围。文章首先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宏观经济背景,OECD成员国及部分伙伴经济体税收收入变化情况,各税种改革的趋势等。然后,... 《税收政策改革(2020)》是OECD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五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也是第一次将中国纳入报告范围。文章首先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宏观经济背景,OECD成员国及部分伙伴经济体税收收入变化情况,各税种改革的趋势等。然后,梳理并总结了OECD国家2020年税制改革的特点,其主要包括:一是延续2015年以来减税的趋势;二是征管措施进一步强化;三是数字经济征税持续推进。最后,对疫情后的税收政策调整做出展望。文章认为,未来,世界主要国家税收政策改革取向将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数字经济征税加速落地;二是对富人增税;三是强化碳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改革 OECD 国际税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税地税合并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3
作者 魏升民 李沛伦 黄亮雄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142,共23页
税收征管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外部治理机制,2018年国税地税合并是税收征管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文章将国税地税合并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4—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 税收征管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外部治理机制,2018年国税地税合并是税收征管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文章将国税地税合并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4—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国税地税合并总体上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在更换被解释变量、排除其他政策干扰、进行安慰剂检验和其他稳健性检验等稳健性测试后,文章结论依旧成立。究其原因,国税地税合并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推动企业创新,进而形成“治理效应”和“创新驱动效应”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但国税地税合并也会提升企业的税负,进而形成“征税效应”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治理效应”和“创新驱动效应”的促进作用大于“征税效应”的抑制作用,从而总体上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所在地区税收征管强度弱或金融发展程度低,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时,这种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不会转”“不能转”和“不敢转”困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又为识别国税地税合并的经济效应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税地税合并 企业数字化转型 融资约束 企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财政治理话语体系的承续与转换——基于1981—2020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讲话文本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淑一 魏升民 马光荣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13,共11页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话语体系是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综合表达,梳理研究财政治理话语体系,对审视中国财政发展历程以及深化财政领域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1—2020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讲话文本,运用LDA主...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话语体系是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综合表达,梳理研究财政治理话语体系,对审视中国财政发展历程以及深化财政领域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1—2020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讲话文本,运用LDA主题模型分析方法,深入研究1980年代以来中国财政治理话语体系变迁。结果显示:(1)中国财政治理话语体系具有阶段性特征,即在1981—1993年、1994—2002年、2003—2012年、2013—2020年,分别呈现出“国家性”“公共性”“科学性”与“民生性”;(2)中国财政治理话语体系演化具有四条鲜明的主线索,分别是健全完善财税体制、服务保障民生需求、防范和化解风险以及加强对外交流合作;(3)中国财政治理话语体系表现出“薪火相传的继承性”“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的双重特点,表明中国财政治理话语体系不仅是一个前后传承的接续形态,还是一个推陈出新的演化过程。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廓清中国财政治理话语体系变迁,为观察审视中国财政发展历程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治理 话语体系 LDA模型 标识性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最优宏观税负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魏升民 李普亮 梁若莲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55,共14页
宏观税负事关政府职能的履行以及国家治理的成效,立足新发展格局对宏观税负的内在要求,基于供需循环的视角提炼出宏观税负对居民消费、产业结构升级及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并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其实际效应,进而估算出中国最优宏观... 宏观税负事关政府职能的履行以及国家治理的成效,立足新发展格局对宏观税负的内在要求,基于供需循环的视角提炼出宏观税负对居民消费、产业结构升级及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并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其实际效应,进而估算出中国最优宏观税负。研究发现,宏观税负与居民消费和科技创新呈倒U型关系,与产业结构升级呈U型关系;综合考量新发展格局下的税收政策目标取向,中国宏观税负不宜超过17.7%。当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与最优宏观税负比较接近,与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基本适应,因此应在现有水平上保持总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宏观税负 最优宏观税负 居民消费 产业结构升级 科技创新 税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