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级纳米二氧化硅对小鼠器官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嘉褀 候晓敏 +2 位作者 彭子荷 刘和亮 郝小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92-296,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小鼠连续性口服食品级纳米二氧化硅(Nano silicon dioxide,Nano-SiO_2)12周后血清及肝、肾、睾丸组织中硅元素的含量,并对小鼠肝肾等器官进行观察,初步评价纳米二氧化硅对机体的安全性。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测定小鼠连续性口服食品级纳米二氧化硅(Nano silicon dioxide,Nano-SiO_2)12周后血清及肝、肾、睾丸组织中硅元素的含量,并对小鼠肝肾等器官进行观察,初步评价纳米二氧化硅对机体的安全性。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05%BSA)、纳米SiO_2低剂量组(100 mg/kg/day)、中剂量组(500 mg/kg/day)、高剂量组(1000 mg/kg/day)和微米SiO_2组(1000 mg/kg/day),各组按上述剂量分别连续灌胃二氧化硅84 d后全部处死,利用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的肝脏、肾脏、睾丸等组织病理学变化;ICP-OES检测血清及肝、肾、睾丸组织中硅元素的含量;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尿素氮(BUN)的含量。结果:病理学观察在纳米低、中、高剂量组均发现肝脏、肾脏和睾丸组织有形态上的异常改变,以高剂量组更严重;纳米组血清中ALT、AST和BUN的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同时在血清及肝、肾、睾丸组织中纳米组的硅离子含量增高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上述指标中同等剂量纳米组和微米组相比,纳米组含量高且病理变化更明显。结论:较长时间口服摄入食品级纳米二氧化硅可能在机体的肝脏、肾脏、睾丸等脏器内蓄积,造成一定程度的肝脏、肾脏等的病理学损害并影响其功能。长期多量食入纳米二氧化硅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纳米二氧化硅 ICP-OES 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