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250 m分辨率植被生长季时空演变数据集(2000-2020年) 被引量:3
1
作者 白燕 杨雅萍 孙九林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植被的时空变化格局与趋势是评估区域生态恢复状况以及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MOD13Q1,C6),...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植被的时空变化格局与趋势是评估区域生态恢复状况以及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MOD13Q1,C6),通过投影转换、镶嵌裁剪和最大值合成等预处理,采用非参数Theil-Sen趋势估算与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以及变异系数等方法,生成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250 m分辨率植被生长季时空演变数据集,包含植被NDVI和EVI的变化趋势及其波动性特征等信息。通过数据共享,期望为全球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植被生态系统过去、现在、未来演变规律的深入认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植被指数 MANN-KENDALL检验 变异系数 生长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中国东北区域土壤水蚀数据集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瀚逸 熊俊峰 +3 位作者 侯渲 林晨 许金朵 马荣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283-297,共15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生态保障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剧,严重威胁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高时空分辨率土壤水蚀模拟对实现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土地退化监测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生态保障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剧,严重威胁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高时空分辨率土壤水蚀模拟对实现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土地退化监测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数据集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融合多源遥感数据,解构RUSLE模型,对模型各因子进行算法组合优选。结合水利部公开的东北区域主要水文监测站的年输沙量和输沙模数数据与RUSLE模型估算的土壤侵蚀模数对比验证,以时序相关性、均方根误差以及平均绝对误差三个精度作为评价指标选取最优因子算法组合,得到东北区域250 m土壤水蚀模数估算结果。本数据集可以较好地表征2001–2020年东北区域土壤水蚀模数空间分布及时间序列变化,为东北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以及土壤侵蚀评估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蚀模数 模型优选 东北区域 RUS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高原250 m分辨率植被生长季NDVI年际时空变化数据集(2001-2021年)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洋 杨雅萍 +1 位作者 陈晓娜 乐夏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46-57,共12页
蒙古高原对我国北方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植被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植被的时空变化格局与趋势是评估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MOD13Q1 NDVI数据,利用R语言调用Google Earth Engine服务进行月度最大值合... 蒙古高原对我国北方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植被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植被的时空变化格局与趋势是评估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MOD13Q1 NDVI数据,利用R语言调用Google Earth Engine服务进行月度最大值合成,之后使用R语言terra包完成生长季年度均值合成、变异系数计算、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以及Hurst指数计算,形成了2001-2021年蒙古高原250m分辨率植被生长季NDVI年际时空变化数据集,包含蒙古高原地区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格局和趋势特征信息。通过在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共享数据,为科学认识蒙古高原区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植被指数 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检验 变异系数 HURST指数 生长季 rg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高原500 m分辨率植被物候及变化趋势数据集(2001-2019年)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寅飞 杨雅萍 +1 位作者 乐夏芳 徐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23-36,共14页
蒙古高原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植被物候是气候条件季节和年际变化最直观、最敏感的生物指示器,利用植被物候数据可以很好地对蒙古高原的生态情况、气候变化进行探究。本研究基于MODIS土地覆盖... 蒙古高原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植被物候是气候条件季节和年际变化最直观、最敏感的生物指示器,利用植被物候数据可以很好地对蒙古高原的生态情况、气候变化进行探究。本研究基于MODIS土地覆盖动态产品(MCD12Q2 C6),通过提取子数据集、镶嵌拼接、投影转换和裁剪等预处理操作,采用非参数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与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方法,生成了2001-2019年蒙古高原500 m分辨率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生长季结束时间、生长季节长度、生长峰值时间四个物候期以及变化趋势数据。本数据可反映蒙古高原19年植被物候期的时空变化情况,结合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可探究植被物候变化对环境要素的响应及其反馈机制,并可为植被变化分析、气候变化、碳循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植被物候 时空分布 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 MCD12Q2 2001-20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2020年中国5 km分辨率逐月NDVI数据集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洋 杨雅萍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1期93-101,共9页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研究植被最常用的遥感指数之一。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对于植被变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数据集包含了中国区域1982–2020年的逐月最大值合成NDVI数据,主要基于NOAA CDR ...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研究植被最常用的遥感指数之一。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对于植被变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数据集包含了中国区域1982–2020年的逐月最大值合成NDVI数据,主要基于NOAA CDR AVHRR NDVI产品,使用R语言rgee包调用Google Earth Engine进行月最大值合成和裁剪等过程加工生成。本数据集可反映中国1982–2020年NDVI时空变化情况,可为中国地区植被变化分析、生态环境监测等提供长时间序列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中国 长时间序列 5km rg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高原500米分辨率动态生境指数数据集(2001-2018年)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颖彬 杨雅萍 +2 位作者 乐夏芳 陈晓娜 徐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58-68,共11页
蒙古高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高原地带,植被覆盖包括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戈壁荒漠等,利用遥感FAPAR数据监测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变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数据集基于FAPAR数据,利用ArcGIS及Python程序进行月最大值合成,... 蒙古高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高原地带,植被覆盖包括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戈壁荒漠等,利用遥感FAPAR数据监测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变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数据集基于FAPAR数据,利用ArcGIS及Python程序进行月最大值合成,结合动态生境指数DHI,形成了2001-2018年500米动态生境指数数据集,包含蒙古高原地区长时间序列DHI空间分布情况。该数据集的空间范围包括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全部以及俄罗斯南部,时间序列为2001-2018年,数据存储为.tif格式。通过数据共享,为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未来物种分布的预测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动态生境指数 DHI 500m 2001-20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概述
7
作者 孙辉 刘晓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0-309,共10页
青藏高原隆升作为新生代的重大地质事件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中,国内外学者利用气候数值模式开展了大量高原地形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隆升作为新生代的重大地质事件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中,国内外学者利用气候数值模式开展了大量高原地形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极大地提升了对地形抬升影响气候的物理机制以及高原隆升对古气候演化驱动作用的认识。本文简要回顾了过去有关青藏高原隆升气候效应数值模拟研究的进展,并按照高原隆升模拟研究发展的3个阶段总结了目前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从数值模拟结果看,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在隆升、生长和北移过程中其动力和热力作用对东亚季风的形成、南亚季风的演化、内陆干旱化的发展以及亚洲季风-干旱环境格局的变迁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不同区域地形隆升的气候效应不同,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效应与大陆漂移背景下海陆分布和古地理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南亚热带季风的建立是由大陆漂移的位置和热带辐合带季节性移动共同决定的,而东亚季风的建立则主要取决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北移。亚洲副热带干旱区的存在取决于大陆的位置和行星尺度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而亚洲内陆中纬度干旱区的形成则是青藏高原隆升的结果。本文最后简要梳理了高原隆升气候效应数值模拟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数值模拟 气候变化 亚洲季风 干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