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12.5米分辨率土壤流失方程坡度坡长因子数据集 被引量:1
1
作者 郑诚 史海静 +3 位作者 张少伟 税军峰 曹晓萍 姜艳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4期158-171,共14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壤流失方程坡度坡长因子是研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关键基础数据,也是土壤侵蚀模型USLE和CSLE中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基于ALOS 12.5m DEM数据,通过区域LS因子计算工具计算获取了... 黄河流域是中国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壤流失方程坡度坡长因子是研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关键基础数据,也是土壤侵蚀模型USLE和CSLE中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基于ALOS 12.5m DEM数据,通过区域LS因子计算工具计算获取了坡度因子、坡长因子、坡度坡长因子(LS因子)和坡长4个土壤流失关键因子数据。本数据集覆盖了整个黄河流域地区,空间分辨率为12.5m,可为区域水土流失评价、土地利用以及水土保持措施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因子 坡长因子 LS因子 DEM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12.5米分辨率水文地貌量化要素分析数据集
2
作者 成城 史海静 +2 位作者 张少伟 税军峰 曹晓萍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4期144-157,共14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文地貌要素分析对该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数据集以ALOS 12.5 m DEM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该DEM进行初步处理和水分分析计算得到黄河流域12.5 m分辨率...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文地貌要素分析对该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数据集以ALOS 12.5 m DEM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该DEM进行初步处理和水分分析计算得到黄河流域12.5 m分辨率的流向、汇流面积、流水线长度和河流网络4项水文分析因子数据。本数据集与不同分辨率的同期数据产品相比较,与真实河网吻合度较高,数据质量较好。本数据集可应用于流域水文、土壤水分、土壤侵蚀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形因子 河流网络 水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12.5米分辨率地形因子数据集
3
作者 姜艳敏 史海静 +3 位作者 张少伟 税军峰 曹晓萍 郑诚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4期127-143,共17页
黄河流域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是我国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地形因子的变化对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及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ALOS 12.5 m DEM数据,通过预处理、分幅、投影、地形指标计算等,获得了黄河流域坡度、... 黄河流域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是我国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地形因子的变化对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及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ALOS 12.5 m DEM数据,通过预处理、分幅、投影、地形指标计算等,获得了黄河流域坡度、坡向、综合曲率、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坡向变率、坡度变率、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地表切割深度和高程变异系数11项地形因子数据。经GLA14测高数据验证,ALOS 12.5 m DEM数据具有较高的绝对垂直精度,且它对地形的表达能力远高于GDEM 30 m和STRM 90 m分辨率的DEM数据。本数据集可为黄河流域地区植被恢复、土壤侵蚀定量评价及陆地水文分析等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形因子 DEM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叶”模型的2001-2016年贵州省LAI与APAR数据集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颖 周士杰 +1 位作者 金佳鑫 严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被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表征冠层结构与生长状态,是植物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APAR)的决定因子之一。LAI与APAR是植被的光合等生理...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被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表征冠层结构与生长状态,是植物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APAR)的决定因子之一。LAI与APAR是植被的光合等生理过程模拟的重要参数。“两叶模型”根据叶片光环境,将冠层抽象为“阳生叶”和“阴生叶”两类叶片,分别进行生理生态功能参数化与模拟。该模型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大叶模型”难以表征冠层复杂结构的不足,有效降低了从叶片到冠层尺度转换中的潜在误差,改善了冠层物质与能量的估算及模拟效果。本研究基于“两叶模型”框架,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利用GLASS LAI和PAR遥感产品,结合植被聚集指数和地表反照率数据,生产得到2001–2016年贵州省冠层阳生叶和阴生叶的LAI与APAR数据集。本数据集具有时序长、分辨率高等优点,可应用于区域植被生态功能变化、全球变化模拟等方面的研究,也可为模型模拟、遥感反演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植物吸收光合有效辐射 两叶模型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2-2018年中国及其毗邻地区基于植被功能类型的土地覆盖与香农多样性指数数据集
5
作者 严涛 金佳鑫 +1 位作者 朱青松 刘颖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土地覆盖是陆地表层的自然状态,表现为地表覆盖的类型、数量以及空间异质性特征(如景观多样性)等,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地覆盖数据是全球变化、物质与能量循环等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数据。遥感技术为土地覆盖变化监测提... 土地覆盖是陆地表层的自然状态,表现为地表覆盖的类型、数量以及空间异质性特征(如景观多样性)等,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地覆盖数据是全球变化、物质与能量循环等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数据。遥感技术为土地覆盖变化监测提供重要支撑,加深了人们对于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以及景观多样性响应的认识。本文以欧空局气候变化中心生产的土地覆盖数据为基础,利用交叉步行表,经尺度转换将原数据的离散土地覆盖类型转换为具有连续数值的植被功能类型比例,并基于此计算香农多样性指数,生产得到1992–2018年逐年0.05°的中国及其毗邻地区(70°E–140°E,15°N–55°N)土地覆盖与香农多样性指数数据集。本数据集具有时序长、分辨率高、定量化等优点,可应用于区域的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动态等方面的研究,也可为模型模拟、遥感反演等研究提供基础底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植被功能类型 香农多样性指数 遥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