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心邈 徐曼 +6 位作者 丁玲玲 荆京 龚浠平 董可辉 赵性泉 王拥军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索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改进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2病区应用脑血管病CDSS前(2020年1—11... 目的探索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改进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2病区应用脑血管病CDSS前(2020年1—11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脑血管病CDSS后(2021年1—11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评估脑血管病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3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51例,干预组68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71.7±11.8)岁,男性490例(75.3%);干预组平均年龄(72.3±10.2)岁,男性498例(73.2%)。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中,干预组入院48 h内不能行走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率(86.3%vs.65.0%,P<0.01)、出院时患者抗栓治疗率(98.1%vs.96.2%,P=0.03)、出院时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抗凝治疗率(70.1%vs.44.2%,P<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血管病CDSS有助于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人工智能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医疗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修订历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昕 李子孝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中国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于2008年制定,分别于2012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进行了多次修订。该指标体系是我国开展脑梗死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的标准,是脑梗死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反馈工具,在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脑梗死 质量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被引量:1
3
作者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脑血管病质控专病组 李子孝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是在2018年版本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包括27项质量控制指标。其中23项(85%)为医疗服务过程指标,覆盖了病情评估和急性期检查、急性期脑血管再灌注治疗、规范化治疗与并发症预防、二级预防等方面;4项(15%)...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是在2018年版本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包括27项质量控制指标。其中23项(85%)为医疗服务过程指标,覆盖了病情评估和急性期检查、急性期脑血管再灌注治疗、规范化治疗与并发症预防、二级预防等方面;4项(15%)为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结局指标,重点体现死亡率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该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估收治脑血管病的医疗机构为脑梗死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以达到促进脑梗死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质量控制指标 过程指标 结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与院内结局:基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的分析
4
作者 李秋菊 尹金风 +5 位作者 王春娟 杨昕 任添华 李子孝 谷鸿秋 姜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79,共7页
目的调查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2022年12月入组的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判定依据患者病史中的自我报告。院内结局包括入院2 d内行走、卒中... 目的调查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2022年12月入组的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判定依据患者病史中的自我报告。院内结局包括入院2 d内行走、卒中复发、院内死亡、院内并发症(肺栓塞、肺炎等)及出院回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与院内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109366例脑出血患者,男性68386例(62.5%),年龄63.0(53.0~72.0)岁,入院时NIHSS评分为6.0(2.0~13.0)分,住院天数为15.0(10.0~21.0)d。总计293例(0.3%)存在卒中前痴呆病史。与无卒中前痴呆患者相比,卒中前痴呆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比例更高、受教育程度更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卒中前痴呆可能与更高的院内并发症(OR 2.35,95%CI 1.46~3.83),特别是肺炎(OR 2.52,95%CI 1.57~4.08)事件相关,但两组患者在卒中复发(OR 1.45,95%CI 0.63~2.88)、院内死亡(OR 1.43,95%CI 0.80~2.50)、出院回家(OR 0.83,95%CI 0.46~1.60)等结局上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中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为0.3%,卒中前痴呆可能增加脑出血患者院内并发症尤其是肺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卒中前痴呆 患病率 院内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昕 张静 +1 位作者 李子孝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价病种医疗服务质量的标尺与持续医疗质量改进的工具。中国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试点应用、扩容推广和快速推进4个阶段。随着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将...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价病种医疗服务质量的标尺与持续医疗质量改进的工具。中国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试点应用、扩容推广和快速推进4个阶段。随着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将在医院评审、专科建设与评估以及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种 质量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医疗质量改进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晓晴 李子孝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4,共8页
以促进卒中指南推荐向临床实践转化应用为目标的卒中医疗质量改进成为应对全球卒中疾病负担的优先防控策略。本综述介绍了依托于学习型健康系统理念开展的多层面质量改进代表性研究、卒中再灌注治疗及时性的持续提升策略以及数字化时代... 以促进卒中指南推荐向临床实践转化应用为目标的卒中医疗质量改进成为应对全球卒中疾病负担的优先防控策略。本综述介绍了依托于学习型健康系统理念开展的多层面质量改进代表性研究、卒中再灌注治疗及时性的持续提升策略以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辅助卒中全流程质量管理的移动与远程医疗的应用。本文总结了目前卒中医疗质量改进领域的进展与潜在方向,以期为我国卒中医疗质量改进项目设计与开展、卒中医疗质量监测与改进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医疗质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质量研究理论概述与脑血管病实践
7
作者 闫皓宇 王春娟 +3 位作者 杨昕 翟屹 李子孝 谷鸿秋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6-1494,共9页
医疗质量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事关民生福祉。脑血管病是位列我国疾病负担第一的疾病。目前的脑血管病医疗质量研究和行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框架。本文从医疗质量的概念、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与常用理论模型几方面进行介绍,并列举... 医疗质量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事关民生福祉。脑血管病是位列我国疾病负担第一的疾病。目前的脑血管病医疗质量研究和行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框架。本文从医疗质量的概念、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与常用理论模型几方面进行介绍,并列举了脑血管病医疗质量研究实践案例,构建了由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框架,期望为脑血管病领域的医疗质量改进提供较为清晰的理论帮助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质量 脑血管病 卒中 理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评价应用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子孝 刘翔宇 +8 位作者 朱皞罡 王孟 杨昕 王春娟 姜勇 林琳 王韬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6期578-586,共9页
目的在保障敏感数据不脱离敏感域的前提下,在多中心架构中,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数据网关和安全沙箱建立“敏感域-公开域”隔离带,使用“阅后即焚”思想防止数据泄露,利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对数据和... 目的在保障敏感数据不脱离敏感域的前提下,在多中心架构中,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数据网关和安全沙箱建立“敏感域-公开域”隔离带,使用“阅后即焚”思想防止数据泄露,利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对数据和算法的调用进行跟踪记录。结果区块链秒平均写入通量达到9000条记录,特征检索时间不高于10 ms,能够在多中心协作和敏感信息受控场景中,开展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指标评价。系统在三家医疗机构的数据中完成初步验证。结论融合区块链、智能合约、安全沙箱、摘要生成等技术手段,可以在多中心架构上,初步实现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指标评价,为进一步应用知识提取、数字化追溯和跨域投放,助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奠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多中心协同 敏感信息保护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医疗质量评价与改进专家建议 被引量:30
9
作者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卒中学会 王拥军 +9 位作者 马旭东 王春娟 霍晓川 冀瑞俊 李晓青 刘慧慧 李淑娟 赵性泉 缪中荣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7期705-715,共11页
1背景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卒中已经跃居为我国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的比例超过全部卒中的80%[1-3]。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 1背景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卒中已经跃居为我国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的比例超过全部卒中的80%[1-3]。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始再灌注治疗,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急性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针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是被国际指南广泛推荐的有效治疗措施[4-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急性 溶栓 血管内治疗 质量管理 推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回眸2024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云云 李光硕 +6 位作者 马宇洁 李祉馨 沈柯佳 马瑛 孙大鹏 孙溢阳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2024年,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进展显著。全球卒中领域研究者们共同的智慧和努力进一步完善了脑血管病的诊疗和管理策略。在出血性卒中领域,特别是在硬膜下血肿和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方面,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性进展。同时,缺血性卒中作... 2024年,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进展显著。全球卒中领域研究者们共同的智慧和努力进一步完善了脑血管病的诊疗和管理策略。在出血性卒中领域,特别是在硬膜下血肿和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方面,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性进展。同时,缺血性卒中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静脉溶栓、动脉取栓和二级预防等多个方面,不断涌现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更坚实的证据。本文将对2024年脑血管病领域的关键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当前的研究热点,深入理解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再灌注 取栓 静脉溶栓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起步到辉煌——中国卒中临床研究发展20年
11
作者 熊云云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9-528,共10页
卒中是造成我国居民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负担。循证医学研究为卒中诊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指导,显著降低了卒中的残疾率与死亡率。近20年来,中国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围绕卒中诊疗的各个环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 卒中是造成我国居民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负担。循证医学研究为卒中诊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指导,显著降低了卒中的残疾率与死亡率。近20年来,中国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围绕卒中诊疗的各个环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卒中二级预防、脑细胞保护、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管理、卒中诊疗质量控制与管理等重要及热点领域贡献了诸多宝贵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卒中临床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卒中循证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概述了中国研究者在卒中诊疗循证实践方面的贡献与成就,并对下一阶段的卒中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脑血管病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再灌注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国际卒中大会亮点解读(二)——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的大门再次开启了吗?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春雪 李子孝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4期337-338,共2页
缺血性卒中发生后,会迅速出现神经细胞能量缺乏、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去极化和坏死等病理现象。如果此时对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针对性的阻断,从理论上会延缓神经细胞的死亡,减轻损伤。但是多年来缺血性卒中后神经保护治疗却... 缺血性卒中发生后,会迅速出现神经细胞能量缺乏、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去极化和坏死等病理现象。如果此时对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针对性的阻断,从理论上会延缓神经细胞的死亡,减轻损伤。但是多年来缺血性卒中后神经保护治疗却一直无法成功从基础研究转化到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卒中大会 神经保护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丁玲玲 李子孝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3期290-295,共6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应用于脑血管医疗领域将有助于减轻中国不断加剧的脑血管病疾病负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是AI在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实践应用。利用AI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应用于脑血管医疗领域将有助于减轻中国不断加剧的脑血管病疾病负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是AI在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实践应用。利用AI和医疗大数据开发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并通过将临床信息与知识库相匹配,提供基于循证证据的优化诊疗方案。在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CDSS可以辅助高危人群识别、急性期再灌注治疗决策支持、实现自动化病因分型以及二级预防策略的制定等,在提高脑血管病的医疗质量、改善患者结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未来脑血管病疾病管理的一项重要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人工智能 脑血管病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国家卒中临床指南2023版要点及解读——卒中的组织化服务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文洁 毛佳文 +2 位作者 侯叶叶 杨昕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2期1343-1351,共9页
卒中是重要的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是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卒中组织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相关机构的卒中医疗质量,提升卒中诊疗和康复的连贯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降低卒中死亡... 卒中是重要的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是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卒中组织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相关机构的卒中医疗质量,提升卒中诊疗和康复的连贯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降低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能力。英国国家卒中临床指南2023版对英国国家卒中临床指南2016版中的卒中组织化服务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本文介绍该指南2023年更新版本中卒中的组织化服务推荐要点并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缺血性卒中 组织化服务 指南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脑血管病诊疗和质量管理决策范式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孟 韩颖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7期639-642,共4页
脑血管病是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1],1990-2017年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3]。2017年因脑血管病医疗支出接近1400亿元人民币,构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4]。2005-2015年我国住院医疗服务需求增加接近6倍[5],... 脑血管病是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1],1990-2017年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3]。2017年因脑血管病医疗支出接近1400亿元人民币,构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4]。2005-2015年我国住院医疗服务需求增加接近6倍[5],但医疗诊疗和质量水平落后,静脉溶栓和心房颤动抗凝等诊疗决策执行率仅为20%~30%[6-9],而同期我国从事脑血管病诊疗的神经科医师数量仅增加了2倍[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大数据 医疗质量 管理决策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清素再摄取转运体编码基因甲基化与卒中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然 闵妍 +1 位作者 全柯华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178-1182,共5页
DNA甲基化与卒中预后相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及血清素再摄取转运体编码基因——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4(solute carrier family 6,member 4,SLC6A4)基因表达均受到DNA甲基化调控,可能通过多... DNA甲基化与卒中预后相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及血清素再摄取转运体编码基因——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4(solute carrier family 6,member 4,SLC6A4)基因表达均受到DNA甲基化调控,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在改善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DN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会导致BDNF的合成减少,从而通过抑制细胞黏附、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等多种机制影响卒中后的功能恢复;BDNF基因甲基化与神经可塑性相关,这可能解释其对卒中后康复治疗的影响;BDNF基因甲基化使杏仁核和海马体对恐惧的反射增强,导致卒中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SLC6A4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水平可能导致5-羟色胺能轴调节障碍,进而促进大脑和外周血小板聚集和局部血管收缩,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风险;SLC6A4基因甲基化可能通过影响运动皮质兴奋性、神经元可塑性以及影响炎症因子和免疫介质的释放,影响卒中后康复;同时可能通过影响海马神经元的可塑性以及犬尿氨酸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平衡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相关。本文主要通过综述既往相关研究,重点介绍BDNF和SLC6A4基因甲基化对卒中预后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清素再摄取转运体编码基因 DNA甲基化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在脑血管病临床医疗数据应用的模式探索
17
作者 肖瑞珠 李磊 +3 位作者 王孟 姜勇 郭敬鹏 朱皞罡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0期1089-1096,共8页
目的脑血管病是我国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诊疗服务形成海量的医疗数据,数据的安全应用与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多方共识、公开透明、防篡改和可溯源等特征,给脑血管病的数据管理与应用... 目的脑血管病是我国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诊疗服务形成海量的医疗数据,数据的安全应用与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多方共识、公开透明、防篡改和可溯源等特征,给脑血管病的数据管理与应用提供了优化的工具。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区块链数字身份在脑血管病医疗数据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架构。方法采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发行者、控制者、解析者、证明者和个人身份数据账户等角色,实现脑血管病医疗数字身份进行去中心化。研究选取了200个测试用户,对建立的模式进行基于数据交换和医疗影像数据的测试。结果基于数据交换的测试中,对于单用户,职责目录的保存并返回保存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为1.261 s,职责目录查看的平均响应时间为0.08 s,提交数据目录并返回页面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269 s。基于区块链及数字身份的医疗影像数据交换系统在测试期间运行稳定,在网络中断再通后能自动恢复对外提供服务。基于医疗影像数据场景中,写入通量为9090次/秒,平均响应时间为14.98 s,平均每秒遍历9012条数据。可靠性检查结果较好,容错能力达到1/3节点。结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能够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共享流通,在脑血管病的诊疗和管理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数字身份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回眸2023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拥军 熊云云 +6 位作者 李光硕 曹智鑫 王文洁 闫然 王利圆 路正钊 郝曼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共21页
在全球脑血管病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脑血管病的诊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涵盖了脑血管病多个领域和热点,例如: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取栓/溶栓,针对心房颤动的干预,血压管理等其他卒中急性期干预措施,为脑血管... 在全球脑血管病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脑血管病的诊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涵盖了脑血管病多个领域和热点,例如: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取栓/溶栓,针对心房颤动的干预,血压管理等其他卒中急性期干预措施,为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扎实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促进了脑血管病疾病负担的降低。本文对2023年脑血管病领域重要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临床研究的精华,并期待未来涌现出更多、更好的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血管病 再灌注 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心房颤动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及共患疾病诊疗模式探索与实践
19
作者 单凯 赵梦 +2 位作者 王春娟 李子孝 王晓岩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3-865,共3页
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卒中及共患疾病的关注逐步提高,但由于多病共存的特殊性和异质性,针对此类患者的诊治仍存在诸多不足和挑战。卒中及共患疾病的诊疗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疗机构的神经系统专科技术水平和多学科协同救治能力。... 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卒中及共患疾病的关注逐步提高,但由于多病共存的特殊性和异质性,针对此类患者的诊治仍存在诸多不足和挑战。卒中及共患疾病的诊疗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疗机构的神经系统专科技术水平和多学科协同救治能力。构建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是卒中救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疗机构应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优化要素配置和运行机制,建立高效的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从而实现卒中及共患疾病整体诊治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心共患疾病 妊娠相关卒中 诊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 被引量:2
20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编写组 +2 位作者 王拥军 许杰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0-451,共12页
中国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及TIA疾病负担沉重。LDL-C水平升高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评估患者LDL-C不达标的原因,制订进一步治疗策略、监测频率以提高达标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加强医务工作者对IS及TIA疾病长期管理... 中国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及TIA疾病负担沉重。LDL-C水平升高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评估患者LDL-C不达标的原因,制订进一步治疗策略、监测频率以提高达标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加强医务工作者对IS及TIA疾病长期管理及监测的认识,规范长期血脂管理临床实践,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组织相关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专家,基于循证证据和临床实践、经多轮专家意见收集和研讨,拟定本科学声明。本科学声明对IS及TIA患者长期血脂管理、长期血脂监测及重点患者血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提升IS及TIA患者的长期血脂管理临床规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管理 科学声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