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石膏中磷、氟资源回收技术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田诺 涂忠兵 +5 位作者 侯翠红 姜威 谷守玉 侯屹东 杨文娟 朱桂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5,共10页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工艺的副产物,产量大且大量堆存于矿山中,其夹带的磷、氟在堆存及利用过程中不仅存在渗漏风险,污染环境,也会加大其后续利用的难度。同时,磷、氟是支撑我国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资源,对磷石膏中磷资源、氟资源...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工艺的副产物,产量大且大量堆存于矿山中,其夹带的磷、氟在堆存及利用过程中不仅存在渗漏风险,污染环境,也会加大其后续利用的难度。同时,磷、氟是支撑我国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资源,对磷石膏中磷资源、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磷石膏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成分特性方面,磷石膏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钙,含量可达80%~90%,含有一定量的磷、氟及其他杂质。磷以可溶磷、难溶磷和共晶磷形态存在,可溶磷易污染环境,难溶磷可转化为可溶磷产生危害,共晶磷影响磷石膏在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氟以可溶氟和难溶氟形态存在,可溶氟污染地下水和土壤,难溶氟影响土壤酸碱度,危害生态环境。本文介绍了化学沉淀法、吸附法、水洗净化法、电凝聚法、膜分离法、生物修复法和生物淋洗法等磷、氟回收方法,并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磷石膏的磷氟回收利用进行了展望,磷、氟回收技术虽取得进展,但仍面临挑战,未来应着重于技术创新,提高回收效率;推进联合工艺集成与协同优化,优势互补;加速智能化与自动化进程,提升稳定性;拓展跨学科研究,形成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实现磷资源、氟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废物处理 回收利用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品位磷矿资源高效利用机制与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
作者 赵鑫 蔡慢弟 +2 位作者 董倩倩 李云驹 申建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1-1130,共10页
磷矿是生产磷肥的原料,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高品位磷矿开采过度,面临枯竭。充分利用中低品位磷矿,是磷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的关键。中低品位磷矿有效磷含量低,提高磷的活化利用效率是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的核心。然而,对中低品... 磷矿是生产磷肥的原料,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高品位磷矿开采过度,面临枯竭。充分利用中低品位磷矿,是磷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的关键。中低品位磷矿有效磷含量低,提高磷的活化利用效率是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的核心。然而,对中低品位磷矿的利用大多重视物理和化学方法的活化效应,忽视了植物自身根际效应的活化作用。植物通过调控根系形态与生理,以及根际互作效应,促进对中低品位磷矿养分的活化与吸收。这种基于根际过程的生物活化是磷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中低品位磷矿中磷的活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强化作物根际效应,挖掘植物的生物学潜力,提高作物对中低品位磷矿的综合利用效率,为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从根际效应层面剖析了中低品位磷矿高效利用的技术原理与途径。充分发挥作物高效利用磷的生物学潜力,有效利用作物的根际特性,实现土壤–作物–磷肥的匹配,开发"绿色"新型磷肥将是未来实现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加强磷矿中全量养分的综合利用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品位磷矿 磷开发利用 磷活化途径 根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温绍福 江润海 +3 位作者 朱城强 张梅 王春雪 侯秀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1-661,共11页
为探究解磷菌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对铅污染玉米根际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机制,采用盆栽试验在玉米根际分别施加无菌水(CK)、LB培养基(T1)、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T2)和乙酸钙不动杆菌发酵液(T3),研... 为探究解磷菌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对铅污染玉米根际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机制,采用盆栽试验在玉米根际分别施加无菌水(CK)、LB培养基(T1)、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T2)和乙酸钙不动杆菌发酵液(T3),研究了乙酸钙不动杆菌对玉米根际土壤铅的固定、转移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施加LB培养基、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及发酵液显著提高玉米根际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磷酸酶(ACP)活性。与CK相比,施加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使玉米根际土壤有效磷(AP)、残渣态铅含量分别增加43.47%、15.13%。所有处理均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OTU数目及优势菌属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O3-N含量是影响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与CK相比,施加LB培养基、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及发酵液均能降低玉米叶中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使玉米叶中MDA含量降低37.65%。与此同时,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及发酵液使玉米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降低;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使玉米株高、地上及地下部干重显著升高,同时叶和根中铅含量分别下降78.03%和44.07%。施加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离子交换态铅含量,增加土壤中残渣态铅含量,减轻土壤铅对玉米的胁迫,降低铅在玉米植株中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铅污染 解磷菌 土壤微生物 铅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磷矿山采空区绿色复垦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小双 李耀基 +1 位作者 宗世荣 王孟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3-156,共4页
以我国最大的露天磷矿开采企业——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为工程背景,云南磷化集团的磷矿山都分布在高原湖泊滇池的周边,具有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针对在矿区开展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一要求,以该... 以我国最大的露天磷矿开采企业——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为工程背景,云南磷化集团的磷矿山都分布在高原湖泊滇池的周边,具有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针对在矿区开展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一要求,以该企业所下属的昆阳、晋宁、尖山、海口等4大磷矿山的矿山开采采空区为实际研究对象,围绕绿色矿山建设中环境保护这个基本点,针对露天磷矿山(以云南磷化集团为例)开采与土地复垦等磷资源开发利用的2个环节,重点研究磷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等关键技术,并将矿山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在云南磷化绿色磷矿山建设过程中进行集成和综合示范。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磷矿行业的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技术、理论指导和工程示范,对于推动绿色磷矿山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磷矿山 环境保护 土地复垦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磷酸汽提法脱氟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宾宾 周琼波 +2 位作者 张晖 傅英 方世祥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9-50,共2页
在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过程中,湿法磷酸中的磷氟比(五氧化二磷与氟的质量比)≥250才能符合生产要求。采用汽提法脱氟技术,研究了汽提方式、汽提时间、磷酸温度、磷酸浓度及真空度对湿法磷酸脱氟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减压脱氟,将质... 在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过程中,湿法磷酸中的磷氟比(五氧化二磷与氟的质量比)≥250才能符合生产要求。采用汽提法脱氟技术,研究了汽提方式、汽提时间、磷酸温度、磷酸浓度及真空度对湿法磷酸脱氟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减压脱氟,将质量分数为50%的浓磷酸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氟含量2倍的白炭黑,将磷酸温度升高至100℃,真空度控制为20 k Pa,脱氟1 h,可使磷酸的磷氟比达到286.97,满足饲料级磷酸氢钙对湿法磷酸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脱氟 汽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孔距小抵抗线爆破技术在尖山磷矿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文 张智宇 +2 位作者 李小双 杨世飞 李锡斌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6,共4页
为改善尖山磷矿爆破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结合矿山生产进行多次试验,与原矿山爆破开挖方式对比分析,确定了更适合该矿山生产的宽孔距小抵抗线爆破方式。对大块率的统计和对振动的监测表明:炮孔密集系数m为2时,五次试验的... 为改善尖山磷矿爆破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结合矿山生产进行多次试验,与原矿山爆破开挖方式对比分析,确定了更适合该矿山生产的宽孔距小抵抗线爆破方式。对大块率的统计和对振动的监测表明:炮孔密集系数m为2时,五次试验的大块率比实验前矿山原方案的大块率分别降低了10.4%、16.7%、15.6%、11.5%和13.5%,且大块的最大外形尺寸比试验前大块的最大外形尺寸总体上要小;新爆破方式下单响药量增加,但实测振动速度与原方案产生的振动速度基本持平,振动主频也与原方式下相近。试验开挖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大块根底和超挖现象,优化了矿山爆破开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孔距小抵抗线 炮孔密集系数 大块率 爆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尾矿基矿山复垦基质土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谷守玉 赵漫茹 +6 位作者 侯翠红 王孟来 杜令攀 郭永杰 肖亚楠 苗俊艳 关红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192,共10页
昆阳磷矿地处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水质保护流域,矿山复垦及生态修复对滇池水域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以昆阳磷矿浮选产生的大量磷尾矿进行矿山复垦基质土改良,通过土柱淋溶试验提出有效生态修复方法,并在中试试验中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昆阳磷矿地处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水质保护流域,矿山复垦及生态修复对滇池水域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以昆阳磷矿浮选产生的大量磷尾矿进行矿山复垦基质土改良,通过土柱淋溶试验提出有效生态修复方法,并在中试试验中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流域矿山复垦提供新思路与方向。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以磷尾矿为基质,选取黑页岩、填料、堆肥、固磷剂、团粒剂为改良剂,探究改良剂对基质土入渗率、pH值、容重及饱和含水量等性质的影响因素,明确各改良剂不同添加量与基质土上述性质变化的关联;设计土柱淋溶试验模拟降雨环境,探究改良剂对磷尾矿磷含量的改良效果。经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当填料SZ添加量为15%、堆肥为12%、固磷剂FP-1为0.15%、团粒剂为0.02%时,淋滤液磷酸盐含量仅为0.18 mg/L(以P计),相较于对照处理CK,磷含量大幅下降97.8%,入渗率从7.464 mm/h提升至8.508 mm/h,pH值从6.87调整为7.23,EC值从2.625 mS/cm降低至0.961 mS/cm。中试试验深入实施阶段,对基质土进行物化性质分析,包括pH值、EC值、有机质、养分、重金属等检测指标,均达到《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2016)行业标准;渗滤液水质分析表明,pH值、EC值、磷酸盐、氟化物、重金属等重要检测指标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国家标准;各试验区内植物生长态势良好,验证了磷尾矿基矿山复垦基质土与种植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尾矿 基质土 生态修复 矿山复垦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镁磷土壤调理剂配施生物菌剂对设施红壤酸化消减效果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耿川雄 马心灵 +7 位作者 杨景华 武建林 周敏 陈安强 郭永杰 周金华 孔垂思 郑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6-1062,共7页
【目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究钙镁磷土壤调理剂对设施红壤酸化消减效果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意大利生菜为材料,在设施红壤上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处理:对照(当地常规施肥)、处理T1(当地常规施肥+钙镁磷土壤调理剂1500 kg/... 【目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究钙镁磷土壤调理剂对设施红壤酸化消减效果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意大利生菜为材料,在设施红壤上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处理:对照(当地常规施肥)、处理T1(当地常规施肥+钙镁磷土壤调理剂1500 kg/hm^(2))、处理T2(当地常规施肥+钙镁磷土壤调理剂3000 kg/hm^(2))、处理T3(当地常规施肥+钙镁磷土壤调理剂6000 kg/hm^(2))、处理MT3(当地常规施肥+钙镁磷土壤调理剂6000 kg/hm^(2)+生物菌剂),每个处理重复3次。测定收获期生菜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以及土壤pH、有机质等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处理T3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和交换性钙含量,尤以对全磷含量提高最为显著,增幅22.56%;与CK相比,处理T3 pH、盐基饱和度和生菜V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0.7个单位、257.14%和14.40%,交换性酸、交换性铝和有效锰含量分别显著降低600.00%、75.00%和37.27%;与处理T3相比,处理MT3水解性氮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生菜株高分别显著提高44.56%、4.01%和11.29%;影响设施生菜地主要细菌群落(门水平)的关键环境因子分别为有机质(29.8%)、pH(24.9%)和速效钾(16.3%)。【结论】施用6000 kg/hm^(2)钙镁磷土壤调理剂,可提高设施红壤pH,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消减土壤酸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细菌群落结构,其配施微生物菌剂可提高生菜株高和V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酸性障碍 土壤团粒结构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级湿法磷酸脱除硫酸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琼波 韩增辉 +4 位作者 张晖 刘润哲 龚丽 何宾宾 姜威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28,60,共3页
饲料级湿法磷酸中硫酸根的含量会影响饲料级磷酸钙盐的品质及物理特性。以磷精矿为脱硫剂,研究了不同磷酸浓度下脱硫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磷酸脱硫效果的影响,为生产合格的饲料级磷酸提供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以稀磷酸(五氧... 饲料级湿法磷酸中硫酸根的含量会影响饲料级磷酸钙盐的品质及物理特性。以磷精矿为脱硫剂,研究了不同磷酸浓度下脱硫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磷酸脱硫效果的影响,为生产合格的饲料级磷酸提供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以稀磷酸(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为25.13%)和浓磷酸(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为48.56%)为研究对象,以磷精矿粉为脱硫剂,可以有效脱出湿法磷酸中的硫酸根;控制反应时间为3 h时,对于稀磷酸和浓磷酸,当脱硫剂用量分别为磷酸的5%和8%时,脱硫反应基本完成,脱硫率可达到80%以上;当脱硫时间为3 h时,反应温度对稀磷酸的脱硫效果影响不大,但对于浓磷酸则反应温度宜控制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硫酸根 磷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包裹缓释肥对水稻生长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晓淑 侯翠红 +5 位作者 陈新平 丁茂 束维正 王孟来 井红权 张务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研究地上、地下养分供需匹配、保障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一次性施肥产品及配套施用技术,是现代化、规模化、轻简化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本文探究无机包裹型缓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为水稻养分高效吸收和管理精准轻简的施肥策略提供理... 研究地上、地下养分供需匹配、保障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一次性施肥产品及配套施用技术,是现代化、规模化、轻简化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本文探究无机包裹型缓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为水稻养分高效吸收和管理精准轻简的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分次施肥(FP)、一次性施用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DF)和减量20%一次性施用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JF),比较水稻生长发育、花前花后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移、产量、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特征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一次性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DF处理水稻产量达8403.57 kg/hm 2,较常规施肥FP处理增产13.02%,减量20%一次性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JF处理与FP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DF处理可在改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的同时提高花后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FP处理提高16.18%。DF、JF处理促进了水稻根系的发育,分蘖期总根长达455.84~530.42 cm,较FP处理提高12.13%和30.48%。整个生育期内DF、JF处理土壤无机氮浓度(59.45~14.96 mg/kg)始终高于FP处理(55.84~12.71 mg/kg)。DF处理较FP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23.01%、当季回收率显著提高63.80%、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13.01%。一次性基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可实现水稻增产,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为水稻高产高效和轻简化栽培提供了增效肥料产品和可行性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释氮肥 氮素积累转移 根系形态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微生物协同磷矿粉强化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绍福 朱城强 +3 位作者 江润海 汪雨蓉 侯秀丽 王春雪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80,共8页
植物修复重金属铅(Pb)污染土壤已成为矿区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之一,解磷微生物、磷矿粉强化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已成为土壤生态恢复的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机制及其固化土壤Pb的生物化学过程,分析了磷矿粉施... 植物修复重金属铅(Pb)污染土壤已成为矿区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之一,解磷微生物、磷矿粉强化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已成为土壤生态恢复的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机制及其固化土壤Pb的生物化学过程,分析了磷矿粉施用改变土壤重金属Pb存在形态的化学过程,剖析了解磷微生物—磷矿粉协同作用对植物促生作用及改变Pb形态提高植物耐性的生物化学过程。(1)解磷微生物通过生物吸附和生物转化方式将Pb与土壤中游离的磷酸根(PO_(4)^(3-))结合形成沉淀,降低Pb在土壤中的迁移,缓解重金属毒害;(2)解磷微生物分泌有机酸、磷酸酶、植酸酶和C-P裂解酶等将磷矿粉转化为可溶性磷酸盐与Pb结合,强化对Pb的钝化;(3)磷矿粉通过沉淀、吸附络合和离子交换的方式改变Pb在土壤中的形态;同时磷矿粉游离出的PO_(4)^(3-)被植物吸收后可以改变Pb^(2+)在植物细胞内的形态与分布,以磷酸盐沉淀的形式分布于根系表面细胞壁或液泡内,减少植物地上部Pb^(2+)的累积;(4)总结了解磷微生物协同磷矿粉与植物修复土壤Pb污染的共存体系优势,并对今后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Pb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 解磷微生物 磷矿粉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粉体造粒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12
作者 傅晓旋 任韬宇 +4 位作者 胡家慧 陈路路 肖亚楠 王芳 黄成东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67-1874,共8页
造粒在粉体加工领域是常见的技术,将微小粉粒转变为结构更稳定的大颗粒,提升产品质量,便于运输和储存,为领域的粉体造粒工艺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VOSviewer软件对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中相关... 造粒在粉体加工领域是常见的技术,将微小粉粒转变为结构更稳定的大颗粒,提升产品质量,便于运输和储存,为领域的粉体造粒工艺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VOSviewer软件对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中相关粉体造粒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粉体造粒的研究进程、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及前沿3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自2013年起,粉体造粒领域年发文量波动上升,显示研究深入发展。美国以高校为中心形成突出实力网络;中国发文量全球第一。粉体造粒研究领域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备受关注的工艺参数与添加助剂的优化、模型构建与大数据算法的引入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在今后会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造粒 文献计量分析 可视化分析 WoSCC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磷矿反浮选硅酸盐捕收剂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富青 王巍 +3 位作者 潘志权 罗惠华 池汝安 黄齐茂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8-111,共4页
通过zeta电位仪、全自动表面张力仪等仪器从浮选机理角度对改性阳离子捕收剂W-2和传统的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的浮选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了两者作为反浮选药剂时的纯矿物上浮率、表面张力、接触角、Zeta电位、红外吸收光谱等指标。结果表... 通过zeta电位仪、全自动表面张力仪等仪器从浮选机理角度对改性阳离子捕收剂W-2和传统的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的浮选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了两者作为反浮选药剂时的纯矿物上浮率、表面张力、接触角、Zeta电位、红外吸收光谱等指标。结果表明,化学改性改善了W-2的水溶性和分散性,使药剂的利用效率提高;其表面张力降低,起泡能力、润湿性增强,从而使药剂在磷矿反浮选硅酸盐时的捕收性能、药剂分散性、pH适应范围等性能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收剂 阳离子 纯矿物 浮选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副产氟硅酸制备无水氟化氢联产水玻璃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宾宾 张晖 +1 位作者 方世祥 傅英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47,共2页
利用磷肥副产物氟硅酸制备无水氟化氢联产水玻璃,研究了其工艺原理及条件。其中氢氟酸各项指标均达到GB 7744—2008《工业氢氟酸》的要求,水玻璃作为低品位胶磷矿正浮选抑制剂,当原矿五氧化二磷品位为22.71%、氧化镁和二氧化硅质量分数... 利用磷肥副产物氟硅酸制备无水氟化氢联产水玻璃,研究了其工艺原理及条件。其中氢氟酸各项指标均达到GB 7744—2008《工业氢氟酸》的要求,水玻璃作为低品位胶磷矿正浮选抑制剂,当原矿五氧化二磷品位为22.71%、氧化镁和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分别为3.21%和22.17%时,经正浮-粗-精-扫作业与反浮一次粗选作业选别后,获得最终精矿中五氧化二磷品位为29.99%、氧化镁质量分数为0.85%。该工艺具有经济技术可行,循环利用氟和硅资源,节能,环保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酸 无水氟化氢 浮选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镁中低品位磷矿反浮选捕收剂的合成及其浮选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梁欢 李博洋 +2 位作者 沈博玮 杨成 潘志权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48,共5页
对脂肪酸进行了结构修饰和功能基团衍生,研制了一种新型捕收剂α-磺酸基硬脂酸钠。对新型捕收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单矿物试验结果表明,α-磺酸基硬脂酸钠比硬脂酸钠分离胶磷矿石效果更好。采用α-磺酸基硬脂酸钠与硬脂酸钠复配的捕收剂... 对脂肪酸进行了结构修饰和功能基团衍生,研制了一种新型捕收剂α-磺酸基硬脂酸钠。对新型捕收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单矿物试验结果表明,α-磺酸基硬脂酸钠比硬脂酸钠分离胶磷矿石效果更好。采用α-磺酸基硬脂酸钠与硬脂酸钠复配的捕收剂PL-3对四川省马边磷矿实际矿物进行了单一反浮选试验,获得了P_2O_5品位32.37%、回收率90.40%、MgO含量0.94%的浮选精矿,浮选指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 α-磺酸基脂肪酸 反浮选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梯度下湿法磷酸合成工业磷酸一铵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宾宾 张晖 +3 位作者 王孟来 李小双 方世祥 傅英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0,共4页
以湿法磷酸净化连续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新工艺为背景,以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为20%的湿法磷酸为原料,钡盐为脱硫剂,碳酸钾为脱氟剂,二氧化硅为助剂,采用化学沉淀法一次性除硫脱氟预处理,脱硫率及脱氟率分别为83%和87.82%,再通过连续2次的... 以湿法磷酸净化连续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新工艺为背景,以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为20%的湿法磷酸为原料,钡盐为脱硫剂,碳酸钾为脱氟剂,二氧化硅为助剂,采用化学沉淀法一次性除硫脱氟预处理,脱硫率及脱氟率分别为83%和87.82%,再通过连续2次的氨中和、连续双效浓缩、连续结晶,制备得到工业级磷酸一铵。合成的工业磷酸一铵的化学组成(质量分数):N,11.85%、P2O5,59.62%、NH4H2PO4,96.68%、F-,0.17%、SO42-,0.64%,达到了工业级磷酸一铵优等品标准(GB 10205—2009《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氟 脱硫 工业磷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黄磷渣改性制备云贵川地区水稻专用肥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杰 谷守玉 +6 位作者 侯翠红 侯黎爽 刘玉琼 王孟来 杜雄雁 姜威 刘祖锋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9-86,共8页
黄磷渣是电炉法生产黄磷产生的副产物,年排放量达到数百万吨,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硅。针对黄磷渣堆存量大、利用价值低等问题,通过在源头添加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助剂,在保证黄磷生产磷高效逸出的同时,实现炉渣中硅、钙的协同活化,... 黄磷渣是电炉法生产黄磷产生的副产物,年排放量达到数百万吨,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硅。针对黄磷渣堆存量大、利用价值低等问题,通过在源头添加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助剂,在保证黄磷生产磷高效逸出的同时,实现炉渣中硅、钙的协同活化,进一步生产水稻专用肥,实现黄磷渣的高值化利用。改性黄磷渣的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表征结果表明:添加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助剂的黄磷在1450℃熔融60 min,磷逸出率达到95.56%,黄磷渣中有效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36.45%、有效氧化钙质量分数为47.46%,渣系呈良好的玻璃相结构,有利于释放活性营养元素,且源头添加的微量元素助剂保留在渣相中。根据云贵川水稻营养需肥规律及大中微量元素的协同增效配伍作用,以改性黄磷渣为主要中量元素原料,设计了水稻专用肥16N-10P_(2)O_(5)-14K_(2)O+7SiO_(2)+10CaO+0.45Zn产品。水稻专用肥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氮有效性为99%、五氧化二磷有效性为98.81%、氧化钾有效性为99.15%、二氧化硅有效性为93.88%、氧化钙有效性为88.53%、锌有效性为9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黄磷渣 水稻专用肥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稀磷酸预处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宾宾 张晖 +2 位作者 周琼波 方世祥 傅英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5-56,66,共3页
针对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浓磷酸脱重(脱重金属)后过滤难等问题,提出陈化稀磷酸脱重-过滤-浓缩-脱氟-后续产品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当硫化钠加入量为计算量的11倍、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0 min、搅拌速度为400 r/min时,脱重清酸中As... 针对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浓磷酸脱重(脱重金属)后过滤难等问题,提出陈化稀磷酸脱重-过滤-浓缩-脱氟-后续产品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当硫化钠加入量为计算量的11倍、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0 min、搅拌速度为400 r/min时,脱重清酸中As的质量分数为7×10^(-6)~8×10^(-6),达到1.0×10^(-5)以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重金属 硫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磷矿预先脱泥-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宁 刘润哲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65,69,共4页
某胶磷矿选厂入磨原矿中-0.074 mm粒级含量7.05%,这部分矿石一方面影响磨矿分级效果,另一方面影响浮选效果。为解决该问题进行了预选脱泥,即-0.074 mm粒级矿样直接浮选,而对+0.074 mm粒级矿样进行磨矿-浮选,结果表明,与原矿直接磨矿-浮... 某胶磷矿选厂入磨原矿中-0.074 mm粒级含量7.05%,这部分矿石一方面影响磨矿分级效果,另一方面影响浮选效果。为解决该问题进行了预选脱泥,即-0.074 mm粒级矿样直接浮选,而对+0.074 mm粒级矿样进行磨矿-浮选,结果表明,与原矿直接磨矿-浮选相比,脱泥磨矿效果可以提升8.90%,脱泥浮选产率提高了0.46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了3.37个百分点,调整剂用量下降了0.64%,捕收剂用量下降了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磷矿 脱泥 磨矿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磷矿山大型斜坡箕斗运输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小双 李耀基 +1 位作者 王孟来 朱建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21,共5页
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昆阳磷矿二矿区为工程背景,在进行实地调研其具体地质采矿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测以及技术经济方案可行性论证等多种研究手段,探讨了露天磷矿山的大型斜坡箕斗运输工艺。结果表明:1与传统的单斗卡... 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昆阳磷矿二矿区为工程背景,在进行实地调研其具体地质采矿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测以及技术经济方案可行性论证等多种研究手段,探讨了露天磷矿山的大型斜坡箕斗运输工艺。结果表明:1与传统的单斗卡车运输工艺相比,大型斜坡箕斗运输工艺具有运输成本低廉、空气与噪音污染小、能耗低的优点,在采场垂直开采深度≥85 m的深凹开采阶段具有较大优势。2大型斜坡箕斗运输工艺初期投资较大,系统相对固定,工艺环节较多,在采场垂直开采深度<85 m的浅部开采阶段具有较大的应用局限性。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该矿区或类似条件下的露天采场运输工艺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磷矿山 大型斜坡箕斗运输工艺 理论分析 现场实测 方案可行性 技术经济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