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平开放模式下的天然气管网输气能力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步亚冉 吴长春 +2 位作者 左丽丽 陈潜 刘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9-137,共9页
输气能力分配规则是天然气管网公平开放制度的重要内容,而管网输气能力计算是规则实施的基础。如何校核以及分配输气能力成为天然气管网运营的关键问题。为此,根据中国目前天然气管网应用的“点对点”交易模式,将天然气管网输气能力划... 输气能力分配规则是天然气管网公平开放制度的重要内容,而管网输气能力计算是规则实施的基础。如何校核以及分配输气能力成为天然气管网运营的关键问题。为此,根据中国目前天然气管网应用的“点对点”交易模式,将天然气管网输气能力划分为技术输气能力和商业输气能力,并用稳态优化模型对其进行了计算,然后基于市场需求和3种输气能力分配规则将该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最终确定可用于输气能力交易的商业输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相比于用最大总输气量描述管网的输气能力,技术输气能力的帕累托解集能够描述不同流量分布下管网能达到的最大输气量;②输气能力分配规则影响管网准入的公平性,监管部门应对规则进行明确或限制;③商业输气能力分配的合理性取决于对市场需求的预测精度。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提出的天然气管网输气能力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能够直接用于输气能力分配并帮助管网公司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管网运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网 公平开放 第三方准入 技术输气能力 商业输气能力 “点对点”模式 运行优化 稳态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天然气埋地管道防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干扰措施及其缓解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国飞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7-62,共6页
广东地区天然气埋地管道因受高压直流输电(HVDC)接地极干扰,采用了铺设锌带、阀室接地、阴极保护等防干扰措施,通过管道电位和腐蚀速率分析研究了这些防干扰措施对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管道方的防干扰措施可以在一定... 广东地区天然气埋地管道因受高压直流输电(HVDC)接地极干扰,采用了铺设锌带、阀室接地、阴极保护等防干扰措施,通过管道电位和腐蚀速率分析研究了这些防干扰措施对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管道方的防干扰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管道受到的干扰,但控制干扰源与管道的间距、减少接地极放电时长、降低接地极放电频次才是效果最佳的防干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阴极保护 直流干扰 缓解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天然气流量计检定工艺智能控制系统 被引量:13
3
作者 温凯 韩旭 +3 位作者 李灿 牛锦皓 周雷 徐洪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4-133,共10页
随着天然气贸易交接计量站点和交接量的逐年增多,天然气流量计检定需求量不断增大,常规人工检定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亟需一套安全、高效、智能的检定方法。为了提升天然气流量计检定站场检定效率,以广州天然气大流量检定站为例,基... 随着天然气贸易交接计量站点和交接量的逐年增多,天然气流量计检定需求量不断增大,常规人工检定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亟需一套安全、高效、智能的检定方法。为了提升天然气流量计检定站场检定效率,以广州天然气大流量检定站为例,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结合现场生产数据构建站场水力仿真模型和流量调节控制器,实现了流量计检定工艺的智能控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气流量计的实流检定工艺复杂,检定准确度要求高,调节频繁难度大,常规的机理建模与简单反馈控制方法无法实现检定工艺的自动控制;②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的检定站水力仿真模型在保证计算速度的前提下较好地模拟了站场的实际流动状态;③结合现场专家经验与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建立的天然气流量计检定智能控制器可以根据当前工况给出合理的开阀方案;④以检定站水力模型与智能控制器为核心所构建的智能检定软件经过实验检验,可以较好地服务于现场。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天然气流量计检定智能化和应用落地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流量计 计量检定 水力仿真 流量调节 BP神经网络 站场建模 智能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能量计量关键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岩 李海川 +4 位作者 宋超凡 杨嘉伟 肖永兵 林俊杰 邓凡锋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23,共6页
天然气是支撑化石燃料最大限度减碳的清洁低碳能源,能量计量相对传统体积、质量计量方式,更能客观公平地反映天然气的价值属性。随着天然气来源的多样性、组成的复杂性,加之能量计量涉及的技术的广泛性、技术难度和数字化、智能化驱动... 天然气是支撑化石燃料最大限度减碳的清洁低碳能源,能量计量相对传统体积、质量计量方式,更能客观公平地反映天然气的价值属性。随着天然气来源的多样性、组成的复杂性,加之能量计量涉及的技术的广泛性、技术难度和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智慧管网”革命,该文根据国内外能量计量的技术和标准发展现状,针对涉及的mt法、HPPP法、PVTt法不同流量计量方式的原理进行归纳,结合国内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总结各方法的技术难点,提出降低计量不确定度的优化措施;针对热值计量中直接法、间接法和关联法及智能化能量计量等关键技术,提出构建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零级热量计、气体标准物质、分析仪器的能量计量溯源体系,研发适用复杂气源气体流量、气质组成的智能在线校准方法是今后能量计量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能量计量 流量计量 热值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天然气管道清管过程中的斜管倾角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庞钰 李长俊 +1 位作者 吴瑕 黄永恒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6-131,共6页
穿越隧道的天然气管道因受到清管器的强烈撞击会产生应力集中问题,进而可能产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了保证隧道天然气管道的清管安全,以某隧道穿越管道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显示动力学平台,建立了隧道天然气管道支墩敷设及覆土敷设管... 穿越隧道的天然气管道因受到清管器的强烈撞击会产生应力集中问题,进而可能产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了保证隧道天然气管道的清管安全,以某隧道穿越管道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显示动力学平台,建立了隧道天然气管道支墩敷设及覆土敷设管道清管模型,考虑支墩敷设与覆土敷设2种敷设形式,分析了清管器质量、清管器初始速度及斜管倾角等关键参数下清管器的冲击载荷,研究了穿越隧道管道在清管作业时,斜管倾角与清管器速度的关系,并建立了安全清管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清管器质量对管道应力影响较小,斜管倾角与清管器初始速度的增加均会引起管道应力的增大;斜管倾斜角度对支墩敷设管道的应力影响较大,当所输送介质压力较大(10 MPa及以上)时,应避免出现支墩敷设管道的斜管倾角大于30°的情况,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其控制在25°以内,覆土敷设管道的斜管倾斜角度在20°以内时,清管作业安全。所得结论有助于穿越隧道管道的设计及清管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天然气管道 清管器 斜管倾角 初始速度 峰值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相对渗透率模型
6
作者 崔传智 隋迎飞 +2 位作者 王一单 吴忠维 李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分析聚合物颗粒运移规律;而描述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过程中油水流动规律及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研究较少。首先,分析聚合物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非均匀分布现象,引入生物流体力学中红细胞树状叉体积分数分布理论,建立考虑聚合物颗粒相分离机制影响的体系黏度表征方法;其次,基于分形理论与渗流理论,建立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模型,通过与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验证模型准确性,并分析各因素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影响。该研究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开发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黏度表征 分形理论 相渗曲线 聚合物颗粒分散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平衡法的加臭剂四氢噻吩品质鉴定方法
7
作者 宋超凡 张苏敏 +3 位作者 吴岩 李海川 刘仁红 李志昂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规范和补充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品质鉴定方法,解决单一气相色谱法定性不准确及定量不全面的技术问题。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四氢噻吩加臭剂进行品种定性,分别采用质量平衡法、气相色谱法、卡尔·费休法、电感... 目的规范和补充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品质鉴定方法,解决单一气相色谱法定性不准确及定量不全面的技术问题。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四氢噻吩加臭剂进行品种定性,分别采用质量平衡法、气相色谱法、卡尔·费休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四氢噻吩加臭剂中有机化合物、水分及金属无机杂质的含量,计算得到四氢噻吩加臭剂纯度。结果四氢噻吩定性分析谱图与标准谱图的匹配率达到96%以上,质量平衡法克服了由于化合物不同理化性质造成的响应值差异而无法准确测定主要成分含量的缺点,最终质量分数定量分析结果达到99.703%。结论与标准品标称值相比较,质量平衡法的纯度定量结果更吻合,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品质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平衡法 加臭剂 四氢噻吩 有机硫化合物 品种定性分析 纯度定量分析 品质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拉-拉疲劳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陈易诚 邓杨芳 +3 位作者 王红彬 于国强 高希光 宋迎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104,共7页
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在室温和800℃、1000℃、1200℃氩气环境下开展了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的拉-拉疲劳实验。获取了四种温度条件下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的S-N曲线。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室温环境与高... 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在室温和800℃、1000℃、1200℃氩气环境下开展了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的拉-拉疲劳实验。获取了四种温度条件下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的S-N曲线。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室温环境与高温环境下材料疲劳特性的差异以及材料疲劳极限随实验温度的变化规律。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试件断口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800℃以上高温氩气环境下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要大幅低于室温环境,并且800℃、1000℃、1200℃三种温度下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阶梯下降的规律。室温环境下材料失效前的最大应变在0.41%左右,800℃~1200℃范围内材料失效前的最大应变在0.2%左右。高温条件下疲劳断裂试件断口纤维拔出现象较室温试件明显,并且纤维拔出程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实验结果证明在惰性气体环境下温度仍对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大应变数据可用于判断材料的疲劳损伤程度。高温条件下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内部界面性能会出现衰退导致材料的疲劳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陶瓷基复合材料 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 疲劳性能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复合管中L360MS管线钢焊接接头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以及疲劳寿命预测
9
作者 李洋阳 王基翔 +2 位作者 周培山 徐颖超 王斌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3,共9页
以NiCrMo-3合金作为焊接材料,对L360MS管线钢/N08825镍基合金双金属复合管进行多层多道对接焊,剥离N08825镍基合金覆层后测试了L360MS管线钢焊接接头的硬度和拉伸性能。参考实际运行条件,对L360MS管线钢焊接接头进行疲劳裂纹扩展试验,... 以NiCrMo-3合金作为焊接材料,对L360MS管线钢/N08825镍基合金双金属复合管进行多层多道对接焊,剥离N08825镍基合金覆层后测试了L360MS管线钢焊接接头的硬度和拉伸性能。参考实际运行条件,对L360MS管线钢焊接接头进行疲劳裂纹扩展试验,采用柔度法获得不同区域的裂纹长度-循环次数曲线,基于Paris公式研究不同区域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并对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拉伸试验后,接头试样在母材处断裂,焊缝呈高强匹配状态;焊缝硬度在220~250 HV,明显高于母材(170~185 HV),最高值出现在邻近熔合线焊缝区域,最低值出现在热影响区。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中的疲劳裂纹主要以沿晶和穿晶方式扩展,但焊缝中疲劳裂纹扩展路径更加曲折,并伴有分叉现象,甚至出现环形裂纹。热影响区的Paris材料常数C最大,母材次之,焊缝最小,在应力比0.1下母材和热影响区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较快,焊缝区域最慢。对材料常数C修正后,得到疲劳裂纹沿深度方向扩展的寿命预测公式,预测得到内部存在沿管体周向的半椭圆裂纹的管道热影响区的疲劳寿命最短,该区域是焊接接头疲劳性能最薄弱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360MS管线钢 焊接接头 疲劳裂纹扩展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交流电气化铁路对埋地管道交流干扰评估与缓解措施
10
作者 童庆 董旭 +4 位作者 彭瑞宁 高勇 刘建兵 卢艳超 李斌彬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2,共8页
新建交流电气化铁路与邻近埋地金属管道存在多处空间交叉或近间距长距离并行,管道存在交流干扰腐蚀风险。基于现场详细测试,结合数值模拟方法评估了新建电气化铁路对管道交流干扰风险,并开展了干扰防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受电气化铁路... 新建交流电气化铁路与邻近埋地金属管道存在多处空间交叉或近间距长距离并行,管道存在交流干扰腐蚀风险。基于现场详细测试,结合数值模拟方法评估了新建电气化铁路对管道交流干扰风险,并开展了干扰防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受电气化铁路动态干扰管道的干扰电压达6.8 V,管道交流干扰电流密度达54.22 A/m^(2),需对管道采取干扰缓解措施。采取敷设水平缓解锌带措施后,管道最大交流干扰电压降低至3.7 V,最大交流干扰电流密度降低至29.3 A/m^(2),满足管道交流干扰防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气化铁路 埋地管道 交流干扰 数值模拟 缓解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气库压差发电嵌入方式与工艺模拟分析
11
作者 周军 叶展鹏 +4 位作者 林宇 梁光川 胡承强 蒋轩 王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7,共9页
目的探索并推动储气库天然气压差发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储气库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同时弥补国内在压差发电机组嵌入储气库可行性分析方面的不足。方法围绕储气库天然气压差发电注采流程,分析压差发电在储气库中的嵌入方式,建立注采... 目的探索并推动储气库天然气压差发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储气库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同时弥补国内在压差发电机组嵌入储气库可行性分析方面的不足。方法围绕储气库天然气压差发电注采流程,分析压差发电在储气库中的嵌入方式,建立注采站单台、注采站双台、井口、井场及联合发电共5种嵌入方式下压差发电工艺仿真模型,同时分析天然气压差发电影响因素、降压运行方式、分流运行方式与不同嵌入方式下压差发电运行结果及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针对注采站单台嵌入方式,为保障机组安全运行,可以采用分流运行方式控制进气流量,或降压运行方式对进气压力进行控制;双台嵌入方式可完全回收注采站压力能;井场嵌入方式仅比井口嵌入方式减少发电功率251.88 kW,约3.4%。结论该研究有利于了解嵌入方式对储气库系统低碳运行的影响,明确不同嵌入方式的优劣性,平衡嵌入压差发电的储气库系统运行碳排放量与机组的嵌入数量,对储气库嵌入压差发电机组项目的规划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压差发电 工艺仿真 发电功率 嵌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气管道高后果区蒸气云爆炸超压预测方法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迟明华 蒋宏业 +2 位作者 吕超 李又绿 何方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127,共7页
为准确预测输气管道高后果区在发生蒸气云爆炸事故时的超压分布情况,对国内外运用较为广泛的蒸气云爆炸超压预测经验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调研,并分别应用其对某输气管道全尺寸泄漏燃爆实验进行超压预测,结合实验数据和输气管道高后... 为准确预测输气管道高后果区在发生蒸气云爆炸事故时的超压分布情况,对国内外运用较为广泛的蒸气云爆炸超压预测经验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调研,并分别应用其对某输气管道全尺寸泄漏燃爆实验进行超压预测,结合实验数据和输气管道高后果区管理现状进行方法准确性和工程适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等效TNT假设的Henrych模型、Mills模型和等效TNT当量数值模拟方法均不适合准确预测蒸气云爆炸超压,TNO多能法和混合气体数值模拟方法所预测的结果较为接近实验结果。TNO多能法使用简便且推广性强,但主观性较大,易高估或低估爆炸后果;混合气体数值模拟方法操作繁琐且推广性差,但分析结果精度较高。在对高后果区进行安全管控时,可结合TNO多能法与混合气体数值模拟方法同时对管道工况进行评估,确定TNO多能法的爆源强度等级,继而推广使用TNO多能法。该研究结果可在较大程度上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并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后果区 蒸气云爆炸 超压预测 经验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UPLCD与DTBSVM的输气管道泄漏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勇 吴明畅 +1 位作者 徐航 李洪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为了提高输气管道泄漏的识别准确率,降低漏检率和误报率,提出了基于改进匀相窄波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方法(IUPLCD)与深度孪生有界支持向量机(DTBSVM)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内禀尺度分量(ISC)的能量和幅值标准差对UPLCD的信号重构过... 为了提高输气管道泄漏的识别准确率,降低漏检率和误报率,提出了基于改进匀相窄波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方法(IUPLCD)与深度孪生有界支持向量机(DTBSVM)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内禀尺度分量(ISC)的能量和幅值标准差对UPLCD的信号重构过程进行优化改进,筛选出信号主导的ISC分量进行信号重构,得到降噪后的信号;然后根据深度学习和孪生有界支持向量机(TBSVM)构建了用于管道泄漏识别的DTBSVM模型;最后将降噪后的信号输入到DTBSVM中对管道的状态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判断管道的泄漏,识别精度最高可达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孪生有界支持向量机 输气管道 泄漏检测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竭气藏型储气库多周期损耗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平 黄发木 +5 位作者 付亚平 孙云峰 苏海波 鲁俊 王健 杨火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地下储气库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天然气损耗。目前对储气库气体损耗的研究仅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无法满足储气库经济性定量评价的要求。结合清单分析理论和注采机理实验,针对地下储气库注采过程中存在的微渗漏、溶解扩散、... 地下储气库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天然气损耗。目前对储气库气体损耗的研究仅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无法满足储气库经济性定量评价的要求。结合清单分析理论和注采机理实验,针对地下储气库注采过程中存在的微渗漏、溶解扩散、异常漏气和宏观漏气现象,建立了天然气损耗评价数学模型,对地下储气库气体损耗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宏观驱替过程中的气体损耗是储气库气体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注采周期的增加而减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储气库型储气库天然气损耗定量评价方法,并以中原油田某地下储气库天然气损耗计算结果为例,利用该方法核算了该储气库自建库以来的各部分损耗情况并制定了降低损耗的技术对策。依托该计算方法可合理制定降低储气库天然气损耗政策,提供泄漏风险预警,提高储气库经济效益和注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天然气损耗 宏观驱替 注采周期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特征融合的漏磁缺陷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磊 丁疆强 +1 位作者 李智文 李洪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8,共7页
针对漏磁缺陷识别率低、检测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特征融合的漏磁缺陷识别方法。所提算法以CenterNet为基础进行修改,主干网络选取了一种轻量级网络PP-LCNet,相较于现在流行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既保证了低计算量又保证了高... 针对漏磁缺陷识别率低、检测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特征融合的漏磁缺陷识别方法。所提算法以CenterNet为基础进行修改,主干网络选取了一种轻量级网络PP-LCNet,相较于现在流行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既保证了低计算量又保证了高精度。采用注意力网络CBAM主动学习低层特征中的重要信息并与高层特征进行融合,使模型同时获得低层细粒度信息与高层语义信息,进而提升小缺陷识别的准确率。结果表明,当IOU大于0.5时,所提算法的准确率为94.3%,推理时间为9.6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缺陷识别 深度学习 深度可分离卷积 特征融合 轻量级网络 漏磁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滤波算法的科氏流量计信号处理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裴全斌 韩涛 +4 位作者 徐明 侯阳 青青 陈正文 薛永鑫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3,共5页
目的科氏流量计可以直接测得流体的质量流量,针对科氏流量计的高精度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相位差算法。方法通过分析科氏流量计信号的特点来建立振动信号系统的状态转移方程和观测方程,采用粒子滤波算法对信号幅值、角频... 目的科氏流量计可以直接测得流体的质量流量,针对科氏流量计的高精度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相位差算法。方法通过分析科氏流量计信号的特点来建立振动信号系统的状态转移方程和观测方程,采用粒子滤波算法对信号幅值、角频率和相位参数进行跟踪,由更新的状态值计算出相位差。结果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典型的希尔伯特变换法计算的结果相比,基于粒子滤波的相位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显著降低。结论对实际的科氏流量计振动原始信号的处理结果表明,基于粒子滤波的算法可有效地应用于科氏流量计实测振动信号的处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时间差或者相位差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氏流量计 粒子滤波 相位差算法 算法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泡溃灭能量转化理论的空化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清苗 李小曼 +2 位作者 崔艳雨 李文斌 成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125-6133,共9页
随着水力机械向大型化、高速化发展,船舶螺旋桨、水轮机及增压泵等相关设备设施的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国内外学者对空泡溃灭能量转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为降低空化侵蚀的损伤提供理论指导。首先概述了高速摄像技术、接触式水听器测... 随着水力机械向大型化、高速化发展,船舶螺旋桨、水轮机及增压泵等相关设备设施的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国内外学者对空泡溃灭能量转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为降低空化侵蚀的损伤提供理论指导。首先概述了高速摄像技术、接触式水听器测量技术、非接触式光偏转法技术等方法在空泡相关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并分别讨论了其可实现的测试功能。其次综述了4类空泡能量耗散形式:一重建空泡能量;二不对称溃灭微射流能量;三压力波能量;四以热能和光能的形式耗散。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尚存在的不足,并在单泡溃灭能量转化理论模型、多空泡和复杂壁面场景下能量转化实验研究及深入探究材料空化侵蚀能量转化机制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 空泡溃灭 能量法 空泡势能 压力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FM的压力容器小接管缺陷检测仿真与实验
18
作者 吴明畅 孙明 +2 位作者 郑贤英 徐航 刘景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41-147,共7页
为了解决因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结构特殊性而易发生失效的问题,减轻小口径接管在作业过程中与压力容器焊接的焊缝周围极易产生裂纹、腐蚀等严重缺陷的极大安全隐患,研究一种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ACFM),适用于压力容器小接管焊缝裂纹... 为了解决因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结构特殊性而易发生失效的问题,减轻小口径接管在作业过程中与压力容器焊接的焊缝周围极易产生裂纹、腐蚀等严重缺陷的极大安全隐患,研究一种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ACFM),适用于压力容器小接管焊缝裂纹缺陷检测的新型探头;利用SolidWorks建立压力容器小接管几何模型;进行COMSOL Multiphysics缺陷检测仿真分析;重点探讨磁芯尺寸、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提离高度等参数对检测的影响,基于以上优化后的参数开发小接管缺陷检测系统,搭建实验平台,实现集缺陷检测-信号传输-数据处理为一体的ACFM缺陷检测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磁芯高度14 mm、长度24 mm、厚度5 mm;拔模度0.5°;激励电流1.5 A;线圈匝数28匝;提离高度0.6 mm的参数下,检测尺寸为长4 mm,宽0.2 mm,深0.8 mm的横向裂纹缺陷,缺陷长度仿真结果为3.9 mm,相对误差为2.5%;缺陷实验检测长度为4.14 mm,相对误差为3.5%。研究结果可为该技术在其他金属结构的损伤检测中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ACFM)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 角焊缝 缺陷检测 电磁场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形聚类的欠采样非均匀密度三维点云配准
19
作者 聂吉祥 王怡博 +3 位作者 沈秋兵 黄和平 陈晓琳 陈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5-1263,共9页
三维点云配准中各个视图的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彼此之间会存在重叠的部分。针对由于重叠区域不同而造成的点云密度不均匀直接影响多站点云配准精度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流形聚类的欠采样非均匀密度多站三维点云配准方法。首先,将测地距... 三维点云配准中各个视图的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彼此之间会存在重叠的部分。针对由于重叠区域不同而造成的点云密度不均匀直接影响多站点云配准精度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流形聚类的欠采样非均匀密度多站三维点云配准方法。首先,将测地距离作为相似性度量,对不平衡点云数据进行聚类划分实现点云数据精简;然后,采用K邻域搜索方法计算每个点半径范围内点的个数,划分点云分为密度区域;再对密度较大的区域进行聚类并对每个聚类进行曲面拟合,计算曲面上所有点的曲率;再提取曲率较大的点,使得密度较大的区域与密度较小的区域中点云的个数基本保持平衡,得到密度较为平衡的点云数据。最后,将流形聚类欠采样后的点云使用K均值(K-means)进行聚类并更新聚类中心和刚性变换矩阵,实现非均匀密度多站点云配准。与随机采样法和均匀采样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倒角距离较小,并且保留了点云的局部特征信息。在斯坦福大学公共数据集中的Bunny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配准精度的前提下使配准的效率提高了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配准 多站点云 流形聚类 点云精简 K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动态波动对管道腐蚀速率的影响
20
作者 段丙权 王磊磊 +4 位作者 李海坤 韩昌柴 刘震军 李正敏 刘勇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7-113,共7页
为评价动态直流杂散电流干扰给管道造成的腐蚀风险,在管道沿线埋设自腐蚀检查片和阴极保护检查片,并对检查片的自腐蚀电位、阴极保护(通/断电位)、腐蚀速率及埋设点土壤电阻率进行测试。通过对比腐蚀速率与土壤电阻率之间的相关性和腐... 为评价动态直流杂散电流干扰给管道造成的腐蚀风险,在管道沿线埋设自腐蚀检查片和阴极保护检查片,并对检查片的自腐蚀电位、阴极保护(通/断电位)、腐蚀速率及埋设点土壤电阻率进行测试。通过对比腐蚀速率与土壤电阻率之间的相关性和腐蚀速率与阴极保护参数的相关性,讨论了电流波动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据腐蚀速率的土壤腐蚀评价结果总体高于依据土壤电阻率的评价结果;直流杂散电流动态波动增大了腐蚀速率;定义了动态杂散电流波动强度参数I_(f),评价区段动态直流杂散电流波动对阴极保护有效性影响幅度约为0.06I_(f);通过塔菲尔公式并依据极化电位差和I_(f)计算了总当量腐蚀电流,该电流与实测腐蚀速率之间皮尔逊相关性系数高达0.97。用极化电位差与0.06I_(f)之和可以评价动态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下管道阴极保护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杂散电流 波动 管道 检查片 阴极保护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