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醇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混合规律
1
作者 尹鹏博 黄尚圣 +4 位作者 黄鑫 杨文 李臻超 李卫东 滕霖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47,共6页
依托成熟的成品油管网,开展甲醇与成品油顺序输送,是目前管道运输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为寻求减少甲醇与成品油混合体积的有效控制措施,对两者管道顺序输送过程的混合规律进行探究。文中参考现有成品油管道运行经验,建立了甲醇与成品油... 依托成熟的成品油管网,开展甲醇与成品油顺序输送,是目前管道运输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为寻求减少甲醇与成品油混合体积的有效控制措施,对两者管道顺序输送过程的混合规律进行探究。文中参考现有成品油管道运行经验,建立了甲醇与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模型,分析了不同运行状态下水平管道内甲醇与汽油顺序输送的混合规律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油品密度变化对甲醇与汽油的混合过程影响很小;随油品运动黏度增加,甲醇与汽油混合体积呈线性增长,且汽油先行时混合体积更高;随流速增加,甲醇与汽油混合体积先显著减少后平缓,流速超过1.4 m/s后对混合体积的影响逐渐减弱;随管道长度增加,甲醇与汽油混合体积先显著增长后平缓,混合段长度随输送距离的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不变;本文模型计算结果更贴近甲醇与成品油实际混合情况,而经典Austin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偏高。本研究可为未来甲醇与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的设计、运营及维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成品油 顺序输送 混合体积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Scoops3D联合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余文秀 李秀珍 +4 位作者 郑玲静 孔纪名 邵其其 熊华勇 谢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9-659,共11页
贵渝管道沿线地势险峻、构造活跃、雨量集中,崩滑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科学开展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估工作对确保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查明管道沿线自然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分布的基础上,结合管道沿线地形地质特征、管... 贵渝管道沿线地势险峻、构造活跃、雨量集中,崩滑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科学开展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估工作对确保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查明管道沿线自然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分布的基础上,结合管道沿线地形地质特征、管道展布与斜坡体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划分了101段适合管道工程特点的评价单元,基于信息量数理统计模型与Scoops3D物理力学模型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遵义及桐梓县附近,其中7段处于极高易发区,26段处于高易发区,20段处于中易发区,30段处于低易发区,18段处于极低易发区。通过ROC曲线分别求得信息量、Scoops3D以及二者联合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96、0.683和0.803,结果表明信息量-Scoops3D联合模型的评价准确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渝管道 地质灾害 信息量-Scoops3D联合模型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渝管道地质灾害驱动因子分析及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龚俊豪 李秀珍 +4 位作者 余文秀 孔纪名 谢成 邵其其 熊华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4,共8页
贵渝管道沿线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对管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该文以贵渝管道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类别(诱发、水文、植被、地形、地质)13个因子对贵渝管道地质灾害进行驱动因子分析及危险性评价。首先,利用斯皮尔曼相关性统计方... 贵渝管道沿线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对管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该文以贵渝管道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类别(诱发、水文、植被、地形、地质)13个因子对贵渝管道地质灾害进行驱动因子分析及危险性评价。首先,利用斯皮尔曼相关性统计方法剔除白噪声;然后通过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模型量化各因子的重要性占比;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完成因子递归分析,确定Bier分数陡降后的因子为主控因子,再基于SVM模型对管道地质灾害危险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区段主控因子为坡度、坡向、曲率、岩性、年均降雨量、河网密度、断裂带密度8个因子。其中,以降雨和岩性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的贡献最大,二者交互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探测器 支持向量机 管道地质灾害 驱动因子分析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管竖向土压力的正交数值试验与规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鹏 陈金平 +5 位作者 李玉坤 赵成军 熊道英 陈瑞瑞 王垚 武黎爽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8-1176,共9页
为了更精确地计算管道的竖向土压力,总结归纳了10种影响因素,通过改变沟槽坡角和沟槽宽度等结构参数考虑了管道的埋设方式,共建立了10因素5水平的50种正交化数值试验模型,借助正交数值试验的方法评价了管道竖向土压力与各因素的相关程度... 为了更精确地计算管道的竖向土压力,总结归纳了10种影响因素,通过改变沟槽坡角和沟槽宽度等结构参数考虑了管道的埋设方式,共建立了10因素5水平的50种正交化数值试验模型,借助正交数值试验的方法评价了管道竖向土压力与各因素的相关程度,并通过单因素规律分析得到了高度显著因素作用下管道竖向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有6种高度显著因素,按显著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管土模量比、回填土泊松比、沟槽坡角、原状土弹性模量、上覆土体高度、沟槽宽度;其中沟槽宽度和管土模量比与竖向土压力系数大致呈正相关,上覆土体高度、沟槽坡角、原状土弹性模量和回填土泊松比与竖向土压力系数大致呈负相关。研究可为管道的竖向土压力系数计算、管道的变形与应力分析提供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土压力 埋地管道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单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成品油管道运行工况识别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苗 李凌波 +3 位作者 左志恒 张丽 江璐鑫 苏怀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35,共9页
为改善成品油管道系统生产运行监测过程中不能自动识别部分运行状态,以及异常工况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应用智能工况识别方法,构建具有实时监测能力的成品油管道运行工况识别模型。首先,采用逻辑规则判别方法,并根据成品油管道系统中... 为改善成品油管道系统生产运行监测过程中不能自动识别部分运行状态,以及异常工况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应用智能工况识别方法,构建具有实时监测能力的成品油管道运行工况识别模型。首先,采用逻辑规则判别方法,并根据成品油管道系统中的事件日志补充数据标签;其次,按照工况的起止时间对数据进行分段,并采用滑动窗口的方式提取不同工况的子序列及其特征;然后构建成品油管道运行工况识别模型,并与随机森林(RF)、自适应提升(AdaBoost)、支持向量机(SVM)、时间序列森林(TSF)、随机区间谱系森林(RISF)和序列学习器(SEQL)等6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其识别效果;最后,以某真实成品油管道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TSF模型对阀门开关、阀门内漏、清管和甩泵4种工况的识别精确度最高,且更适合短期内运行工况的识别;而AdaBoost模型的识别精确度在95%的置信区间内所含真实值的概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成品油管道 运行工况 工况识别 分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OA-XGBOOST模型的管道缺陷漏磁信号量化研究
6
作者 徐鲁帅 董绍华 +3 位作者 陈思雅 魏昊天 孙伟栋 郭永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81,共7页
为提升管道漏磁检测管道缺陷深度的量化精度,对长输管道外腐蚀状态进行准确把控,搭建管道漏磁信号采集实验平台,开展管道漏磁内检测牵拉实验,提取120组管道内外部缺陷的三轴漏磁信号。建立基于AOA-XGBOOST的管道漏磁检测缺陷深度预测模... 为提升管道漏磁检测管道缺陷深度的量化精度,对长输管道外腐蚀状态进行准确把控,搭建管道漏磁信号采集实验平台,开展管道漏磁内检测牵拉实验,提取120组管道内外部缺陷的三轴漏磁信号。建立基于AOA-XGBOOST的管道漏磁检测缺陷深度预测模型,使用BPNN、SVR、XGBOOST模型作为对照组进行验证计算。研究结果表明:AOA-XGBOOST模型对漏磁内检测信号量化精度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优越性,可解决漏磁内检测信号的管道缺陷深度量化难题,有效提升管体状态检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管道漏磁检测信号的智能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漏磁检测 缺陷深度量化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导波的螺栓轴向应力测量方法
7
作者 杨宇 杨昌群 赵勃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91,共12页
风电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叶片螺栓不仅是承受复杂应力的零件,也是承受最高负载的零件。为避免螺栓断裂造成危险隐患和经济损失,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在役螺栓轴向应力测量系统,可实现对多种型号螺栓轴向应力的精确测量。首... 风电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叶片螺栓不仅是承受复杂应力的零件,也是承受最高负载的零件。为避免螺栓断裂造成危险隐患和经济损失,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在役螺栓轴向应力测量系统,可实现对多种型号螺栓轴向应力的精确测量。首先,通过数值计算得到超声导波群速度频散曲线,基于胡克定律和声弹性效应建立了螺栓轴向应力与超声导波声时的线性数学模型,并在COMSOL软件中通过仿真验证了单纵波换能器实现超声导波应力测量的有效性。然后,针对超声导波回波信号模态混叠以及实际测量中噪声对超声导波声时测量结果的干扰,利用基于回波补偿的降噪算法实现了对实际测量信号的降噪处理,并采用经验小波变换算法对超声导波回波信号进行了模态分解,利用互相关法得到超声导波模态的精确声时。最后,通过实验测试完成了18种型号的螺栓在30%~90%屈服强度内的轴向应力的精确测量,相对测量误差小于2%。研究结果有助于改进螺栓装配工艺以及规范工人操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螺栓 轴向应力测量 超声导波 频散曲线 经验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活体检测算法
8
作者 吴凤娇 孙收余 +6 位作者 罗子江 马原东 崔潇 刘宽 候红涛 徐斌 赵凯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8-296,349,共10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活体检测算法有效防止各类欺诈攻击,但当前的活体检测算法无法兼顾检测速度、检测精度和成本。对此,在MobileNetv2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活体检测算法,该算法引进跨阶段部分网络(Cross Stage Partial Network,... 基于神经网络的活体检测算法有效防止各类欺诈攻击,但当前的活体检测算法无法兼顾检测速度、检测精度和成本。对此,在MobileNetv2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活体检测算法,该算法引进跨阶段部分网络(Cross Stage Partial Network,CSPNet)和提出DDConvBlock,实现检测速度、检测精度和成本之间相平衡的设计目标。为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先在公共数据集Msspoof和CASIA-SURF上进行实验验证。接着根据实际需求,构建私有数据集,并在该数据集上用该检测算法进行建模和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遮挡和不同攻击方式下能有效地进行活体检测,该检测模型具有可移植性强的特点,能够推广到对安全性和便利性要求较高的平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检测 反欺诈攻击 图像处理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混油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维和 刘刚 +2 位作者 陈雷 杨文 袁子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29,共8页
混油是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无法回避的问题。针对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混油成因、混油发展控制方法、混油检测方法、混油计算模型以及油品质量管理等方向开展综述,归纳陈述各方向的发展现状与既有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混油是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无法回避的问题。针对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混油成因、混油发展控制方法、混油检测方法、混油计算模型以及油品质量管理等方向开展综述,归纳陈述各方向的发展现状与既有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认为:需建立特殊场景混油的数学表征,进一步研发与SCADA系统实时交互的混油仿真软件,发展机制-数据融合混油模型、“软硬”协同混油检测设备,研发有效减少沿程混油的新型隔离材料,开展“管道-储罐”一体化智能化管理油品质量,关注甲醇、液氨与成品油的顺序输送工艺及其中的液体混合与处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管道 顺序输送 混油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管线钢焊接与焊缝开裂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桂娟 童志 +3 位作者 陈晓华 郑文跃 熊道英 王艳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72,共9页
为了提升油气运输的经济性,保证油气运输管道系统可靠性,管道工程不断向着高强度、高韧性、大管径的趋势发展。其中X80管线钢在新型高级别管线钢中应用最广,但由于近几年涉及环焊缝的失效事故,环焊缝的服役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有关X80管... 为了提升油气运输的经济性,保证油气运输管道系统可靠性,管道工程不断向着高强度、高韧性、大管径的趋势发展。其中X80管线钢在新型高级别管线钢中应用最广,但由于近几年涉及环焊缝的失效事故,环焊缝的服役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有关X80管线钢焊接接头组织性能以及接头裂纹产生原因的探究也日趋深入。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X80管线钢基材制备工艺和显微组织、相关焊接接头组织性能和开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究了X80钢裂纹产生的原因。环焊缝开裂主要是焊口组织、残余应力和氢效应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氢致开裂的主要因素及相关规律可总结为:(1)焊接热输入量直接影响接头质量;(2)热影响区晶粒大小,粗大的晶粒会导致热影响区局部软化;(3)X80管线钢强度高,与低级别管线钢(<X70级别)相比具有更强的冷裂倾向,焊后热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氢致裂纹;(4)夹杂物界面、铁素体与M-A岛界面以及M-A岛内部界面都是裂纹形核的位置。为提升管道的抗氢脆性能,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合金成分和调整工艺增加氢陷阱数,使氢在管线钢中均匀分布,同时细化组织;另一方面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优化焊接工艺参数以提高焊接接头的抗氢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控轧控冷(TMCP) 焊接 裂纹 氢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抗盐型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春元 苏高申 +2 位作者 陈思雅 杨欢 于小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3-1249,1263,共8页
以丙烯酰胺(AM)和衣康酸(IA)为原料,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IAPAM),用FTIR、1HNMR、元素分析和GPC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抗一价、二价阳离子降黏性能及抗氧化还原物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IAPAM黏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7... 以丙烯酰胺(AM)和衣康酸(IA)为原料,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IAPAM),用FTIR、1HNMR、元素分析和GPC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抗一价、二价阳离子降黏性能及抗氧化还原物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IAPAM黏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716×10^(7)。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相比,IAPAM有较好的抗一价和二价阳离子降黏的能力,当Na^(+)/Ca^(2+)质量浓度分别为30000、500 mg/L时,IAPAM水溶液的黏度分别为196.8、161.56 m Pa·s,降黏率(均指与未加盐或还原性物质相比,下同)分别为21.44%、35.52%。抗氧化还原物质评价结果表明,IAPAM具有较好的抗Fe^(2+)和S^(2–)降解的能力,当Fe^(2+)/S^(2–)质量浓度均为10 mg/L时,降黏率分别为23.67%、0.56%。然而,IAPAM对Fe^(2+)的络合稳定作用需要耗费一定时间,未达到络合稳定状态时,Fe^(2+)对聚合物的氧化降解仍然能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Fe^(2+) S^(2–) 降黏 丙烯酰胺/衣康酸共聚物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eisach模型的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迟滞补偿方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文轩 唐志峰 +2 位作者 杨昌群 马舜 吕福在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89,共11页
迟滞是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减小迟滞可以显著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根据铁磁材料的磁滞特性分析了位移迟滞的形成过程。针对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在短行程中仍存在较大迟滞的问题,将传感器整体视为迟滞系统并通过P... 迟滞是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减小迟滞可以显著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根据铁磁材料的磁滞特性分析了位移迟滞的形成过程。针对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在短行程中仍存在较大迟滞的问题,将传感器整体视为迟滞系统并通过Preisach模型描述其输入输出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软件层面上的迟滞补偿方法,将迟滞曲线分段线性化以计算迭代初始值并根据稳态误差确定收敛值的搜索范围。为解决理论模型在磁环转向后的一小段距离内与实际偏差较大的问题,在转向点附近对迭代过程中的收敛条件进行调整,有效提高了补偿方法在该区域内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需的迭代次数较少,且经过补偿后,传感器的迟滞降低至原先的1/3左右,非线性度也得到了小幅度提升。在不改动现有传感器结构的前提下,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地降低传感器的位移迟滞,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迟滞补偿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 PREISACH模型 迟滞补偿 分段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FV预测缓蚀剂在不同体系中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原 赵景茂 +4 位作者 李明杰 张晨 Vahdat Zahedi Asl Yahya Palizdar 樊保民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8-65,共8页
目的研究一种分析缓蚀组分间协同效应的新方法。方法使用Material Studio 7.0软件中的Amorphous Cell模块进行对象构建,在不同体系中利用Discover模块进行优化和运算,以水分子为探针进行FFV值测试,模拟计算得到FFV,再利用其变化率,来预... 目的研究一种分析缓蚀组分间协同效应的新方法。方法使用Material Studio 7.0软件中的Amorphous Cell模块进行对象构建,在不同体系中利用Discover模块进行优化和运算,以水分子为探针进行FFV值测试,模拟计算得到FFV,再利用其变化率,来预测缓蚀组分间的协同效应,并通过传统方法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结果FFV模拟结果表明,在CO2体系中,MTIAS与AB2N具有协同效应,当二者按照摩尔比3∶2复配时的FFV最小,FFV的变化值D值最大,协同效应最好,缓蚀效率最高,而MTIAS与CPQA没有明显协同效应。在CO2/H2S体系中,MTIAS与CPQA按照摩尔比4∶1复配时的FFV最小,D值最大,协同效应最好,缓蚀效率最高;而当按照摩尔比1:4复配时,却出现了明显的拮抗效应,此时MTIAS与AB2N没有明显协同效应。失重法、极化曲线的测试结果与上述结果吻合。结论通过缓蚀剂膜层的FFV预测缓蚀组分间的协同效应,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缓蚀率 腐蚀 协同效应 自由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水性聚氨酯涂层在3种加速老化试验中的性能对比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晨 朱占勃 赵景茂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30-336,共7页
目的研究目前水性涂料中两种应用广泛的水性脂肪族聚氨酯涂层与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的耐候性与防腐性能的差异,探讨加速老化方法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3种加速老化试验(中性盐雾、紫外-冷凝以及中性盐雾-紫外冷凝循环试验)对涂层... 目的研究目前水性涂料中两种应用广泛的水性脂肪族聚氨酯涂层与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的耐候性与防腐性能的差异,探讨加速老化方法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3种加速老化试验(中性盐雾、紫外-冷凝以及中性盐雾-紫外冷凝循环试验)对涂层进行240 d的加速老化。通过涂层的失光率、色差以及红外吸收光谱变化,研究涂层老化情况。利用交流阻抗法判断涂层防腐性能强弱,分析两种涂层体系在不同加速老化试验中的性能变化。结果在各加速老化试验条件下,水性脂肪族聚氨酯涂层相比于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涂层,失光率与色差变化小,阻抗下降较少,涂层基体官能团分解程度小,说明水性脂肪族聚氨酯涂层老化程度小,防腐性能更好。3种老化加速试验对涂层阻抗影响顺序为:中性盐雾试验>循环试验>紫外-冷凝试验。对涂层色差、失光率影响顺序为:紫外-冷凝试验>循环试验、中性盐雾试验。结论连续的盐雾渗透对涂层的防腐屏蔽性能影响最严重。紫外线对涂层官能团分解具有加速作用,是涂层老化的主要原因。水性脂肪族聚氨酯涂层比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涂层具有更好的耐候性以及防腐性能,可以应用在强紫外线、高湿热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涂层 脂肪族聚氨酯涂层 丙烯酸聚氨酯涂层 防腐性能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管一体式法兰接头热镦挤成形工艺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昌群 高金杰 +2 位作者 冯智彦 赵升吨 王永飞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4-71,共8页
目的 针对铁路货车空气管路制动系统中焊接法兰接头连接质量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制动管一体式法兰接头热镦挤工艺。方法 分析了制动管用AISI321不锈钢的高温变形行为并构建了本构方程,并通过DEFORM–2D软件对制动管件法兰接头热镦挤工... 目的 针对铁路货车空气管路制动系统中焊接法兰接头连接质量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制动管一体式法兰接头热镦挤工艺。方法 分析了制动管用AISI321不锈钢的高温变形行为并构建了本构方程,并通过DEFORM–2D软件对制动管件法兰接头热镦挤工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 应力–应变曲线在低应变速率时呈现稳态流动,但在高应变速率下会出现明显的波动。本构方程得到的应力计算值与试验真实值的相关系数为0.986,平均相对误差为6.7%。在热镦挤工艺成形法兰接头过程中,挤压阶段的最大应力位于制动管扩径的圆锥面处;镦粗阶段的最大应力位于法兰接头平面成形处,并最终转移至法兰接头的圆角处。结论 建立的本构方程能够反映AISI 321不锈钢真实应力–真实应变的关系,可用于描述该材料在热镦挤成形工艺中的塑性变形行为。在该制动管一体式法兰接头热镦挤成形过程的镦粗阶段,摩擦因数保持在0.3以下能够有效降低镦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管件 热镦挤 本构方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乏地质封存条件地区开展CCUS项目集群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牧心 肖茗月 +1 位作者 梁希 衣骏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2-138,共7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良好的源汇匹配条件是CCUS项目部署的重要先决条件。然而我国存在一些缺乏地质封存条件的地区,虽然区域内拥有较多工业排放源,但缺少近距离的潜在封存地,影响了...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良好的源汇匹配条件是CCUS项目部署的重要先决条件。然而我国存在一些缺乏地质封存条件的地区,虽然区域内拥有较多工业排放源,但缺少近距离的潜在封存地,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决策。CCUS项目的集群化建设可以通过共用CO_(2)运输和封存设备,降低项目的整体成本,集群化建设能否推动缺乏地质封存条件地区CCUS项目的部署,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选取南昌市和萍乡市的7个公开披露碳排放信息的企业,分别开展年捕集量为100万t的碳捕集项目,通过管网优化并选取江汉盆地为潜在封存地,建立成本分析模型并计算单位减排成本。结果显示,虽然集群项目的运输距离长达513 km,但最终的CO_(2)减排成本仅为473.04元/t,而且还存在进一步下降的可能。在缺乏地质封存条件的地区开展CCUS项目的集群化建设,可以成为利用CCUS技术助力碳中和的一个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集群化建设 碳披露 成本分析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品油管道余压发电用液力透平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廖远桓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8,104,共9页
针对成品油管道输送过程中存在压力能浪费和额外增设减压装置的问题,依托华南地区某一成品油枢纽站余压回收发电节能的需求情况,采用双级泵反转作液力透平的方法,设计了一套液力透平能量回收装置,对其外特性和内部流动特征进行模拟分析... 针对成品油管道输送过程中存在压力能浪费和额外增设减压装置的问题,依托华南地区某一成品油枢纽站余压回收发电节能的需求情况,采用双级泵反转作液力透平的方法,设计了一套液力透平能量回收装置,对其外特性和内部流动特征进行模拟分析,并进行了现场实际运行测试,结果表明:在0.9Q~1.2Q工况之间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工作面压力分布都比较均匀,该液力透平运行工况可偏向大流量;在0.5Q~0.7Q小工况下叶轮内部流动比较紊乱,随着流量的增加流动状态越来越得到改善,速度分布特征与压力分布特征规律类似;通过水介质对液力透平进行外特性测试,当流量达到350 m^(3)/h,流体入口压力为3.3 MPa,经过液力透平后的出口压力为0.12 MPa,总压差为3.18 MPa,测试结果与数值计算分析所获取的外特性结果基本相符;该套液力透平装置在华南地区进行了现场超过2个月的连续运行,平均每小时回收功率为130 kW,且运行稳定,可有效回收管道余压,提高输送站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透平 成品油输送 数值分析 性能测试 现场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