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硬约束和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结合的天然气管网仿真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凤 郭祎 +7 位作者 张岩 马秀云 刘斌 焦健丰 殷雄 徐海龙 宫敬 温凯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随着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成环成网,需要利用仿真技术模拟各种工况下的管网运行状态,以提升管网的供气能力,进而降低管网运行成本。现有的智能化仿真方法过于依赖数据驱动,忽略了天然气流动机理,导致精度与稳定性较差且结果不可解释。为此... 随着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成环成网,需要利用仿真技术模拟各种工况下的管网运行状态,以提升管网的供气能力,进而降低管网运行成本。现有的智能化仿真方法过于依赖数据驱动,忽略了天然气流动机理,导致精度与稳定性较差且结果不可解释。为此,从机理角度分析了天然气流动基本控制方程与管网拓扑结构,将机理信息耦合至深度学习的损失函数指导结构设计与训练,形成了天然气管网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仿真模型;然后描述了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设计边界条件嵌入训练硬约束模式,建立了硬约束和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结合BHC-PINN(Boundary Hard-Constraint Physics-Informed NeuralNetwork)的模型,实现了天然气管网全时空状态的仿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 PINN模型将管道与拓扑结构的机理信息耦合进损失函数以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并借助管网进出口冗余数据提高了准确性,实现了对管网压力流量的准确监测;(2)建立的边界硬约束模式,使神经网络的输出强制满足边界条件,得到的流量和压力仿真误差分别从2.1%和0.32%下降低至1.5%和0.082%,训练的效率和速度分别提高了48.5%和55.9%;(3) BHC-PINN能实现管网任意位置气体流动状态的观测,对于中间阀室压力的仿真最大误差为0.2%。结论认为,该新方法能准确仿真天然气管网内流动状态,增强了数据驱动模型的可解释性,并为天然气管网瞬态仿真提供了数据加机理混合驱动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水力瞬态仿真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硬约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接收站与天然气管网协同运行优化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卓海森 赵思睿 +4 位作者 孙博 侯浩远 董龙伟 崔婧 左丽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随着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各资源和市场纳入管网系统统一调度运营。基于LNG资源入网后存在站场和已有管道间压力匹配以及多资源间的气量协调问题,针对冬季保供期某LNG资源聚集区域,借助TGNET软件建立LNG接收站与天然气... 随着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各资源和市场纳入管网系统统一调度运营。基于LNG资源入网后存在站场和已有管道间压力匹配以及多资源间的气量协调问题,针对冬季保供期某LNG资源聚集区域,借助TGNET软件建立LNG接收站与天然气管网协同运行仿真模型,研究不同边界条件下管网系统多资源调度供气方案,并重点针对可控的LNG资源,从管输费、能耗费以及总利润等角度开展了不同接收站间气量匹配方案的经济性比选。结合经济比选及方案模拟结果,提出了LNG资源入网供气能力提升的优化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外输管道较长、管径小、沿线分输量小是制约LNG接收站气化能力释放的关键因素,通过增设压气站和增设复线2个优化手段可充分释放接收站气化能力,以此提升管网整体运行压力和输送能力。研究成果对冬供期天然气管网多资源以及各接收站间的调度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形成的LNG接收站与天然气管网的协同运行优化机制可为下游用户提供充足的供气保障,实现LNG接收站与天然气管网一体化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互联互通 天然气管网 协同运行优化 压气站 阶梯气量 冬季保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与BN的天然气场站吊装作业动态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薛鲁宁 赵晋云 +2 位作者 刘冰 陈颖 李云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2-100,共9页
天然气场站吊装作业是涉及高空和重物搬运的高风险作业活动。为精准评估天然气场站吊装作业的动态风险,选择事故发生频率作为风险评估的主要指标,采用耦合模糊集理论的AHP和BN进行研究。通过AHP建立多层次结构模型,识别并确定关键安全... 天然气场站吊装作业是涉及高空和重物搬运的高风险作业活动。为精准评估天然气场站吊装作业的动态风险,选择事故发生频率作为风险评估的主要指标,采用耦合模糊集理论的AHP和BN进行研究。通过AHP建立多层次结构模型,识别并确定关键安全因素的权重,通过BN构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网络,计算和预测事故发生频率,并验证两种方法在处理不确定性信息、反映变量间复杂依赖关系以及动态更新安全评估结果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员因素影响最显著,重要度达41.3%。此外,AHP和BN两者结合能有效评估吊装作业的风险,并表明当作业人员缺乏资质和经验时,天然气场站吊装作业事故发生频率等级由Ⅰ级提升至Ⅲ级。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气场站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场站 贝叶斯网络 风险评价 吊装作业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开放模式下的天然气管网输气能力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步亚冉 吴长春 +2 位作者 左丽丽 陈潜 刘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9-137,共9页
输气能力分配规则是天然气管网公平开放制度的重要内容,而管网输气能力计算是规则实施的基础。如何校核以及分配输气能力成为天然气管网运营的关键问题。为此,根据中国目前天然气管网应用的“点对点”交易模式,将天然气管网输气能力划... 输气能力分配规则是天然气管网公平开放制度的重要内容,而管网输气能力计算是规则实施的基础。如何校核以及分配输气能力成为天然气管网运营的关键问题。为此,根据中国目前天然气管网应用的“点对点”交易模式,将天然气管网输气能力划分为技术输气能力和商业输气能力,并用稳态优化模型对其进行了计算,然后基于市场需求和3种输气能力分配规则将该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最终确定可用于输气能力交易的商业输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相比于用最大总输气量描述管网的输气能力,技术输气能力的帕累托解集能够描述不同流量分布下管网能达到的最大输气量;②输气能力分配规则影响管网准入的公平性,监管部门应对规则进行明确或限制;③商业输气能力分配的合理性取决于对市场需求的预测精度。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提出的天然气管网输气能力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能够直接用于输气能力分配并帮助管网公司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管网运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网 公平开放 第三方准入 技术输气能力 商业输气能力 “点对点”模式 运行优化 稳态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掺氢对管线压缩机轴端干气密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夏永波 欧阳欣 +2 位作者 程磊 李志刚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196,共11页
为探究天然气掺氢对管线压缩机轴端干气密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干气密封动力学特性的三自由度多频扰动非定常计算流体力学摄动数值预测方法,通过实验和数值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采用该方法研究了10种扰动频率、4种掺氢比和3种... 为探究天然气掺氢对管线压缩机轴端干气密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干气密封动力学特性的三自由度多频扰动非定常计算流体力学摄动数值预测方法,通过实验和数值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采用该方法研究了10种扰动频率、4种掺氢比和3种进口压力对干气密封动力学特性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预测干气密封受轴向和角向多频率扰动时的动力学特性系数;随着扰动频率的增大,气膜轴向阻尼和角向直接阻尼呈抛物线趋势减小,表明气膜在高频扰动下易失稳;随着掺氢比的增加,气膜轴向刚度和角向直接刚度分别减小了7.81%~12.19%、6.66%~14.05%,轴向阻尼和角向直接阻尼变化较小(<5%),表明天然气掺氢降低了气膜抵抗外界轴向和角向扰动的能力,但对气膜恢复平衡稳定的能力影响较小;增加进口压力会提高各动力学特性系数,有利于干气密封形成稳定气膜。研究可为掺氢条件下天然气管线压缩机轴端干气密封的可靠设计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密封 天然气掺氢 多频扰动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数据驱动技术在大型复杂天然气管网运行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唐善华 杨金辉 +5 位作者 徐春野 杨毅 周晓莹 郭永华 刁洪涛 张子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5-141,共7页
大型复杂天然气管网运行数据分析是一类典型的工业大数据驱动技术的应用场景。工业大数据实时性高、数据量大、价值密度低、数据源异构性强,通用的纯数据驱动技术手段无法解决天然气管网运行业务中的特定问题。为了给大型复杂天然气管... 大型复杂天然气管网运行数据分析是一类典型的工业大数据驱动技术的应用场景。工业大数据实时性高、数据量大、价值密度低、数据源异构性强,通用的纯数据驱动技术手段无法解决天然气管网运行业务中的特定问题。为了给大型复杂天然气管网的运行提供决策支持,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油气调控中心作为全国天然气管网的运行中枢,在大型数据应用的探索中将先进数据处理技术、深度学习算法与天然气管网运行实际深度结合,基于业务逻辑定制应用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关键设备远程控制技术,在天然气管网运行业务中实现了数据驱动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数据采集层,通过前置性数据治理算法实现了多源时序数据结构化采集,建立起字段对称的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了自动化数据采集、高效的数据管理;②在数据分析层,根据深刻的业务逻辑个性化应用机器学习算法,紧密结合运行需求开发出一套可实现短周期消费量预测、实时进出平衡分析、运行方案推荐的智能分析工具;③在数据服务应用层,基于Echarts开源可视化图表库,对多层次维度管网运行数据实现交互式的可视化展示,打造数据应用平台提取关键信息,为运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数字化转型 工业数据 天然气管网 调控运行 机器学习 数据可视化 数据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穿越长江生态敏感区影响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帅 吴磊 +1 位作者 黄玮 张三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121,140,共6页
为全面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实现经济建设与长江大保护“相融共生”,以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隧道盾构穿越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分析天然气管道隧道盾构施工与工程运行对自然保护区生境及其主要保护对象... 为全面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实现经济建设与长江大保护“相融共生”,以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隧道盾构穿越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分析天然气管道隧道盾构施工与工程运行对自然保护区生境及其主要保护对象所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污染防治减缓措施、环境管理措施、保护区补偿措施、生态监测措施、科研管理措施等,以确保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影响可控。研究成果可为穿越长江生态敏感区的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区 天然气管道 环境影响 生态补偿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输定价机制改革对管道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芮旭涛 赵连增 +2 位作者 宫敬 张珊 袁童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0-178,共9页
2021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2021版《办法》在2016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管输定价机制进行了修改和... 2021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2021版《办法》在2016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管输定价机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在系统梳理我国管输定价机制的改革历程、分析2021版《办法》修改的核心要点、量化分析管输价格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两版《办法》的出台对管道项目经济评价思路、方法及工作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对管输企业经济效益的监管得到强化;②需要采用“有无”对比法进行经济评价;③管道项目经济评价工作面临新挑战。进而结合目前的实践情况,提出了新机制下开展评价工作的8点建议:①重视管网负荷率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作用;②调整经济评价工作重心;③强化重大管道项目或非典型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深度;④加强经济评价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⑤加强经济评价方法理论创新;⑥进一步提高投资决策管理水平;⑦积极推动定价机制改革和争取政策支持;⑧定期公布成本监审数据。结论认为:①两版《办法》一脉相承,执行至今,管输价格得到有效监管,运价率“全国一张网”的雏形初步显现,推动了天然气市场的健康发展;②所提出的建议有利于保障天然气管输定价机制改革背景下经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经济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管输价格 政策解读 定价机制 管道项目 经济评价 量化分析 价区 运输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CO_(2)腐蚀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9
作者 谢飞 李佳航 +3 位作者 王新强 马成 苏禹铭 孙小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9-118,共10页
天然气管道的CO_(2)腐蚀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对于其腐蚀机理目前仍然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因而难以解释CO_(2)的腐蚀行为并建立有效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为此,从均相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和传质过程3个方面,讨论了CO_(2)腐蚀机理,分析了... 天然气管道的CO_(2)腐蚀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对于其腐蚀机理目前仍然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因而难以解释CO_(2)的腐蚀行为并建立有效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为此,从均相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和传质过程3个方面,讨论了CO_(2)腐蚀机理,分析了影响CO_(2)腐蚀的关键因素,总结了相应的CO_(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在对CO_(2)腐蚀机理最新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了各种模型的机理性和拓展性,总结了现行研究的缺陷和不足,并基于现存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对于CO_(2)腐蚀机理的研究主要以理想溶液环境体系为主,未来需要对非理想溶液体系的CO_(2)腐蚀机理进行研究;(2)关于CO_(2)腐蚀反应机理的认识还不清楚,对于CO_(2)能否直接参与阳极反应以及H2CO3能否直接被还原还存在着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3)目前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都只考虑了电化学腐蚀因素,而没有考虑管道内复杂流动的影响,应建立更符合管道实际工况的预测模型。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建立准确的CO_(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CO_(2)腐蚀 腐蚀产物膜 腐蚀机理 腐蚀速率预测 经验模型 半经验模型 机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天然气流量计检定工艺智能控制系统 被引量:13
10
作者 温凯 韩旭 +3 位作者 李灿 牛锦皓 周雷 徐洪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4-133,共10页
随着天然气贸易交接计量站点和交接量的逐年增多,天然气流量计检定需求量不断增大,常规人工检定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亟需一套安全、高效、智能的检定方法。为了提升天然气流量计检定站场检定效率,以广州天然气大流量检定站为例,基... 随着天然气贸易交接计量站点和交接量的逐年增多,天然气流量计检定需求量不断增大,常规人工检定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亟需一套安全、高效、智能的检定方法。为了提升天然气流量计检定站场检定效率,以广州天然气大流量检定站为例,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结合现场生产数据构建站场水力仿真模型和流量调节控制器,实现了流量计检定工艺的智能控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气流量计的实流检定工艺复杂,检定准确度要求高,调节频繁难度大,常规的机理建模与简单反馈控制方法无法实现检定工艺的自动控制;②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的检定站水力仿真模型在保证计算速度的前提下较好地模拟了站场的实际流动状态;③结合现场专家经验与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建立的天然气流量计检定智能控制器可以根据当前工况给出合理的开阀方案;④以检定站水力模型与智能控制器为核心所构建的智能检定软件经过实验检验,可以较好地服务于现场。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天然气流量计检定智能化和应用落地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流量计 计量检定 水力仿真 流量调节 BP神经网络 站场建模 智能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输气隧道填充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春宝 丛子钦 +5 位作者 管迪 李申 秦鹏举 李笑天 肖畅 张建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3-187,共5页
抗压强度和干密度是控制泡沫混凝土质量的两个重要技术指标。以单因素试验方法,得出不同因素对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并得出合理配合比区间。结果表明,HT泡沫剂的泡沫较稳定,在合理配合比下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于2 MPa... 抗压强度和干密度是控制泡沫混凝土质量的两个重要技术指标。以单因素试验方法,得出不同因素对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并得出合理配合比区间。结果表明,HT泡沫剂的泡沫较稳定,在合理配合比下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于2 MPa;在0.45~0.5的水灰比中,水泥颗粒胶结能力充分表达,抗压强度较高;泡沫掺量与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干密度均呈反比,经试验验证可采用2∶1~3∶1浆泡比;掺合料掺量与抗压强度呈反比,与干密度呈正比,在掺合料掺量为40%~55%时,可同时满足设计抗压强度和干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干密度 抗压强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天然气环境下管道钢氢脆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家轩 王财林 +5 位作者 刘翠伟 胡其会 张睿 徐修赛 鞠世雄 李玉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6-88,共13页
为推动我国掺氢天然气管道的发展,综述了目前含氢气环境下管道钢氢脆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温度、压力、掺氢比等运行条件对钢材氢脆的影响,分析了钢材强度、微观组织、氢陷阱等材料性质与管道钢氢脆行为之间的联系,归纳了预防和抑制管道钢... 为推动我国掺氢天然气管道的发展,综述了目前含氢气环境下管道钢氢脆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温度、压力、掺氢比等运行条件对钢材氢脆的影响,分析了钢材强度、微观组织、氢陷阱等材料性质与管道钢氢脆行为之间的联系,归纳了预防和抑制管道钢氢脆行为的方法。笔者认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包括进一步探究掺氢天然气管道环境下不同运行条件对管道钢氢脆行为的影响规律;确定掺氢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温度、压力、掺氢比等关键参数;建立不同服役条件下掺氢天然气管道输送的安全评价方法,完善掺氢天然气管道与现役管道相容性评价体系;形成掺氢天然气管道的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开展气体抑制剂和阻氢涂层等抗氢脆方法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天然气 管道钢 氢脆 机理 掺氢比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法测定天然气水露点的技术关键 被引量:6
13
作者 穆承广 索镛桢 +6 位作者 赵一桦 谭为群 李东阳 王华青 郁卫平 王海峰 何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66-170,共5页
电容法是天然气水露点测定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响应速度较快、仪器结构简单、不依赖人工观察、设备造价低等优点,已在便携及在线水露点测定仪器中得以广泛应用。在我国现行的露点校准条件下,电容法对高压天然气水露点的测试结果与真实... 电容法是天然气水露点测定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响应速度较快、仪器结构简单、不依赖人工观察、设备造价低等优点,已在便携及在线水露点测定仪器中得以广泛应用。在我国现行的露点校准条件下,电容法对高压天然气水露点的测试结果与真实值之间有可能存在着偏差,为此开展了相关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电容法测量的长期稳定性较差,建议评估稳定性后制定合适的校准周期;②电容法在原理上是电容值与露点值的一一对应,不涉及水含量测定,更不涉及水含量换算成水露点;③在我国现行露点校准条件下,电容法对高压天然气水露点的测试结果可能与真值存在偏差,但尚需实验证实,如果能够直接校准温度测量和结露识别系统,则校准后的冷镜露点仪可用于不同压力下露点偏差的查找;④当样气湿度高于传感器湿度,则响应时间较短,反之则较长,对于在线式电容法仪器,在传感器完成响应之后,只要样品水含量或压力在短时间内不发生大幅度变化,即可认为仪器示值为实时测量结果;⑤只有样品气的湿度波动很小时,通过重复测量检查测试结果的可接收性才具有意义;⑥电容法的重复性随样气湿度的增大而向好,但由于实验室间测试结果差异较大,再现性与样气湿度无关联。结论认为,对于常压下抽样检测天然气水露点,电容法在准确度、检测速度、检测成本等方面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法 天然气水露点 测定 水含量 压力 湿度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能量计量关键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岩 李海川 +4 位作者 宋超凡 杨嘉伟 肖永兵 林俊杰 邓凡锋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23,共6页
天然气是支撑化石燃料最大限度减碳的清洁低碳能源,能量计量相对传统体积、质量计量方式,更能客观公平地反映天然气的价值属性。随着天然气来源的多样性、组成的复杂性,加之能量计量涉及的技术的广泛性、技术难度和数字化、智能化驱动... 天然气是支撑化石燃料最大限度减碳的清洁低碳能源,能量计量相对传统体积、质量计量方式,更能客观公平地反映天然气的价值属性。随着天然气来源的多样性、组成的复杂性,加之能量计量涉及的技术的广泛性、技术难度和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智慧管网”革命,该文根据国内外能量计量的技术和标准发展现状,针对涉及的mt法、HPPP法、PVTt法不同流量计量方式的原理进行归纳,结合国内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总结各方法的技术难点,提出降低计量不确定度的优化措施;针对热值计量中直接法、间接法和关联法及智能化能量计量等关键技术,提出构建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零级热量计、气体标准物质、分析仪器的能量计量溯源体系,研发适用复杂气源气体流量、气质组成的智能在线校准方法是今后能量计量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能量计量 流量计量 热值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O_(2)湿天然气长输管道内腐蚀原因及其防控措施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吉明 戴联双 +1 位作者 张安妮 王修云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117,共5页
针对某含CO_(2)湿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内腐蚀问题,通过管道运行工况调研、腐蚀形貌观察及腐蚀产物成分分析,明确了该管道的内腐蚀原因,并提出了该类天然气管道的内腐蚀防控措施。结果表明:由于管道的天然气露点控制不严格,在环境气温较低... 针对某含CO_(2)湿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内腐蚀问题,通过管道运行工况调研、腐蚀形貌观察及腐蚀产物成分分析,明确了该管道的内腐蚀原因,并提出了该类天然气管道的内腐蚀防控措施。结果表明:由于管道的天然气露点控制不严格,在环境气温较低而输送气体温度相对较高时,管道内壁可能出现冷凝水液膜或液滴,冷凝水沉降造成某些低洼位置的管段出现积水,CO_(2)溶于液态水形成较强腐蚀性的碳酸,从而发生CO_(2)腐蚀;同时,在管道水压试验过程中,未对试压水进行除氧和杀菌处理,在水压试验结束后,又未及时清理和干燥管道,会导致管道在投产前就存在积水,从而造成溶解氧腐蚀和细菌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天然气 长输管道 CO_(2)腐蚀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地面集输管道腐蚀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奕成 刘伟旭 张艺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9期52-55,共4页
针对目标天然气地面集输管道存在比较严重的腐蚀问题,在调研分析了目标天然气地面集输管道腐蚀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腐蚀原因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造成目标天然气地面集输管道腐蚀的主要原因为天然气中CO_(2)含量较... 针对目标天然气地面集输管道存在比较严重的腐蚀问题,在调研分析了目标天然气地面集输管道腐蚀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腐蚀原因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造成目标天然气地面集输管道腐蚀的主要原因为天然气中CO_(2)含量较高及水相的矿化度、氯离子含量、硫酸盐还原菌(SRB)含量均较高,这会对集输管道造成比较严重的CO_(2)腐蚀和SRB腐蚀;室内优选出了比现场用杀菌剂和缓蚀剂性能更优的杀菌剂SJ-2和缓蚀剂HSY-4,推荐其最佳使用方案为:500 mg·L^(-1)杀菌剂SJ-2+800 mg·L^(-1)缓蚀剂HSY-4,在此条件下,杀菌率可以达到99.99%,缓蚀率可以达到95%以上,达到了良好的防腐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地面集输管道 腐蚀原因 杀菌剂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天然气埋地管道防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干扰措施及其缓解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国飞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7-62,共6页
广东地区天然气埋地管道因受高压直流输电(HVDC)接地极干扰,采用了铺设锌带、阀室接地、阴极保护等防干扰措施,通过管道电位和腐蚀速率分析研究了这些防干扰措施对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管道方的防干扰措施可以在一定... 广东地区天然气埋地管道因受高压直流输电(HVDC)接地极干扰,采用了铺设锌带、阀室接地、阴极保护等防干扰措施,通过管道电位和腐蚀速率分析研究了这些防干扰措施对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管道方的防干扰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管道受到的干扰,但控制干扰源与管道的间距、减少接地极放电时长、降低接地极放电频次才是效果最佳的防干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阴极保护 直流干扰 缓解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天然气管道清管过程中的斜管倾角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庞钰 李长俊 +1 位作者 吴瑕 黄永恒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6-131,共6页
穿越隧道的天然气管道因受到清管器的强烈撞击会产生应力集中问题,进而可能产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了保证隧道天然气管道的清管安全,以某隧道穿越管道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显示动力学平台,建立了隧道天然气管道支墩敷设及覆土敷设管... 穿越隧道的天然气管道因受到清管器的强烈撞击会产生应力集中问题,进而可能产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了保证隧道天然气管道的清管安全,以某隧道穿越管道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显示动力学平台,建立了隧道天然气管道支墩敷设及覆土敷设管道清管模型,考虑支墩敷设与覆土敷设2种敷设形式,分析了清管器质量、清管器初始速度及斜管倾角等关键参数下清管器的冲击载荷,研究了穿越隧道管道在清管作业时,斜管倾角与清管器速度的关系,并建立了安全清管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清管器质量对管道应力影响较小,斜管倾角与清管器初始速度的增加均会引起管道应力的增大;斜管倾斜角度对支墩敷设管道的应力影响较大,当所输送介质压力较大(10 MPa及以上)时,应避免出现支墩敷设管道的斜管倾角大于30°的情况,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其控制在25°以内,覆土敷设管道的斜管倾斜角度在20°以内时,清管作业安全。所得结论有助于穿越隧道管道的设计及清管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天然气管道 清管器 斜管倾角 初始速度 峰值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曲线法的X80管道环焊缝韧脆转变行为及确定方法
19
作者 龚宝明 赵辰妍 +3 位作者 赵海微 赵子峰 戴联双 邓彩艳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4,22,共7页
文中采用主曲线方法对X80高强管线钢环焊缝在韧脆转变区的断裂韧性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标准ASTM E1921-97《过渡区铁素体钢参考温度T_(0)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 文中采用主曲线方法对X80高强管线钢环焊缝在韧脆转变区的断裂韧性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标准ASTM E1921-97《过渡区铁素体钢参考温度T_(0)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开展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断裂韧性测试,并通过多温度法计算了参考温度T_(0)及不同失效概率下的断裂韧性预测曲线.此外,结合经验公式将夏比冲击能量转化为对应温度下的断裂韧性,与直接通过断裂韧性试验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收集了实际管道建设中的198组断裂韧性试验数据,通过单温度法确定了T_(0).结果表明,单温度法确定的T_(0)值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充分证明了主曲线方法在描述X80管道环焊缝韧脆转变行为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高强管线钢断裂韧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工程实践中管道完整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韧性 韧脆转变 主曲线法 参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相对渗透率模型
20
作者 崔传智 隋迎飞 +2 位作者 王一单 吴忠维 李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分析聚合物颗粒运移规律;而描述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过程中油水流动规律及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研究较少。首先,分析聚合物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非均匀分布现象,引入生物流体力学中红细胞树状叉体积分数分布理论,建立考虑聚合物颗粒相分离机制影响的体系黏度表征方法;其次,基于分形理论与渗流理论,建立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模型,通过与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验证模型准确性,并分析各因素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影响。该研究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开发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黏度表征 分形理论 相渗曲线 聚合物颗粒分散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