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盐碱地改良与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功霞 李迎 +1 位作者 刘宏元 齐高相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96-103,共8页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盐碱地地理分布、土壤类型与成因特征,将我国盐碱地划分为三类,系统梳理了相应的工程、农艺、化学与生物治理技术路径。同时,总结...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盐碱地地理分布、土壤类型与成因特征,将我国盐碱地划分为三类,系统梳理了相应的工程、农艺、化学与生物治理技术路径。同时,总结了典型盐碱地作物的耐盐机制、栽培模式及代表性耐盐品种特性,强调了跨区域协同治理与因地制宜技术集成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未来盐碱地治理应向区域精准化、技术集成化与智能管理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耐盐作物 治理技术 生物改良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特用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吕金垲 张振博 +6 位作者 盖子涵 李硕 周宝印 李铭皓 司锦程 刘振 宁堂原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为筛选适宜山东省滨海盐碱地种植的高产优质特用玉米品种,为滨海盐碱地推广种植高产优质特用玉米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在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盐碱地试验示范基地对10个特用玉米品种的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郑黄糯2... 为筛选适宜山东省滨海盐碱地种植的高产优质特用玉米品种,为滨海盐碱地推广种植高产优质特用玉米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在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盐碱地试验示范基地对10个特用玉米品种的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郑黄糯2号和鲁黑甜糯201产量较高,分别为10011.51、8763.09 kg/hm^(2),且郑黄糯2号的千粒质量(313.90 g)和单位穗数(6.6万穗/hm^(2))表现最优。品质方面,SN7N05与鲁黑甜糯201的粗蛋白含量较高(13.10%、12.86%),山农201的粗淀粉含量最高(72.63%),鲁甜糯191的粗脂肪含量最高(6.78%);各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为1.092%~3.426%,直链淀粉占比为0.861%~1.913%,赖氨酸含量无显著差异(0.24%~0.2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粗蛋白与粗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赖氨酸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品种分为3类,郑黄糯2号与山农201综合评分最高(88、86分),其产量与品质均衡,鲁黑甜糯201、鲁甜糯191次之(85分)。综上,郑黄糯2号、山农201、鲁甜糯191及鲁黑甜糯201综合性状优良,适应盐碱地环境,建议将其作为山东省滨海盐碱地推广种植的优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用玉米 滨海盐碱地 产量 品质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区膜下滴灌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建议
3
作者 王琦 刘晓童 +4 位作者 李双 赵学观 王璐 郭洪恩 何青海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9期1-7,共7页
膜下滴灌技术,作为有效缓解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和土地盐碱化问题的重要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盐碱地开发利用中成效显著。为了解当前膜下滴灌技术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膜下滴灌对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探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在节水... 膜下滴灌技术,作为有效缓解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和土地盐碱化问题的重要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盐碱地开发利用中成效显著。为了解当前膜下滴灌技术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膜下滴灌对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探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在节水控盐方面的效果差异。研究发现,膜下滴灌技术能显著降低土壤表层盐分,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能够优化作物的生理代谢过程,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采用合理的灌溉频率、灌溉定额和滴灌管布局对节水抑盐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但在技术长期使用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灌溉频率和灌溉定额的定量化研究以及滴灌管布局的普适性研究等方面的成果薄弱,限制了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针对后续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建议,旨在为膜下滴灌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为盐碱地的改良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 膜下滴灌技术 土壤水盐运移 灌溉制度 节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利用农艺措施研究及应用进展
4
作者 王菊英 李振华 +1 位作者 乔仁桂 刘志鑫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106-108,共3页
农艺措施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的基础性措施,成本低、易操作。包含农田耕作、灌溉、地表覆盖、培肥、轮作与间作等,涵盖面广。本文综述了各类农艺措施的作用机理、研究及应用的典型案例和技术关键要点等,以期为盐碱地产能提升相关研发和应... 农艺措施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的基础性措施,成本低、易操作。包含农田耕作、灌溉、地表覆盖、培肥、轮作与间作等,涵盖面广。本文综述了各类农艺措施的作用机理、研究及应用的典型案例和技术关键要点等,以期为盐碱地产能提升相关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措施 盐碱地 农田耕作 覆盖 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诱捕防控技术
5
作者 王菊英 孙文彦 +1 位作者 李振华 冯晓菲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5年第5期47-47,55,共2页
梨小食心虫是危害盐碱地梨园的一种重要害虫,发生严重时,会导致果品产量低、质量差。信息素诱捕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的防控措施,在优质果品生产中非常重要。对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诱捕防控技术中的诱芯诱捕器选择、诱捕时间与悬挂、检查维... 梨小食心虫是危害盐碱地梨园的一种重要害虫,发生严重时,会导致果品产量低、质量差。信息素诱捕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的防控措施,在优质果品生产中非常重要。对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诱捕防控技术中的诱芯诱捕器选择、诱捕时间与悬挂、检查维护、效果监测评估等关键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梨小食心虫的诱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信息素诱捕 诱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大豆根瘤菌分离、鉴定与评价
6
作者 郭捷 杨芾 +2 位作者 韩嘉诚 韦善君 张晓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1-238,共8页
为分离筛选盐碱地适生的大豆根瘤菌,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重度盐碱地野大豆及主要栽培大豆品种的根瘤中分离共生根瘤菌,鉴定其分类地位,并评价其结瘤能力及促生功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不同大豆及野大... 为分离筛选盐碱地适生的大豆根瘤菌,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重度盐碱地野大豆及主要栽培大豆品种的根瘤中分离共生根瘤菌,鉴定其分类地位,并评价其结瘤能力及促生功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不同大豆及野大豆根瘤样品中共分离获得84株纯培养物,分属3个属6个种,其中96%为剑菌属(Ensifer)。功能评价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够产吲哚-3-乙酸(IAA),32株可耐受2%NaCl,14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7株能矿化有机磷,14株能溶解无机磷,6株产胞外多糖达200 mg/L以上。水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株63-2-1-1、306-2-1-1和63-2-19-1明显缓解了高盐对大豆幼苗胁迫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开发大豆耐盐根瘤菌菌剂提供菌种资源,对盐碱地大豆适生增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大豆 分离鉴定 盐胁迫 促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5种传统农田杂草饲用价值评估
7
作者 柏雨 鲁雪莉 +5 位作者 王萌 孙海栓 王文良 孟晨 李义强 徐宗昌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21-125,共5页
试验旨在评估盐碱地传统农田杂草的饲用潜力,为低成本饲草开发及盐碱地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试验选取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典型杂草牛筋草、马唐、狼尾草、稗草和银青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 试验旨在评估盐碱地传统农田杂草的饲用潜力,为低成本饲草开发及盐碱地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试验选取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典型杂草牛筋草、马唐、狼尾草、稗草和银青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和植酸)、矿物质(Na、K、Mg、P、Ca)及重金属(Pb、Cd、As、Hg)含量,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饲用价值。结果显示:5种杂草的粗蛋白含量为11.34%~17.35%,粗脂肪含量为0.80%~3.29%,粗纤维含量为25.86%~30.81%,蛋白酶抑制剂和凝集素含量分别为4.00~6.12 ng/g和4.01~6.33 ng/g。5种杂草的矿物质含量丰富,重金属含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均达到优质饲草标准。银青菜、狼尾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杂草(P<0.05),稗草的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银青菜和狼尾草(P<0.05),隶属函数均值排序为银青菜>稗草>狼尾草>牛筋草>马唐。研究表明,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典型杂草资源中,银青菜、稗草和狼尾草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替代传统饲草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农田杂草 饲用价值 营养指标 重金属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频次对滨海盐碱地饲用芒草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董建恩 李燕南 +4 位作者 范树生 侯海鑫 于少彤 王萌 王丛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01-207,共7页
为探究不同刈割频次对滨海盐碱地饲用芒草鲜草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验田(土壤含盐量0.3%)设置1年刈割1、2、3次3种处理,系统分析鲜草产量、青贮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酸... 为探究不同刈割频次对滨海盐碱地饲用芒草鲜草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验田(土壤含盐量0.3%)设置1年刈割1、2、3次3种处理,系统分析鲜草产量、青贮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发酵品质(pH值和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乳酸菌、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青贮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年刈割3次处理的年鲜草总产量最高,达142.58t/hm^(2),较1年刈割1、2次处理分别提高41.59%、6.13%。青贮营养品质方面,1年刈割3次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第1茬粗蛋白含量达11.5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40.49%),相对饲喂价值最高(153.60);可溶性糖含量随1年中刈割频次增加而降低,刈割3次第3茬可溶性糖含量仅为2.02%,显著低于1年刈割1次处理。发酵品质中,1年刈割1次处理的pH值最低(3.71)、乳酸含量最高(11.08%),而1年刈割3次处理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且丙酸、丁酸均未被检出。综合隶属函数评价显示,1年刈割3次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综上,尽管1年刈割3次处理发酵青贮的乳酸含量较低,但其通过促进乳酸菌增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同时显著提升粗蛋白含量及饲用价值,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优化滨海盐碱地饲用芒草的产量与青贮品质,具有重要的生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芒草 青贮品质 刈割频次 营养品质 发酵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盐碱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梦 刘汉文 +4 位作者 马倩 张奕 李可心 刘志鑫 李洪秀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以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典型分布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下简称黄三角农高区)为研究区域,于2021年10月采用网格布点法,对该区域土壤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利用地统计学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的... 以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典型分布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下简称黄三角农高区)为研究区域,于2021年10月采用网格布点法,对该区域土壤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利用地统计学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与影响因素,以期为轻中度盐碱地土壤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黄三角农高区土壤有机质含量[0~20 cm土层为(15.85±5.69) g/kg;20~40 cm土层为(11.51±4.32) g/kg]属于4级,整体呈现中等变异。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的空间相关和自相关性高于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东部滨海地区有机质含量低于中部地区,呈现耕地>林地>荒地的趋势,人为利用(耕地、林地)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离海距离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直接影响,较高的pH值和粉黏比是影响土壤有机质积累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明确了黄三角农高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布格局,揭示了土地利用类型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土壤有机质积累的限制因素,可为该区轻中度盐碱地农业生产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盐碱地 黄河三角洲 土壤有机质 空间异质性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轮作对苏打盐碱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丽娜 王迪 +4 位作者 任翠梅 顾鑫 姜泽宇 冯鹏 齐国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64-270,共7页
为了探究苏打盐碱土种植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分别采集大豆连作(DD)、玉米连作(YY)及玉米—大豆轮作(DY)植株根际土壤,通过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真菌的群落结构、丰富度及菌群功能进行分析... 为了探究苏打盐碱土种植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分别采集大豆连作(DD)、玉米连作(YY)及玉米—大豆轮作(DY)植株根际土壤,通过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真菌的群落结构、丰富度及菌群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玉米—大豆轮作(DY)处理的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度最高,真菌多样性、丰富度最低;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基本一致,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土壤真菌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菌门。通过PICRUSt2对细菌菌群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细菌菌群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翻译、核糖体结构与生物发生、细胞壁、膜及包膜生物发生、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无机离子的运输和代谢方面;在大豆连作(DD)、玉米连作(YY)、玉米—大豆轮作(DY)处理下,各功能细菌群相对丰度无明显差异;通过FUNGuild预测发现,真菌菌群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病理-腐生-共生过渡型、腐生营养型、腐生-共生过渡型。此外研究发现,玉米—大豆轮作(DY)中病理-腐生-共生过渡型真菌数量占比最高。通过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发现,种植制度对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制度 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类型及用量对盐碱耕地青贮玉米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白炬 田伟辰 +5 位作者 仇子健 魏欣宇 薛晓蓉 黄高鉴 王永亮 杨治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83-1693,共11页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北部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盐碱区青贮玉米生产体系中养分需求规律不明确、肥料利用率低、饲用品质差等问题,研究不同氮肥种类及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的养分需求及饲用品质形成的影响,为该地区青贮玉米资源高效、优质高产...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北部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盐碱区青贮玉米生产体系中养分需求规律不明确、肥料利用率低、饲用品质差等问题,研究不同氮肥种类及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的养分需求及饲用品质形成的影响,为该地区青贮玉米资源高效、优质高产,以及环境友好的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本研究于2022至2023年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东辉耀村进行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供试青贮玉米品种为‘大京九26’。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两种氮肥:硝酸铵钙(N)与尿素(U),副处理设置4个供氮水平,分别为90、180、270和360 kg/hm^(2),另外设置1个不施氮对照(CK),共9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种类及施用量对青贮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硝酸铵钙和尿素处理的青贮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氮素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施氮量为270 kg/hm^(2)时达到最高。利用二次函数拟合施氮量和青贮玉米产量,得出施用尿素和硝酸铵钙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93.5和283.1 kg/hm^(2),最高产量分别为80.37和90.95 t/hm^(2)。青贮玉米中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而青贮玉米相对饲用价值和总可消化营养物含量呈现先增后稳的趋势。施肥种类显著影响青贮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氮素累积量。与施用尿素处理相比,施用硝酸铵钙处理的青贮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2.55%~18.05%,氮素累积量提高了10.94%~12.24%,青贮玉米产量增加了2.25%~18.05%。除2022年总可消化营养物含量外,氮肥种类对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用价值及总可消化营养物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施用尿素相比,施用硝酸铵钙可在较低施氮量的情况下提升饲草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实现增产,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盐碱区青贮玉米生产系统中,施用硝酸铵钙肥(N 283.1 kg/hm^(2))可实现该区域青贮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饲用品质与饲用价值的协同提高,为该地区青贮玉米资源高效、优质高产的氮肥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氮肥种类 硝酸铵钙 产量 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份黄淮产区大豆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宗昌 鲁雪莉 +6 位作者 姜奇彦 宋奕汝 王晓宇 曲迎玉 张成省 李义强 王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1-860,共10页
为减少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筛选耐盐碱品种,对主要来自黄淮夏大豆产区的50份大豆种质进行盐胁迫处理,即苗期1.6%浓度的NaCl处理,调查盐害指数、测定苗期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干/鲜重、根干/鲜重、倒二叶面积、主根粗和主茎粗等农艺指... 为减少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筛选耐盐碱品种,对主要来自黄淮夏大豆产区的50份大豆种质进行盐胁迫处理,即苗期1.6%浓度的NaCl处理,调查盐害指数、测定苗期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干/鲜重、根干/鲜重、倒二叶面积、主根粗和主茎粗等农艺指标,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苗期耐盐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大豆苗期农艺性状指标变化丰富,变异系数为17.14%~35.16%。通过盐害指数评价方法鉴定到高耐盐材料2份、耐盐材料29份;采用D值综合评价方法鉴定到耐盐材料9份。两种评价中均为耐盐材料的有华育6号、临选3号、临豆21、齐黄39、冀豆12、徐豆18以及临选2号等7个。对盐害指数评价和D值综合评价下的大豆耐盐能力排名进行关联分析,发现两种评价方式对大豆耐盐性排名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同时,D值综合评价方法耐盐阈值更高,较盐害指数评价法或更为可靠,可为高通量筛选大豆耐盐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盐胁迫 盐害指数 D值综合评价 耐盐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制剂对不同比例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混贮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的影响
13
作者 张相伦 赵红波 +5 位作者 高尚 姬凯茜 杨茗 盛清凯 刘晓牧 王璐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84-559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乳酸菌制剂对不同比例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混贮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的影响。选取新鲜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各20 kg,按5个混合比例(100%玉米秸秆、75%玉米秸秆和25%盐地碱蓬、50%玉米秸秆和50%盐地碱蓬、... 本试验旨在探讨乳酸菌制剂对不同比例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混贮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的影响。选取新鲜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各20 kg,按5个混合比例(100%玉米秸秆、75%玉米秸秆和25%盐地碱蓬、50%玉米秸秆和50%盐地碱蓬、25%玉米秸秆和75%盐地碱蓬、100%盐地碱蓬)进行混合,分别记为100∶0、75∶25、50∶50、25∶75、0∶100组,每个比例下设2个处理,包括对照(CON,喷洒无菌生理盐水)和植物乳杆菌(LP,喷洒1×10^(6)CFU/g植物乳杆菌),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 kg,厌氧发酵60 d。结果表明:1)25∶75组和0∶100组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0∶50组、25∶75组和0∶100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制剂对酵母菌和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2)0∶100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0∶50组和25∶75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100组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制剂对pH及有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随着盐地碱蓬比例的升高,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0∶100组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制剂对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4)体外消化24、48和72 h时,50∶50组和25∶75组粗蛋白质体外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100组有机物体外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制剂对各时间点各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混贮的混合比例为75∶25和5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盐地碱蓬 混合比例 乳酸菌 青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萝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刘辰 成宜德 +4 位作者 徐文玲 刘贤娴 杨猛 邵传东 王淑芬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172,共8页
为进一步明确盐胁迫对萝卜幼苗生长和肉质根产量、品质的影响,以200 mmol·L^(-1)NaCl模拟盐胁迫,苗期处理3个盐敏感萝卜品种和3个强耐盐萝卜品种,分析其生理生化变化;分别在非盐碱地和盐碱地种植5个强耐盐萝卜品种,测定肉质根产量... 为进一步明确盐胁迫对萝卜幼苗生长和肉质根产量、品质的影响,以200 mmol·L^(-1)NaCl模拟盐胁迫,苗期处理3个盐敏感萝卜品种和3个强耐盐萝卜品种,分析其生理生化变化;分别在非盐碱地和盐碱地种植5个强耐盐萝卜品种,测定肉质根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了萝卜幼苗生长,盐敏感品种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降幅为32.34%~55.50%;盐敏感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而强耐盐品种总体呈上升趋势;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增幅均在200%以上;POD活性亦显著提高,幅度在43.11%~1420.15%之间。除盐碱地种植的扬州圆白和春白玉单根质量、根长显著提高外,5个强耐盐萝卜品种在盐碱地和非盐碱地种植的肉质根根长、根粗、单根质量等产量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且总体上表现为盐碱地低于非盐碱地;盐碱地种植的萝卜肉质根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总体上显著提高,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幅最大,增加了15.91%~4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盐胁迫 幼苗生长 肉质根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铵态氮对杂交浮萍生长及其富集锌效应的影响
15
作者 张燕 颜越 +7 位作者 董红云 王娜娜 齐高相 李英 刘宏元 王艳君 李新华 王艳芹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10,共11页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优质原料,浮萍植物培养及其修复污水能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试验以杂交浮萍(Lemna minor与Lemna turionifera杂交)为供试材料,设置两个Zn浓度(3.0、6.0 mg·L^(-1))和3个NH+4-N浓度(0、21.5、43.0 mg·L^(-1)...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优质原料,浮萍植物培养及其修复污水能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试验以杂交浮萍(Lemna minor与Lemna turionifera杂交)为供试材料,设置两个Zn浓度(3.0、6.0 mg·L^(-1))和3个NH+4-N浓度(0、21.5、43.0 mg·L^(-1))组成6个处理,研究氮源充足的条件下不同浓度铵态氮(NH^(+)_(4)-N)对浮萍生长及其富集锌(Zn)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Zn存在条件下,未添加NH^(+)_(4)-N的处理组浮萍生长受到限制却能有效富集Zn,而添加NH+4-N的处理组促进了杂交浮萍的生长但减弱了其富集Zn的能力。NH^(+)_(4)-N存在条件下,3.0 mg·L^(-1)Zn处理组浮萍的最大相对生长率为(0.246±0.015)d^(-1),6.0 mg·L^(-1)Zn处理组为(0.194±0.012)d^(-1),其中在未添加NH^(+)_(4)-N的6.0 mg·L^(-1)Zn处理组中,浮萍富集Zn的单位富集量最大,为(8.458±0.444)mg·g^(-1),其余处理组浮萍富集的Zn量均减少。能谱扫描电镜分析(SEM-EDX)进一步佐证了添加NH^(+)_(4)-N对浮萍生长和富集Zn能力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说明,在氮源充足的条件下,NH^(+)_(4)-N能缓解Zn对杂交浮萍生长的损害,但抑制其富集Zn的能力。因此,在氮源充足的条件下,杂交浮萍能有效富集Zn,而添加NH^(+)_(4)-N显著影响杂交浮萍富集Zn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植物修复 锌富集 铵态氮 相对生长率 富集系数 耐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角速度螺旋线扫描的雷达目标截获优化策略
16
作者 王锐 朱子逸 +3 位作者 姜琦 张文远 田卫明 周燕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4-1412,共9页
鸟类、无人机等低空目标探测是当前雷达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实现低空目标种类与行为识别,必须对个体实现精细跟踪与观测。由于精密跟踪雷达不具备自行捕获目标的能力,当前通常采用大空域搜索雷达引导、精密跟踪雷达截获跟踪的探测体... 鸟类、无人机等低空目标探测是当前雷达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实现低空目标种类与行为识别,必须对个体实现精细跟踪与观测。由于精密跟踪雷达不具备自行捕获目标的能力,当前通常采用大空域搜索雷达引导、精密跟踪雷达截获跟踪的探测体制。因此,目标的高概率截获是实现低空目标精准观测的关键。现有的平行扫描方法、圆周扫描方法、螺旋线扫描方法等目标截获方法采用匀速扫描模式,缺乏基于低空目标空间位置信息的针对性优化。为了实现有限时间内截获低空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角速度螺旋线扫描的雷达目标截获优化策略,根据最优搜索理论优化不同空间位置的扫描驻留时间,并基于逆变换采样求解非均匀螺旋线驻留时间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检测逻辑的二次扫描策略,有效提升了目标截获概率。最后,本文通过仿真和高分辨雷达系统目标捕获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目标截获 最优搜索理论 雷达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北灌区土壤盐分多尺度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17
作者 吴霞 樊丽琴 +1 位作者 王长军 张永宏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明晰不同区域盐渍化土壤分布特征是精准改良盐碱地的基础,研究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以宁夏银北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6.0、1.0、0.2 km采样尺度下土壤盐分分布特征以... 明晰不同区域盐渍化土壤分布特征是精准改良盐碱地的基础,研究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以宁夏银北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6.0、1.0、0.2 km采样尺度下土壤盐分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在6.0、1.0、 0.2 km采样尺度下研究区0~20 cm表层土壤盐分含量整体偏高,且分布不均,差异性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0.927、0.932、1.187,达到中强变异水平;土壤盐分的半方差函数块基比分别为32.653%、38.462%、41.463%,属于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大,土壤盐分空间自相关性增强,种植、灌溉、施肥等随机因素对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结构因素对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断增强。建议在随机因素影响较大的中小尺度上增大采样量,以深入了解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多尺度 空间变异 银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价
18
作者 杨岩 刘兆辉 +5 位作者 刘玉敏 赵环宇 石璟 江丽华 郭立亮 徐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9-17,共9页
[目的]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因土壤结构性差和盐分含量高等条件限制,产能相对较低,难以满足我国耕地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本研究旨在通过筛选适宜的土壤改良剂,评价不同类型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改良效果,探索适合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 [目的]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因土壤结构性差和盐分含量高等条件限制,产能相对较低,难以满足我国耕地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本研究旨在通过筛选适宜的土壤改良剂,评价不同类型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改良效果,探索适合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综合改良的技术措施,为“藏粮于地”战略举措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取黄河三角洲的中轻度盐碱化地区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青阜社区,于2022-2024年进行小麦-玉米轮作,以优化施肥(OPT)为技术基础,与选取的硝基腐植酸、微矿粉、磷石膏和聚丙烯酰胺4种土壤改良剂进行组合应用,共设置8个处理,以常规施肥(FP)为对照,利用土壤质量指数(SQI)和主成分分析(PCA)2种方法对比分析连续2年施用改良剂后耕层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差异,筛选出最优组合方案。[结果]与FP相比,OPG(优化施肥+磷石膏)处理耕层土壤pH值、可溶性总盐含量、Mg^(2+)含量、Na^(+)含量和SAR值分别显著降低6.65%、39.35%、44.70%、96.30%和96.22%。OSR2(优化施肥+分次施微矿粉)仅能够显著降低耕层土壤可溶性总盐含量,但其土壤质量指数(SQI)最高,达0.67,且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平均周年产量显著提高10.78%。[结论]优化施肥基础上小麦、玉米季分别底施微矿粉为本研究中综合改良效果最佳的技术措施,但其耕层土壤Na+含量和SAR值较高,盐碱化的风险仍较大,后续研究可考虑与磷石膏组合使用,进一步提升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土壤改良 土壤质量指数 主成分分析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种子萌发的纳米调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志健 刘广洋 +5 位作者 林志豪 盛彬 陈鸽 许晓敏 王军伟 徐东辉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提高种子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萌发率可降低环境恶化对蔬菜安全构成的风险,为全球蔬菜产量提供保障。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蔬菜生产中可应用于种子引发。纳米引发在改善非生物胁迫下蔬菜种子的萌发方面显示了突出... 提高种子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萌发率可降低环境恶化对蔬菜安全构成的风险,为全球蔬菜产量提供保障。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蔬菜生产中可应用于种子引发。纳米引发在改善非生物胁迫下蔬菜种子的萌发方面显示了突出作用。论文将用于调控蔬菜种子萌发的纳米材料分为碳基、硅基、金属颗粒和金属氧化物四类,并列举了部分纳米材料促进蔬菜种子萌发的适宜浓度。描述了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常用的合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了传统合成与绿色合成的利弊。重点综述了纳米引发对蔬菜种子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归纳为两种调控途径。纳米材料调控种子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及赤霉素合成等与萌发相关过程,从而促进萌发称为直接调控。间接调控是纳米材料产生活性氧,通过信号传导激活抗氧化系统,提高种子对非生物胁迫的抵抗力从而促进萌发。最后,阐述了纳米材料在种子中的应用,并对纳米引发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1)着重考虑纳米材料在长期条件下对环境的潜在风险,避免经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2)评估纳米材料在多种非生物胁迫下调节活性氧、保障种子萌发的性能;(3)探索由纳米材料引发产生的活性氧通过信号传导激活防御途径的整体通路;(4)补充纳米材料进入种子的准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蔬菜种子萌发 纳米引发 活性氧 抗氧化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微塑料与镉污染、迁移特征及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瑞阳 薄录吉 +4 位作者 李冰 金维政 李彦 柴超 王艳芹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63-71,共9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广泛存在土壤中,可与镉等重金属结合形成复合污染,进而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基于微塑料与镉复合污染现状,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镉污染来源和迁移特征、微塑料与镉相互作用及其生态效应等研究进展...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广泛存在土壤中,可与镉等重金属结合形成复合污染,进而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基于微塑料与镉复合污染现状,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镉污染来源和迁移特征、微塑料与镉相互作用及其生态效应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究展望。微塑料与镉复合污染研究自2016年逐渐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各省(区、市)农田土壤中均已检出微塑料,其来源主要包括农用塑料薄膜、有机肥、包膜化肥、污泥、地表径流与农业灌溉、大气沉降、轮胎磨损颗粒;我国覆膜种植区的土壤微塑料含量较高;微塑料与镉复合污染可对土壤理化性质、动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产生系列影响,并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今后可从土壤微塑料采样和检测规范制定、微塑料与镉互作机制、复合污染修复技术研发、政策制定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为农田土壤微塑料和镉复合污染的风险管控与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农田土壤 复合污染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