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目前未见对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在本meta分析中,我们比较两组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地检索7个主要的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背景与目的目前未见对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在本meta分析中,我们比较两组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地检索7个主要的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NKI、VIP、ISI 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BM,收集时间涵盖2006年5月-2016年5月的有关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独立进行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共1,605例患者。其中完全电视胸腔镜组(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815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7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比,手术时间(SMD=13.56,95%CI:4.96-22.16)、术中出血量(SMD=-33.68,95%CI:-45.70--21.66)、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SMD=-1.05,95%CI:-1.48--0.62)、胸腔引流量(SMD=-83.69,95%CI:-143.33--24.05)、术后疼痛程度(SMD=-1.68,95%CI:-1.98--1.38)、术后住院时间(SMD=-2.27,95%CI:-3.23--1.3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SMD=-0.48,95%CI:-0.80--0.17)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SMD=0.83,95%CI:0.54-1.29)、手术死亡率(SMD=0.95,95%CI:0.55-1.63)和1年复发率(RR=0.87,95%CI:0.34-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术相比,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相当,但二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有差异。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相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全胸腔镜手术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更好的选择。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早期筛查可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依据高质量的筛查指南进行实践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国内外肺癌筛查指南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我国的肺癌筛查权威指南的制定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背景与目的早期筛查可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依据高质量的筛查指南进行实践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国内外肺癌筛查指南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我国的肺癌筛查权威指南的制定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CL)、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Medicine database,CBM)和万方等中英文共7个数据库(截至2016年2月)和相关网站有关肺癌筛查指南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按既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纳入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国内外独立报告的具备方法学描述的肺癌筛查指南,采用欧洲指南研究与评估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in Europe,AGREE II)对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共纳入11篇报告研究方法的肺癌筛查指南。(2)纳入指南主要由美国(81%)发布,中国和加拿大各发布1篇具备方法学描述的指南。(3)政府发布指南1篇,肿瘤/胸科等专业机构发布指南数9篇,未指明发布机构的指南1篇。(4)方法学质量评估结果:"范围和目的"领域总体评价结果平均80分,"参与人员"领域总体评价结果平均52分,"严谨性"领域总体评价结果平均50分,"清晰性"领域总体评价结果平均76分,"应用性"领域总体评价结果平均43分和"独立性"领域总体评价结果平均59分。2013年和2015年发布的指南在各领域评分较高。加拿大的指南在6个领域得分均最高。7篇指南为A推荐等级,其余4篇指南为B推荐等级。结论 (1)指南发布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肺癌疾病负担较重的国家。(2)指南的制定或更新有不断打破国家和地区界限的趋势。(3)循证实践指南制定方法已经逐渐成为各国研究制定临床指南的趋势。(4)我国发布了1篇原创和独立呈现的肺癌筛查指南,质量较好。展开更多
目的绘制肺鳞癌中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共表达基因关系网络,筛选潜在的PD-L1协同检测生物标志物,寻找可能参与PD-L1调控肿瘤免疫状态的基因及通路。方法采用TCGA肺鳞癌数据集,利用c Bio Portal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共表达基因集检索,...目的绘制肺鳞癌中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共表达基因关系网络,筛选潜在的PD-L1协同检测生物标志物,寻找可能参与PD-L1调控肿瘤免疫状态的基因及通路。方法采用TCGA肺鳞癌数据集,利用c Bio Portal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共表达基因集检索,从全基因转录组水平对PD-L1的共表达基因进行Venny分析,筛选目标基因,进行多种类型的聚类和分子关系网络分析,并建立PD-L1调控网络。结果共获得PD-L1中等程度表达相关基因126个,主要为质膜定位型基因,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过程,其中IRF2/NFKB1/IRF1三个转录因子参与了对PD-L1基因集30%以上基因的转录调控。经过PD-L1共表达基因集的核心分子筛选,分析网络节点连接度,得到具有最高连接度的前6个节点基因,依次为IFNG、JAK2、STAT1、CTLA4、CD80和CCR5,对这些基因不同表达水平的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CR5是一个有意义的预后指标分子。进一步对PD-L1和CCR5的表达谱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CR5与PD-L1表达谱水平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7(P<0.05);GO-BP聚类分析显示,CCR5的功能主要聚集在免疫调控、T细胞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等领域,与PD-L1调控网络的功能相符。结论 PD-L1共表达基因集内的主要节点均为免疫相关分子,其中IFNG、CCR5、NFKB1分子对PD-L1共表达基因网络具有最广泛的调控作用,该发现为肺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与目的目前未见对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在本meta分析中,我们比较两组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地检索7个主要的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NKI、VIP、ISI 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BM,收集时间涵盖2006年5月-2016年5月的有关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独立进行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共1,605例患者。其中完全电视胸腔镜组(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815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7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比,手术时间(SMD=13.56,95%CI:4.96-22.16)、术中出血量(SMD=-33.68,95%CI:-45.70--21.66)、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SMD=-1.05,95%CI:-1.48--0.62)、胸腔引流量(SMD=-83.69,95%CI:-143.33--24.05)、术后疼痛程度(SMD=-1.68,95%CI:-1.98--1.38)、术后住院时间(SMD=-2.27,95%CI:-3.23--1.3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SMD=-0.48,95%CI:-0.80--0.17)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SMD=0.83,95%CI:0.54-1.29)、手术死亡率(SMD=0.95,95%CI:0.55-1.63)和1年复发率(RR=0.87,95%CI:0.34-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术相比,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相当,但二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有差异。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相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全胸腔镜手术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更好的选择。
文摘背景与目的早期筛查可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依据高质量的筛查指南进行实践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国内外肺癌筛查指南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我国的肺癌筛查权威指南的制定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CL)、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Medicine database,CBM)和万方等中英文共7个数据库(截至2016年2月)和相关网站有关肺癌筛查指南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按既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纳入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国内外独立报告的具备方法学描述的肺癌筛查指南,采用欧洲指南研究与评估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in Europe,AGREE II)对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共纳入11篇报告研究方法的肺癌筛查指南。(2)纳入指南主要由美国(81%)发布,中国和加拿大各发布1篇具备方法学描述的指南。(3)政府发布指南1篇,肿瘤/胸科等专业机构发布指南数9篇,未指明发布机构的指南1篇。(4)方法学质量评估结果:"范围和目的"领域总体评价结果平均80分,"参与人员"领域总体评价结果平均52分,"严谨性"领域总体评价结果平均50分,"清晰性"领域总体评价结果平均76分,"应用性"领域总体评价结果平均43分和"独立性"领域总体评价结果平均59分。2013年和2015年发布的指南在各领域评分较高。加拿大的指南在6个领域得分均最高。7篇指南为A推荐等级,其余4篇指南为B推荐等级。结论 (1)指南发布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肺癌疾病负担较重的国家。(2)指南的制定或更新有不断打破国家和地区界限的趋势。(3)循证实践指南制定方法已经逐渐成为各国研究制定临床指南的趋势。(4)我国发布了1篇原创和独立呈现的肺癌筛查指南,质量较好。
文摘目的绘制肺鳞癌中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共表达基因关系网络,筛选潜在的PD-L1协同检测生物标志物,寻找可能参与PD-L1调控肿瘤免疫状态的基因及通路。方法采用TCGA肺鳞癌数据集,利用c Bio Portal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共表达基因集检索,从全基因转录组水平对PD-L1的共表达基因进行Venny分析,筛选目标基因,进行多种类型的聚类和分子关系网络分析,并建立PD-L1调控网络。结果共获得PD-L1中等程度表达相关基因126个,主要为质膜定位型基因,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过程,其中IRF2/NFKB1/IRF1三个转录因子参与了对PD-L1基因集30%以上基因的转录调控。经过PD-L1共表达基因集的核心分子筛选,分析网络节点连接度,得到具有最高连接度的前6个节点基因,依次为IFNG、JAK2、STAT1、CTLA4、CD80和CCR5,对这些基因不同表达水平的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CR5是一个有意义的预后指标分子。进一步对PD-L1和CCR5的表达谱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CR5与PD-L1表达谱水平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7(P<0.05);GO-BP聚类分析显示,CCR5的功能主要聚集在免疫调控、T细胞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等领域,与PD-L1调控网络的功能相符。结论 PD-L1共表达基因集内的主要节点均为免疫相关分子,其中IFNG、CCR5、NFKB1分子对PD-L1共表达基因网络具有最广泛的调控作用,该发现为肺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