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0kV/220kV同塔混压四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中人体体表场强仿真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夏清 邹德华 +3 位作者 李稳 牛捷 李辉 童诚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136,共6页
线路带电检修作业时,作业人员周围电场及人体表面场强不断变化,在皮肤表面积聚的电荷对人体产生刺激,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利用有限元法,对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时人体体表电场强度进行计算,研究不同作业点和一回线路停电对人体各... 线路带电检修作业时,作业人员周围电场及人体表面场强不断变化,在皮肤表面积聚的电荷对人体产生刺激,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利用有限元法,对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时人体体表电场强度进行计算,研究不同作业点和一回线路停电对人体各部位电场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带电作业时的人体靠近导线侧体表的电场强度最大,停电对作业人员脚部场强影响最明显。研究结果对带电作业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带电作业方式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四回 有限元法 电场 带电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螺栓紧固带电作业机器人的视觉搜索、识别与定位方法 被引量:25
2
作者 樊绍胜 杨迪 +1 位作者 邹德华 严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14-1523,共10页
在输电线路采用机器人进行螺栓的全自动带电紧固作业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螺栓的自动紧固首先必须解决螺栓的自动搜索、识别与定位,由于线路环境复杂,这些工作变得十分困难,为此,提出一种新的螺栓视觉搜索识别定位方法,该方法分为... 在输电线路采用机器人进行螺栓的全自动带电紧固作业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螺栓的自动紧固首先必须解决螺栓的自动搜索、识别与定位,由于线路环境复杂,这些工作变得十分困难,为此,提出一种新的螺栓视觉搜索识别定位方法,该方法分为两部分,基于参考物的螺栓追踪,通过设定引流线为参考物,先对引流线进行定位,然后沿着引流线方向来搜索螺栓,从而简化螺栓搜索过程,降低螺栓识别难度;基于改进Hough变换的螺栓识别算法,通过对经典Hough变换的峰值选择策略进行改进来实现螺栓的精确识别,然后利用螺栓头部圆形特征来完成螺栓中心的验证,并通过HOG和SVM技术来实现目标物体的识别分类,消除外界不相关物体对目标图像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根据该方法,设计了机器人原理样机并进行了模拟测试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地实现输电线路上螺栓的搜索、识别与定位,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机器人的带电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螺栓搜索识别 带电作业 视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带电巡检作业单臂机器人行走姿态控制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严宇 刘夏清 +3 位作者 邹德华 章健军 郭昊 吴功平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20,共6页
针对输电线路单臂巡检机器人的行走姿态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该文将机器人行走分成常态行走与爬坡行走2个状态,并给出相应的定义,分别采用基于状态变量反馈的状态空间法与PD控制法对2种状态进行控制,利用Matlab对2种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在... 针对输电线路单臂巡检机器人的行走姿态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该文将机器人行走分成常态行走与爬坡行走2个状态,并给出相应的定义,分别采用基于状态变量反馈的状态空间法与PD控制法对2种状态进行控制,利用Matlab对2种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在搭建的实际线路上对所提出的2种控制方法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提出基于状态空间法与PD控制法的输电线路带电巡检作业单臂机器人行走姿势控制迅速有效,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单臂巡检机器人 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环网柜完全不停电作业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夏清 牛捷 +3 位作者 杨琪 邹德华 章健军 刘拓晟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4,共6页
配电网不停电作业是保障供电可靠性和提升供电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目前无备用间隔环网柜的检修仍需短时停电。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10kV配电环网柜完全不停电作业方法,该方法既能实现无备用间隔环网柜完全不停电检修,又能减少柔性... 配电网不停电作业是保障供电可靠性和提升供电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目前无备用间隔环网柜的检修仍需短时停电。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10kV配电环网柜完全不停电作业方法,该方法既能实现无备用间隔环网柜完全不停电检修,又能减少柔性电缆长度。针对使用该方法时可能出现的带电插/拔电缆终端头产生的过电压威胁作业人员安全的问题,完成理论研究与仿真分析,表明该过电压最大值分别为2p.u.和4p.u.。为保证人员的安全,设计的专用带电插/拔配套工具的绝缘强度应不小于4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环网柜 不停电检修 带电插拔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220kV同塔四回混压输电线路检修作业安全防护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金亮 邹德华 +3 位作者 刘夏清 牛捷 严宇 徐溧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40,共7页
500kV/220kV同塔四回混压输电线路可有效解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输电走廊资源紧缺的矛盾,但四回线路线间耦合严重,当220kV一回线路停运,其他三回线路正常运行时,停运线路上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会危及检修人员安全。考虑线路长度的影... 500kV/220kV同塔四回混压输电线路可有效解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输电走廊资源紧缺的矛盾,但四回线路线间耦合严重,当220kV一回线路停运,其他三回线路正常运行时,停运线路上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会危及检修人员安全。考虑线路长度的影响,采用EMTP-ATP计算分析检修作业过程的感应电压、感应电流,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待检修线路作业人员周围电场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500kV/220kV同塔四回混压输电线路检修作业安全防护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仅在检修点两侧挂接临时接地线,感应电流将超过1mA不能满足检修作业安全要求,在检修人员所处位置挂个人保安线可有效降低感应电流,保证检修人员安全;在检修下层220kV线路时,检修人员体表场强超过240kV/m,需穿屏蔽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混压 感应电压 感应电流 电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带电更换绝缘子串机器人的研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兰兰 刘夏清 +4 位作者 邹德华 牛捷 严宇 李稳 曾文远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7,共7页
输电线路带电更换绝缘子串危险性大、事故率高。为便于带电更换,该文对等电位作业人员动作分解和模拟,设计可以取代等电位作业人员自主完成输电线路上绝缘子串更换作业的机器人。机器人包括非越障平台、控制平台和地面基地,其中非越... 输电线路带电更换绝缘子串危险性大、事故率高。为便于带电更换,该文对等电位作业人员动作分解和模拟,设计可以取代等电位作业人员自主完成输电线路上绝缘子串更换作业的机器人。机器人包括非越障平台、控制平台和地面基地,其中非越障平台主要由机体、机械臂、机械手及执行末端等机构构成,控制平台由运动控制、通信、图像采集和电源管理系统组成,地面基站系统包含无线网卡和3 G上网卡的 PC机。地面基地通过无线网络对非越障平台和控制平台遥控。研制的机器人操作方便、灵活,通过了工频耐压试验、模拟线路作业试验及现场带电线路作业试验,满足110~220 kV输电线路上绝缘子串更换作业的需求,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带电作业的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机器人 更换绝缘子串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110kV隔离开关带电更换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湘奇 夏增明 +5 位作者 章健军 唐祥盛 周丰 曾祥君 罗日成 童诚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当前110kV变电站隔离开关只能进行停电检修,因操作复杂、检修时间过长,降低了系统供电可靠性,急需研究一种带电更换隔离开关的新方法。从电磁场理论出发,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110kV隔离开关进行建模、对作业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作业过... 当前110kV变电站隔离开关只能进行停电检修,因操作复杂、检修时间过长,降低了系统供电可靠性,急需研究一种带电更换隔离开关的新方法。从电磁场理论出发,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110kV隔离开关进行建模、对作业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作业过程中隔离开关周围电磁场分布和变化规律,为现场作业方式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仿真结果表明:在引流线之间加装分流装置对其进行分流,可有效减少隔离开关周围的电磁场;拆卸引流线夹过程中场强增大迅速,可能会超过临界值,需要对其采取灭弧等保护措施;作业过程中,地表电磁场相对较低,满足标准要求;仿真结果证明了作业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kV隔离开关 变电站带电作业 有限元法 电磁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感应电压和电流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史志强 邹德华 +4 位作者 俞乾 杨雅倩 郭天伟 李稳 罗日成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0-126,132,共8页
同塔多回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因其相间距和回间距小而存在较大的感应电压、电流,直接影响线路的检修、运行和接地开关设备的选型。为此,文中以兰州东至乾县的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为例,利用ATP/EMPT电磁暂态仿真软件搭建同塔双回输电线... 同塔多回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因其相间距和回间距小而存在较大的感应电压、电流,直接影响线路的检修、运行和接地开关设备的选型。为此,文中以兰州东至乾县的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为例,利用ATP/EMPT电磁暂态仿真软件搭建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模型,分析了两回线路之间的水平间距、运行线路长度、地线高度、土壤电阻率以及运行电流对检修线路上产生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的影响,给出了各种典型工况下流过检修人员的人体电流大小。结果表明:检修线路上产生的感应电压、电流与水平间距基本成反比例关系,运行线路的长度对检修线路上产生的电磁感应电压和静电感应电流的幅值影响显著,地线高度对静电感应电压与电磁感应电压、电流影响较大,土壤电阻率对检修线路上产生的感应电压和电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运行电流对电磁感应电压和电磁感应电流的影响显著。当在检修位置两侧挂接接地线时,流过检修人员的电流可达到毫安级,不能完全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应在检修点再悬挂一条安保线,流过人体的电流将降低到微安级,能够确保带电检修人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双回 水平间距 运行线路长度 地线高度 土壤电阻率 运行电流 接地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感应电压电流的仿真计算 被引量:15
9
作者 潘俊文 李辉 +3 位作者 邹德华 陈坚平 李稳 罗日成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90,共7页
500k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对其中一回进行停运检修时,线路之间的静电和电磁耦合作用会在停运的检修线路上产生感应电压和电流,影响检修人员的安全作业。以某500k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利用电磁暂态软件(ATP-EMTP)建立... 500k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对其中一回进行停运检修时,线路之间的静电和电磁耦合作用会在停运的检修线路上产生感应电压和电流,影响检修人员的安全作业。以某500k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利用电磁暂态软件(ATP-EMTP)建立计算模型,分析线路长度、运行电流、呼称高度和运行线路遇瞬时性故障重合闸对检修线路上感应电压和电流的影响,计算不同作业方式下流过检修人员的人体电流。研究结果表明:静电感应电压主要受呼称高度和重合闸的影响,电磁感应电压主要受线路长度和运行电流的影响,静电感应电流主要受线路长度和重合闸的影响,电磁感应电流主要受线路长度和运行电流的影响;在检修位置悬挂安保线进行检修时的人体电流为μA级别,可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双回 电力线路 感应电流 感应电压 重合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kV/11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检修方式及安全防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琪 汪志刚 +4 位作者 夏增明 向云 李金亮 严宇 李辉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同塔四回输电线路由于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而被广泛使用,但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选择合理的检修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推导不停运线路对停运线路检修的影响机理,当220kV/11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中220kV I回线路停电检修时,... 同塔四回输电线路由于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而被广泛使用,但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选择合理的检修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推导不停运线路对停运线路检修的影响机理,当220kV/11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中220kV I回线路停电检修时,利用ATP-EMTP软件分析计算3种不同停电检修方式下流经作业人员身体的电流大小。结果表明:同时悬挂接地线和个人保安线能够有效降低流经作业人员身体的电流。并分析典型作业位置的危险率和体表场强对220kV/110kV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耐张塔带电作业可行性,表明各典型工况下带电作业危险率均满足规程要求,并指出:为满足安全防护的要求,作业人员需至少穿屏蔽效率为43.08dB的屏蔽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四回输电线路 停电检修 带电检修 安全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线路提线工具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石明 杨琪 +3 位作者 杨淼 曾文远 龙洋 李金亮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6-130,共5页
带电作业是保证特高压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和能源持续供给的重要技术手段,导线提线工具是带电作业的重要工具。分析特高压直流导线提线工具的设计要求,利用COMSOL软件对提线工具的主体和副钩进行优化设计,使提线工具破坏荷载高达252 kN,质... 带电作业是保证特高压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和能源持续供给的重要技术手段,导线提线工具是带电作业的重要工具。分析特高压直流导线提线工具的设计要求,利用COMSOL软件对提线工具的主体和副钩进行优化设计,使提线工具破坏荷载高达252 kN,质量仅为14.45 kg,满足设计要求,现场试验表明:提线工具重量轻,降低了劳动强度,可有效应用于生产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提线工具 优化设计 破坏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