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特高压变压器滤油注油过程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宋继明 毛继兵 +5 位作者 马卫华 张进 谈元鹏 董然 郄鑫 王志强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103,共9页
针对特高压油浸主设备安装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特高压油浸主设备安装智慧管控系统实现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特高压变压器安装过程中的滤油注油工艺,提出了一个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分支多尺度智能故障诊断方法。该方... 针对特高压油浸主设备安装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特高压油浸主设备安装智慧管控系统实现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特高压变压器安装过程中的滤油注油工艺,提出了一个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分支多尺度智能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由多分支变换、多尺度特征提取、多分支特征融合和分类4个主要部分组成,基于过滤数据、浮球数据、管道数据、绝缘油数据、球阀数据以及液位状态数据进行故障诊断。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与鲁棒性,比传统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精度提升14.3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特高压变压器 滤油注油 安装智慧管控系统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工程建设废弃物分类处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智 万昊 +4 位作者 杨怀伟 雷磊 吴凯 王少军 王文龙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2年第1期43-46,共4页
为明确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来源、主要类型,规范国家电网企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选定两处在建的输变电工程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国内环保废弃物处置现状,结合电... 为明确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来源、主要类型,规范国家电网企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选定两处在建的输变电工程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国内环保废弃物处置现状,结合电网企业特点,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电网企业废弃物分类处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当前及未来的电网企业废弃物分类处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工程 废弃物 分类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企业工程建设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置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继明 魏金祥 +4 位作者 陈公来 雷磊 万昊 刘搏晗 赵满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2年第2期52-54,共3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网工程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电网工程建设废弃物,为此国家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处理在电网企业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废弃物。分析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废弃物的产...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网工程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电网工程建设废弃物,为此国家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处理在电网企业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废弃物。分析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来源、主要类型,规范电网企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从而提高电网工程管理水平,以及电网企业废弃物分类处理无害化,为当前及未来的电网企业废弃物分类处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工程 废弃物 分类处理 处理措施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计算方法
4
作者 王燕 姚斌 +2 位作者 马云龙 侯旭辉 汪旭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8-543,共6页
针对目前高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计算中参数不易确定、计算结果与实际误差较大的情况,提出基于实测数据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计算方法.通过对甘肃某强夯处理后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现场原位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研究表明:6000 kN·m能... 针对目前高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计算中参数不易确定、计算结果与实际误差较大的情况,提出基于实测数据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计算方法.通过对甘肃某强夯处理后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现场原位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研究表明:6000 kN·m能级的强夯处理能有效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其均匀性及密实度,消除其湿陷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为5.0 m,实测夯沉量为1.4 m.结合强夯前后地基土沿深度方向干密度的变化规律,将夯前夯后5.4 m深度处的干密度代入本文所提的计算公式得到: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较为吻合,可为强夯工程的设计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黄土地基 有效加固深度 计算方法 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作用下湿陷性黄土地基水分运移规律及渗透性研究
5
作者 侯旭辉 王燕 +4 位作者 胡长明 姚斌 马云龙 杨晓 王忠宇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3-963,共11页
【目的】为了研究强夯对湿陷性黄土不同深度渗透系数的影响。【方法】通过现场浸水试坑试验、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和微观试验分析,研究了经6000 kN·m能级强夯处理后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渗透性变化及其机理。【结果】结果表明:在浸水... 【目的】为了研究强夯对湿陷性黄土不同深度渗透系数的影响。【方法】通过现场浸水试坑试验、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和微观试验分析,研究了经6000 kN·m能级强夯处理后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渗透性变化及其机理。【结果】结果表明:在浸水试验过程中,水分在强夯后地基中的扩散主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分从地面向下扩散并从注水孔底部向四周扩散;第二阶段是当试坑内的土体逐渐饱和时,水分开始向试坑外侧扩散。浸水结束时,水分最大扩散至距离试坑边缘10 m、深度27.5 m的SF5处。强夯后沉降观测试验中浸水实验完成,浸水场地最大沉降仅18.3 mm。室内渗透试验结果显示,强夯后的地基在6 m深度内的土体渗透系数降至10^(-6) cm/s以下,形成了一定厚度的隔水层,强夯有效地增强了黄土地基的抗渗性。通过扫描电镜(SEM)试验及PCAS软件分析,验证了强夯降低土体渗透性的原因在于破坏了湿陷性黄土原有的大孔隙松散结构,降低了土体孔隙率,提升了土体的抗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强夯 浸水试验 渗透性 微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估框架的绝缘油碳足迹核算: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正海 杨怀伟 +3 位作者 郑树海 赵军 干喆渊 张建功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10-2619,共10页
碳足迹核算是制定产品碳减排策略的关键工具。文中构建了基于生命周期评估框架的绝缘油产品碳足迹核算模型,通过算例比较了天然酯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的碳排放规律。研究发现,燃烧处置下,天然酯绝缘油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2874.90 kg C... 碳足迹核算是制定产品碳减排策略的关键工具。文中构建了基于生命周期评估框架的绝缘油产品碳足迹核算模型,通过算例比较了天然酯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的碳排放规律。研究发现,燃烧处置下,天然酯绝缘油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2874.90 kg CO_(2)e,得益于天然酯绝缘油原料作物的固碳作用,其原辅料投入阶段排放量为−1582.69 kg CO_(2)e,表现为碳吸收,矿物绝缘油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3918.06 kg CO_(2)e。与燃烧处置方式相比,再生处置方式显著减少了绝缘油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天然酯绝缘油和矿物绝缘油碳减排了4085.47 kg CO_(2)e和3068.28 kg CO_(2)e,并使天然酯绝缘油展现出独特的净负碳排放特性,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低至−1210.57 kg CO_(2)e,这是因为绝缘油原材料固存的碳在燃烧后释放回大气,总碳排放为原料固存碳与资源投入碳之和,而再生处置则将原材料固存的碳绝大部分存储在再生绝缘油中,总碳排放为资源投入碳与原料固存碳之差,形成了碳结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核算 绝缘油 全生命周期 不确定度分析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厅钢结构清扫机器人设计
7
作者 汪旭旭 郑涵钰 +2 位作者 姚斌 杜轩 李响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8-451,共14页
针对换流站阀厅顶部复杂钢结构人工清扫过程中存在的作业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基于公理设计理论提出了一种以分体式多单元结构与抱臂机构为核心的清扫机器人,并通过样机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首先,构建了机器人的功能—结构模型及... 针对换流站阀厅顶部复杂钢结构人工清扫过程中存在的作业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基于公理设计理论提出了一种以分体式多单元结构与抱臂机构为核心的清扫机器人,并通过样机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首先,构建了机器人的功能—结构模型及对应的设计矩阵,利用独立公理确保功能需求的独立性,并结合信息公理优化了设计方案。该机器人的移动单元采用分体式三单元多抱臂结构,能够跨越钢结构上下方的障碍,并能通过转向实现在不同方向钢梁上的行走;清扫单元采用对称分布的三自由度清扫臂,可满足阀厅不同区域的清扫需求。然后,根据阀厅顶部钢结构的实际布局,设计了机器人适应特定场景的越障、转向运动姿态,并设计了完整的运动控制系统。接着,对机器人的关键部件进行了力学分析,同时对显著影响整机性能的部件进行了结构布局分析与拓扑优化,实现了结构的紧凑化与轻量化,进而提高了机器人的运行稳定性。最后,在阀厅顶部钢结构上开展了机器人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能够稳定地在钢结构上完成越障、转向和清扫任务,其可跨越最大高度为712 mm的障碍,且清扫速度超过100 m^(2)/h。所设计的机器人可有效提升换流站阀厅顶部钢结构的清扫效率与作业安全性,具备良好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站阀厅 清扫机器人 公理设计 分体式多单元结构 运动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加筋土高边坡工程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8
作者 彭旺 王茂忠 +1 位作者 贾斌 董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57-664,共8页
高海拔地区建设的加筋土边坡可能面临冻融、材料老化、地震等作用的影响从而产生结构损坏,因此往往需对高海拔地区加筋土边坡进行施工及服役期的现场监测,为工程安全稳定提供保障。依托西藏昌都某输电换流站新建40 m高土工格栅加筋土边... 高海拔地区建设的加筋土边坡可能面临冻融、材料老化、地震等作用的影响从而产生结构损坏,因此往往需对高海拔地区加筋土边坡进行施工及服役期的现场监测,为工程安全稳定提供保障。依托西藏昌都某输电换流站新建40 m高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进行现场试验,对高海拔地区建设的加筋土高边坡内外温度、坡面变形、坡顶沉降、竖向土压力和土工格栅应变分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海拔地区加筋土高边坡的工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土边坡内部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坡面边界周围区域为温度变化敏感区。边坡坡面侧向位移在施工期急剧增长,而后逐渐稳定,最大侧向位移出现在最下级边坡坡面,累计位移约为坡高的1.11%。坡面沉降在工后逐渐稳定,工后六个月坡面沉降最大增量约50 mm;由于上部变电站施工及机械荷载的增加,坡顶沉降仍逐渐增大。边坡内部竖向土压力沿边坡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沿筋材铺设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各层土工格栅应变沿着筋材铺设方向递减,随边坡高度的增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加筋土边坡 高海拔地区 现场试验 工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六分裂间隔棒安装机器人机构设计
9
作者 潘杰 胡春华 +4 位作者 江明 马勇 孟凡豪 何宣虎 刘承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4-89,共6页
为解决人工高空走线安装间隔棒面临的高危、任务繁重和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输电线路中间隔棒安装的机械化施工需求,提出并设计一种新型适应于六分裂高压输电线路的间隔棒安装机器人。该机器人结构紧凑,呈左右对撑分布,包含导线行走机构、... 为解决人工高空走线安装间隔棒面临的高危、任务繁重和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输电线路中间隔棒安装的机械化施工需求,提出并设计一种新型适应于六分裂高压输电线路的间隔棒安装机器人。该机器人结构紧凑,呈左右对撑分布,包含导线行走机构、间隔棒进给机构和安装作业机构。通过对机器人在导线上的受力分析,采用主动轮、从动轮和压紧轮混合使用方式,保证机器人快速、稳定行进。通过分析机器人的存储与进给功能,设计一种集成多自由度机械臂与间隔棒安装工具的装配机构,从而实现单次对6个间隔棒的装配作业。研制一台六分裂间隔棒安装机器人样机,将其搭载在输电线路试验环境下开展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在六分裂导线上具有携带六分裂间隔棒行进和安装等功能,能有效降低人工高空作业风险,提高安装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六分裂间隔棒 安装机器人 机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氯盐-硫酸盐耦合侵蚀机理、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国满 李浩然 +2 位作者 邱国斌 黎俊伶 张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35-3946,3967,共13页
服役于滨海和内陆盐渍土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易受氯盐和硫酸盐的耦合侵蚀,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结构耐久性问题。目前关于单一氯盐或硫酸盐对钢筋混凝土的侵蚀过程已有较多试验与数值模型研究,而氯盐和硫酸盐耦合侵蚀的相关研究则相对... 服役于滨海和内陆盐渍土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易受氯盐和硫酸盐的耦合侵蚀,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结构耐久性问题。目前关于单一氯盐或硫酸盐对钢筋混凝土的侵蚀过程已有较多试验与数值模型研究,而氯盐和硫酸盐耦合侵蚀的相关研究则相对有限。因此,本文归纳了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单一盐侵蚀与氯盐-硫酸盐侵蚀的机理差异,讨论了硫酸根离子对氯离子传输速率和结合能力的影响规律;比较了现有关于氯盐-硫酸盐复合环境对钢筋混凝土的侵蚀模型,从离子传输过程、化学反应以及孔隙膨胀三个方面阐述了各侵蚀模型的构建流程,总结了目前应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最后,评述了目前关于钢筋混凝土的氯盐-硫酸盐耦合侵蚀研究情况,并对后续研究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氯盐 硫酸盐 耦合侵蚀 数值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多离子耦合作用下水泥胶砂硫酸盐腐蚀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高文 王卓 +3 位作者 胡亦奇 徐志军 郭梦真 李镜培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6-1296,共11页
硫酸盐渍土地区现浇结构广泛存在多源-多离子耦合腐蚀,利用砂浆内掺Mg^(2+)、Cl^(-)以及SO_(4)^(2-)并置于不同的腐蚀环境中,在腐蚀期间分别测定试样的孔隙分布、质量、尺寸以及不同深度硫酸盐浓度的变化,同时测定了抗折、抗压强度的演... 硫酸盐渍土地区现浇结构广泛存在多源-多离子耦合腐蚀,利用砂浆内掺Mg^(2+)、Cl^(-)以及SO_(4)^(2-)并置于不同的腐蚀环境中,在腐蚀期间分别测定试样的孔隙分布、质量、尺寸以及不同深度硫酸盐浓度的变化,同时测定了抗折、抗压强度的演变规律。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X射线衍射(XRD)及热重分析(TG-DTG)等方法观测试样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内源腐蚀增加了试样的有害孔含量,加速了腐蚀进程;内源腐蚀对试样抗折强度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较无内源腐蚀试样抗折强度降低了50%~67%;内源Mg^(2+)严重影响了硫酸盐环境中试样抗折强度的发展,试样的抗折强度仅为无腐蚀组的4.4%;试样表层的Mg^(2+)缓解了有害孔隙含量增加趋势,对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浇结构 硫酸盐腐蚀 多离子腐蚀 内源腐蚀 劣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变电工程表土剥离技术指标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晓娟 郑树海 +4 位作者 姚姬璇 王昕宇 段金贵 陈卓 田堪良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2期40-44,I0005,共6页
表土是植物赖以生存的表层土壤,表土剥离和保护是水土保持的重要任务,研究输变电工程表土剥离厚度指标对指导绿色电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白鹤滩—江苏±800 kV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沿线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测值与根据90 m分... 表土是植物赖以生存的表层土壤,表土剥离和保护是水土保持的重要任务,研究输变电工程表土剥离厚度指标对指导绿色电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白鹤滩—江苏±800 kV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沿线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测值与根据90 m分辨率全国土壤有机碳分布数据集得到的有机质含量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预测值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以作为表土剥离等级划分的依据。将90 m分辨率全国土壤有机碳分布数据集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土壤有机质分级标准划分出土壤养分等级,利用ArcGIS软件绘制出全国范围的土壤养分分级图及表土剥离分级图,并参照表土利用方式确定出表土剥离厚度,即:有机质含量<10 g/kg的地区,土壤养分等级为5~6级,表土的剥离等级为2级,对应的剥离厚度为20~30 cm;而有机质含量≥10 g/kg的地区,土壤养分等级为1~4级,表土的剥离等级为1级,对应的剥离厚度根据需要加深10~20 cm。同时,针对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区的表土剥离分级和水土保持功能,提出了适宜的表土剥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 剥离厚度 有机质含量 技术指标 输变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DRUS-1D模型的黄土积雨入渗数值模拟研究
13
作者 雷磊 王晓东 +5 位作者 郑树海 梁俊 张晋 段璟靓 杨貌 田堪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142,共5页
为了研究积雨条件下黄土水分入渗规律,设置室内黄土土柱积雨入渗试验,采用HYDRUS-1D模型对积雨入渗规律进行模拟,利用均方根误差(S_(RME))、纳什效率系数(S_(NE))对模拟精度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扰动法对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 为了研究积雨条件下黄土水分入渗规律,设置室内黄土土柱积雨入渗试验,采用HYDRUS-1D模型对积雨入渗规律进行模拟,利用均方根误差(S_(RME))、纳什效率系数(S_(NE))对模拟精度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扰动法对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模拟值与试验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两者误差很小,SRME为0.011~0.017,除土柱深度为20 cm对应的SNE值小于0.900外,其余S_(NE)值均大于0.900,模拟效果较好。土壤水分特征参数对模拟结果影响排序为θ_(s)>k_(s)>n>α>θ_(r),θ_(s)和α扰动与模拟结果负相关,k_(s)、n、θ_(r)扰动与模拟结果正相关,土壤浅层积雨入渗规律受参数扰动的影响较小,随着土柱深度增加,对参数的敏感性逐渐提高,参数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积雨 数值模拟 入渗规律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
14
作者 梅毅林 《农电管理》 2024年第6期47-48,共2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持续变革,电力企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特别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当前,部分电力企业在党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持续变革,电力企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特别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当前,部分电力企业在党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短板。例如,部分企业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视度明显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在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管理中,党建工作往往被置于业务工作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工作 电力企业 能源结构 新时代背景下 不可忽视 重视度 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在线监测系统应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少军 雷磊 +5 位作者 郑树海 白晓春 陈维 郭安祥 马蓓青 田堪良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31,37,共8页
输变电工程跨越不同的地形地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必须及时准确地监测土壤侵蚀状况。传统测钎法存在需人工测量、难以获得实时监测数据等局限性。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在线监测系统是新近研发的土壤侵蚀监测设备,具... 输变电工程跨越不同的地形地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必须及时准确地监测土壤侵蚀状况。传统测钎法存在需人工测量、难以获得实时监测数据等局限性。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在线监测系统是新近研发的土壤侵蚀监测设备,具有自校准功能、实时监测、无线数据传输等优点。为测试该设备对土壤侵蚀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开展了人工模拟降雨土壤侵蚀测试试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在线监测系统的测量绝对误差不大于2.1 mm,不随土壤侵蚀厚度的增大而增大;绝对误差在0~2 mm范围内可靠性为90%;测量精度随着土壤侵蚀厚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土壤侵蚀厚度超过10 mm时,测量精度在10%以内的可靠性为82.5%;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在线监测系统在土壤侵蚀量监测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精度、良好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应用于土壤侵蚀量的自动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测钎法 水土保持在线监测系统 测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钎传感器在土壤风蚀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树海 雷磊 +1 位作者 田堪良 马蓓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4-128,共5页
[目的]对超声测钎传感器在土壤风蚀中的应用进行试验研究,验证该设备对风蚀的监测精度和可靠性,为设备改进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以超声测钎传感器设备为试验对象,在风洞风力侵蚀试验条件下,开展超声测钎传感器风沙土风蚀试... [目的]对超声测钎传感器在土壤风蚀中的应用进行试验研究,验证该设备对风蚀的监测精度和可靠性,为设备改进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以超声测钎传感器设备为试验对象,在风洞风力侵蚀试验条件下,开展超声测钎传感器风沙土风蚀试验研究。[结果]超声测钎传感器在风洞风蚀试验中的测量误差为±1 mm,测量精度很高;随着风力侵蚀厚度的增加,测量数据的误差变化不大,方差仅为0.04,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结论]超声测钎传感器在风蚀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应用于风蚀的自动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钎法 风力侵蚀 超声测钎传感器 测量误差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强化学习的数字化输电线路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宋涛 李丹 路宁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97,共7页
在输电线路的设计中,使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地形的划分精度,然而地形划分精度的提升会使得地形栅格矩阵维度呈指数级增加,导致路径规划过程中出现维度灾难问题。为解决该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分层强化学习的数字化输电线路... 在输电线路的设计中,使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地形的划分精度,然而地形划分精度的提升会使得地形栅格矩阵维度呈指数级增加,导致路径规划过程中出现维度灾难问题。为解决该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分层强化学习的数字化输电线路路径规划方法。建立输电线路的三维数字化云平台,使用不同比例尺对地形数据进行重采样,将原始的地形重构为粗粒度和细粒度的两层栅格图,使用基于MAXQ算法的分层强化学习进行路径规划,从而解决了细粒度栅格单元带来的维度灾难问题,同时又保持了精确性的优势。实际算例表明,在地形划分精度提高、传统方法无法收敛的情况下,提出的方法仍能保持收敛,并相较传统方法不合理的跨越区域更少,降低了路径规划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输电线路 路径规划 分层强化学习 MAX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管理创新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刚 吴凯 +2 位作者 王硕 李继洪 王辉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3年第1期24-26,共3页
输变电工程施工扰动地表,破坏地表植被,人为加速水土流失。以往输变电工程虽然履行了各项水土保持程序,但水土保持工作落实情况仍存在一定不足。为加强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情况,本文以国家电网特高压输电工程为例,探讨近几年... 输变电工程施工扰动地表,破坏地表植被,人为加速水土流失。以往输变电工程虽然履行了各项水土保持程序,但水土保持工作落实情况仍存在一定不足。为加强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情况,本文以国家电网特高压输电工程为例,探讨近几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方面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水土保持 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