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确定干扰影响下新能源电网功率平衡控制研究
1
作者 李福东 张耀坤 +1 位作者 欧阳怡然 苏菲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150,共6页
新能源电网中,由于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存在日间、夜间差异,导致发电过程易出现随机性波动,引起功率不平衡。在考虑不确定性干扰下,提出一种新能源电网功率平衡控制方法。构建新能源电网的不确定性干扰模型,判断新能源电网运行过程是否需... 新能源电网中,由于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存在日间、夜间差异,导致发电过程易出现随机性波动,引起功率不平衡。在考虑不确定性干扰下,提出一种新能源电网功率平衡控制方法。构建新能源电网的不确定性干扰模型,判断新能源电网运行过程是否需要实时调度;构建新能源电网的节点分区模型,确定新能源电网的最佳分区节点并作为统一潮流控制器的控制节点,通过吸收或输出新能源电网的有功功率,实现对功率波动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平衡新能源电网功率,并改善其不确定性干扰的问题,且日负荷率提升幅度高达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干扰 新能源电网 功率平衡控制 节点分区模型 控制节点 潮流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MgO/PP热力学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
2
作者 李亚莎 王福达 +3 位作者 王佳敏 王桂斌 周朝威 吴雕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9,共11页
聚丙烯(PP)因具有高击穿强度、低损耗及高耐压等优异性能,被广泛用于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介电材料。然而在运行过程中,PP薄膜长期承受着高温和机械应力,加剧了薄膜绝缘劣化。因此,为提高PP热力学性能,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纯PP... 聚丙烯(PP)因具有高击穿强度、低损耗及高耐压等优异性能,被广泛用于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介电材料。然而在运行过程中,PP薄膜长期承受着高温和机械应力,加剧了薄膜绝缘劣化。因此,为提高PP热力学性能,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纯PP、半径0.4 nm与0.6 nm球形纳米MgO/PP复合模型,以及经三种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KH570)修饰的MgO/PP的复合模型。通过计算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导率、内聚能密度、相互作用能、自由体积分数、均方位移、拉伸弹性模量和体积模量,从原子尺度探讨纳米MgO颗粒及其表面功能化修饰对PP基体热力学性能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纳米MgO可以改善PP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半径0.6 nm的MgO的PP复合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提升54 K,热导率提高8.96%,拉伸弹性模量和体积模量也有小幅增高。纳米MgO以及KH550,KH560,KH570三种硅烷偶联剂修饰的纳米MgO与PP均有良好的相容性,且KH570修饰的纳米MgO相容性最好。热力学方面,MgO-KH570/PP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热力学性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相较于纯PP提升73 K,热导率提高了31.84%,同时自由体积分数减小16.1%,分子链的运动得到抑制,拉伸弹性模量和体积模量也有更明显的提升。该工作对改性纳米MgO在金属化薄膜中的应用及提高PP热力学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MgO 硅烷偶联剂 分子动力学 热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活接地系统中性点接地电阻投入暂态特征分析
3
作者 刘萃萃 刘晓 +1 位作者 薛永端 徐丙垠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灵活接地系统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后,通过延时闭合中性点接地电阻(并联小电阻)投切开关以期可靠切除故障。目前,基于稳态信息的灵活接地系统保护方法应用效果难以达到要求,而关于小电阻投入时的暂态特征分析尚未有完整结论,制约了灵... 灵活接地系统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后,通过延时闭合中性点接地电阻(并联小电阻)投切开关以期可靠切除故障。目前,基于稳态信息的灵活接地系统保护方法应用效果难以达到要求,而关于小电阻投入时的暂态特征分析尚未有完整结论,制约了灵活接地系统接地故障暂态保护理论的发展。文中建立基于线路分布参数的灵活接地系统并联小电阻投入暂态分析模型,研究系统内各元件间的谐振特性,并据此提出一种简化模型。针对低阻、高阻接地故障,分别给出暂态电流、电压的解析表达式,分析其谐振频率、衰减时间常数及最大幅值等主要特征值随系统参数及故障条件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线路暂态零序电流的分布特征,并与谐振接地阶段故障时刻的暂态特征作对比。最后,利用数字仿真及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提暂态特征分析简化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接地系统 永久性接地故障 中性点接地电阻 并联小电阻 暂态特征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下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构网型并联逆变器电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仕韬 郭方正 +4 位作者 李立 宋新新 刘矞 宋蕙慧 李经纬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8,183,共9页
现有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构网型并联逆变器由于控制参数耦合,存在母线电压谐波含量高、受负载影响波动大的问题,降低了孤岛模式下的供电质量。因此,针对电压建立阶段和电压维持阶段的不同需求,通过优化虚拟振荡器参数提出了谐波抑制方... 现有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构网型并联逆变器由于控制参数耦合,存在母线电压谐波含量高、受负载影响波动大的问题,降低了孤岛模式下的供电质量。因此,针对电压建立阶段和电压维持阶段的不同需求,通过优化虚拟振荡器参数提出了谐波抑制方法。基于逆变器输出特性,提出了调压方法。结合参数滚动优化方法将谐波抑制和调压关联,形成电压控制策略。此外,建立了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并联逆变器系统带阻感性负载的小信号状态空间模型。结果表明,在所提电压控制策略下,并联系统的母线电压总谐波畸变率能降低至1.13%,负载切换时母线电压能快速恢复稳定,在轻载、额定和重载3种工况下,系统状态矩阵的主导特征值均位于左半复平面内,系统是渐近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逆变器 构网型控制 虚拟振荡器控制 调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气体SF6的红外吸收特性分析
5
作者 刘敬之 罗文俊 +1 位作者 赵笑笑 云玉新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9-1054,共6页
应用红外检测技术对SF_(6)及其分解产物SO_(2)、H_(2)S、HF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时,首先应分析它们的红外吸收特性及其交叉吸收。本文利用HITRAN2020数据库,对SF_(6)的红外吸收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SF_(6)及其分解产物SO_(2)、H_(2)S... 应用红外检测技术对SF_(6)及其分解产物SO_(2)、H_(2)S、HF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时,首先应分析它们的红外吸收特性及其交叉吸收。本文利用HITRAN2020数据库,对SF_(6)的红外吸收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SF_(6)及其分解产物SO_(2)、H_(2)S、HF的交叉吸收。结果表明:SF_(6)的红外吸收波段主要位于中红外区590~640 cm^(-1)、940~952 cm^(-1)及远红外区330~370 cm^(-1)内,它的中红外区峰值吸收强度是远红外区峰值吸收强度的约104倍以上,但这3个波段的红外吸收图谱结构相似,均由P支、Q支、R支组成,且Q支峰值吸收强度远强于P支与R支;SF_(6)与SO_(2)、H_(2)S、HF的红外交叉吸收波段分别位于590~600 cm^(-1)、330~370 cm^(-1)、350~370 cm^(-1),SF_(6)的吸收强度与SO_(2)的为相同数量级,比H_(2)S低2个数量级,比HF低4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 SF_(6)分解物 红外吸收特性 红外光谱 吸收系数 交叉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能计量设备及其检验技术 被引量:19
6
作者 赵东芳 赵伟 +2 位作者 荣潇 荣博 黄松岭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10,共10页
为更全面地把握高压电能计量技术进步发展脉络,助力新型高压电能计量设备推广应用,文章较系统地梳理了传统以及新型高压电能计量设备的构建原理、实现方案、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且以高压电能表为代表,重点阐述了新型高压电能计量设备的... 为更全面地把握高压电能计量技术进步发展脉络,助力新型高压电能计量设备推广应用,文章较系统地梳理了传统以及新型高压电能计量设备的构建原理、实现方案、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且以高压电能表为代表,重点阐述了新型高压电能计量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优势,以及与高压电能计量设备相互促进、不断进步的高压电能计量技术的新变化、新特点及新优势。还总结了高压电能计量设备的各类检验技术,包括综合误差评价、整体检验以及现场/在线检验等;论述了发展高压电能计量设备整体检验技术的必要性,并梳理了相应检验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展望了高压电能计量设备及其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能计量设备 高压电能表 检验技术 检验装置 电子式互感器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变电站二次系统全面优化的继电保护系统级测试关键技术 被引量:27
7
作者 孟江雯 李仲青 +5 位作者 詹荣荣 牟黎 周泽昕 徐凯 余越 任玉保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91-3798,共8页
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完成了从技术架构到功能设计的全面提升,继电保护作为二次系统核心业务,确保其可靠运行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基础。为了充分考核验证新一代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该文首先从自主可控、功能优化、运行监控以及安... 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完成了从技术架构到功能设计的全面提升,继电保护作为二次系统核心业务,确保其可靠运行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基础。为了充分考核验证新一代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该文首先从自主可控、功能优化、运行监控以及安全防护方面分析了变电站二次系统全面优化提升下的继电保护技术革新点以及由此带来的运行风险。然后在梳理继电保护业务功能交互数据流的基础上,针对继电保护系统级测试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继电保护在复杂工况下动作性能、功能交互、配置管控、虚回路可靠性等方面的测试方法。最后建立了继电保护系统级测试平台,完成了对继电保护动作性能和功能实现关键环节的全面考核验证,对于消除设备缺陷和运行隐患、推动优化总体方案的实用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二次系统 优化 继电保护 系统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下具备高抗干扰能力的输电线路故障检测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志强 宋新新 +4 位作者 常英贤 姜杨 刘佩伟 郭昌升 王栋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87,97,共9页
为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具备高抗干扰能力的故障检测技术。建立典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并分析了行波的区内外传播特性;推导行波电流公式并解析其区内外差异,为故障检测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基于行波电流弹性系数的方案并据... 为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具备高抗干扰能力的故障检测技术。建立典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并分析了行波的区内外传播特性;推导行波电流公式并解析其区内外差异,为故障检测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基于行波电流弹性系数的方案并据此建立了故障检测技术。设置不同故障状态对该故障检测技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具备较好性能,解决了传统方案高阻故障不灵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系统 直流换流器 故障检测技术 行波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岗位需求的《全能型供电所实训》课程改革与探索
9
作者 许敏敏 荣潇 +5 位作者 刘超男 王金亮 周博曦 张凯 接怡冰 李培 《农电管理》 2024年第1期56-57,共2页
全能型供电所实训是供用电技术专业(定向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用于供电所台区经理岗位技能实践,随着国家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形势背景,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供电所岗位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随着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发展,培养出来的电力人才... 全能型供电所实训是供用电技术专业(定向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用于供电所台区经理岗位技能实践,随着国家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形势背景,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供电所岗位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随着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发展,培养出来的电力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为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奠定有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人才 电力人才 数字化转型 专业核心课程 供电所 形势背景 岗位需求 考核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变电站告警信息故障知识表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8
10
作者 林凌云 陈青 +1 位作者 金磊 王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0-99,共10页
变电站监控端积压有大量告警信息文本,通过挖掘其中隐含的故障知识可以帮助监控人员快速掌握故障情况,提升故障处置效率。首先基于知识图谱技术提出了变电站告警信息故障知识表示方法。分析了告警信息的现有分类和解析内容,之后提出了... 变电站监控端积压有大量告警信息文本,通过挖掘其中隐含的故障知识可以帮助监控人员快速掌握故障情况,提升故障处置效率。首先基于知识图谱技术提出了变电站告警信息故障知识表示方法。分析了告警信息的现有分类和解析内容,之后提出了告警信息故障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以事故和变位信号构造电网事故行为图谱,以异常信号构造设备异常行为图谱。从而挖掘并展示告警信号间的行为逻辑、关联关系和故障后的重要信息,为现场监控人员快速获取关键故障信息提供便利,提升故障处置效率。通过给出知识图谱可视化案例展示了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分析了知识图谱在信号解析、故障诊断、故障追踪领域的扩展应用,使变电站告警信息数据在电网故障处理领域得到更好的利用与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警信息 知识图谱 故障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可再生能源可靠性的虚拟电厂动态聚合方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白雪岩 樊艳芳 +3 位作者 王天生 刘雨佳 聂昕磊 颜晨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2-110,共9页
虚拟电厂静态聚合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虚拟电厂在动态聚合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可靠性,这会导致电网对其调度的积极性不高,弃风弃光现象严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可再生能源可靠性的虚拟电厂动... 虚拟电厂静态聚合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虚拟电厂在动态聚合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可靠性,这会导致电网对其调度的积极性不高,弃风弃光现象严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可再生能源可靠性的虚拟电厂动态聚合方法。在可再生能源出力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元件的停运概率对出力模型进行修正;利用置信容量将不同机组进行同质化处理,建立考虑置信容量的虚拟电厂可靠性评估模型;以可靠性指标为目标函数,构建虚拟电厂动态聚合模型,使电网对其下达更多的发电计划,并采用改进无网格光线寻优算法对其进行求解。最后,以新疆某地区负荷数据为例,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高效性与稳定性,从而为虚拟电厂最优化运行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虚拟电厂 可靠性 动态聚合 不确定性 改进无网格光线寻优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环境下基于图模型寻找最优充电站的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衍恒 高洪雨 +2 位作者 李荣凯 王文明 王磊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5-581,602,共8页
针对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不同充电站电压负载严重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一种电力物联网环境下基于图算法寻找最优充电站的方法,用户可预约最小充电代价的充电站;该方法根据充电站地理位置生成图模型,利用最短路径算法和推荐预约策略,向... 针对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不同充电站电压负载严重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一种电力物联网环境下基于图算法寻找最优充电站的方法,用户可预约最小充电代价的充电站;该方法根据充电站地理位置生成图模型,利用最短路径算法和推荐预约策略,向用户推荐电动汽车搜索范围内到达时间和充电等待时间之和最小的充电站;利用蒙特卡罗法生成的数据集进行仿真计算,对不同充电策略下的充电代价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充电站数量的影响,在自建的数据集中的计算结果是最优值,可以有效寻找充电代价最小的充电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最小充电代价 图算法 物联网 充电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线聚类-覆盖法的变电站无功优化配置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新新 赵吉祥 +3 位作者 潘志远 赵义术 崔西友 王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58,共8页
针对电容器不等容分组设备频繁投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曲线聚类-覆盖法的不等容分组优化配置方法。根据变电站年负荷曲线求取年无功需求,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将365条年需求曲线聚类成k条聚类曲线,补偿总容量即为曲线最大值。首先以无功... 针对电容器不等容分组设备频繁投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曲线聚类-覆盖法的不等容分组优化配置方法。根据变电站年负荷曲线求取年无功需求,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将365条年需求曲线聚类成k条聚类曲线,补偿总容量即为曲线最大值。首先以无功失配面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在聚类曲线上进行电容器档位阶梯状曲线的最优覆盖;然后建立以投切次数最小、失配面积最小、投资成本最小的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利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用以指导变电站无功补偿优化规划;最后,通过与最优覆盖法及曲线分段-聚类法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优化配置 电容器不等容分组 曲线聚类-覆盖法 无功失配面积 无功调节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电容器灵活度和复杂度矛盾的变电站无功优化配置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吉祥 宋新新 +2 位作者 潘志远 王璐璐 李壮壮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16-121,共6页
不等容分组电容器投切灵活度高,无功调节能力优,但存在控制策略复杂,设备频繁投切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协调二者矛盾的无功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根据变电站负荷求取变电站无功需求概率分布曲线,再采用最优覆盖法计算分布曲线和电容器补偿... 不等容分组电容器投切灵活度高,无功调节能力优,但存在控制策略复杂,设备频繁投切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协调二者矛盾的无功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根据变电站负荷求取变电站无功需求概率分布曲线,再采用最优覆盖法计算分布曲线和电容器补偿容量梯形曲线交叉形成的无功失配面积,面积越小,电容器调节灵活度往往越好。然后考虑调控复杂度指标,建立以失配面积最小和调控复杂度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电容器不等容分组优化模型。再采用模糊加权法将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利用改进遗传算法求解,得到变电站无功配置方案,为无功规划人员提供决策依据。最后案例仿真通过与现有文献等容分组法和不等容分组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能够兼顾不等容分组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优化配置 电容器 不等容分组 灵活度 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性互补发电的离网运行特性评估
15
作者 刘春晖 张政 +2 位作者 范红真 牟辉龙 袁方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23期143-148,共6页
因微电网在离网状态下不能与电网交互功率,只能由自身为负荷提供电能,故对微电网的离网运行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微电网发电系统的运行特性,并结合多种评价指标,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微电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离网... 因微电网在离网状态下不能与电网交互功率,只能由自身为负荷提供电能,故对微电网的离网运行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微电网发电系统的运行特性,并结合多种评价指标,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微电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离网型风光水储互补发电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离网状态下的风光水储互补运行系统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具有较高的运行可靠性与稳定性,能实现微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以融合日前1 h尺度调度优化与日内15 min尺度滚动调度优化的两级调度策略也验证了微电网中多种电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互补性与经济性,为微电网的经济调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网运行 微电网 互补发电 评价指标 安全运行 调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