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时频尺度下的多元短期电力负荷组合预测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楠 姜涛 +1 位作者 隋想 胡禹先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7-58,共12页
随机因素的增加导致电力负荷数据成分日渐复杂,使短期负荷预测的难度逐渐增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时频尺度下的时间卷积网络与多元线性回归相融合的组合预测模型。利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 随机因素的增加导致电力负荷数据成分日渐复杂,使短期负荷预测的难度逐渐增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时频尺度下的时间卷积网络与多元线性回归相融合的组合预测模型。利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在时频域上将负荷数据分解为若干个频率特征不同的本征模态分量,在模糊熵准则下聚类为随机项和趋势项。采用皮尔逊系数从诸多影响因素中筛选出与电力负荷高度相关的特征,鉴于小时间尺度分析更易于挖掘局部细节特征,分别构建了随机项与趋势项的细颗粒度特征集。利用具有强非线性处理能力的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去预测随机项,利用结构简单及线性拟合效果好的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linearregression,MLR)去预测趋势项,将二者的预测结果进行叠加重构后获得最终预测值。在新加坡和比利时两组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较好的泛化性能及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时频尺度 分解算法 模糊熵 模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关联度的电力大数据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曲朝阳 周宁 +2 位作者 曲楠 王蕾 刘耀伟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8,共5页
针对电力大数据推荐结果排名没有考虑电网领域知识关联度,推荐结果的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引入知识项关联度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AR-Item CF.通过计算用户推荐列表得到最终推荐结果.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解决推荐结果关联度较低的问... 针对电力大数据推荐结果排名没有考虑电网领域知识关联度,推荐结果的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引入知识项关联度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AR-Item CF.通过计算用户推荐列表得到最终推荐结果.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解决推荐结果关联度较低的问题,显著地提高了推荐结果的质量和推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大数据 协同过滤 知识树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弹性体磁致剪切力学性能实验与仿真模拟
3
作者 赵瑞婷 金福宝 +3 位作者 马山刚 李若冰 李佳伟 张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8-1495,共8页
目前关于磁控智能材料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MRE)宏观力学滞回模型研究较少,不利于MRE材料应用控制。为提高MRE材料控制效果,基于Bouc-Wen模型对MRE磁致剪切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磁场强度对于MRE力学参数的... 目前关于磁控智能材料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MRE)宏观力学滞回模型研究较少,不利于MRE材料应用控制。为提高MRE材料控制效果,基于Bouc-Wen模型对MRE磁致剪切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磁场强度对于MRE力学参数的影响。首先借助Simulink搭建Bouc-Wen仿真模型对MRE进行参数拟合;然后分析刚度、阻尼等材料参数随磁场强度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磁场强度增加,MRE储能与耗能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等效刚度与最大阻尼力增幅明显,分别提高了210.61%、205.41%;在0.5~0.7 T磁场范围内参数增长速度较快,在0.7~1.0 T范围内增长趋于饱和;采用Bouc-Wen模型对MRE动态力学性能描述效果较好,特征参数最大误差为4.42%。研究成果为MRE材料优化制备与算法控制提供理论与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弹性体(MRE) 动态力学性能 BOUC-WEN模型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冰线路断线导致电网连锁跳闸的状态建模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刚 王奇伟 +1 位作者 姜飞 马瑞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43-50,共8页
针对覆冰灾害天气下线路断线导致的电网潮流转移情况,提出覆冰线路断线导致电网连锁跳闸的状态分析方法。首先,构建以荷载率为自变量的线路断线概率模型,并应用潮流转移因子分析理论,构建线路连锁跳闸概率模型,识别连锁跳闸可能线路;其... 针对覆冰灾害天气下线路断线导致的电网潮流转移情况,提出覆冰线路断线导致电网连锁跳闸的状态分析方法。首先,构建以荷载率为自变量的线路断线概率模型,并应用潮流转移因子分析理论,构建线路连锁跳闸概率模型,识别连锁跳闸可能线路;其次,利用事故链模式描述覆冰灾害天气下线路连锁跳闸事故,并建立仿真模型;然后,引入不确定理论模糊综合评判线路风险度,量化某线路断线后电网的运行状态;最后,对IEEE 30节点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述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线路 断线 潮流转移 连锁跳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过滤的电力信息运维知识个性化推荐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曲朝阳 徐鹏飞 +2 位作者 娄建楼 颜佳 曲楠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88,共5页
提出了基于协同过滤的电力信息运维知识个性化推荐模型.首先给出了电力信息运维知识个性化推荐模型的建立流程;其次引入隐式评分机制,将运维人员的学习行为转换为对电力信息运维知识的隐式评分;再次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的不足进行改进;... 提出了基于协同过滤的电力信息运维知识个性化推荐模型.首先给出了电力信息运维知识个性化推荐模型的建立流程;其次引入隐式评分机制,将运维人员的学习行为转换为对电力信息运维知识的隐式评分;再次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的不足进行改进;最后基于改进协同过滤算法构建个性化推荐模型,对电力信息运维知识进行推荐.实验结果表明,该个性化推荐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推荐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过滤 电力信息运维知识 个性化推荐 隐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关键支配结构的电力光缆网骨干网络挖掘算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姜万昌 刘艳辉 +2 位作者 郭健 王圣达 刘丹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81-187,共7页
电力光缆网骨干网络为包含重要通信站点、枢纽站点、桥接链路等关键实体,且满足连通约束的最小规模电力光缆网主干网架。为挖掘电力光缆网骨干网络,设计基于最小关键支配结构的骨干网络挖掘算法。首先,根据省级电力光缆网物理拓扑结构,... 电力光缆网骨干网络为包含重要通信站点、枢纽站点、桥接链路等关键实体,且满足连通约束的最小规模电力光缆网主干网架。为挖掘电力光缆网骨干网络,设计基于最小关键支配结构的骨干网络挖掘算法。首先,根据省级电力光缆网物理拓扑结构,构建电力光缆网表示模型。其次,提出基于最小关键支配结构的关键边度量方法,识别电力光缆网关键边。最后,设计基于最小关键支配结构的电力光缆网骨干网络挖掘算法,实现对电力光缆网骨干网络的挖掘。使用吉林省省级和南部电力光缆网设计两组实验,运用所提算法和两种经典方法挖掘骨干网络,据此对电力光缆网模拟蓄意攻击,对比分析网络连通性的变化趋势,以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关键支配结构 复杂网络 电力光缆网 骨干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需求侧电价的配电网储能设备运行策略与容量的协调优化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文霞 王舒 +5 位作者 张雯程 王凌飞 朴哲勇 胡平 韩璟琳 韩旭杉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78,共9页
光伏、储能和需求侧响应的协调运行可有效平抑负荷波动并提升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为实现通过主动运行提升配电网资产利用率的目标,本文首先改进了主动配电网的运行策略,在电网正常状态下,考虑了用户舒适度以及用电经济性的双重需求,建... 光伏、储能和需求侧响应的协调运行可有效平抑负荷波动并提升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为实现通过主动运行提升配电网资产利用率的目标,本文首先改进了主动配电网的运行策略,在电网正常状态下,考虑了用户舒适度以及用电经济性的双重需求,建立了基于启发式滑动数据窗滚动技术的价格型空调快速响应模型;在电网故障状态下,提出了考虑用户赔偿的激励型空调负荷响应模型,以及故障状态下存在互联的馈线组内广义需求侧资源协调调度的共享策略,以减少线路的冗余备用。其次,建立了基于以上运行策略的配电网主动运行收益模型,以及以配电网效益最大为目标的配电网需求侧电价、储能运行策略和容量配置的协同优化模型。最后,以改进的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为算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并探讨了用户负荷需求侧资源参与程度对储能配置的影响以及共享机制对提升配电线路利用率的贡献,为主动配电网广义需求侧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机制 广义需求侧资源 空调需求侧响应 储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深度自适应网络迁移的暂稳评估模型更新框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楠 张帅 +1 位作者 胡禹先 隋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5-35,共11页
为解决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或拓扑结构变化后暂稳评估模型的适应性问题,常规的特征迁移学习方法主要侧重于拉近源域与目标域数据集间的条件分布或边缘分布的距离,却不能定量的评价这两种分布对于不同域之间的贡献,导致模型迁移性能不理... 为解决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或拓扑结构变化后暂稳评估模型的适应性问题,常规的特征迁移学习方法主要侧重于拉近源域与目标域数据集间的条件分布或边缘分布的距离,却不能定量的评价这两种分布对于不同域之间的贡献,导致模型迁移性能不理想。针对该问题,引入SENet注意力机制和动态分布自适应算法,构建了基于SEDDAN迁移的深度自适应网络暂稳评估模型更新框架,从特征提取和不同域间分布权重的动态调整两个层面进行改进,进一步提升了评估模型的迁移性能和自适应性。在IEEE 39和IEEE 140节点系统上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更新后的评估准确性、适应性和迁移性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评估 迁移学习 注意力机制 动态自适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支路暂态能量函数的风电并网暂态最优切机控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濛濛 郭雷 +2 位作者 王春华 高培生 黄民翔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72-77,共6页
大规模风电接入比例的增加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造成了影响,因此在风电并网系统的紧急控制中必须考虑风电切机措施。首先分析了双馈式感应发电机(DFIG)的暂态运行特性;然后运用改进支路暂态能量函数法分析了DFIG和传统火力发电机切机效... 大规模风电接入比例的增加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造成了影响,因此在风电并网系统的紧急控制中必须考虑风电切机措施。首先分析了双馈式感应发电机(DFIG)的暂态运行特性;然后运用改进支路暂态能量函数法分析了DFIG和传统火力发电机切机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风电并网系统的紧急控制中应考虑风电和火电机组切机比例的配合。因此,提出一种考虑风力发电机的最优切机决策模型和一种实用化解法,合理选择最优的风火电切机比例,改善系统恢复过程的特性,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运行稳定性。通过某区域风电外送系统暂态切机算例验证了该方法高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式感应发电机 加速能量 改进支路暂态能量函数 电压控制 最优切机决策 系统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老化差异特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金龙 李端凯 +3 位作者 佟微 漆汉宏 张纯江 于温方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在锂离子蓄电池老化过程中可观察到单体间的老化差异现象:当采用相同工作机制对同型号不同单体分别进行循环充放电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各单体的容量衰减速度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别。蓄电池的这种老化差异特性对于工程实际中应用电池组... 在锂离子蓄电池老化过程中可观察到单体间的老化差异现象:当采用相同工作机制对同型号不同单体分别进行循环充放电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各单体的容量衰减速度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别。蓄电池的这种老化差异特性对于工程实际中应用电池组的系统特别是电动汽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该问题尚未引起相关科研和技术人员的充分重视。本文简要分析了锂离子电池老化差异现象形成的原因,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对比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管理 老化差异 容量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房国忠 孟繁波 左石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110,共9页
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供应链集中度对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违约风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企业供应链集中度越高,预期违约概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在供应链... 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供应链集中度对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违约风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企业供应链集中度越高,预期违约概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在供应链集中度提高企业违约风险的关系中具有抑制作用,而机构投资者持股则发挥增强作用。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创新投入和企业绩效在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违约风险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较高的供应链集中度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和绩效水平,从而提高了企业的预期违约概率。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供应链集中度经济后果和违约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内涵,为企业通过调整供应链集中度来降低违约风险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集中度 违约风险 风险管理 融资约束 机构投资者 创新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品质因子可调小波变换与排列熵的电能质量信号检测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宇辉 武东斌 +2 位作者 吴家明 王劼妍 孙玉成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有效检测电能质量信号,提出一种基于品质因子可调小波变换(TQWT)与排列熵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电能质量信号与噪声信号品质因子的不同,通过品质因子小波变换将信号分解为高共振分量(电能质量信号)、低共振分量(脉冲噪声)及余项(随机噪... 为有效检测电能质量信号,提出一种基于品质因子可调小波变换(TQWT)与排列熵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电能质量信号与噪声信号品质因子的不同,通过品质因子小波变换将信号分解为高共振分量(电能质量信号)、低共振分量(脉冲噪声)及余项(随机噪声),从而实现电能质量信号与脉冲噪声和随机噪声的分离。通过排列熵值的变化检测出信号的突变点,捕捉扰动信号的起止时刻。该方法可有效抑制脉冲噪声与随机噪声,且波形畸变小、扰动特征提取准确。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品质因子可调小波变换 高共振分量 低共振分量 排列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分布量化指标和灰色关联决策的风电功率实时预测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茂 黄宾阳 江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7099-7107,共9页
对于风电功率实时预测,如何有效的引入风速信息进行高精度的预测,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引入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的算法,建立基于概率分布指标的量化分析模型(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 based on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QAM-PD... 对于风电功率实时预测,如何有效的引入风速信息进行高精度的预测,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引入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的算法,建立基于概率分布指标的量化分析模型(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 based on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QAM-PD)。其次通过实测风电场数据对模型进行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关系和标准风速功率曲线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决策的风电功率实时预测模型(real-time prediction model of wind power based on gray relational decision,RPM-WPGRD)。最后选取中国东北某大规模风电场,对其风电功率进行预测。通过误差分析,相较于完全基于历史风速或者完全基于历史功率的算法,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 灰色关联 概率分布 量化指标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W46-126高压隔离开关耐温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邱正新 刘本学 +4 位作者 张赛鹏 李付永 敖明 冯世涛 张任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52,共6页
高压隔离开关是电网中广泛使用的开关设备,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用电安全。为评价GW46-126型高压隔离开关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使用性能,在气候试验室±60℃温度环境范围内,对隔离开关的触头接触压力、动静触头相对位置、机构操作... 高压隔离开关是电网中广泛使用的开关设备,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用电安全。为评价GW46-126型高压隔离开关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使用性能,在气候试验室±60℃温度环境范围内,对隔离开关的触头接触压力、动静触头相对位置、机构操作扭矩、机构输出角等机械参数和电学参数回路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数据采集和分析,确定环境温度变化对隔离开关机械特性和电学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GW46-126型高压隔离开关性能和提高环境温度适用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隔离开关 超高低温 触头压力 相对位置 耐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焦对激光通信接收视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燚赟 董科研 +2 位作者 安岩 朱天元 颜佳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2-831,共10页
为了降低自由空间激光通信中对准难度,本文提出了采用离焦的方法以增大接收视场角。以满足通信所需最低能量(-35 d Bm)为基准,理论推导了探测器接收能量、接收视场角(FOV)、离焦接收能量及离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Matlab仿真,分析... 为了降低自由空间激光通信中对准难度,本文提出了采用离焦的方法以增大接收视场角。以满足通信所需最低能量(-35 d Bm)为基准,理论推导了探测器接收能量、接收视场角(FOV)、离焦接收能量及离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Matlab仿真,分析对比了离焦接收能量和离焦量对接收视场角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离焦量为0.5 mm时,离焦接收能量从-20.9 d Bm提高到-4.1 d Bm,接收视场角能增大0.27 mrad;当离焦接收能量为-4.1 d Bm时,离焦量从0.2 mm扩大到1.0 mm,视场角能增大1.75 mrad。通过对比表明,提高离焦接收能量以及扩大离焦量都可以增加接收视场角,且扩大离焦量的效果相对比较明显,这对后续离焦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离焦 视场角 离焦接收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