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周期结构的电磁辐射控制材料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佩珩 陈万里 +4 位作者 张林博 张楠 张辉彬 谢建良 邓龙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67-675,共9页
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可以对电磁波传导、吸收和反射特性进行调控,成为一类不可或缺的电子信息材料。周期结构灵活的设计和独特的性能为电磁波辐射控制带来了新的发展,但其强电磁谐振必然导致"窄带"问题。主要介绍了基于周期结构... 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可以对电磁波传导、吸收和反射特性进行调控,成为一类不可或缺的电子信息材料。周期结构灵活的设计和独特的性能为电磁波辐射控制带来了新的发展,但其强电磁谐振必然导致"窄带"问题。主要介绍了基于周期结构的几种电磁波辐射控制材料,通过结合介质特性的多谐振耦合技术实现了宽带/高性能设计。电磁谐振结构间的耦合,突破了非对称开口谐振环(SRR)的极化/入射角敏感性;提出了基于等效电磁参数的谐振关系,形成了场束缚/图形耦合等周期结构设计/加载技术,使得传统磁性吸波体-10 d B反射带宽增加65%且低频吸收率提高了接近3倍;解决了极化转换周期结构的宽带/高效问题,设计的传输型极化转换器具有带通滤波/交叉极化/非对称传输3种功能。基于介质叠加的红外宽带吸波结构具有热辐射调控功能,形成了红外辐射控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控制 周期结构 吸波 极化转换 红外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缺陷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海燕 谢建良 +2 位作者 周佩珩 陆海鹏 邓龙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8期487-491,462,共6页
研究了电磁缺陷修复材料在飞行器边缘、缝隙等表面电磁缺陷散射控制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原理和发展状况。给出了表面电磁缺陷的基本定义,分析了其散射特点,并提出电磁缺陷修复原理及基本方法。电磁缺陷修复材料主要包括用于表面波抑制的... 研究了电磁缺陷修复材料在飞行器边缘、缝隙等表面电磁缺陷散射控制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原理和发展状况。给出了表面电磁缺陷的基本定义,分析了其散射特点,并提出电磁缺陷修复原理及基本方法。电磁缺陷修复材料主要包括用于表面波抑制的磁性材料、用于窄缝隙保证电连续的导电材料和用于边缘散射控制的渐变阻抗材料等三类,重点介绍了用于边缘散射控制的渐变阻抗材料。该渐变阻抗材料基于图形渐变频率选择表面的概念,加载于边缘考虑平行极化和垂直极化两种情况,并与边缘锯齿化和未加载情况进行比较。从研究情况来看,经过恰当的材料选取和合理的阻抗梯度设计,渐变阻抗材料可以有效控制边缘散射,并能取得宽带效果。最后展望了渐变阻抗材料在电磁散射及电磁辐射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缺陷 渐变阻抗材料 边缘散射 电磁缺陷修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谱隐身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邓龙江 周佩珩 +3 位作者 陆海鹏 翁小龙 梁迪飞 谢建良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8期449-462,共14页
随着军事隐身技术以及民用物联网电磁兼容、抗电磁干扰技术的发展,隐身涂层材料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该类材料逐渐成为功能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在需求牵引和技术革新的带动下,隐身涂层材料从材料体系、设计方法到制备技术... 随着军事隐身技术以及民用物联网电磁兼容、抗电磁干扰技术的发展,隐身涂层材料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该类材料逐渐成为功能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在需求牵引和技术革新的带动下,隐身涂层材料从材料体系、设计方法到制备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结合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和中心开展的主要工作,介绍了当前广泛发展的雷达吸波涂层、红外低发射率涂层以及多频谱兼容隐身涂层这3类涂层的隐身机理、材料特性以及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先进材料体系和设计方法对隐身涂层材料的牵引,包括各向异性磁性材料/介电材料、纳米结构动态磁化理论以及材料复合技术等;最后通过对各种材料技术的分析,提出多频谱隐身涂层材料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材料 涂层 雷达吸波 红外低发射率 多频谱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吸波材料表面波抑制性能测试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超 李恩 郑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78,共4页
分析了雷达吸波材料对表面波抑制性能的作用机理并设计测试系统来测试材料对表面波的抑制性能。在X波段(8~12 GHz)利用喇叭天线发射电磁波,以掠入射角度投射到金属板上形成表面波,覆盖于金属板上的聚四氟乙烯将反射的电磁波束缚在介... 分析了雷达吸波材料对表面波抑制性能的作用机理并设计测试系统来测试材料对表面波的抑制性能。在X波段(8~12 GHz)利用喇叭天线发射电磁波,以掠入射角度投射到金属板上形成表面波,覆盖于金属板上的聚四氟乙烯将反射的电磁波束缚在介质中并沿金属板向前传播。利用电场探针来检测接收到的电磁能量,对比放置吸波材料前后的结果,以此来评估吸波材料对表面波的抑制性能。并对两种吸波材料进行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了该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表面波 吸波材料 行波抑制测试 电探针 行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纳结构光谱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文壮 游可唯 +2 位作者 张胤 周阳 张丽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54,共14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在微纳结构光谱调控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深度学习可以在无明确物理解析模型的情况下,通过构建复杂的神经网络,从实验或仿真数据中学习微纳结构的光谱响应特性,从而实现高效的设计优化,这...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在微纳结构光谱调控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深度学习可以在无明确物理解析模型的情况下,通过构建复杂的神经网络,从实验或仿真数据中学习微纳结构的光谱响应特性,从而实现高效的设计优化,这为微纳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微纳结构设计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其在结构色、热辐射控制以及窄带光谱传感等光谱调控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微纳结构 光谱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多孔硅/镍微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
6
作者 周辉 韩满贵 +1 位作者 唐中开 吴燕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5-859,共5页
通过背光照辅助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在N型轻掺杂的(100)单晶硅上制备了多孔硅模板。模板孔端口呈类正方形结构,孔边长约为2μm,孔深约50μm。然后在制备的N型多孔硅模板中电沉积制备了磁性镍微米管。与绝缘性AAO模板中金属从孔底部开始生... 通过背光照辅助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在N型轻掺杂的(100)单晶硅上制备了多孔硅模板。模板孔端口呈类正方形结构,孔边长约为2μm,孔深约50μm。然后在制备的N型多孔硅模板中电沉积制备了磁性镍微米管。与绝缘性AAO模板中金属从孔底部开始生长不同,在半导体性质的N型多孔硅模板中,镍沿着孔壁均匀生长,并随着沉积时间的延长,由颗粒状逐渐生长为微米管,镍的晶型没有发生变化。由于镍微米管的缺陷和晶界比镍颗粒更少,畴壁位移更容易,所以具有更小的矫顽力。同时受强烈的退磁能影响,外加磁场在垂直和平行镍微米管方向时测得的磁滞回线表现出明显的磁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型多孔硅 电化学沉积 镍微米管 磁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NFC中NiCuZn铁氧体磁片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动态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宏伟 梁迪飞 +2 位作者 王亮 谢建良 邓龙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0,共6页
阐述了高磁导率、低损耗NiCuZn铁氧体磁片在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中的应用,氧化物烧结法制备铁氧体的工艺步骤。详细介绍了主成分配方和微量添加剂的选取以及对该类NiCuZn铁氧体的影响,并介绍了NiCuZn铁氧体磁片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指... 阐述了高磁导率、低损耗NiCuZn铁氧体磁片在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中的应用,氧化物烧结法制备铁氧体的工艺步骤。详细介绍了主成分配方和微量添加剂的选取以及对该类NiCuZn铁氧体的影响,并介绍了NiCuZn铁氧体磁片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指出了NiCuZn铁氧体磁片研究中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C 高磁导率 低损耗 NICUZN 铁氧体磁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四硫富瓦烯-三苯胺类光敏染料理论研究(英文)
8
作者 翁小龙 王艳 +3 位作者 贾春阳 万中全 陈喜明 姚小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90-1998,共9页
在简单结构的D-π-A三苯胺光敏染料(YD1)中引入不同数量的四硫富瓦烯(TTF)单元作为次级电子给体以增强有机光敏染料的给电子能力,设计了两个结构分别为D-D-π-A(YD2)以及2D-D-π-A(YD3)的光敏染料分子,并且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 在简单结构的D-π-A三苯胺光敏染料(YD1)中引入不同数量的四硫富瓦烯(TTF)单元作为次级电子给体以增强有机光敏染料的给电子能力,设计了两个结构分别为D-D-π-A(YD2)以及2D-D-π-A(YD3)的光敏染料分子,并且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分别模拟计算了纯光敏剂分子及其吸附二氧化钛团簇后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以及光物理性能。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光敏染料分子在二氧化钛(101)面吸附的表面形貌以及态密度(DOS)。计算结果表明,TTF单元的引入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光敏染料分子的团聚,还可以提升其吸收性能。此外,光吸收效率(LHE)、电子注入驱动力(ΔG^(inject))以及DOS的计算结果显示,YD2和YD3理论上可以呈现出比YD1更高的短路电流密度(J_(sc))以及开路电压(V_(oc))。因此,通过本文的理论研究表明,TTF单元可以作为有机光敏染料中的次级电子给体来改善光敏染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胺 四硫富瓦烯 光敏染料 密度泛函理论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S2/SiO2范德华异质结的VO2薄膜转移打印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肖敏 孙睿智 +4 位作者 李艳芳 康同同 秦俊 杨润 毕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61-1166,共6页
近年来,柔性电子器件由于在物联网、生物电子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功能氧化物材料在柔性聚合物中的集成已被证明是实现高性能柔性电子器件的有效方式。由于功能氧化物薄膜通常需要高温制备,直接在柔性聚合物基底上... 近年来,柔性电子器件由于在物联网、生物电子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功能氧化物材料在柔性聚合物中的集成已被证明是实现高性能柔性电子器件的有效方式。由于功能氧化物薄膜通常需要高温制备,直接在柔性聚合物基底上合成高质量的氧化物薄膜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MoS2/SiO2范德华异质结转移打印大面积VO2薄膜的方法,即利用MoS2和SiO2薄膜亲疏水性能的不同,可以仅使用去离子水解离MoS2/SiO2范德华异质结界面,成功将Si/SiO2/MoS2/SiO2/VO2多层膜结构上的VO2薄膜转印到Si、SiO2/Si以及柔性基底上。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转印前后VO2薄膜的晶体结构没有差异,变温Raman光谱和变温红外反射光谱证明了转印前后VO2薄膜良好的金属-绝缘体转变性能。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功能氧化物薄膜转印方法,在不引入牺牲层和腐蚀性溶剂的条件下,实现了VO2薄膜在任意基底上的低温集成,为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钒薄膜 转移打印 低温集成 柔性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元素掺杂二维过渡族金属硫化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梦婕 李艳芳 +2 位作者 胡静 郭月莹 彭波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38-644,共7页
传统二维材料具有丰富的电学、光学特性,在电子器件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金属元素掺杂二维过渡族金属硫化物不仅可以保持原过渡族金属硫化物所特有的优越性能,还可赋予二维材料特定的铁磁、铁电性能,使其在光学器件、自旋电子学器件... 传统二维材料具有丰富的电学、光学特性,在电子器件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金属元素掺杂二维过渡族金属硫化物不仅可以保持原过渡族金属硫化物所特有的优越性能,还可赋予二维材料特定的铁磁、铁电性能,使其在光学器件、自旋电子学器件以及信息和数据存储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金属元素掺杂过渡族金属硫化物的理论和制备方法,对其结构特性、电子特性以及磁学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并且着重论述了金属元素掺杂在过渡族金属硫化物中的实验合成方法。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传输法被广泛使用,其他实验方法如固相法、磁控溅射法也可结合运用。最后展望了金属元素掺杂过渡族金属硫化物研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磁性二维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过渡族金属硫化物 金属掺杂 理论计算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纳米量热传感器基底结构与材料仿真
11
作者 蒲逸然 谢建良 王昕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5期10-12,16,共4页
通过对微机电系统(MEMS)纳米量热传感器原理与热损耗机理分析,借助有限元分析(FEA)软件研究不同结构、材料种类的基底对纳米量热传感器热分布、功耗的影响,并通过对纳米量热信号的仿真,验证了器件的可行性,进而依据仿真结果对纳米量热... 通过对微机电系统(MEMS)纳米量热传感器原理与热损耗机理分析,借助有限元分析(FEA)软件研究不同结构、材料种类的基底对纳米量热传感器热分布、功耗的影响,并通过对纳米量热信号的仿真,验证了器件的可行性,进而依据仿真结果对纳米量热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优化。研究可以为其他不同类型的量热器件的仿真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微机电系统 有限元 纳米量热技术 热损耗 热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对(C4H9NH3)2(CH3NH3)Pb2I7钙钛矿发光特性调控的研究
12
作者 王雅倩 鲁晓 彭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12-2917,共6页
(C4H9NH3)2(CH3NH3)Pb2I7是一种Ruddlesden-Popper相钙钛矿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层间通过van der Waals力结合,因此可以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获得其二维薄层。二维(C4H9NH3)2(CH3NH3)Pb2I7内束缚激子会自发复合从而表现出强的荧光,其圆极... (C4H9NH3)2(CH3NH3)Pb2I7是一种Ruddlesden-Popper相钙钛矿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层间通过van der Waals力结合,因此可以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获得其二维薄层。二维(C4H9NH3)2(CH3NH3)Pb2I7内束缚激子会自发复合从而表现出强的荧光,其圆极化率、峰位均受磁场调控。在外磁场中,荧光圆极化率与磁场呈线性关系,激子中电子和空穴之间的朗德因子差Δg约为0.43。束缚激子在磁场中受抗磁效应影响,致使其发光峰随磁场增加而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结构 制备 钙钛矿 荧光 磁场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的特质与成长——16所工科重点大学科技联盟给我的启示与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龙江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5,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号令,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专章部署、集中表达,意义深远。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号令,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专章部署、集中表达,意义深远。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源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以相关领域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根基,持续突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复杂性、协同性特点凸显,迫切需要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引领科技突破创新、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发展,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挂帅攻关,破解“卡脖子”问题。可见,如何快速建设一支可以前瞻科技事业、善于开拓创新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是推动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变革 科技强国 自立自强 现代化建设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 突破创新 大科学时代 科教兴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掺杂对二氧化钒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赵鑫 康同同 +3 位作者 梁潇 邬春阳 周阳 秦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83-189,222,共8页
目的通过在二氧化钒薄膜中掺杂镁元素,实现高优值光学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0001)氧化铝单晶衬底上沉积二氧化钒外延薄膜,进一步采用交叉打靶的方法沉积不同镁掺杂浓度的二氧化钒外延薄膜;通过高分辨XRD和TEM表... 目的通过在二氧化钒薄膜中掺杂镁元素,实现高优值光学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0001)氧化铝单晶衬底上沉积二氧化钒外延薄膜,进一步采用交叉打靶的方法沉积不同镁掺杂浓度的二氧化钒外延薄膜;通过高分辨XRD和TEM表征镁掺杂外延二氧化钒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原子分布,采用XPS表征表面原子化学态,采用光谱椭偏仪表征不同镁掺杂浓度的二氧化钒外延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并计算获得光学优值;最后构建第一性原理计算模型得到镁掺杂对二氧化钒薄膜光学优值影响的机理。结果制备出4种不同镁掺杂浓度的外延二氧化钒薄膜,分析了镁掺杂对薄膜相变前后的晶体取向和微观原子结构的影响,分析了薄膜中镁和钒元素的价态,分析了镁掺杂对单斜相和金红石相光学常数和光学优值的影响,从电子态密度分布分析了镁掺杂对提升材料光学优值的原因。结论镁掺杂二氧化钒与氧化铝衬底的外延关系为(020)_(VO_(2))//(0006)_(Al_(2)O_(3)),随着镁掺杂浓度的提高,金红石相二氧化钒薄膜的光学损耗降低,且中红外波段的光学优值提升。在11.9%(原子数分数)掺杂量时光学优值比未掺杂提高3.7倍。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高光学优值是源于镁掺杂后导带周围电子态密度的局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钒 相变材料 镁掺杂 光学优值 脉冲激光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腔复介电常数高温测试系统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云鹏 李恩 +2 位作者 余承勇 郑虎 张婧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4-1001,共8页
围绕微波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高温测试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利用圆柱腔精确场解法实现材料介电性能变温特性测试。设计了TM_(010)模圆柱谐振腔,采用快速移动平台和感应加热技术,搭建了变温测试系统,实现了915 MHz,最高1 400℃的复介电... 围绕微波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高温测试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利用圆柱腔精确场解法实现材料介电性能变温特性测试。设计了TM_(010)模圆柱谐振腔,采用快速移动平台和感应加热技术,搭建了变温测试系统,实现了915 MHz,最高1 400℃的复介电常数快速自动化测试。针对测试系统受热后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实时变温校准技术,减小了夹具介电波动引入的误差。以熔融石英为例进行重复性测试并与已有文献作对比,结果表明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高温下测试偏差分别在2%和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介电常数 圆柱谐振腔 精确场解 变温测试 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掺杂对钙硼硅系玻璃陶瓷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志勇 夏奇 李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049-12052,共4页
本工作研究了ZnO掺杂对钙硼硅系玻璃陶瓷的晶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宏观性能的影响。采用Rietveld精修法计算该体系的结晶度和晶相含量,结果表明,ZnO掺杂有助于该体系的析晶,并促进石英和硅灰石的生成。ZnO掺杂促进了该体系的烧结致密化... 本工作研究了ZnO掺杂对钙硼硅系玻璃陶瓷的晶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宏观性能的影响。采用Rietveld精修法计算该体系的结晶度和晶相含量,结果表明,ZnO掺杂有助于该体系的析晶,并促进石英和硅灰石的生成。ZnO掺杂促进了该体系的烧结致密化,玻璃陶瓷的力学性能因此得到显著提升。当ZnO掺杂量为8%(质量分数,下同)时,该体系的抗弯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高达207.9 MPa和82.9 GPa,介电常数为5.75,介电损耗为7.1×10^(-4),热膨胀系数为9.6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硼硅系玻璃 氧化锌掺杂 微观结构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掺杂对镁铝硅系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奇 王志勇 李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53-8157,共5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镁铝硅系微晶玻璃,研究了CaO掺杂对晶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抗弯强度、热膨胀系数、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基于Arrhenius恒定升温速率模型计算出烧结活化能。结果表明,由于Ca原子进入玻璃网络中,CaO加入有效降低玻璃的软...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镁铝硅系微晶玻璃,研究了CaO掺杂对晶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抗弯强度、热膨胀系数、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基于Arrhenius恒定升温速率模型计算出烧结活化能。结果表明,由于Ca原子进入玻璃网络中,CaO加入有效降低玻璃的软化点及析晶温度,改变玻璃的析晶倾向,同时显著降低烧结活化能,并促进微晶玻璃的烧结过程。次晶相(MgAl2Si3O18)0.6的增加导致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提高,而抗弯强度的提升与体积密度的增大及高热膨胀相产生的内应力有关。当CaO掺杂量为3%(质量分数)时,在950℃烧结获得最佳性能:抗弯强度为152 MPa、热膨胀系数为3.52×10^-6/℃、介电常数为5.89、介电损耗为1.85×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抗弯强度 热膨胀系数 介电性能 烧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吸波涂层的高温服役性能与寿命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游建辉 谢建良 张林博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共5页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统计模型和威布尔分布,在Arrhenius公式的基础上应用通用对数线性关系推导出温度和紫外强度的双应力模型。采用弓形测量法测得雷达吸波涂层的雷达反射率,预测了涂层在常温贮存和飞行状态下的使用寿命,并验证了模型的可...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统计模型和威布尔分布,在Arrhenius公式的基础上应用通用对数线性关系推导出温度和紫外强度的双应力模型。采用弓形测量法测得雷达吸波涂层的雷达反射率,预测了涂层在常温贮存和飞行状态下的使用寿命,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涂层在常温贮存和Ma=1.45飞行状态条件下采用该模型预测出的寿命分别为5.44×1~04h、4.15×10~4h;在80℃下采用该模型预测出的寿命为2 276.8 h,实验寿命为2 076.7 h。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论比较符合,表明此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雷达吸波涂层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吸波涂层 高温老化 雷达反射率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波介质陶瓷HoVO4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忠泉 陈丽 李波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19-12224,共6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新型微波介质陶瓷HoVO_(4)。研究了微波性能与微观形貌、致密度和拉曼半高宽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拉曼光谱中化学键的振动模。HoVO_(4)在1150℃烧结得到最优微波介电性能:ε_(r)=11.52,Q×f=27271 GHz,τ_(f)=-22.39...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新型微波介质陶瓷HoVO_(4)。研究了微波性能与微观形貌、致密度和拉曼半高宽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拉曼光谱中化学键的振动模。HoVO_(4)在1150℃烧结得到最优微波介电性能:ε_(r)=11.52,Q×f=27271 GHz,τ_(f)=-22.39×10^(-6)/℃。选取正τf值的TiO_(2)与负τf值的HoVO_(4)进行复合,得到谐振频率温度系数近零的微波陶瓷,当TiO_(2)掺杂量为6%、烧结温度为1200℃时获得最佳微波介电性能为:ε_(r)=14.14,Q×f=18978 GHz,τ_(f)=2.4324×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HoVO_(4) T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85)Si_(9.6)(Al_(1-x)Ti_x)_(5.4)合金粉体的电子结构及吸波性能
20
作者 张煜 周廷栋 杜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0-1106,共7页
以不同含量的Ti原子取代FeSiAl合金中的Al原子,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Fe_(85)Si_(9.6)(Al_(1-x)Ti_x)_(5.4)合金粉体。结合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4种合金粉体的电子结构的变化,并测试粉体的形貌、物相和电磁参数,计算电磁波反... 以不同含量的Ti原子取代FeSiAl合金中的Al原子,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Fe_(85)Si_(9.6)(Al_(1-x)Ti_x)_(5.4)合金粉体。结合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4种合金粉体的电子结构的变化,并测试粉体的形貌、物相和电磁参数,计算电磁波反射损耗率。结果表明:Ti原子的加入可以细化晶粒,主要增加(111)方向上的共价电子对数,Ti取代量为0.66时,具有理想的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AlTi合金 EET理论 电磁参数 反射损耗 机械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