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智能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袁广忠 徐长友 +4 位作者 平彦军 褚立庆 何谦 王博 孙立超 《中国煤炭》 2021年第S01期45-49,共5页
介绍了国家电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智能化矿山建设历程,立足我国能源行业转型发展要求,积极引导各矿智慧化转型,着力组织开展煤矿智能化项目落地工作,在公司煤炭板块进行了智能化建设初步探索。公司两地五矿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生产运营... 介绍了国家电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智能化矿山建设历程,立足我国能源行业转型发展要求,积极引导各矿智慧化转型,着力组织开展煤矿智能化项目落地工作,在公司煤炭板块进行了智能化建设初步探索。公司两地五矿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生产运营特点,加大智能化技术引进力度,煤矿智能化建设效果成效良好。以南露天煤矿为试点开展智能化矿山规划研究,将现代新兴ICT技术与设备智能化改造相结合,打通作业、流程和数据壁垒,形成绿色、零碳、智慧、无人的整体性解决方案。同时,围绕矿山智慧化转型,面向矿山设计、矿山工程、安全环保、运维检修、经营管理、产业生态等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智慧矿山综合管控技术的探索与研究,致力打造矿山“智慧大脑”,实现了跨设备、跨工艺、跨业务、跨专业的全资源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智能化 设备智能化 全生命周期管理 智慧大脑 5G基础网络 国家电投内蒙古能源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露天煤矿排土场植物恢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晨鑫 俞琦 +4 位作者 刘永杰 李敬国 于昕 赵宇 曲来叶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74-1986,共13页
内蒙古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形成大面积排土场,但排土场由于土壤质量差,加上气候条件严苛,植被恢复非常困难,严重阻碍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壤真菌参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生态过程,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抗逆性的重要作用。因此,... 内蒙古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形成大面积排土场,但排土场由于土壤质量差,加上气候条件严苛,植被恢复非常困难,严重阻碍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壤真菌参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生态过程,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抗逆性的重要作用。因此,选取内蒙古通辽和锡林浩特的5个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已经恢复的禾本科、豆科及杂类草三个功能群草本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群落组成、真菌功能型、网络结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阐明排土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适应规律。结果表明:(1)禾本科根际土壤真菌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豆科和杂类草;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三个功能群的优势真菌群落均为子囊菌门,占总丰度的59.47%—79.61%;球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异,豆科最高,其次是禾本科,两者均显著高于杂类草;(2)三个功能群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土壤腐生菌相对丰度均表现为禾本科>豆科>杂类草,且禾本科显著高于杂类草;(3)禾本科根际真菌的共生网络负相关比例和模块化指数在三个功能群中最高;禾本科网络结构更稳定,生态位更宽;网络关键物种数禾本科>豆科>杂类草;(4)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分别有53.2%、50.9%、16.2%的关键物种与土壤NH_(4)^(+)-N、NO_(3)^(-)-N和C/N等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禾本科相比较豆科和杂类草植物根际土壤具有更高AMF丰度和网络稳定性,表明禾本科植物在排土场恢复的适应性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排土场植被恢复和物种筛选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排土场 植被恢复 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 根际土壤真菌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高寒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于爽 朱月 +3 位作者 徐长友 刘永杰 曾利学 曲来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8-1217,共10页
探究不同恢复年限对于露天煤矿植被群落变化和植物个体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治理措施。以内蒙古高寒露天煤矿排土场恢复4年(2018-2021年)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样地内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设置... 探究不同恢复年限对于露天煤矿植被群落变化和植物个体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治理措施。以内蒙古高寒露天煤矿排土场恢复4年(2018-2021年)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样地内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设置草本样方(1 m×1 m)和灌木样方(5 m×5 m),记录植物物种组成、高度及盖度等指标,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重要值。探讨不同的恢复年限植物群落变化特征和优势植物的养分吸收,为矿区人工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矿区排土场植物群落物种数、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均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总物种数从恢复第1年的16种增加到恢复第4年的31种,主要是由于非人工种植植物从6种增加到19种导致,特别是在恢复第2年增加显著,然后趋于平稳,这说明恢复第2年是物种增加关键的时期;(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矿区植被优势物种多以禾本科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豆科植物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锦鸡儿(Caragana sinica);菊科植物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十字花科油菜(Brassica napus)和胡颓子科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主。(3)比较不同优势植物叶片、茎和根的氮(N)、磷(P)和钾(K)含量发现,草本优势种中菊科和豆科植物显著高于禾本科植物。灌木优势种中沙棘茎的N含量和P含量显著高于锦鸡儿。研究认为,在排土场植被恢复初期(4年)的物种选择上,豆科植物和菊科植物是草本植物首选的先锋物种,另外,沙棘是灌木首选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植被恢复 恢复年限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气氛下退役风电叶片热失重特性研究
4
作者 程明 张铎 +3 位作者 马骏 熊小鹤 张一楠 伍力拓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7-384,共8页
对退役风电叶片进行粉碎制样,考察了粒径、气氛、升温速率对样品热失重特性的影响,并采用3种动力学方法对反应活化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下,样品在224℃开始失重,600℃左右反应结束,TG曲线由代表挥发分燃烧和焦炭燃烧的两个... 对退役风电叶片进行粉碎制样,考察了粒径、气氛、升温速率对样品热失重特性的影响,并采用3种动力学方法对反应活化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下,样品在224℃开始失重,600℃左右反应结束,TG曲线由代表挥发分燃烧和焦炭燃烧的两个阶段组成。N_(2)和CO_(2)气氛下,样品起始失重温度有所升高,分别为274℃和284℃;N_(2)气氛下样品只有挥发分反应阶段,无焦炭反应阶段;CO_(2)气氛下,由于CO_(2)对焦炭的活化,焦炭发生缓慢失重。3种气氛下,样品主体反应阶段的失重率均超过20%。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TG曲线的失重段向右移动。样品粒径对空气气氛下的活化能影响不大,但对N_(2)和CO_(2)气氛下影响较大。N_(2)气氛下样品的活化能最大,空气气氛下最小。Flynn-Wall-Ozawa法得到的空气、N_(2)和CO_(2)气氛下两种粒径样品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126.26,226.87,171.66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热解 气化 燃烧 活化能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Bin自动功率极限计算的风电机组健康性能评估及预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进友 李媛 +1 位作者 王海鑫 李超然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2-2185,共14页
针对数据量较大情形下风电机组健康性能评估区域难划分、健康性能预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XGBoost-Bin的自动功率曲线极限算法,建立考虑多数据特征的机组健康性能预测模型。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Bin的曲线构建算法,获取表征风电机组... 针对数据量较大情形下风电机组健康性能评估区域难划分、健康性能预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XGBoost-Bin的自动功率曲线极限算法,建立考虑多数据特征的机组健康性能预测模型。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Bin的曲线构建算法,获取表征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静态最优功率曲线;提出一种改进自动功率曲线极限计算的风电机组健康性能评估方法,以准确划分机组健康性能评估区域,并通过综合分析实际与理论静态最优功率曲线偏差、发电效能等指标评估机组健康性能;提出基于多数据特征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风电机组健康性能预测模型,以提升健康性能的预测精度。最后,以内蒙古塞罕坝风电场20台风电机组为例表明,与传统自动功率曲线极限计算方法相比,所提风电机组健康性能评估方法的评估准确度提升了0.1026,所提预测模型能够提升机组健康性能的预测精度,比传统随机森林预测模型R2提升了0.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XGBoost算法 自动功率极限计算 健康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措施对光伏电站风沙环境及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曾春江 李龙 +3 位作者 胡鹏 孙小祥 闫军 卢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研究不同措施对光伏电站风沙环境及土壤的影响,在乌兰布和沙漠100 MW光伏项目区内开展了光伏治沙试验研究,并以电站外部流动沙地为对照,对风沙、气象、土壤、植被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光伏阵列自身能够起到显著的防风固沙... 为研究不同措施对光伏电站风沙环境及土壤的影响,在乌兰布和沙漠100 MW光伏项目区内开展了光伏治沙试验研究,并以电站外部流动沙地为对照,对风沙、气象、土壤、植被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光伏阵列自身能够起到显著的防风固沙作用,无沙障无植被的板间、板下输沙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4.12%和74.63%;沙障显著削弱了“狭管效应”作用,板间、板下输沙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98.59%和97.88%;植被恢复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粒径组成改善,对于土壤改良、生物多样性恢复发挥关键作用。在3种措施综合影响下,站内较站外输沙量平均降低了98.98%,月均风速降低了2.30 m·s^(-1),月均气温降低了2.05℃,月均空气相对湿度增加了3.94%,呈现出防风固沙和降温增湿的显著特点,实现了较好的生态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治沙 沙障固沙 植物治沙 生态恢复 乌兰布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厚煤层托顶煤掘进巷冲击地压机制与防冲布巷优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吕鹏飞 耿伊健 +3 位作者 孙宇霆 王永亮 刘洋 梁野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20,共15页
为探究倾斜厚煤层掘进巷冲击地压机制及其有效的防治优化措施,以新疆某煤矿(4–5)06W胶带巷掘进发生顶板型冲击地压为背景,运用现场勘察、室内实验、力学建模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研究,总结了倾斜厚煤层托顶实体煤掘进巷冲击地压显现... 为探究倾斜厚煤层掘进巷冲击地压机制及其有效的防治优化措施,以新疆某煤矿(4–5)06W胶带巷掘进发生顶板型冲击地压为背景,运用现场勘察、室内实验、力学建模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研究,总结了倾斜厚煤层托顶实体煤掘进巷冲击地压显现特征,将冲击巷道破坏范围划分闭合区、严重破坏区及严重变形区,通过现场勘察确定了巷道顶煤是冲击主体,分析了煤层倾角、厚度及巷道煤岩组合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特征,数值反演了工程背景下的冲击动力现象,探讨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力学机制,并提出巷道继续掘进防冲优化布置及解危卸压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随煤层倾角的增大,正应力持续增大,但变化范围较小;顶板承受的切应力分为减小、缓慢增加和急速增加3个阶段;计算得出工程背景下半煤岩巷道掘进积聚的能量大于煤层巷道;(2)倾斜厚煤层托顶实体煤巷道掘进冲击机制包括3方面,①煤层倾角引发的顶板应力非均衡分布,②锚索过长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其悬吊组合作用,锚固效果较差,③倾斜下滑力与原水平应力共同作用易诱发巷道顶板煤体离层冒落;(3)提出了巷道继续掘进防冲优化方案,通过微震监测得出煤岩体积聚的能量由剧烈释放转为高频低能释放,巷道掘进冲击危险性显著降低,实现了(4–5)06W工作面剩余巷道的安全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厚煤层 掘进巷道 冲击地压机制 防冲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廓感知机下的建筑物实例分割优化
8
作者 王以磊 刘超 +2 位作者 牛章玉 程明 程宇航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8,共9页
实例分割在建筑物提取中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遥感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然而传统实例分割方法难以准确捕捉建筑物轮廓和边缘信息。对此,文章引入轮廓感知机方法,利用感知点判别器输出离散边界点的相对位置,并采用迭代演化策略细... 实例分割在建筑物提取中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遥感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然而传统实例分割方法难以准确捕捉建筑物轮廓和边缘信息。对此,文章引入轮廓感知机方法,利用感知点判别器输出离散边界点的相对位置,并采用迭代演化策略细化实例分割结果中的建筑边界。以瓦房店为研究区开展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分割精度(average precision,AP)和边界分割精度(boundary AP)较Mask R-CNN方法分别提高了3.1和3.4,充分证明了轮廓感知机方法能够有效地捕捉建筑物的细节轮廓,提高分割精度。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更独立地估计每个偏移量,且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与现有的多种模型协同工作。该研究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建筑物信息提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例分割 建筑物提取 轮廓感知机 边缘细化 瓦房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弱胶结露天边坡劣化失稳机理研究
9
作者 王明 吴璋 +7 位作者 徐长友 赵甫 孟祥春 时斌 刘敬玉 徐勇超 王京伟 赵立春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169,共16页
【背景】在露天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剥离层存在新近系和第四系的风积、冲洪积物,其结构松散,利于贮水、导水,易引起边坡的劣化失稳,严重危害生产安全。【方法】根据现场调查与室内试验成果,系统分析地下水对内蒙古霍林河煤田某露天煤矿边... 【背景】在露天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剥离层存在新近系和第四系的风积、冲洪积物,其结构松散,利于贮水、导水,易引起边坡的劣化失稳,严重危害生产安全。【方法】根据现场调查与室内试验成果,系统分析地下水对内蒙古霍林河煤田某露天煤矿边坡软弱层面的影响过程,重点研究地下水对泥岩层的软化作用,针对松散层建立力学模型,推导堆积层渗透力的计算公式,量化地下水位对坡体安全系数的影响,并采用数值模拟进行验证,揭示地下水对露天边坡的劣化–失稳作用机理。【结果和结论】研究区边坡底部泥岩层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与第四系砂土层共同构成边坡的弱层;受构造影响,边坡底部的泥岩层面低洼,其良好的隔水性使上部层位长期富水;在水的作用下,坡体的弱胶结堆积层易受渗透力影响发生变形破坏,而岩土体的力学性质也会在水的作用产生折减。该露天边坡地形利于汇水,赋存不利于边坡稳定的软弱层,是造成边坡失稳的一大内因;地下水所带来的渗透力、浮托力和对岩土体的劣化作用,加大了坡体失稳的可能。据此,提出煤矿应增加系统水文地质研究,采用“外截、内排”的防治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边坡 弱胶结 富水 数值模拟 失稳机理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向燃烧电站锅炉采用综合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的数值研究
10
作者 吴岩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54,共5页
切向燃烧的电站锅炉将水平浓淡低NO x燃烧器与顶部燃尽风同时使用,即综合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可有效地降低NO x排放。对350 MW电站锅炉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常规直流煤粉燃烧器改造成低NO x燃烧器,可降低NO排放浓度7%;对于同一种燃烧器采用OF... 切向燃烧的电站锅炉将水平浓淡低NO x燃烧器与顶部燃尽风同时使用,即综合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可有效地降低NO x排放。对350 MW电站锅炉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常规直流煤粉燃烧器改造成低NO x燃烧器,可降低NO排放浓度7%;对于同一种燃烧器采用OFA可降低NO排放浓度9%;同时使用低NO x燃烧器和OFA,可降低NO排放浓度18%。水平浓淡低NO x燃烧器与周界风偏置等设计,在提高燃烧稳定性、预防炉壁结焦腐蚀等方面有诸多优点。对造成的飞灰含碳量增加,本文给出了合理的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低NOX燃烧器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理和数据混合模型的SD-WFGD系统SO_(2)浓度动态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瑞连 曾德良 +3 位作者 张光明 谢衍 朱岩松 朱红成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8-1128,1136,共12页
为了保证燃煤电站脱硫系统SO_(2)排放浓度达到环保要求的同时实现经济运行,建立了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SD-WFGD)系统出口SO_(2)浓度混合动态预测模型。首先,分析吸收SO_(2)的化学反应过程,分别建立了吸收塔出口和浆液池(AFT塔)出口SO... 为了保证燃煤电站脱硫系统SO_(2)排放浓度达到环保要求的同时实现经济运行,建立了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SD-WFGD)系统出口SO_(2)浓度混合动态预测模型。首先,分析吸收SO_(2)的化学反应过程,分别建立了吸收塔出口和浆液池(AFT塔)出口SO_(2)浓度机理模型;然后,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对历史运行数据和机理模型预测偏差数据进行分解,将分解后不同频率的模态分量进行重构,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算法训练并得到不同的模态分量模型,将不同模态分量的LSSVM模型进行加权叠加,建立了数据补偿模型;最后,将数据补偿模型输出和机理模型输出进行叠加,得到SD-WFGD系统SO_(2)浓度混合动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VMD算法将历史数据分解为不同模态,不同模态数据重构后可有效提高数据模型的预测精度;同时,将机理模型和数据模型结合,可提升模型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SD-WFGD系统 SO_(2)预测 机理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仓清理机器人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峥 商守海 +19 位作者 高利强 孙磊 卢建宁 薛道荣 张国峰 鲁杰为 黄智 何正勇 刘建平 袁广忠 张海福 丁红 朱宴南 陈闯 齐连军 褚立庆 赵强 于永昌 董陆军 张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5-221,共7页
储煤筒仓在我国应用广泛、现存量巨大,储煤筒仓的粘壁、蓬煤、堵塞现象,长期以来一直给煤矿、电厂等企业带来困扰。储煤筒仓内部呈圆柱体,底部有多个方锥形落料口,落料口通常为一米见方远小于煤仓内径,原煤自上而下靠自重下落,这种结构... 储煤筒仓在我国应用广泛、现存量巨大,储煤筒仓的粘壁、蓬煤、堵塞现象,长期以来一直给煤矿、电厂等企业带来困扰。储煤筒仓内部呈圆柱体,底部有多个方锥形落料口,落料口通常为一米见方远小于煤仓内径,原煤自上而下靠自重下落,这种结构形式决定了锥形落料口附近原煤流速变缓、受挤压、易粘壁蓬堵,再遇上煤料颗粒细、含水量高、存煤时间长等情况,粘壁更易发生,粘壁使煤料流动通道更为狭窄、流速更慢,进而逐渐发展为堵塞,这种情况很难完全避免;在冬季气温很低的地区,含水量较高的煤料还会形成冻粘壁,进而逐渐发展为冻堵,更加难以疏通。目前煤矿解决粘壁蓬堵是靠人工巡检发现蓬堵、定期人工清理粘壁、人工疏通堵塞,人员须钻入煤仓中手动清理,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耗时长效果差,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每年都有因人工煤仓清堵而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而且对于放小炮也无效的冻堵只能等待来年回暖,使煤仓使用率降低,给煤矿及电厂的正常生产带来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运用特种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控制算法,针对储煤筒仓研发了一套煤仓全方位智能清理机器人系统,在不改变储煤筒仓现有结构的情况下,在每个落煤口内部安装一套以液压为动力、可往复移动、捶打破煤的机器人执行单元,由机器人集群控制软件操控,根据每个落煤口布置的堵煤监测传感器及其他传感器的信号,实现自动监测判断蓬堵情况,自动选择最优的清理措施、操控相关机器人协调动作,使落煤口迅速恢复畅通。整个系统全自动无人值守运行,可迅速有效解决储煤筒仓中的蓬煤、粘壁、冻煤等落煤不畅和阻塞的情况,以成体系的技术化手段安全有效地替代人工高危工作,避免了因人工清堵而导致伤亡的可能,解决了长期困扰煤矿、电厂的痛点,提高储煤系统运行安全性。详细说明了煤仓清理机器人的运行机理、安装布局、样机试验测试、煤矿企业应用效果等情况,证明了煤仓清理机器人是解决煤仓粘壁、蓬煤、冻煤等落煤不畅和煤仓阻塞情况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仓 清理机器人 堵煤 冻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顶采空区分类分区勘探及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牟义 余波 +4 位作者 武智东 徐慧 李健 孙庆先 张军建 《中国煤炭》 2023年第7期44-55,共12页
为了解决悬顶采空区突然塌陷的安全隐患,将悬顶采空区划分为同煤层、上部煤层、下部煤层及地表建(构)筑物下4类类型,按照隔离煤柱及密闭、压架、蹬空开采、建(构)筑物等典型要素的危险性划分为危险区、较危险区和一般危险区。针对4类悬... 为了解决悬顶采空区突然塌陷的安全隐患,将悬顶采空区划分为同煤层、上部煤层、下部煤层及地表建(构)筑物下4类类型,按照隔离煤柱及密闭、压架、蹬空开采、建(构)筑物等典型要素的危险性划分为危险区、较危险区和一般危险区。针对4类悬顶采空区致灾因素进行了勘探技术研究,设计了几种典型勘探技术,采用单点地震法和矿井瞬变电磁法对隔离煤柱/密闭厚度进行探测,采用地震波CT和槽波地震法对应力集中区进行探测,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对“两带”发育高度进行探测、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建(构)筑物下悬顶采空区范围进行探测,为后续评估、治理提供了依据。针对悬顶采空区提出了几种典型治理与监测技术,采用水力致裂卸压防治上部悬顶采空区对下部煤层综采压架,采用隔离煤柱加固技术对同煤层悬顶采空区进行治理,采用地表岩移监测和井下受威胁区域监测技术监测悬顶采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顶采空区 应力集中区 悬顶采空区类型 危险性划分 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变压器状态监测的RFID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左秀江 杨帆 +1 位作者 周一童 朱力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28-132,共5页
油浸式变压器发生故障时会导致铁芯和绕组振动异常、温升过大并传递到箱体,为了能够同时对变压器运行时的振动和温度状态进行在线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天线的RFID传感器,集成温度和加速度传感器芯片,并增加一块“L”型金属反射板以增... 油浸式变压器发生故障时会导致铁芯和绕组振动异常、温升过大并传递到箱体,为了能够同时对变压器运行时的振动和温度状态进行在线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天线的RFID传感器,集成温度和加速度传感器芯片,并增加一块“L”型金属反射板以增强辐射效率。在实验室对RFID传感器准确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振动和温度的测试误差仅为0.7%和1.6%,并以OFPSZ-150000/220变压器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现场监测实验。结果表明:RFID传感器监测到的变压器箱体振动信号主要集中在以100 Hz为基频,100~500 Hz之间;而箱体的温度在越靠近中间位置越高,越接近边缘越低。实验结果表明所测数据与现场数据非常接近,加速度和温度测量误差仅为6.25%和1.9%,证明了RFID传感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温度 RFID传感器 双天线 状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高中压合缸反动式汽轮机过桥漏汽对高中压缸效率及整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建民 刘世云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1-472,共2页
通过介绍了平衡鼓过桥漏汽的设计原理,经过计算后,从理论上得到过桥漏汽量对600MW等级超临界汽轮机组高、中压缸效率的影响,进而证明控制平衡鼓过桥汽封间隙对电厂实际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中压缸效率 过桥汽封漏汽 整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储能材料开发与封装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国俭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1,共9页
相变储能技术具有储热密度大、温度恒定等优点,大规模商业化潜力巨大。相变材料的开发对相变储能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为解决相变材料传热性能差、易泄露等问题,围绕相变材料的传热和储热强化、封装开展了广泛研究。对比了热储能技术的特... 相变储能技术具有储热密度大、温度恒定等优点,大规模商业化潜力巨大。相变材料的开发对相变储能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为解决相变材料传热性能差、易泄露等问题,围绕相变材料的传热和储热强化、封装开展了广泛研究。对比了热储能技术的特点,概述了潜热储能相变材料的分类与性质;并从换热面积增大以及热导率、熔化潜热和比热容提高等方面,讨论传热和储热强化研究进展;论述了相变材料的封装,对今后相变储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 相变材料 强化传热 热导率 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激光雷达的带式输送机煤流量检测系统 被引量:9
17
作者 于海里 孙立超 +3 位作者 左胜 陈大伟 曾祥玉 杜垣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34,59,共9页
带式输送机煤流运输过程中由于堆积角的存在,使得煤流形状呈近似三角形,易出现检测盲区。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激光雷达的带式输送机煤流量检测系统。将2个单线激光雷达分别放置在带式输送机上方左右两侧,各测量半个区域内的煤... 带式输送机煤流运输过程中由于堆积角的存在,使得煤流形状呈近似三角形,易出现检测盲区。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激光雷达的带式输送机煤流量检测系统。将2个单线激光雷达分别放置在带式输送机上方左右两侧,各测量半个区域内的煤流外轮廓特征点,通过融合算法对左右区域内的煤流外轮廓特征点进行融合,再通过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算法解算出整个区域内的煤流外轮廓,从而实现对煤流轮廓的无盲区测量。使用光电编码器实时检测输送带运行速度,采用梯形面积累计法计算煤流断面面积,采用面元积分法计算带式输送机的煤流量。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无煤料偏置时,单/双激光雷达扫描结果基本一致,系统测量误差为2%~3%,满足煤流量检测要求;有煤料偏置时,基于单激光雷达的系统误差较大,无法满足煤流量检测要求,而基于双激光雷达的系统测量误差依然能够保持在2%~3%。提出了单/双激光雷达选择判据,得出存在煤料偏置或大块煤料的工况下,基于双激光雷达的带式输送机煤流量检测系统更加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煤流量检测 激光雷达 盲区检测 特征点融合 煤料偏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烟气脱硝尿素热解炉催化水解节能改造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岩 杨天明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2-136,共5页
针对国内锅炉烟气脱硝尿素热解炉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能耗、尿素分解率、副产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当前成熟的尿素烟气热解技术和尿素水解技术路线,提出了最佳尿素热解炉催化水解节能改造技术路线。现场运行实践表明,采用尿素... 针对国内锅炉烟气脱硝尿素热解炉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能耗、尿素分解率、副产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当前成熟的尿素烟气热解技术和尿素水解技术路线,提出了最佳尿素热解炉催化水解节能改造技术路线。现场运行实践表明,采用尿素催化水解技术对尿素热解炉进行改造后,脱硝系统制氨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能耗、尿素利用率以及对尾部受热面的影响等指标得到大幅度优化,节能改造投资回收期仅为1~2.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硝 尿素 热解 催化水解 节能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安全监管平台在扎哈淖尔露天煤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新奇 徐长友 +5 位作者 付合英 徐勇超 朱宴南 林超 李金柱 侯玉山 《中国煤炭》 2021年第S01期192-198,共7页
为了解决露天煤矿矿区面积大、单机单人运行设备多、作业场地分散、运输环节风险高、安全巡视周期长等管理难题,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创新应用了5G通讯技术、大数据分析、机器视觉、自然语音处理、态势感知等前沿技术,构建多种智慧应用场景... 为了解决露天煤矿矿区面积大、单机单人运行设备多、作业场地分散、运输环节风险高、安全巡视周期长等管理难题,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创新应用了5G通讯技术、大数据分析、机器视觉、自然语音处理、态势感知等前沿技术,构建多种智慧应用场景,打造安全内业信息化、现场监管智能化的智慧安全监管平台,全面管控露天煤矿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检修等主要生产环节的风险与隐患,真正实现全流程、全天候、全覆盖的安全管理;全面打造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信息化与管理智能化的协调联动,构建了生产过程全局闭环监管的安全生产管控环境,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电投集团 智慧矿山 5G技术 智慧安全监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箍围带对中短叶片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辉 王新伟 刘国栋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1-363,共3页
包箍围带应用于中短叶片可以有效形成整圈连接,提高结构阻尼,提高叶片固有频率,降低叶片动应力。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计算了137.5mm高叶片的包箍后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频率升高了近200Hz,静应力变化不大。本研究可以为中短叶片的振动... 包箍围带应用于中短叶片可以有效形成整圈连接,提高结构阻尼,提高叶片固有频率,降低叶片动应力。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计算了137.5mm高叶片的包箍后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频率升高了近200Hz,静应力变化不大。本研究可以为中短叶片的振动特性优化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包箍围带 振动特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