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羊峡重力拱坝水平位移监测资料统计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勋辉 《西北水电》 2024年第3期89-94,共6页
影响拱坝变形最为重要的因素为气温和水压,因此气温及其滞后效应是改进拱坝变形统计模型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传统HST(hydraulic-seasonal-time,水压-气温-时间)模型中,气温分量常采用一系列简单的三角函数来模拟,至于实测气温及其滞后效... 影响拱坝变形最为重要的因素为气温和水压,因此气温及其滞后效应是改进拱坝变形统计模型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传统HST(hydraulic-seasonal-time,水压-气温-时间)模型中,气温分量常采用一系列简单的三角函数来模拟,至于实测气温及其滞后效应对统计模型精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龙羊峡大坝为例,选择垂线典型测点,首先基于实测资料建立HST模型,其次采用实测温度代替HST模型中基于三角函数所模拟的温度分量,建立HTT统计模型,最后提出了一种HSTT(水压、季节、温度和时间)混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HST和HTT里边所有变量(如季节函数、实测气温、气温滞后因子)。结果表明:与HTT模型相比,HSTT模型精度更高,说明三角函数对温度项模拟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入实测气温数据后,统计模型精度均有所提升;HTT模型和HSTT模型中,对气温做移动平均处理比做主成分提取作为输入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模型 气温因子 HST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钢纤维混凝土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涛 熊小斌 李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7-172,178,共7页
通过对冻融循环劣化后的钢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动态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及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轴向极限抗压强度、轴向峰值应变和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冻融前后钢纤维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目的在于探... 通过对冻融循环劣化后的钢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动态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及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轴向极限抗压强度、轴向峰值应变和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冻融前后钢纤维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目的在于探明冻融循环对钢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寒冷地区钢纤维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增加冻融循环次数导致轴向极限抗压强度下降且100次冻融循环后下降速度明显增大,而轴向峰值应变基本呈线性增大。应变速率的增加导致轴向极限抗压强度增大且轴向峰值应变逐渐减小。冻融循环破坏了钢纤维混凝土内部结构,导致应力-应变曲线包围面积减小,钢纤维混凝土吸收能量的能力降低。钢纤维掺量对冻融劣化后混凝土动力性能影响较大,本试验中1%的钢纤维掺量下冻融劣化后混凝土最优。SEM微观结构揭示了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冻性的强化机理,以及过量掺入钢纤维对抗冻性的弱化机理,与宏观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动力性能 冻融循环 三轴压缩试验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大气折光改正模型效果分析
3
作者 牛秀博 魏玉敏 《吉林水利》 2023年第2期7-11,共5页
Moto-TPS在大坝外部位移监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自动化观测过程中,气象条件变化导致的大气折光对距离、角度等测值的影响较大。由于自动化监测中无法通过对向观测来削弱大气折光误差,需要通过模型对大气折光进行修正。在对典型大气折光... Moto-TPS在大坝外部位移监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自动化观测过程中,气象条件变化导致的大气折光对距离、角度等测值的影响较大。由于自动化监测中无法通过对向观测来削弱大气折光误差,需要通过模型对大气折光进行修正。在对典型大气折光改正模型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大气折光改正模型的修正效果。结果表明,在小区域范围内气象改正模型与基准点差分改正模型均能够有效削弱大气折光对观测值造成的影响,提升监测精度,且利用测站气象信息进行改正,与同时利用测站、测点气象信息进行改正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自动化监测 大气折光改正模型 气象改正 基准点差分改正 监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指数法的群坝智能评价研究及应用
4
作者 赵寿昌 周涛 +2 位作者 吴琦 陈天燊 傅春江 《大坝与安全》 2022年第3期15-21,共7页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大坝风险评价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为提高大坝尤其是群坝的风险管控水平,提出了群坝风险评价开发架构和功能设计要求,实现了群坝风险智能评价。大坝主管部门可实时掌握所管辖水库大坝的动态风险情况,使各大坝处...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大坝风险评价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为提高大坝尤其是群坝的风险管控水平,提出了群坝风险评价开发架构和功能设计要求,实现了群坝风险智能评价。大坝主管部门可实时掌握所管辖水库大坝的动态风险情况,使各大坝处于安全在控状态。相应成果可为集团大坝风险评价体系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坝 风险 智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