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山区建设项目河滩地弃渣场设计探讨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晨宇 厉莎 葛培荣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32,共3页
在中国南方丘陵低山区 ,开发建设项目弃渣场布设在河漫滩 ,具有施工便利、投资省、征地少、弃渣量大等优点。但河漫滩是河道行洪断面的组成部分 ,弃渣场设计时 ,应进行详细的防洪计算 ,满足河道防洪规划的要求 ,不仅应注意弃渣场本身的... 在中国南方丘陵低山区 ,开发建设项目弃渣场布设在河漫滩 ,具有施工便利、投资省、征地少、弃渣量大等优点。但河漫滩是河道行洪断面的组成部分 ,弃渣场设计时 ,应进行详细的防洪计算 ,满足河道防洪规划的要求 ,不仅应注意弃渣场本身的安全 ,还应考虑对上下游防护对象的不利影响 ;同时应充分结合防洪、造地、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规划 ,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滩地 弃渣场 设计 河道防洪 方案比较 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楼挖孔桩砂卵砾石垫层处理措施的研究
2
作者 林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挖孔桩 砂卵砾石垫层 承载力 持力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继勋 任旭华 +2 位作者 姜弘道 陈祥荣 束加庆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0,共5页
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在前期试验洞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概述了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地应力场、岩爆及其监测预报的情况,并对隧洞高外水压力和涌突水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通过加强初期支护防治岩爆和... 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在前期试验洞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概述了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地应力场、岩爆及其监测预报的情况,并对隧洞高外水压力和涌突水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通过加强初期支护防治岩爆和“以堵为主、堵排结合”的涌突水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引水隧洞 试验洞 地应力 岩爆 外水压力 锦屏二级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石豫川 冯文凯 +2 位作者 刘汉超 周春宏 单志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9-613,共5页
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对西南某水电站闸址区两岸高边坡的变形破坏类型、破坏特征、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区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滑移 拉裂型、弯曲 拉裂型及剥落、剥离或拉裂倾倒型3种,因而引起岩... 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对西南某水电站闸址区两岸高边坡的变形破坏类型、破坏特征、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区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滑移 拉裂型、弯曲 拉裂型及剥落、剥离或拉裂倾倒型3种,因而引起岩体产生崩滑、弯曲倾倒及剥落、剥离或拉裂倾倒破坏.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能给闸址工程安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 闸址区 变形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孙红月 尚岳全 张春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3,85,共5页
结合泰安抽水蓄能电站的工程建设实际,在现场地质调查和场区地勘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工程区的地质力学环境条件,建立了能够反映研究区地貌、岩体结构和地应力环境条件的力学模型.以地应力实测结果为参照依据,采用线性有限元法... 结合泰安抽水蓄能电站的工程建设实际,在现场地质调查和场区地勘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工程区的地质力学环境条件,建立了能够反映研究区地貌、岩体结构和地应力环境条件的力学模型.以地应力实测结果为参照依据,采用线性有限元法反演分析了初始地应力场,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地下厂房等主要洞室开挖施工与支护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和稳定性状况,全面论证了大型地下洞室开挖方案的可行性,揭示了大型地下洞室不同开挖阶段应力的集中部位和围岩的潜在破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围岩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地应力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多期复合型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因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石豫川 冯文凯 +1 位作者 刘汉超 叶志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5-980,共6页
对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一特大型、多期复合型滑坡所处的工程环境条件、自身结构及物质组成特征等进行了认真调查和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对滑坡整体及分期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敏... 对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一特大型、多期复合型滑坡所处的工程环境条件、自身结构及物质组成特征等进行了认真调查和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对滑坡整体及分期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 多期复合型 滑坡 稳定性评价 因素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巨型滑坡形成机制三维离散元模拟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冯文凯 何川 +1 位作者 石豫川 鲍立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2-1126,共5页
滑坡位于金沙江下游某拟建的大型水电站库区左岸,距坝址较近,总体积约为2560万m3,属特大型滑坡,其稳定与否将直接威胁到大坝安全和水库正常运营。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对其进行合理评价和科学预测尚有困难。为此,结合野外详细勘查资料的分... 滑坡位于金沙江下游某拟建的大型水电站库区左岸,距坝址较近,总体积约为2560万m3,属特大型滑坡,其稳定与否将直接威胁到大坝安全和水库正常运营。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对其进行合理评价和科学预测尚有困难。为此,结合野外详细勘查资料的分析,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主要以滑移-弯曲型为主,局部可能存在滑移-拉裂或蠕滑-拉裂变形。在此基础上,运用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再现了其变形破坏演化过程,进一步证实了其滑移-弯曲型变形破坏机制,很好地解释了主滑带低于现今河床、主滑体南侧边界比较模糊等原因,从而为其发展演化趋势、稳定性和危害性评价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滑坡 形成机制 滑移-弯曲型 三维离散元 数值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多期次巨型滑坡危害程度预测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石豫川 冯文凯 单治钢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6-232,共7页
在对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一多期次巨型滑坡的工程环境条件、物质组成、自身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等方面认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剖面,分5种不同组合,利用SlopeCAD和VV2001两种计算分析程序,对滑坡整体及分期次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 在对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一多期次巨型滑坡的工程环境条件、物质组成、自身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等方面认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剖面,分5种不同组合,利用SlopeCAD和VV2001两种计算分析程序,对滑坡整体及分期次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能量法、潘家铮法、以及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建议的方法,对局部失稳滑坡体可能产生的滑动速度及引起的涌浪高度进行了定量预测和分析,并据此对其可能给大坝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多个方面带来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次 巨型滑坡 稳定性 滑动速度 涌浪高度 危害程度 预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节理流变力学特性及其本构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闫子舰 夏才初 +1 位作者 王晓东 张春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1-606,共6页
通过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节理进行剪切流变试验,分析了当剪切应力恒定、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的节理蠕变变形特性;根据传统的老化理论及遗传蠕变理论,提出了能够考虑法向应力影响的岩石节理剪切流变本构模型.最后,采用大理岩节理剪切... 通过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节理进行剪切流变试验,分析了当剪切应力恒定、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的节理蠕变变形特性;根据传统的老化理论及遗传蠕变理论,提出了能够考虑法向应力影响的岩石节理剪切流变本构模型.最后,采用大理岩节理剪切流变试验数据确定了剪切流变模型的参数.将流变模型曲线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不同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作用下节理蠕变的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节理 剪切流变模型 法向应力 流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造纸废水 被引量:12
10
作者 金漫彤 陈晨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6-127,共2页
膜生物反应器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工艺相结合而开发的新型系统 ,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高效废水处理技术。本实验采用了中空纤维膜组件和活性污泥反应器组成的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 。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生物反应器 造纸废水 有机废水 污泥浓度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子坪2#滑坡特征及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文凯 石豫川 +1 位作者 何川 鲍立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8,共6页
滑坡是国内外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虽然其形成和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表现出多种类型的变形破坏机制,如蠕滑-拉裂型、滑移-弯曲型等,但不同类型滑坡其变形破坏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针对典型滑坡进行深入研究,对类似成... 滑坡是国内外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虽然其形成和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表现出多种类型的变形破坏机制,如蠕滑-拉裂型、滑移-弯曲型等,但不同类型滑坡其变形破坏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针对典型滑坡进行深入研究,对类似成因滑坡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为此,本文结合白鹤滩水电站近坝的恩子坪2#滑移-拉裂型滑坡,通过对其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及变形破坏等特征的详细调查与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该典型滑坡的稳定性及变形破坏接近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与二维极限平衡分析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滑移-拉裂型 基本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恩2^#大型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剖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文凯 石豫川 +1 位作者 刘汉超 叶志平 《灾害学》 CSCD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西南某水电站恩2#滑坡的总体积约800万m3,属大型滑坡,其滑动将对电站地下厂房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在对其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其变形破坏机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评价,为其治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恩2^#滑坡 基本特征 形成条件 成因机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蓄水对库底沉降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俊杰 朱俊高 +1 位作者 王克东 徐建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91-1596,共6页
抽水蓄能电站常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库底防渗护面处理,过快的蓄水速率和过大的蓄水水头可能导致库底护面开裂。以某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为例,用考虑Biot固结理论的平面有限元法,在依据沉降观测点实测资料优化确定地基土模型参数的基础上... 抽水蓄能电站常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库底防渗护面处理,过快的蓄水速率和过大的蓄水水头可能导致库底护面开裂。以某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为例,用考虑Biot固结理论的平面有限元法,在依据沉降观测点实测资料优化确定地基土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库蓄水速率和蓄水水头对库底沉降量、沉降率及库底沥青混凝土应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水速率对地基的最终沉降值影响不明显,而在蓄高水位历时内,地基的沉降增量和最大沉降率均与蓄水速率和蓄水水头有很好的相关性,沥青混凝土的最大应变率仅与蓄水速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速率 蓄水水头 沉降增量 沉降率 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库区骆驼沟泥石流成因分析及危害性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吉锋 冯文凯 +2 位作者 石豫川 刘汉超 周春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367,共4页
西南地区某水电站库区骆驼沟为大渡河的一级支流,2005年7月爆发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彻底摧毁了进山公路,改造了与大渡河交汇处至以上1.6 km长的堆积区地貌,迫使骆驼沟改道,幸未造成人员伤亡。骆驼沟流域面积大,纵坡降缓,沟谷开阔,是一... 西南地区某水电站库区骆驼沟为大渡河的一级支流,2005年7月爆发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彻底摧毁了进山公路,改造了与大渡河交汇处至以上1.6 km长的堆积区地貌,迫使骆驼沟改道,幸未造成人员伤亡。骆驼沟流域面积大,纵坡降缓,沟谷开阔,是一条比较成熟的河流,但却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支沟垄龙沟距主沟沟口很近,且为一条典型泥石流沟,能够为主沟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大量固体物质来源;(2)主沟汇水面积广,可形成大规模洪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能将垄龙沟大量固体物质带到沟口;(3)强降雨因素。此外,从地形条件及物源储量来看,骆驼沟泥石流正处在发展阶段,对沟口公路干线、居民建筑物依然存在较大的威胁,但对水电站库容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泥石流 成因分析 发展趋势 危害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中游某滑坡群形成条件及工程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吉锋 唐兴君 石豫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3,共5页
某大型水电站位于雅砻江中游,在调查期间发现短短30 km河段内发育10个特大型-巨型古滑坡体,滑坡体规模巨大,方量4 000×104~12 000×104m3不等,沿江长度达数千米,最大深度达200 m以上,且70%发育于河流右岸,滑坡群对拟建的工程... 某大型水电站位于雅砻江中游,在调查期间发现短短30 km河段内发育10个特大型-巨型古滑坡体,滑坡体规模巨大,方量4 000×104~12 000×104m3不等,沿江长度达数千米,最大深度达200 m以上,且70%发育于河流右岸,滑坡群对拟建的工程影响巨大且不可回避。通过因素分析获知:滑坡群在此处的发育有其必然性,其与河谷形态、陡峻的深切峡谷地貌、软硬相间的岩层结构、分区性前波大断裂的切割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形成机制可归纳为滑移-拉裂型、滑移-弯曲型(溃屈)、弯曲-拉裂型(倾倒)3大类。最后结合滑坡的稳定性和拟选坝址位置对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工程区滑坡数量众多,与坝址相间分布,在上、中、下坝址间选择上坝址对工程安全性最为有利,尤其是避开了下游有复活迹象的3个特大型滑坡,最后提出相应工程建议,可对工程建设起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群 形成条件 工程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头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计算与观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素琴 张秀丽 +1 位作者 刘启钊 陆晓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28,共5页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计算与充水过程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获得较完整的钢筋混凝土岔管这个复杂结构的工作性状和结构应力分布规律。既对现有的设计原则及工程措施作了定性评估,又可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起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岔管 结构计算 观测 对比分析 高水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特大型堰塞堆积体基本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吉锋 杨智勇 石豫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5,共2页
以地质资料为基础,深入细致地分析某特大型堰塞堆积体两岸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分析了左、右岸堆积体的关系,最后结合定性分析和长期监测成果对堰塞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左岸特大型堆积体为复合性堆积体,右岸滑坡过江物质... 以地质资料为基础,深入细致地分析某特大型堰塞堆积体两岸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分析了左、右岸堆积体的关系,最后结合定性分析和长期监测成果对堰塞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左岸特大型堆积体为复合性堆积体,右岸滑坡过江物质仅占堆积体的一部分,目前左岸堆积体整体稳定性较高;右岸浅层滑坡在暴雨工况下安全稳定系数较低,需采取一定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体 基本特征 成因机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移民生活质量的度量 被引量:3
18
作者 龚和平 林楠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7-90,共4页
以水库移民安置的政策目标为原则,构建出了一套较为符合水库移民要求的移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表现度函数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了预处理,采用了模糊一致判断矩阵来计算指标的权重,较为妥善地解决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 以水库移民安置的政策目标为原则,构建出了一套较为符合水库移民要求的移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表现度函数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了预处理,采用了模糊一致判断矩阵来计算指标的权重,较为妥善地解决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最后从模式识别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水库移民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移民 生活质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坝区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其稳定性预判
19
作者 冯文凯 石豫川 +1 位作者 吉锋 唐兴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8-301,共4页
雅砻江中游某巨型滑坡距离拟选坝址仅1.3 km,目前滑坡体上有裂缝发育,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对于坝址的选择具有颠覆性的影响。因此,在概要介绍滑坡地质特征基础上,对滑坡体上裂缝发育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理探讨,对裂缝的产生是由整体还是由... 雅砻江中游某巨型滑坡距离拟选坝址仅1.3 km,目前滑坡体上有裂缝发育,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对于坝址的选择具有颠覆性的影响。因此,在概要介绍滑坡地质特征基础上,对滑坡体上裂缝发育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理探讨,对裂缝的产生是由整体还是由于局部导致给出明确回答,进而依据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定量计算对蓄水后滑坡的整体稳定性作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变形破坏特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上游某巨型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20
作者 厉成武 唐兴君 王光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5-247,共3页
通过对位于雅砻江上游的某巨型滑坡的实地调查,对其成因机制进行分析,滑坡是顺层蠕动-滑移-弯曲变形长期发展的结果,目前滑坡上的变形迹象是滑体土蠕滑-拉裂的产物。在对滑坡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安全储备明显较低的A2区,对其在天... 通过对位于雅砻江上游的某巨型滑坡的实地调查,对其成因机制进行分析,滑坡是顺层蠕动-滑移-弯曲变形长期发展的结果,目前滑坡上的变形迹象是滑体土蠕滑-拉裂的产物。在对滑坡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安全储备明显较低的A2区,对其在天然、暴雨和地震三种工况下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2区在天然工况下整体稳定性较好,在暴雨工况下稳定性较低,地震条件下稳定性会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滑坡 成因机制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