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讨论
被引量:
35
1
作者
罗超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共5页
对中国田径训练传统理念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关键在于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把握。以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中国田径训练理念的创新,主要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以及训练量的延伸,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竞赛强度的适应性,从而有效提...
对中国田径训练传统理念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关键在于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把握。以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中国田径训练理念的创新,主要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以及训练量的延伸,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竞赛强度的适应性,从而有效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加快中国田径训练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径
训练观念
创新
训练量
训练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HiHiLo与LoHi两种低氧训练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9
2
作者
刘海平
胡扬
+1 位作者
田野
胡荣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1,75,共5页
研究目的:比较“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和“低住-高练”(LoHi)两种低氧训练的效果,为确定低氧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3名国家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和12名少体校男子中长跑运动员。HiHiLo组每晚居住于1...
研究目的:比较“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和“低住-高练”(LoHi)两种低氧训练的效果,为确定低氧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3名国家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和12名少体校男子中长跑运动员。HiHiLo组每晚居住于14.7%O2低氧环境10h,白天除照常训练外,每周进行3次低氧运动。LoHi组居住于常氧环境,其他与HiHiLo组相同。测定低氧训练前及实验期间每周血象指标(RBC、Hct、Hb)和低氧训练前后最大耗氧量(V。O2max)、无氧阈强度(AT)。实验结果:4周低氧训练,优秀长跑运动员和业余长跑运动员在HiHiLo期间的RBC、Hct、Hb明显增高(P<0.05),在第3、4周出现高峰值,LoHi组变化不明显,或在大强度训练中下降。优秀长跑运动员低氧训练后HiHiLo组V。O2max、AT分别提高了9%和13%,而LoHi组只增加了6%和10%。因此,HiHiLo低氧训练效果优于Lo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训练
血象
有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厚林
王鹏
+1 位作者
黄建民
许崇高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7-300,307,共5页
采用专家访谈法、三维高速摄像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4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代高水平背越式男子跳高运动员越来越重视起跳的速度,重心在起跳阶段缓冲不明显,腾起角度有减小的趋势;在起跳阶段...
采用专家访谈法、三维高速摄像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4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代高水平背越式男子跳高运动员越来越重视起跳的速度,重心在起跳阶段缓冲不明显,腾起角度有减小的趋势;在起跳阶段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缓冲幅度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髋、膝、踝3个关节的缓冲技术同起跳质量和运动员的伤病有很大联系;上下肢摆动的协调配合可以帮助运动员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建议教练员重视上下肢摆动比例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分析
男子跳高
起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跳高新秀王臣技术诊断分析与发展预测
被引量:
2
4
作者
林明
黄建民
+1 位作者
闫洁
王舟舟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1,共5页
跳高运动员王臣的身体条件与素质水平、专项技术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水平,是一个具有优化条件的跳高人材。通过三维技术录像的方法,对王臣参加比赛的运动学技术指标与国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参数进行横向比较,认...
跳高运动员王臣的身体条件与素质水平、专项技术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水平,是一个具有优化条件的跳高人材。通过三维技术录像的方法,对王臣参加比赛的运动学技术指标与国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参数进行横向比较,认为王臣在助跑最后一步水平速度慢,摆动腿摆速小,导致垂直速度小,这就要求转变训练理念、提高有效训练的效率,着重解决力量素质及腾起高度利用率,在今后3年~5年专项快速发展期中加以科学训练,未来成绩可达到2.32 m~2.3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臣
背越式跳高
诊断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讨论
被引量:
35
1
作者
罗超毅
机构
国家田径管理中心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共5页
文摘
对中国田径训练传统理念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关键在于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把握。以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中国田径训练理念的创新,主要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以及训练量的延伸,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竞赛强度的适应性,从而有效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加快中国田径训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田径
训练观念
创新
训练量
训练强度
Keywords
track & field
training concept
innovation
training amount
training intensity
分类号
G808.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HiHiLo与LoHi两种低氧训练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9
2
作者
刘海平
胡扬
田野
胡荣
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
国家
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国家田径管理中心
中长跑队
出处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1,75,共5页
基金
国家体育总局课题"用高住低训法提高优秀运动员耐力的研究"(01077)
文摘
研究目的:比较“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和“低住-高练”(LoHi)两种低氧训练的效果,为确定低氧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3名国家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和12名少体校男子中长跑运动员。HiHiLo组每晚居住于14.7%O2低氧环境10h,白天除照常训练外,每周进行3次低氧运动。LoHi组居住于常氧环境,其他与HiHiLo组相同。测定低氧训练前及实验期间每周血象指标(RBC、Hct、Hb)和低氧训练前后最大耗氧量(V。O2max)、无氧阈强度(AT)。实验结果:4周低氧训练,优秀长跑运动员和业余长跑运动员在HiHiLo期间的RBC、Hct、Hb明显增高(P<0.05),在第3、4周出现高峰值,LoHi组变化不明显,或在大强度训练中下降。优秀长跑运动员低氧训练后HiHiLo组V。O2max、AT分别提高了9%和13%,而LoHi组只增加了6%和10%。因此,HiHiLo低氧训练效果优于LoHi。
关键词
高原训练
血象
有氧运动
Keywords
living low-training high
hematological parameter
aerobic exercise
分类号
G804.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厚林
王鹏
黄建民
许崇高
机构
西安体育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国家田径管理中心
出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7-300,307,共5页
基金
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8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项目编号:06012)
文摘
采用专家访谈法、三维高速摄像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4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代高水平背越式男子跳高运动员越来越重视起跳的速度,重心在起跳阶段缓冲不明显,腾起角度有减小的趋势;在起跳阶段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缓冲幅度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髋、膝、踝3个关节的缓冲技术同起跳质量和运动员的伤病有很大联系;上下肢摆动的协调配合可以帮助运动员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建议教练员重视上下肢摆动比例的训练。
关键词
运动学分析
男子跳高
起跳技术
Keywords
kinematics analysis
male jump
take-off technique
分类号
G804.66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G823.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跳高新秀王臣技术诊断分析与发展预测
被引量:
2
4
作者
林明
黄建民
闫洁
王舟舟
机构
西安体育学院
田径
教研室
国家田径管理中心
西安理工大学体育部
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出处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文摘
跳高运动员王臣的身体条件与素质水平、专项技术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水平,是一个具有优化条件的跳高人材。通过三维技术录像的方法,对王臣参加比赛的运动学技术指标与国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参数进行横向比较,认为王臣在助跑最后一步水平速度慢,摆动腿摆速小,导致垂直速度小,这就要求转变训练理念、提高有效训练的效率,着重解决力量素质及腾起高度利用率,在今后3年~5年专项快速发展期中加以科学训练,未来成绩可达到2.32 m~2.35 m。
关键词
王臣
背越式跳高
诊断分析
预测
Keywords
Wang Cben
Foshury Flop
diagnosis analysis
expectation
分类号
G823.119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讨论
罗超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HiHiLo与LoHi两种低氧训练效果的比较研究
刘海平
胡扬
田野
胡荣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李厚林
王鹏
黄建民
许崇高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跳高新秀王臣技术诊断分析与发展预测
林明
黄建民
闫洁
王舟舟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