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超压/负压防护功能的急救车防生物污染的安全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新喜 刘亚军 +5 位作者 王太勇 郝丽梅 崔向东 张金明 王政 祁建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05-110,共6页
采用粘质沙雷菌气溶胶,对具有超压/负压防护功能的急救车防生物污染的安全性进行试验考核。分别测试气溶胶发生后30s,1min,5min,10min时,车厢在超压防护和负压防护下的过滤效率,其结果表明:急救车在超压防护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平均过滤... 采用粘质沙雷菌气溶胶,对具有超压/负压防护功能的急救车防生物污染的安全性进行试验考核。分别测试气溶胶发生后30s,1min,5min,10min时,车厢在超压防护和负压防护下的过滤效率,其结果表明:急救车在超压防护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9%,不开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5%;在负压防护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3%,不开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5%。证明急救车能够通过生物污染区域安全运送、急救伤病员,也能够运送、急救生物污染伤病员或烈性传染病员确保沿途环境不受污染,该研究成果为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烈性传染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机动医疗救治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车 超压防护 负压防护 生物污染物 过滤效率 安全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正压生物防护服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金辉 衣颖 +3 位作者 杨荆泉 田涛 郝丽梅 王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5-130,共6页
为研究动力送风全身式正压生物防护服对人员的防护性能,采用标准方法检测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连续监测穿着正压生物防护服活动时的内部正压值变化。采用微环境气溶胶密闭舱室平台,研究正压生物防护服对黏质沙雷氏菌... 为研究动力送风全身式正压生物防护服对人员的防护性能,采用标准方法检测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连续监测穿着正压生物防护服活动时的内部正压值变化。采用微环境气溶胶密闭舱室平台,研究正压生物防护服对黏质沙雷氏菌(ATCC 8039)和phi-x174噬菌体气溶胶的整体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均达到气密型防护服和喷射液密防护服水平。对2种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效率均在99.97%以上,且与送风量与环境湿度无关。正压生物防护服被人员穿着进行作业时,其内部能始终能保持大于16 Pa的正压。对该防护服防护性能的系统分析能全面评估类似防护服的整体防护性能,也为未来各类正压式防护服研发和防护性能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生物防护服 气密性 生物气溶胶防护效率 喷射液密性 正压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4 nm连续紫外线与脉冲紫外激光物体表面消毒研究
3
作者 赵洁 赵蕾 +5 位作者 商怡然 吴金辉 衣颖 邓橙 祁建城 张宗兴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322,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紫外线和脉冲紫外激光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254 nm紫外汞灯和紫外激光对大肠埃希菌和萎缩芽孢杆菌芽孢染菌玻片进行照射消毒处理,采用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测定在不同辐照剂量下的消毒效果。结果紫外汞灯辐照...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紫外线和脉冲紫外激光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254 nm紫外汞灯和紫外激光对大肠埃希菌和萎缩芽孢杆菌芽孢染菌玻片进行照射消毒处理,采用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测定在不同辐照剂量下的消毒效果。结果紫外汞灯辐照剂量为245.52 mJ/cm^(2)时,大肠埃希菌和萎缩芽孢杆菌芽孢的杀灭对数值分别为5.00、2.92,平均对数杀灭剂量分别为49.10、84.08 mJ/cm^(2);而紫外激光辐照剂量分别为208.39、206.80 mJ/cm^(2)时,对两种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分别为6.29、3.32,平均对数杀灭剂量分别为33.13、62.29 mJ/cm^(2)。结论相较于连续紫外线,脉冲紫外激光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在相同的辐射剂量下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更好,可以对物体表面进行定向消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脉冲紫外激光 连接紫外线 消毒 灭菌 杀灭对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防护急救车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新喜 刘亚军 赵秀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8-33,共6页
为掌握负压防护急救车车厢内生物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和拉格朗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该车车厢内生物污染物的运动扩散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对比研究车厢内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状态,试验与模拟的结果基本一... 为掌握负压防护急救车车厢内生物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和拉格朗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该车车厢内生物污染物的运动扩散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对比研究车厢内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状态,试验与模拟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表明:该随机轨道模型较好地反映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时空分布特点;负压防护急救车车厢内污染物浓度较高,医护人员应穿戴有效的个人防护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防护 急救车 生物污染物 浓度场 数值模拟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组织碱水解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涛 吴金辉 +1 位作者 祁建城 王润泽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4期71-74,共4页
碱水解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动物组织处理技术,通过NaOH或KOH等碱性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催化动物组织水解为无害的固体残渣和废液并实现组织的灭菌和分解,具有彻底灭活病原微生物、不产生有害气体、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本文... 碱水解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动物组织处理技术,通过NaOH或KOH等碱性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催化动物组织水解为无害的固体残渣和废液并实现组织的灭菌和分解,具有彻底灭活病原微生物、不产生有害气体、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本文从原理、应用及研究进展等方面,综述了碱水解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比较分析了碱水解相对于传统组织处理方法的优势,介绍了组织处理机的类型、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水解 动物组织 无害化处理 组织处理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正压防护服的抗菌聚氨酯复合面料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金辉 杨荆泉 +2 位作者 田涛 郝丽梅 王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71-73,92,共4页
采用国内外标准推荐方法检测抗菌聚氨酯复合面料的物理性能、防护性能、耐洗消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抗菌聚氨酯复合面料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和耐微生物液体穿透性能均达到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材料洗消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对... 采用国内外标准推荐方法检测抗菌聚氨酯复合面料的物理性能、防护性能、耐洗消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抗菌聚氨酯复合面料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和耐微生物液体穿透性能均达到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材料洗消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抑菌率在99%以上。聚氨酯双面贴膜复合面料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正压防护服要求,且具有优良的耐洗消性和抗菌性,柔韧轻便,适合用于研制正压防护服等生物防护装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面料 抗菌聚氨酯 正压防护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防护机动卫生装备舱室空气质量与人体安全性的评价与分析
7
作者 苏琛 徐新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6-122,共7页
为控制和改善化学防护机动卫生装备的舱室空气质量、保证舱室内人员的安全性,构建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污染损失率法对某手术方舱整体和各人员位置处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舱室外HCN(氢氰酸)浓度为5 mg/L时,除左半区医生1... 为控制和改善化学防护机动卫生装备的舱室空气质量、保证舱室内人员的安全性,构建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污染损失率法对某手术方舱整体和各人员位置处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舱室外HCN(氢氰酸)浓度为5 mg/L时,除左半区医生1安全性受到威胁外,其他人员安全状况良好;当舱室外HCN浓度增加到20 mg/L时,舱室内安全性程度明显下降,左半区医生1和麻醉师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其他人员作业能力受到影响。污染损失率法能较好地应用于机动卫生装备舱室空气质量与人体安全性的评价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卫生装备 化学防护 舱室空气质量 人体安全性 评价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上呼吸道中气流涡结构特征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栋 徐新喜 +2 位作者 李福生 赵秀国 高振海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目的研究上呼吸道内涡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形式,深入认识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对于分析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扩散、转捩以及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应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人体在低强度呼吸条件下上呼吸道内的气流涡结构及其运... 目的研究上呼吸道内涡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形式,深入认识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对于分析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扩散、转捩以及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应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人体在低强度呼吸条件下上呼吸道内的气流涡结构及其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讨论了人体口喉模型以及气管支气管内的涡结构演化过程和涡结构特征。结果气流在咽部、喉部形成两次射流,导致气流在咽部和喉部出现两个主要的涡量增长区,咽喉部位形成扁平涡,在靠近气管中心偏向前壁的位置出现一个"类壁弯涡",气管内出现了以接近对称的反向旋转涡对;G0气管末端的涡量由壁面向中心处扩展,并随着流动向G1支气管内延伸,各级支气管中涡量并不是对称分布的。结论涡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形式是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的显著特点,气道结构特点是引起不同尺度涡结构演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 涡结构 涡演化 涡量 大涡模拟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颗粒在人体上呼吸道模型内沉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福生 徐新喜 +3 位作者 孙栋 赵秀国 杨猛 谭树林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研究气溶胶颗粒在人体上呼吸道模型内的沉积规律,探索有毒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ABS材料制作人体上呼吸道实验模型,搭建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溶胶颗粒沉积的实验台,开展不同呼吸流量(30、60 L/min)条件下不同粒径(0.... 目的研究气溶胶颗粒在人体上呼吸道模型内的沉积规律,探索有毒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ABS材料制作人体上呼吸道实验模型,搭建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溶胶颗粒沉积的实验台,开展不同呼吸流量(30、60 L/min)条件下不同粒径(0.3、6.5μm)的气溶胶颗粒在人体上呼吸道模型中的沉积实验。结果不同呼吸流量下不同粒径气溶胶颗粒在人体上呼吸道模型内沉积模式趋势一致,在咽部、喉部和气管部位沉积较多,且喉部沉积最多。结论呼吸流量对模型内气溶胶颗粒沉积率影响较大,大粒径气溶胶更易沉积到模型中,惯性碰撞和湍流强度是气溶胶颗粒沉积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人体上呼吸道 颗粒沉积 呼吸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耦合作用下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栋 李福生 +2 位作者 徐新喜 赵秀国 谭树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5,共7页
分析人体上呼吸道内流固耦合现象,深入认识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对于研究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扩散、转捩及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流固耦合力学数值仿真方法,在呼吸流量为30 L/min的状态下,对人体上呼吸道内稳态气流运动特... 分析人体上呼吸道内流固耦合现象,深入认识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对于研究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扩散、转捩及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流固耦合力学数值仿真方法,在呼吸流量为30 L/min的状态下,对人体上呼吸道内稳态气流运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系统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上呼吸道壁面的形变特点、壁面剪切应力分布以及呼吸道内的气流运动特点。结果表明:在低强度稳态呼吸模式下,人体上呼吸道整体向后运动,三级支气管位移最大为4.99 mm,气管前壁面受到拉伸,后壁面受到压缩;口喉模型中受到的壁面剪应力较大,最大处可达30.34 Pa,气管支气管受到的壁面剪切应力较小;气流速度在声门处达到最大值7.85 m/s,在咽部外壁、气管外壁发生分离现象,气流在气管内壁形成局部高速区,支气管内气流在分叉处分离,靠近支气管内壁速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上呼吸道 壁面剪切应力 气流运动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1
作者 陈建龙 祁建城 +2 位作者 曹仪植 郭勇 段惠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2期7-9,共3页
固定化酶有许多优点,尤其是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固定化酶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技术,目前已得到长足的发展。介绍了固定化酶制备的传统方法以及一些新方法,同时对酶在一些性能优良的载体上的固定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固定化醇 制备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密性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负压控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宗兴 李艳菊 +3 位作者 祁建城 张金明 赵歆治 刘俊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124,共9页
提出漏风量换气次数的概念,并以此作为评价气流控制阀是否适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压差控制的指标;提出引入附加漏风量的气密性生物安全实验室压差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室在无人为漏风量与引入人为漏风量这两种情况下启动、微... 提出漏风量换气次数的概念,并以此作为评价气流控制阀是否适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压差控制的指标;提出引入附加漏风量的气密性生物安全实验室压差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室在无人为漏风量与引入人为漏风量这两种情况下启动、微扰动、关门等工况下实验室的压差波动情况,其结果显示在引入人为漏风量情况下实验间压差波动范围减小、稳定速度加快。从而说明引入附加漏风量的压差控制策略在气密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压差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实验室 围护结构 气密 压差控制 负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臭氧与甲苯相互反应产生超细颗粒物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俊杰 李艳菊 裴晶晶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58-1262,共5页
研究室内臭氧和甲苯两种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依据臭氧与甲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利用环境舱实验监测臭氧与甲苯共同存在时,两者浓度的变化以及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实验研究发现臭氧... 研究室内臭氧和甲苯两种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依据臭氧与甲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利用环境舱实验监测臭氧与甲苯共同存在时,两者浓度的变化以及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实验研究发现臭氧与甲苯发生了氧化反应,加快了臭氧的衰减;通入甲苯后,计数中径0.27μm以下颗粒物浓度出现明显增加,在颗粒物浓度达到最大值时,0.27μm以下颗粒物总数占总颗粒物的99.57%.室内臭氧和甲苯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包括超细颗粒物在内的可吸入细颗粒物,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甲苯 环境舱 超细颗粒物 室内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D光源的气体二氧化氯浓度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衣颖 吴金辉 +4 位作者 陈锋 李抄 林松 张宗兴 祁建城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2,共6页
气体二氧化氯在空间消毒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浓度在线检测技术的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本文基于吸光光度法的检测原理,采用LED作为光源,设计了简化的单波长双光路差分吸收式浓度检测探头,研制了可在线检测... 气体二氧化氯在空间消毒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浓度在线检测技术的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本文基于吸光光度法的检测原理,采用LED作为光源,设计了简化的单波长双光路差分吸收式浓度检测探头,研制了可在线检测0~9 mg/L浓度范围的气体二氧化氯浓度传感器,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气体二氧化氯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光降解,提高传感器寿命和稳定性。并且设计搭建了标定实验平台进行传感器的标定。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气体二氧化氯浓度传感器精度优于2%F.S.,能够满足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对浓度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二氧化氯 吸光光度法 浓度检测 双光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溶胶沉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秀国 徐新喜 +2 位作者 孙栋 刘亚军 谭树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4-908,共5页
研究人体呼吸道内气溶胶沉积规律,对于认识有毒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提高治疗药物气溶胶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人体上呼吸道的实验模型,在呼吸流量为30 L/min的状态下,分别对粒径为0.3和6.5μm的气溶胶... 研究人体呼吸道内气溶胶沉积规律,对于认识有毒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提高治疗药物气溶胶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人体上呼吸道的实验模型,在呼吸流量为30 L/min的状态下,分别对粒径为0.3和6.5μm的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沉积进行实验研究,分析气溶胶在上呼吸道内的沉积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溶胶在咽、喉和气管位置存留较多;气溶胶粒径对其在上呼吸道内的沉积模式影响较小,两种粒径气溶胶的沉积模式很相似,仅对其在呼吸道内不同部位的沉积率影响较大;惯性碰撞和湍流扩散是气溶胶的主要沉积机制,气溶胶在人体呼吸道内不同部位的沉积率均随惯性参数值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 气溶胶沉积 实验研究 激光快速成型 惯性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事故救援方舱舱室环境安全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新喜 韩浩 +2 位作者 王太勇 赵秀国 刘亚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31,共7页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具有超压防护功能的某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手术方舱室内气体污染物运动扩散的规律以及对人员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研究结果表明:当大气环境中氢氰酸(HCN)浓度为5mg/L时,前10s从常规进风口进入舱室的...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具有超压防护功能的某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手术方舱室内气体污染物运动扩散的规律以及对人员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研究结果表明:当大气环境中氢氰酸(HCN)浓度为5mg/L时,前10s从常规进风口进入舱室的HCN在滤毒通风装置开启后,随气流运动逐渐向整个舱室扩散,经净化空气的混合稀释作用,绝大部分通过舱体缝隙排出舱室,30min内舱室HCN浓度的总量下降了95.1%,说明超压防护很好地保证了舱室环境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防护 滤毒通风 氢氰酸 污染物浓度 舱室安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涂法荷电微孔滤膜基本结构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孟府 龚承元 +1 位作者 苏建勇 王世昌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5-108,共4页
论述了浸涂法荷正电微孔滤膜的基本结构及性能.电镜照片及孔径分布曲线显示,浸涂工艺不会改变膜的微孔结构,膜的孔径分布也非常均匀,但孔径尺寸减小,变化率小于10%.与基膜相比,荷电膜的外形尺寸、透水率及孔隙率减小,泡点压力及拉伸... 论述了浸涂法荷正电微孔滤膜的基本结构及性能.电镜照片及孔径分布曲线显示,浸涂工艺不会改变膜的微孔结构,膜的孔径分布也非常均匀,但孔径尺寸减小,变化率小于10%.与基膜相比,荷电膜的外形尺寸、透水率及孔隙率减小,泡点压力及拉伸强度增加,而且具有明显的正电性能及吸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膜 浸涂法 流动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吸气支气管内瞬态气流运动特性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新喜 赵秀国 刘亚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7-893,共7页
人体支气管内的瞬态气流运动对气溶胶在支气管内的沉积产生重要影响,深入认识支气管内的瞬态气流运动特性,对于分析气溶胶在人体支气管内的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人体轻度运动强度下Weibel模型的3级到6级支... 人体支气管内的瞬态气流运动对气溶胶在支气管内的沉积产生重要影响,深入认识支气管内的瞬态气流运动特性,对于分析气溶胶在人体支气管内的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人体轻度运动强度下Weibel模型的3级到6级支气管内的瞬态气流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讨论了支气管对称平面、横截面内的瞬态气流组织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支气管的对称平面内,支气管分叉处产生气流分离现象;在吸气加速阶段,在3级支气管横截面内,没有产生涡流运动;在吸气加速阶段,4级支气管内,呈现出具有内壁附近区域速度高、外壁区域附近速度低的倾斜的抛物线特点的速度分布形式;5级支气管内,形成由两个涡流到四个涡流又到两个涡流的涡流演变过程。在6级支气管横截面内,在吸气加速阶段,和4级支气管横截面相似,在对称平面上下形成两个对称旋转的涡流运动,两个涡流中心分别处于上下平面的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吸气 支气管 瞬态气流运动 气流组织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手术床床体轻量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振杰 胡名玺 孙秋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6-58,62,共4页
从便携式手术床床体有限元分析结果出发,建立优化设计模型,进行手术床全参数化模型的尺寸设计优化,得到较合理的床体轻量化设计方案。对电测量技术所采集的数据与优化结果比较分析表明:二者吻合度较好,验证了优化算法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从便携式手术床床体有限元分析结果出发,建立优化设计模型,进行手术床全参数化模型的尺寸设计优化,得到较合理的床体轻量化设计方案。对电测量技术所采集的数据与优化结果比较分析表明:二者吻合度较好,验证了优化算法的合理性与正确性,为便携式手术床的成功研制、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体 有限元法 设计优化 轻量化 应力应变 电测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 PIV 技术的人体上呼吸道流场测量实验装置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福生 徐新喜 +3 位作者 孙栋 赵秀国 刘志国 谭树林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6-501,共6页
目的针对人体上呼吸道气流运动形成涡结构、流动分流、二次流等特点,研制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的人体上呼吸道流场测量实验装置,为开展人体上呼吸道流场特性实验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基于完整人体上呼吸... 目的针对人体上呼吸道气流运动形成涡结构、流动分流、二次流等特点,研制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的人体上呼吸道流场测量实验装置,为开展人体上呼吸道流场特性实验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基于完整人体上呼吸道医学扫描图像制备透明的实物模型,通过选择合适的气路系统,结合二维PIV系统搭建整套实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对人体上呼吸道流场速度进行初步实验,将实验结果和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呼吸流量为30 L/min稳态呼吸模式下,实验装置测得的气流在口腔上部有涡结构的形成,口腔下部贴近舌苔上部及口腔中部的气流速度较高,其他部位气流速度较低,与数值仿真结果较为一致。结论基于PIV技术的人体上呼吸道流场测量实验装置合理可行,运行可靠,可用于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流组织形式和涡量分布等测量,并能够实现对数值仿真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 人体上呼吸道 流场 涡结构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