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生素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嗣良 储炬 庄英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72-576,共5页
本文以抗生素发酵的工业生产为目标 ,讨论发酵过程优化技术进展。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以细胞代谢流为核心的过程分析 ,采用动力学为基础的最佳工艺控制点为依据的静态操作方法实质上只是化学工程动力学概念在发酵工程上的简单... 本文以抗生素发酵的工业生产为目标 ,讨论发酵过程优化技术进展。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以细胞代谢流为核心的过程分析 ,采用动力学为基础的最佳工艺控制点为依据的静态操作方法实质上只是化学工程动力学概念在发酵工程上的简单延伸。文章在研究反应器物料流与微生物细胞代谢流的相关特性后 ,提出了基于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多水平问题研究的优化技术 ,先后成功地应用在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链霉素等发酵产品中。又进一步对抗生素作为次级代谢产物的参数相关特性进行研究 ,认为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生物大分子合成体系的代谢特性与参数变化的松散相关或基因水平的启动相关 ,造成以抗生素生产为目标的趋势曲线相关分析的困难。文章讨论了优化控制理论在抗生素发酵过程优化中的应用 ,认为发酵过程初期出现的混沌现象 ,应从细胞生物学角度找原因 ,从宏观到微观 ,由细胞生长代谢到基因表型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发酵 优化控制理论 次级代谢产物 混沌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形态的显微图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丁乐洪 储炬 +1 位作者 庄英萍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133,共3页
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法对产黄青霉的菌丝形态进行了定量研究 ,并统计分析了青霉素发酵过程中菌丝形态的变化规律 ,具体对菌丝总长度、菌丝生长期的菌丝生长单位。
关键词 显微图像分析 产黄青霉 青霉素 菌丝形态 发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应器流场特性研究及其在生物过程优化与放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夏建业 谢明辉 +2 位作者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生物产业技术》 2018年第1期41-48,共8页
生物反应器是实现生物过程的核心设备,其内进行的生物反应过程受不同反应器内流场结构的影响会产生差异显著的结果,这也是导致生物过程放大困难的关键问题之一。为研究这一问题,必须对不同规模反应器内流场结构有充分的认识,必须对反应... 生物反应器是实现生物过程的核心设备,其内进行的生物反应过程受不同反应器内流场结构的影响会产生差异显著的结果,这也是导致生物过程放大困难的关键问题之一。为研究这一问题,必须对不同规模反应器内流场结构有充分的认识,必须对反应器内的混合、传质、剪切等影响生物过程的几个关键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反应器流场研究的实验及数值模拟方法,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流场混合与传质对生物反应过程的影响,流场剪切对丝状菌形态及其生物过程的影响,最后从反应器流场与细胞生理代谢特性整合的角度,介绍了反应器流场与细胞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以三个实例简单介绍了基于Euler-Lagrange模拟框架的整合流场和细胞动力学模型的模拟方法及模拟结果。旨在通过介绍反应器流场研究及其在生物过程优化放大中的应用,提出基于反应器流场特性与细胞动力学响应的生物过程放大研究方法,为更高效、理性地生物过程放大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生物反应器 发酵过程放大 计算流体力学 细胞动力学 scale-down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生物过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嗣良 《生物产业技术》 2016年第3期34-39,共6页
在讨论实现生物技术产业化时,认为由于从基因、细胞到生物反应器操作的生物过程高度复杂性,必须改变传统的数据处理思维方式。建议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工业4.0,打破生命科学上游研究到生物制造下游研究的多学科技术壁垒,其大数据分析... 在讨论实现生物技术产业化时,认为由于从基因、细胞到生物反应器操作的生物过程高度复杂性,必须改变传统的数据处理思维方式。建议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工业4.0,打破生命科学上游研究到生物制造下游研究的多学科技术壁垒,其大数据分析的4V特征和3个观念转变是生物过程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总结了笔者研究组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发酵过程多尺度理论方法与大数据分析理念,由此探索形成新的概念、理论、方法与装备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进展标志是生物反应器由原来的参数自动控制演变为实现过程优化与放大决策的智能控制,以及"数据超载"情况下的"信息→相关→因果→知识"的研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过程 生物反应器 生物制造 技术产业化 智能控制 装备技术 多学科技术 生命科学 研究成果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素抗性突变理性筛选avermectin高产菌株 被引量:21
5
作者 陶纯长 谌颉 +4 位作者 郭美锦 郭元昕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21-523,528,共4页
为提高菌株avermectin的产量 ,本文以链霉素抗性为选择压力 ,对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 tilis进行紫外诱变 (2 53 7nm ,30w ,照射时间 45s) ,得到在摇瓶发酵水平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 2 5 %以上的 4株突变株 ,其中 2株提高水平达 3... 为提高菌株avermectin的产量 ,本文以链霉素抗性为选择压力 ,对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 tilis进行紫外诱变 (2 53 7nm ,30w ,照射时间 45s) ,得到在摇瓶发酵水平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 2 5 %以上的 4株突变株 ,其中 2株提高水平达 30 %以上。实验表明了链霉素抗性突变与产抗生素突变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ERMECTIN 除虫链霉菌 链霉素抗性 理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对乳酸菌细胞活性和代谢途径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邱伙琴 徐国谦 +2 位作者 庄英萍 储炬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0-335,共6页
研究了拟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发酵生产乳酸过程中,添加维生素对菌体生长、细胞活性、产酸,以及在碳流代谢中与乳酸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4种酶[乳酸脱氢酶(LDH)、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脱氢酶(PDC)和丙酮酸羧化酶(PC)... 研究了拟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发酵生产乳酸过程中,添加维生素对菌体生长、细胞活性、产酸,以及在碳流代谢中与乳酸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4种酶[乳酸脱氢酶(LDH)、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脱氢酶(PDC)和丙酮酸羧化酶(PC)]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添加促进了菌体生长,使乳酸产量提高了42.47%;同时降低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的死亡率,降低的最大幅度可达53.46%;PFK和LDH的活性比对照有提高,最大幅度达62.30%和126.65%,PDC的活性在发酵中期也有一定的提高,但PC的活性变化很小。实验结果表明:组合维生素的添加可以提高乳酸菌的活性,同时使代谢通量有利于乳酸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aracasei L-乳酸 维生素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碳平衡的重组巴氏毕赤酵母碳源代谢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郭美锦 储炬 +2 位作者 庄英萍 杭海峰 张嗣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724-1728,共5页
基于氧元素和碳元素平衡对重组巴氏毕赤酵母 (Pichiapastoris)的不同碳源代谢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以甘油为惟一碳源 ,当比生长速率由 0 0 6 4h-1增大到 0 2 5 7h-1时 ,用于细胞生长的甘油代谢比速率由1 36mmol·g-1·h-1... 基于氧元素和碳元素平衡对重组巴氏毕赤酵母 (Pichiapastoris)的不同碳源代谢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以甘油为惟一碳源 ,当比生长速率由 0 0 6 4h-1增大到 0 2 5 7h-1时 ,用于细胞生长的甘油代谢比速率由1 36mmol·g-1·h-1增大到 5 4 6mmol·g-1·h-1,而用于细胞维持代谢流比例降低了 10 4 % ,同时甘油用于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比速率均增大 ,但是分解代谢流比例逐渐下降 ,而合成代谢流比例却升高了 5 9% ;以甲醇为碳源进行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恒化培养时 ,当比生长速率由 0 0 19h-1增大至 0 0 4 6h-1时 ,用于产物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形成的比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 ,在比生长速率为 0 0 2 7h-1时最大 ,为 0 31mmol·g-1·h-1,占甲醇总代谢流的 13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碳元素平衡 重组巴氏毕赤酵母 代谢流分析 恒化培养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岭霉素发酵过程参数相关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庄英萍 陈斌 +3 位作者 晏秋鸿 储炬 郭美锦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43,共4页
对新型微生物农药梅岭霉素的发酵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对发酵过程表征细胞代谢和工程特性的特征参数:氧消耗速率、二氧化碳生成速率、呼吸商、氧传递系数等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并利用参数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原有工艺不断调整,实现了梅岭霉素... 对新型微生物农药梅岭霉素的发酵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对发酵过程表征细胞代谢和工程特性的特征参数:氧消耗速率、二氧化碳生成速率、呼吸商、氧传递系数等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并利用参数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原有工艺不断调整,实现了梅岭霉素发酵过程的初步优化,使发酵效价从原来的150u/ml提高到520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岭霉素 参数检测 相关分析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对芽孢杆菌ATCC21616产腺苷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淑红 陈长华 +2 位作者 莫绯 江元翔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研究了腺苷合成途径中不同前体氨基酸对芽孢杆菌ATCC21616产腺苷的影响。其中谷氨酸对腺苷合成的促进作用最大,能提高产苷30%以上。谷氨酰胺、丝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也能促进腺苷合成,分别提高16%,14%,10%和6%。进一步研究添加谷氨... 研究了腺苷合成途径中不同前体氨基酸对芽孢杆菌ATCC21616产腺苷的影响。其中谷氨酸对腺苷合成的促进作用最大,能提高产苷30%以上。谷氨酰胺、丝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也能促进腺苷合成,分别提高16%,14%,10%和6%。进一步研究添加谷氨酸后发酵液中NH4+浓度、有机酸浓度和胞内NAD+浓度的变化,发现添加谷氨酸能提供稳定的NH4+供应,并提供重要的代谢中间物α-酮戊二酸。同时,发酵液中乙酸和丙酮酸的浓度比对照低,胞内NAD+浓度较高,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能顺利地进入TCA循环,从而能为菌体和腺苷合成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前体,促进腺苷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发酵 芽孢杆菌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异戊酸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习兵霞 王永红 +2 位作者 黄明志 储炬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9-783,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组分必特螺旋霉素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Ⅲ和总异戊酰螺旋霉素的含量,本文通过外源添加浓度为0.5 g/L的异戊酸使异戊酰螺旋霉素Ⅲ和总异戊酰螺旋霉素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8.32%和31%。通过测定必特螺旋霉素发酵过程中糖...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组分必特螺旋霉素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Ⅲ和总异戊酰螺旋霉素的含量,本文通过外源添加浓度为0.5 g/L的异戊酸使异戊酰螺旋霉素Ⅲ和总异戊酰螺旋霉素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8.32%和31%。通过测定必特螺旋霉素发酵过程中糖耗、有机酸、亮氨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己糖激酶等中间代谢产物的相关数据,探讨了异戊酸调控必特螺旋霉素组分和效价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酸 必特螺旋霉素 效价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人工神经元网络法测定海藻培养过程中的碳酸盐浓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杭海峰 储炬 +1 位作者 叶勤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1-523,共3页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海藻培养液中碳酸盐浓度时,由于pH对碳酸盐特征吸收峰影响严重,本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处理红外光谱,用该方法计算得到对标准样品的预测标准误差为NaHCO30.08g/L,pH值为0.12,优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果。用该方法...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海藻培养液中碳酸盐浓度时,由于pH对碳酸盐特征吸收峰影响严重,本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处理红外光谱,用该方法计算得到对标准样品的预测标准误差为NaHCO30.08g/L,pH值为0.12,优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果。用该方法对实际螺旋藻培养过程中的碳源浓度进行了测定,预测标准误差为0.6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人工神经元网络 海藻培养 碳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生物过程系统集成优化在有机酸生产中的应用
12
作者 田锡炜 路飞 +3 位作者 钱江潮 庄英萍 夏建业 储炬 《生物产业技术》 2017年第6期79-85,共7页
生物基化学品在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工业生物过程是由高复杂性生命系统和大规模性工程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实现工业生物过程的系统集成对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以及降低能耗和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 生物基化学品在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工业生物过程是由高复杂性生命系统和大规模性工程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实现工业生物过程的系统集成对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以及降低能耗和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简要综述了当前工业生物过程系统集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其在乳酸和葡萄糖酸钠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物过程 系统集成 乳酸 葡萄糖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的CFD模拟及剪切力对红花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建文 刘禹 +3 位作者 夏建业 郭美锦 王泽建 庄英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2-498,共7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模拟5L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中不同搅拌转速对流场的影响,分别考察不同搅拌速度下,红花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生物量、细胞活力、pH、糖耗、DO(溶解氧)、电容、电导、CER(单位体积发酵液在单位时间释放CO2的物质的...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模拟5L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中不同搅拌转速对流场的影响,分别考察不同搅拌速度下,红花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生物量、细胞活力、pH、糖耗、DO(溶解氧)、电容、电导、CER(单位体积发酵液在单位时间释放CO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花细胞对剪切环境有个适应过程,在搅拌生物反应器中悬浮培养,能够耐受剪切力值εave,CFD≤0.8 W/kg,细胞可以适应剪切环境,细胞活力能够恢复,结束延滞期快速积累生物量;当剪切力εave,CFD>0.8 W/kg时,细胞不能耐受剪切环境,受到较大损伤,导致细胞活力很低,裂解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 剪切力 生物反应器 CF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拷贝数及间隔肽序列对毕赤酵母分泌表达EXA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晖 钱江潮 +2 位作者 庄英萍 储炬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6,共7页
通过多拷贝串联表达,以及在分泌信号序列和目的蛋白N端之间插入几个氨基酸的间隔短肽,以提高exendin-4类似物串联体EXA在重组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2~5个EXA串联插入均比单个EXA插入有利于提高表达水平,而4拷贝... 通过多拷贝串联表达,以及在分泌信号序列和目的蛋白N端之间插入几个氨基酸的间隔短肽,以提高exendin-4类似物串联体EXA在重组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2~5个EXA串联插入均比单个EXA插入有利于提高表达水平,而4拷贝EXA串联体的表达产物较多滞留在胞内。在EXA的N端增加间隔肽可促进蛋白分泌,与不合间隔肽序列的4拷贝EXA串联表达载体相比,含有糖基化住点(NTTEEGEPK)和肠激酶识别位点(DDDDK)间隔肽的插入,使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提高了4倍和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肽 exendin-4类似物 多拷贝串联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菌素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明丰 郭美锦 +3 位作者 储炬 郭伟群 庄英萍 张晓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45-751,共7页
目的以刺糖多孢菌CB11为试验菌株,以发酵培养基菌体浓度和多杀菌素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多杀菌素发酵的种子培养基的碳氮源成分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找出最显著因素并确定其最佳值。... 目的以刺糖多孢菌CB11为试验菌株,以发酵培养基菌体浓度和多杀菌素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多杀菌素发酵的种子培养基的碳氮源成分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找出最显著因素并确定其最佳值。方法种子培养基碳氮源成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发酵培养基响应面试验。结果得到最优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L,甘油5g/L,TSB25g/L,玉米浆10g/L,棉籽蛋白25g/L。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种子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所获得的多杀菌素产量达到411.26mg/L,较优化前水平(220.30mg/L)提高了86.68%。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了发酵培养基,得到对多杀菌素生产影响最显著的三个因素及最佳含量分别为葡萄糖66.6g/L、玉米浆14.6g/L、K2HPO42.5g/L,经验证获得的多杀菌素产量为544.60 g/L,较优化前产量提高了24.48%。结论通过对多杀菌素发酵摇瓶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找出了影响多杀菌素发酵的最显著因子及其最适含量,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多杀菌素产量提高了86.68%,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菌素 培养基优化 正交试验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霉素自身抗性高产突变菌株筛选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朋 杭海峰 +4 位作者 储消和 郭美锦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筛选出具有自身次级代谢产物盐霉素(salinomycin)抗性并且遗传稳定性好的菌株,提高摇瓶效价。方法采用常规化学试剂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盐霉素生产菌株Streptomyces albus S-13孢子,通过系列salinomycin浓度梯度平板进行筛选。结... 目的筛选出具有自身次级代谢产物盐霉素(salinomycin)抗性并且遗传稳定性好的菌株,提高摇瓶效价。方法采用常规化学试剂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盐霉素生产菌株Streptomyces albus S-13孢子,通过系列salinomycin浓度梯度平板进行筛选。结果获得了比生产对照菌株高38%的突变株S-E-6。传代实验表明:S-E-6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同时,通过对盐霉素梯度筛选突变株的单菌落直径与效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突变株菌落直径与盐霉素效价具有正相关特性,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霉素生物合成 白色链霉菌 梯度平板法 自身抗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孢布拉霉菌发酵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庞昆云 吴嘉琦 +3 位作者 王泽建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350,共8页
番茄红素作为一种类胡萝卜素,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种功能。利用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提升番茄红素的提取收率,降低发酵过程中各种杂质的含量。研究了不同的溶媒及处理方法对湿菌体进行直接... 番茄红素作为一种类胡萝卜素,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种功能。利用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提升番茄红素的提取收率,降低发酵过程中各种杂质的含量。研究了不同的溶媒及处理方法对湿菌体进行直接高效萃取的新方法。将番茄红素发酵液经过抽滤、洗涤处理得到湿菌丝体,采用有机溶剂和超声波破碎结合的处理方法,考察了菌丝体状态、皂化条件、脱水剂、提取溶剂、菌丝量与提取溶剂的料液比例、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湿菌体直接提取番茄红素的方法是可行的,并确定了湿菌体直接提取的最优条件:用0.6mol/L NaOH溶液皂化,乙醇脱水处理10min,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菌丝体质量(g)与提取溶剂体积(mL)之比为1∶75,在45℃超声处理20min,可获得最高的番茄红素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孢布拉霉菌 番茄红素 有机溶剂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裂链霉菌工业菌中zwf1基因的阻断对土霉素生物合成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子静 于岚 +3 位作者 唐振宇 郭元昕 肖慈英 郭美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8,69,共5页
目的运用代谢工程手段对龟裂链霉菌工业菌(Industrial Streptomyces rimosus,SRI)进行基因改造,提高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产量。方法利用pKC1139质粒阻断SRI基因组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编... 目的运用代谢工程手段对龟裂链霉菌工业菌(Industrial Streptomyces rimosus,SRI)进行基因改造,提高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产量。方法利用pKC1139质粒阻断SRI基因组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编码基因zwf1。结果筛选得到一株OTC高产突变株,将突变株与原始菌株进行发酵,发现OTC产量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6.2%。结论 SRI基因组中zwf1基因的缺失使细胞合成土霉素的能力增强;龟裂链霉菌中初级代谢关键基因调控会影响次级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裂链霉菌工业菌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基因阻断 土霉素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均匀实验优化利福霉素SV发酵培养基氮源配比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毅 储炬 +2 位作者 庄英萍 王永红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0-263,共4页
应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对利福霉素SV发酵培养基中的氮源配比进行优化。研究了氮源中各成分对发酵效价的影响,确定各成分的最佳配比并用实验验证,使摇瓶发酵效价提高了10%以上,并对利福霉素SV产生菌在新、老培养基中的代谢特性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利福霉素SV 氮源 均匀设计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作用结合氧限制模型选育辅酶Q_(10)高产菌株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幸子 王晓惠 +5 位作者 王泽建 陈必钦 李丹 郭美锦 储炬 庄英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8-315,共8页
将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和无水亚硫酸钠构建的氧限制筛选模型相结合,通过适合辅酶Q_(10)生产菌株的24孔板高通量快速培养技术,选育了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耐氧限的高性能... 将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和无水亚硫酸钠构建的氧限制筛选模型相结合,通过适合辅酶Q_(10)生产菌株的24孔板高通量快速培养技术,选育了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耐氧限的高性能突变株。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诱变筛选最合适的ARTP诱变时间为25 s,氧限制平板上无水亚硫酸钠的最佳质量浓度为0.4 g/L,24孔板上该菌氧传递的最优装液量为2.0 mL、发酵周期为48 h,在上述条件下,最终选育出了氧限制条件下辅酶Q10合成效率高的突变菌株R.sphaeroides F5D13。在5 L发酵罐分批培养过程中,该高产菌株表现出了较强的氧亲和力,单位菌体的合成效率比出发菌株提升了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 氧限制模型 辅酶Q_(10) 高通量筛选 类球红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