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皓 边高峰 《生物产业技术》 2011年第1期66-67,共2页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1996年4月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组建而成的高新技术研发实体。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对具有发展前景的...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1996年4月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组建而成的高新技术研发实体。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对具有发展前景的工业生物技术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工程化研发.为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装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化 生化 南京工业大学 工业生物技术 科学技术部 高新技术 规模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工程研究与技术进步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嗣良 王泽建 《生物产业技术》 2014年第2期9-19,共11页
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工程技术,属于微生物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以产品生产为导向的一门应用技术领域。因此,如果要深入研究发酵过程原理实现发酵工程优化与放大,必须有深入的生物学和工程学研究基础。重点阐述发酵工... 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工程技术,属于微生物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以产品生产为导向的一门应用技术领域。因此,如果要深入研究发酵过程原理实现发酵工程优化与放大,必须有深入的生物学和工程学研究基础。重点阐述发酵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技术进步,并探讨其对产业应用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程 技术进步 微生物学 基础理论 大规模生产 工程技术 产品生产 工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发展生物技术和生化工程 被引量:2
3
作者 欧阳藩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14,共14页
概述了生物技术和生化工程的发展状况及其产业化的途径 。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生化工程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纤维素乙醇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4
作者 陈彦君 戴杰 +4 位作者 单军强 张思欣 计磊 朱晨杰 应汉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1-2562,共22页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替代粮食作物等将地球上广泛存在的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可被利用的纤维素乙醇燃料,已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及焦点。然而...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替代粮食作物等将地球上广泛存在的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可被利用的纤维素乙醇燃料,已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及焦点。然而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纤维素乙醇在解决现有问题上表现出巨大潜力的同时,在其生物炼制过程也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本文从介绍我国燃料乙醇发展历程入手,聚焦当前纤维素乙醇的研究现状,围绕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的原料预处理、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乙醇发酵、乙醇分离纯化和副产物木质素利用五个方面,介绍了纤维素乙醇生物炼制的工艺流程及特征,剖析了其生产过程的主要技术瓶颈,并对纤维素乙醇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乙醇 生物炼制 生物质预处理 纤维素酶水解 乙醇发酵分离 木质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嗣良 储炬 庄英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72-576,共5页
本文以抗生素发酵的工业生产为目标 ,讨论发酵过程优化技术进展。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以细胞代谢流为核心的过程分析 ,采用动力学为基础的最佳工艺控制点为依据的静态操作方法实质上只是化学工程动力学概念在发酵工程上的简单... 本文以抗生素发酵的工业生产为目标 ,讨论发酵过程优化技术进展。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以细胞代谢流为核心的过程分析 ,采用动力学为基础的最佳工艺控制点为依据的静态操作方法实质上只是化学工程动力学概念在发酵工程上的简单延伸。文章在研究反应器物料流与微生物细胞代谢流的相关特性后 ,提出了基于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多水平问题研究的优化技术 ,先后成功地应用在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链霉素等发酵产品中。又进一步对抗生素作为次级代谢产物的参数相关特性进行研究 ,认为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生物大分子合成体系的代谢特性与参数变化的松散相关或基因水平的启动相关 ,造成以抗生素生产为目标的趋势曲线相关分析的困难。文章讨论了优化控制理论在抗生素发酵过程优化中的应用 ,认为发酵过程初期出现的混沌现象 ,应从细胞生物学角度找原因 ,从宏观到微观 ,由细胞生长代谢到基因表型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发酵 优化控制理论 次级代谢产物 混沌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菌发酵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戴剑漉 王永红 +6 位作者 刘玉伟 肖慈英 佟祖佲 储炬 张嗣良 律光耀 王以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4-327,共4页
曾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稳定的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菌。本研究在30L全自动发酵罐从菌体生长,糖、氮源利用及发酵效价增长情况考察了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菌的发酵过程,研究了发酵过程摄氧率(OUR)、二氧化碳释放率(CER)、溶解氧(DO)... 曾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稳定的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菌。本研究在30L全自动发酵罐从菌体生长,糖、氮源利用及发酵效价增长情况考察了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菌的发酵过程,研究了发酵过程摄氧率(OUR)、二氧化碳释放率(CER)、溶解氧(DO)等在线参数的变化,着重研究了不同溶氧水平对必特螺旋霉素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氧水平尤其是发酵前期溶氧水平对必特螺旋霉素发酵影响至关重要,前期临界氧浓度应控制在25%左右。本研究为必特螺旋霉素发酵放大工艺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索 溶氧 参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反硝化菌群培养及生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英文 陈徉 沈树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8,共4页
根据反硝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筛选到一株具有反硝化能力的菌株,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该菌株与生物活性炭污泥共培养,得到复合反硝化菌群,并对反硝化菌群的生化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群污泥生... 根据反硝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筛选到一株具有反硝化能力的菌株,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该菌株与生物活性炭污泥共培养,得到复合反硝化菌群,并对反硝化菌群的生化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群污泥生物显微照片呈不规则颗粒状,SVI为38-55mL/g,VSS为2.0g/L,无丝状菌存在;具有明显的反硝化NO3^--N,NO2^--N能力,容积负荷可达0.9kgNO3^--N(/m^3·d);单独NO3^--N,NO2^--N反硝化曲线基本相似,NO3^--N,NO2^--N共存基质反硝化过程存在底物竞争关系,但不发生NO2^--N抑制反硝化效应;在DO〈0.5mg/L条件下,反硝化效果良好;复合菌群可以在pH为9.3条件下发生良好反硝化反应而不受到pH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复合菌群 NO3^--N NO2^--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生活污水高效化学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基业 刘明庆 +2 位作者 陈英文 祝社民 沈树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共4页
采用高效化学方法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快速处理并回用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微电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微电解材料为铸铁屑,铁炭比2∶1,pH 4,反应时间80 min,COD去除率达到53.1%。Fenton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3,反应时间60 min,过... 采用高效化学方法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快速处理并回用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微电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微电解材料为铸铁屑,铁炭比2∶1,pH 4,反应时间80 min,COD去除率达到53.1%。Fenton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3,反应时间60 min,过氧化氢的加入量0.08%(体积分数),COD去除率达到79.3%。经过后续混凝、化学脱氮等步骤,污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B/T18920-2002)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FENTON氧化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过程多水平问题及其生物反应器装置技术研究——基于过程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 被引量:45
9
作者 张嗣良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第8期37-45,共9页
回顾了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所依据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认为采用以动力学为基础的最佳工艺控制点为依据的静态操作方法 ,实质上只是化学工程宏观动力学概念在发酵工程上的延伸 ,往往忽视细胞代谢流的存在。以细胞代谢流的分析与控制为核心... 回顾了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所依据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认为采用以动力学为基础的最佳工艺控制点为依据的静态操作方法 ,实质上只是化学工程宏观动力学概念在发酵工程上的延伸 ,往往忽视细胞代谢流的存在。以细胞代谢流的分析与控制为核心的生物反应工程学的观点 ,通过实验研究 ,提出了基于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多水平问题研究的优化技术和发酵过程多参数调整的放大技术。随着过程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设计了一种定型为FUS 5 0L (A)的新概念生物反应器。这种新型生物反应器是以物料流检测为手段 ,过程优化与放大为目标 ,成功地应用在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肌苷、鸟苷发酵和Pichia酵母表达系统的基因工程人血清白蛋白 (rh SA)、疟疾疫苗等高密度高表达培养 ,大幅度提高发酵水平 ,并直接放大到几百升 ,甚至 10 0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发酵 放大 过程优化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酶共固定化技术在糖类催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婷 周文凤 +5 位作者 王志 朱晨杰 许敬亮 庄伟 应汉杰 欧阳平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36-2648,共13页
糖类的催化反应对人体生命活动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酶共固定化技术迅速发展,为糖类的催化反应提供了一个绿色高效的研究工具。本文结合糖类催化中的多酶级联反应,系统阐述了多酶共固定化的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新型方法,... 糖类的催化反应对人体生命活动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酶共固定化技术迅速发展,为糖类的催化反应提供了一个绿色高效的研究工具。本文结合糖类催化中的多酶级联反应,系统阐述了多酶共固定化的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新型方法,并指出了其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多酶共固定化技术在糖类催化中的应用,如淀粉的水解、纤维素的利用以及功能性糖的合成等,结果表明多酶共固定化技术不仅具有高效催化、稳定性强、易于分离等特性,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多酶之间协同催化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糖类催化反应的进行。最后分析了多酶共固定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酶共固定化 糖类催化 级联反应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生物制造与“碳中和”目标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应汉杰 柳东 +3 位作者 王振宇 沈涛 庄伟 朱晨杰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构建现代丰富的物质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埋藏数亿年的化石资源的大量释放,造成了严重的碳失衡所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生物制造是一种以碳循环的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物质制造技术,践行“阳光经济”的... 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构建现代丰富的物质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埋藏数亿年的化石资源的大量释放,造成了严重的碳失衡所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生物制造是一种以碳循环的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物质制造技术,践行“阳光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方式。本文从制造原料、生产模式及产品使用等角度探讨了生物制造在助力“双碳”战略实施方面的几种途径。生物制造可通过原料置换、技术迭代和产品替代的方式减少碳排放。秸秆等生物质碳利用、非粮蛋白的制造、生物基三苯三烯产业格局等的构建是生物制造减碳的重要途径;天然产物的高效生物制造和食品的生物制造将极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大量土地资源,为实现“碳置换”提供土地资源;通过生物技术和产品优化未来农用产品是减少面源污染、增强农业碳汇能力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碳减排 秸秆利用 细胞工厂 土地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醋的开发与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12
作者 许超群 王亚利 +1 位作者 黄从军 洪厚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0,共4页
回顾了苹果醋的历史和现状,对苹果醋的功能、发酵机理、风味、酿造工艺、种类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苹果醋的发展意义和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苹果醋的发展前景。充分利用苹果资源进行果醋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可为苹果的深加工及综合利... 回顾了苹果醋的历史和现状,对苹果醋的功能、发酵机理、风味、酿造工艺、种类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苹果醋的发展意义和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苹果醋的发展前景。充分利用苹果资源进行果醋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可为苹果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创造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苹果醋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形态的显微图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丁乐洪 储炬 +1 位作者 庄英萍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133,共3页
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法对产黄青霉的菌丝形态进行了定量研究 ,并统计分析了青霉素发酵过程中菌丝形态的变化规律 ,具体对菌丝总长度、菌丝生长期的菌丝生长单位。
关键词 显微图像分析 产黄青霉 青霉素 菌丝形态 发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必特螺旋霉素合成培养基 被引量:9
14
作者 付启伟 王永红 +2 位作者 庄英萍 储炬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21-526,共6页
将克隆自卡波霉素产生菌的4"-O-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整合到螺旋霉素产生菌S trep tomy ces sp iramy ceticus F-21的染色体上,构建成一株稳定的生物工程菌W SJ-1-195,它产生的一组以4"-O-异戊酰螺旋霉素为主要成分的多组分基... 将克隆自卡波霉素产生菌的4"-O-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整合到螺旋霉素产生菌S trep tomy ces sp iramy ceticus F-21的染色体上,构建成一株稳定的生物工程菌W SJ-1-195,它产生的一组以4"-O-异戊酰螺旋霉素为主要成分的多组分基因工程新型抗生素命名为必特螺旋霉素。针对目前没有适合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的合成培养基,所以本文顺序通过部分因子析因设计法、最速上升实验、中心组合实验,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A S V 8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必特螺旋霉素合成培养基的组成,为以后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提供基础。经过优化后必特螺旋霉素的发酵效价从173μg/m l提高到1880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部分因子析因设计 中心组合 SAS 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范德玲 王利勇 +2 位作者 陈英文 祝社民 沈树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8,共5页
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原理、组成和特点,并针对MFC功率密度过低、构造成本高等问题,从筛选优势产电微生物、改善MFC的构造、优化电极材料以及提高电子传递效率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还提到了提高产电性能的各种途径,最后对MFC的... 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原理、组成和特点,并针对MFC功率密度过低、构造成本高等问题,从筛选优势产电微生物、改善MFC的构造、优化电极材料以及提高电子传递效率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还提到了提高产电性能的各种途径,最后对MFC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功率密度 提高产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三相厌氧生物流化床降解精对苯二甲酸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臧传利 王进明 +2 位作者 陈英文 祝社民 沈树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7,79,共5页
以火山岩为载体,制作了内循环式厌氧生物流化床,通过好氧预挂膜、快速排泥、逐步提高负荷法启动,启动时间约47 d。运行稳定后,当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的COD为(4 752.3±41.2)mg/L时,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7.3±1.2)h、有机负... 以火山岩为载体,制作了内循环式厌氧生物流化床,通过好氧预挂膜、快速排泥、逐步提高负荷法启动,启动时间约47 d。运行稳定后,当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的COD为(4 752.3±41.2)mg/L时,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7.3±1.2)h、有机负荷(OLR)为6.5kg COD/(m3.d)条件下,COD去除率达(64.0±4.4)%,对苯二甲酸(TA)去除率达(65.1±1.3)%,生物膜量达(13.3±0.2)mgVSS/g载体。对载体进行扫描电镜分析(SEM)得知,载体内为封闭孔,厌氧生物主要生长于载体表面孔内。观测产量为Yobs0.057gVSS/g COD,载体生物基质利用速率为0.83g COD/(gVS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流化床 精对苯二甲酸 火山岩 SEM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螺旋藻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志勇 郭祀远 +1 位作者 李琳 蔡妙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8-21,共4页
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是一类简单、高效的光生物反应器。本文对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影响螺旋藻生长的因素:光强、温度、二氧化碳、气泡、通气速度等以及分批培养生长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有气泡分布器的1.2l,鼓泡柱式光生物反... 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是一类简单、高效的光生物反应器。本文对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影响螺旋藻生长的因素:光强、温度、二氧化碳、气泡、通气速度等以及分批培养生长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有气泡分布器的1.2l,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分批培养螺旋藻,在光强E=16klx,温度T=30~33℃,以通气速度Vg=46l/h通入纯净空气时,第5d可达最大细胞干重:3.3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鼓泡柱式 光生物反应器 分批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于甜 胡小鹏 +7 位作者 祝小红 宋勋 李晨阳 曾勇 李燕 苏庆宁 李世和 贺震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9-415,共7页
抗病毒细胞因子(Antiviralcytokines)是一类由机体细胞分泌的,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抑制或捕杀体内病毒,抗病毒感染的小分子蛋白。抗病毒细胞因子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能够直接诱生抗病毒蛋白的细胞因子。主有IFN-... 抗病毒细胞因子(Antiviralcytokines)是一类由机体细胞分泌的,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抑制或捕杀体内病毒,抗病毒感染的小分子蛋白。抗病毒细胞因子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能够直接诱生抗病毒蛋白的细胞因子。主有IFN-α、IFN-β、IFN-γ、IFN-λ(IL-28/29)、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 抗病毒细胞因子 干扰素 特异性免疫应答 小分子蛋白 抗病毒感染 抗病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传质厌氧流化床处理高浓度精对苯二甲酸废水的快速启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钰 呼晓明 +4 位作者 陆蓓蓓 冯杨阳 陈英文 沈树宝 祝社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8,70,共4页
针对厌氧流化床启动慢等缺点,采用递增负荷的方式进行启动,以自制载体进行实验,快速提高进水COD质量浓度。在高效传质的条件下,经过34 d系统启动成功,此时进水COD质量浓度高达4 000 mg/L左右,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达9.14kg/(m3.d),PTA废水的... 针对厌氧流化床启动慢等缺点,采用递增负荷的方式进行启动,以自制载体进行实验,快速提高进水COD质量浓度。在高效传质的条件下,经过34 d系统启动成功,此时进水COD质量浓度高达4 000 mg/L左右,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达9.14kg/(m3.d),PTA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58%,TA去除率达到45%。对载体进行扫描电镜分析(SEM)得知,微生物主要附着在载体裂缝和凹槽中,且形成的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抗冲击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流化床 PTA废水 快速启动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PGPR对大豆幼苗生长及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20
作者 王洲章 朱津宏 +4 位作者 高南 吴永红 张振超 吴国平 申卫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79,共11页
[目的]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可在盐碱地、复垦土地等边际土地种植。本研究旨在明确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菌株对大豆生长和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进而研发具有促生减排效应的新型生物肥料。[方法]选取江苏省句容市的复垦土壤,通过... [目的]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可在盐碱地、复垦土地等边际土地种植。本研究旨在明确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菌株对大豆生长和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进而研发具有促生减排效应的新型生物肥料。[方法]选取江苏省句容市的复垦土壤,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接种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菌株Azospirillum sp. TSA2S、Pseudomonas stutzeri NRCB010、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 YSQ030和Bacillus subtilis NRCB002对大豆幼苗生长和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接种4株细菌显著提高大豆幼苗的株高、叶长、叶宽、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接种菌株YSQ030、TSA2S、NRCB010和NRCB002后大豆幼苗地上部鲜重增加46%、45%、44%和35%(P<0.05),接种YSQ030、TSA2S和NRCB010大豆幼苗地下部鲜重增加65%、63%和26%(P<0.05)。接种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显著减少大豆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后土壤的N_(2)O排放,接种菌株NRCB002、NRCB010、TSA2S和YSQ030分别减少81.0%、79.0%、78.2%和78.0%(P<0.05)。接种PGPR菌株在盆栽试验处理2和14 d时显著降低土壤中nirK基因丰度。接种PGPR菌株显著增加土壤中nosZⅠ的基因丰度;接种菌株TSA2S、NRCB010和YSQ030显著增加nosZⅡ的基因丰度;接种菌株NRCB002在盆栽试验处理14 d时显著增加nosZⅡ的基因丰度。土壤N_(2)O排放量与土壤pH、nirS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但与nosZⅠ和nosZⅡ两个编码N_(2)O还原酶的基因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接种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菌株不仅可以促进大豆幼苗生长,还可以减少大豆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后土壤的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肥料 温室气体减排 氮循环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N_(2)O还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