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铅元素的铍扩散处理红宝石、蓝宝石的特征研究
1
作者 胡艳秋 蒙彩珍 +2 位作者 宁珮莹 唐娜 张亚鹏 《中国宝玉石》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铍扩散处理和铅玻璃充填处理是目前红宝石和蓝宝石常见的处理方式,但刚玉宝石中同时出现铍元素和铅元素极为少见。其特征对铍扩散处理过程带入异常铅元素的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实验室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常规宝石学仪器、超景深显... 铍扩散处理和铅玻璃充填处理是目前红宝石和蓝宝石常见的处理方式,但刚玉宝石中同时出现铍元素和铅元素极为少见。其特征对铍扩散处理过程带入异常铅元素的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实验室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常规宝石学仪器、超景深显微放大观察、荧光图像测试、红外光谱测试、X射线荧光光谱(XRF)、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结果显示两粒样品矿物包体存在超高温迹象,且颜色异常富集是该类铍扩散处理的佐证;化学成分分析中高强度的铍元素和异常铅元素,同时指示经过Be扩散处理,异常Pb元素未体现经过铅玻璃充填处理放大特征;紫外―可见分光测试显示样品具有由Fe、Ti、Cr等过渡金属元素产生的374 nm、387 nm、450 nm、555 nm、693 nm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 红宝石 放大检查 Be元素 Pb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北碧府(BoPhloi)与山东昌乐地区黑色尖晶石的鉴定特征研究
2
作者 吴金林 周厚灿 +6 位作者 唐娜 宁珮莹 马泓 马瑛 丁汀 黎辉煌 张天阳 《中国宝玉石》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等测试技术,对来自泰国北碧府(Bo Phloi)与山东昌乐地区黑色尖晶石的宝石学特征、化学组成及谱学特征予以探讨。结果表明,来自泰国和山东...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等测试技术,对来自泰国北碧府(Bo Phloi)与山东昌乐地区黑色尖晶石的宝石学特征、化学组成及谱学特征予以探讨。结果表明,来自泰国和山东的黑色尖晶石样品外观呈黑色、不透明,折射率>1.78,在长短波紫外光下荧光呈现惰性;比重范围为3.83~4.01。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尖晶石。化学成分分析显示,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MgO、Al_(2)O_(3)、FeO_(T),此外,样品还含有不等量的Ti、V、Cr、Mn、Co、Ni、Zn、Ga等微量元素,其中泰国样品以低Ti(<4200 ppm)高Ni(>850 ppm)为特征,而山东样品则以高Ti(>4500 ppm)低Ni(<800 ppm)为特征。红外光谱测试显示,泰国样品具有~717cm^(-1)、~520cm^(-1)附近的强吸收峰及~817cm^(-1)附近弱的肩峰;山东样品则以~705cm^(-1)、~509cm^(-1)附近强特征吸收峰及~825cm^(-1)附近弱的肩峰为特征。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两个产地样品均以~541cm^(-1)、~743 cm^(-1)附近强的特征拉曼位移以及~402cm^(-1)、~645cm^(-1)附近弱的拉曼谱峰为主要特征,与透明的“普通”宝石级尖晶石的拉曼光谱特征存在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尖晶石 宝石学特征 化学组成 谱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技术在小颗粒钻石快速排查中的应用
3
作者 宫雨欣 张陈圣文 +6 位作者 朱文芳 陈佳 张光辉 祝晓霞 丁汀 黎辉煌 张天阳 《中国宝玉石》 2024年第2期2-9,49,共9页
NGTC深圳实验室对实验室培育钻石(亦称合成钻石)的研究已开展多年,然而市场上实验室培育钻石的技术不断进步,给检测实验室培育钻石增加了难度。为了在无色钻石厘石中更加快速精准地排查出实验室培育钻石、合成立方氧化锆、合成碳硅石,... NGTC深圳实验室对实验室培育钻石(亦称合成钻石)的研究已开展多年,然而市场上实验室培育钻石的技术不断进步,给检测实验室培育钻石增加了难度。为了在无色钻石厘石中更加快速精准地排查出实验室培育钻石、合成立方氧化锆、合成碳硅石,笔者采用新型技术相关的智能化检测仪器,如宝石高清发光图像观察仪DT、珠宝首饰观察测试仪DDO3210N、多功能光致发光光谱仪MIP-100,并结合红外光谱仪对天然与实验室培育钻石样品进行进行宝石学测试,并且分析、总结数据,旨在进一步完善鉴定实验室培育钻石的研究资料,并为市场提供更权威、更准确、更高效的检测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无色钻石厘石 新型技术 智能化检测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粉色蛋白石的矿物组成及其命名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金林 马泓 黎辉煌 《中国宝玉石》 2022年第6期15-23,共9页
本文选取一类含有共生矿物的粉色蛋白石进行测试分析。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试表明样品中的主要矿物为蛋白石(含方石英),次要矿物包含坡缕石、石英、斜硅石、碳酸盐矿物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表明样品的颜色与含有机物(如有机醌类)的... 本文选取一类含有共生矿物的粉色蛋白石进行测试分析。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试表明样品中的主要矿物为蛋白石(含方石英),次要矿物包含坡缕石、石英、斜硅石、碳酸盐矿物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表明样品的颜色与含有机物(如有机醌类)的坡缕石有关;通过放大观察可初步判断样品所含共生矿物的分布状态,其中石英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以较高透明度的大颗粒单晶石英(或大面积多晶质石英)形式独立分布于蛋白石之中,表面光泽及透明度与主体矿物差异明显,边界清晰,另一种是石英以较小颗粒穿插分布于蛋白石中,表面可见光泽差异,边界较清晰,透明度差异不明显;显微红外光谱测试显示,当石英以较小颗粒穿插分布于蛋白石中时,随着测试范围内石英面积占比的增加,1187 cm−1附近的红外谱峰强度相对于1110 cm−1峰强逐渐增强,且I 1187/I 1110比值与石英面积占比呈现近似线性关系。综合上述研究分析,本文总结出该类蛋白石样品的实验室鉴定方法,并针对该类样品的特征提出了合理的命名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石 共生矿物 石英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命名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尼亚西南部红宝石的谱学及成分特征研究
5
作者 宁珮莹 唐娜 +2 位作者 蒙彩珍 张天阳 黎辉煌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7-16,共10页
近年来非洲肯尼亚红宝石在国际彩色宝石市场具有一定占有率,目前其谱学及成分特征等资料仍有待补充。本文以肯尼亚西南边境产出的40粒红宝石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宝石学仪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 近年来非洲肯尼亚红宝石在国际彩色宝石市场具有一定占有率,目前其谱学及成分特征等资料仍有待补充。本文以肯尼亚西南边境产出的40粒红宝石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宝石学仪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测试仪器对该产地红宝石样品的宝石学性质、谱学特征和化学成分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探讨肯尼亚该矿区红宝石谱学特征和化学成分特征,为红宝石的产地溯源提供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地红宝石样品的折射率为1.759~1.778,双折射率为0.009~0.010,相对密度为3.95~4.01,短波紫外光下呈无-弱荧光,长波紫外光下呈弱-中等红色荧光;样品中所含的硬水铝石、金红石、铬铁矿、角闪石、磷灰石、云母等包裹体未见热处理迹象;样品化学成分主量Al_(2)O_(3)的含量为95.8%~97.1%,微量元素具高Cr、中Fe、低V的特征,红色调饱和度与Cr元素含量正相关,利用Fe、Cr、V、Ga四个元素可以与其他红宝石产地区分;样品颜色色调为红色-紫红色,颜色饱和度级别大多数在艳红-浓红区间,其中艳红(鸽血红)比例约占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宝石 谱学特征 化学成分 颜色特征 肯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合成粉色蛋白石的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探讨
6
作者 吴金林 马泓 黎辉煌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2期42-49,共8页
采用超景深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拉曼光谱(Raman)、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和X射线荧光光谱(EDXRF)等测试技术,对一种合成粉色蛋白石样品的宝石学特征、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予以探讨。结... 采用超景深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拉曼光谱(Raman)、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和X射线荧光光谱(EDXRF)等测试技术,对一种合成粉色蛋白石样品的宝石学特征、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予以探讨。结果表明,该类合成蛋白石的外观呈粉色,玻璃光泽,透明,无变彩,折射率1.41~1.42,密度2.16~2.20 g/cm3,放大观察内部可见不同红色调的球状、椭球状的微纳米级固相包裹体。根据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特征,该类合成粉色蛋白石的类型应介于Opal-A型与Opal-CT型之间,且与Opal-A型蛋白石较为接近;红外透射光谱显示7 224、4 523、3 674、2 662、2 266 cm-1附近的一组特征红外吸收谱峰,与俄罗斯人工蛋白石较为吻合。该类样品的SiO2含量达97.581%~98.352%,此外分别含有0.287%~0.497%的Na2O,0.112%~0.326%的MgO,0.895%~1.507%的Al2O3,0.011%~0.026%的K2O,0.003%~0.015%的CaO以及0.079%~0.244%的Cu2O,其颜色是由铜的氧化物(主要为Cu2O)等矿物颗粒细微分散所致,并在可见光范围内产生570 nm附近的特征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蛋白石 宝石学特征 谱学特征 颜色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