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压改色处理Ⅰa型褐色钻石的光谱鉴定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宋中华 陆太进 +3 位作者 唐诗 高博 苏隽 柯捷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1,共7页
Ⅱa型钻石的高温高压改色及褪色研究已开展了大量工作,然而对Ⅰa型Cape系列褐色钻石在高温高压处理条件下的行为尚不明确。为解析实验室钻石鉴定工作中遇到的黄色钻石颜色成因问题,本文选取了Ⅰa型Cape系列褐色钻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高... Ⅱa型钻石的高温高压改色及褪色研究已开展了大量工作,然而对Ⅰa型Cape系列褐色钻石在高温高压处理条件下的行为尚不明确。为解析实验室钻石鉴定工作中遇到的黄色钻石颜色成因问题,本文选取了Ⅰa型Cape系列褐色钻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高温高压改色处理实验,并对处理前后的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等谱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高温高压改色处理后,钻石颜色由灰褐色变为褐黄色,钻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经处理的褐色钻石,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除原有的415nm和477nm吸收外,还产生503.2nm吸收,同时550nm至短波的吸收增强,钻石因此由原来的灰褐色变为褐黄色;红外吸收光谱中,1498、1520、1547cm^-1三个峰变为一个以1498cm^-1为中心的吸收宽峰;光致发光光谱中,产生了明显的H3(503.2nm)以及H2(986.2nm)缺陷。本研究获得的光谱变化特征为准确鉴定高温高压改色处理的Cape型钻石提供了依据,也为更好地理解晶格中氮、氢等相关的格子缺陷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变化机理提供了实验数据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e型褐色钻石 高温高压处理 晶格缺陷 红外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新区地下水水质特征及其对生态健康的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岐发 杨柯 +5 位作者 孙茁桉 贾林刚 田辉 郭晓东 李旭光 朱巍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4-848,共15页
【研究目的】为查明长春新区地下水特征及演化,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研究方法】本文在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前人成果资料,应用SPSS分析软件、地下水污染分析软件,通过对长春新区的地质条件、水化学参数空间分布特征、地下水... 【研究目的】为查明长春新区地下水特征及演化,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研究方法】本文在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前人成果资料,应用SPSS分析软件、地下水污染分析软件,通过对长春新区的地质条件、水化学参数空间分布特征、地下水化学类型、地下水化学成因的分析,得出系列结果。【研究结果】长春新区地下水的硬度较高且矿化度较大,HCO_(3)^(-)在地下水的离子中占据主导,Ca^(2+)、Cl^(-)、SO_(4)^(2-)、Na^(+)在地下水中的绝对质量浓度较高;pH、H_(2)SiO_(3)、Sr、TDS、Mg^(2+)、HCO_(3)^(-)的质量浓度相对稳定;地下水离子以HCO_(3)^(-)和Ca^(2+)为主;Na^(+)和K^(+)同时来自岩盐和硅酸岩的溶解;Ca^(2+)和Mg^(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区内地下水质量可分为四级,其中Ⅴ类水未评出。【结论】总体来看,Ⅰ类水占7.50%,Ⅱ类水占32.10%,Ⅲ类水占20.80%,Ⅳ类水占39.60%。较好以上地下水占60.4%,总体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新区 地下水 水质特征 水文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吸收和发光光谱技术分析高温高压天然富氢钻石的鉴定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宋中华 陆太进 +5 位作者 苏隽 柯捷 唐诗 李键 高博 张钧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69,共6页
对不同类型褐色钻石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和结构特性研究是钻石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前人对富氢钻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特殊的生长结构以及其形成环境的探讨,而对富氢钻石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变化特征鲜有涉及。本文对经高温高压处理前... 对不同类型褐色钻石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和结构特性研究是钻石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前人对富氢钻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特殊的生长结构以及其形成环境的探讨,而对富氢钻石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变化特征鲜有涉及。本文对经高温高压处理前后的富氢钻石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等谱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其鉴定特征。结果表明:高温高压处理前后的富氢钻石的光谱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特别是红外光谱,经处理后的钻石中与氮氢有关的吸收峰如3310 cm^(-1)、3232 cm^(-1)、3189 cm^(-1)等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并出现与孤氮有关的新的2688 cm^(-1)吸收峰;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经处理的褐色钻石中的无选择性吸收(钻石呈褐色的原因)变为孤氮的典型吸收,即550 nm至短波的吸收以及N_3中心(415 nm)的吸收均明显增强,因此钻石也由原来的褐色变为黄色。钻石经处理前后的光致发光光谱中,与氮原子有关的缺陷类型、峰的强度以及缺陷组合也有变化。本文获得的光谱变化特征,为准确鉴定高温高压处理的黄色富氢钻石提供了依据,也为解释与氢和氮相关的晶格缺陷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化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处理钻石 富氢钻石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长春莲花山地区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岐发 孙茁桉 +6 位作者 贾林刚 田辉 郭晓东 都基众 李旭光 李霄 贾立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研究目的】长春莲花山地区地下水中富含Sr和偏硅酸,查明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Piper三线图法及对研究区矿泉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水动力条件、水化学条件的深入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发现长春莲... 【研究目的】长春莲花山地区地下水中富含Sr和偏硅酸,查明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Piper三线图法及对研究区矿泉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水动力条件、水化学条件的深入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发现长春莲花山地区发育的松散岩、碎屑岩、火成岩是该地区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富集的物质基础;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入渗补给等为地下水长期与周围岩石(矿物)发生水解和溶滤作用、为地下水最终富锶及偏硅酸创造了条件。【结论】区域地层中存在16.3~80 m巨厚的基岩风化带,使富锶及富含偏硅酸的地下水呈面状分布,部分区域两种地下水同时存在,这一点不同与以往在基岩构造带上发现的线状分布的矿泉水源;前人在此区域上没有发现富含锶及偏硅酸的矿泉水,这一发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富锶矿泉水 水岩相互作用 锶和偏硅酸 地质调查工程 长春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