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盐穴资源评价及调查技术研究
1
作者 林振洲 刘东明 +11 位作者 张乐 蒋正中 荆磊 智庆全 张杰 周岳军 贾定宇 杨毅 梁明星 李洋 欧洋 翟景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共13页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盐穴是实现地质储能、碳封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我国盐穴资源数量、质量不明,盐穴调查技术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盐穴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分析我国主要盐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储量核实报告、企业年报及文献报道等,形...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盐穴是实现地质储能、碳封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我国盐穴资源数量、质量不明,盐穴调查技术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盐穴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分析我国主要盐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储量核实报告、企业年报及文献报道等,形成了我国盐穴资源数量、可利用性的科学认识和基本判断;在盐穴集中区开展综合探测技术试验并结合前人试验成果,初步构建了盐穴资源调查技术体系。结果表明:(1)我国盐穴资源丰富,储量大、分布广、埋深适宜、具备规模化开发利用条件,其中华东和华中地区已有盐穴资源最为丰富。(2)通过建立盐穴资源可利用性评价体系,将全国盐穴资源分为Ⅰ、Ⅱ、Ⅲ3级,Ⅰ级已有盐穴资源占比约29.4%,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地区的江苏、湖北、河南等省份,是开发利用的优选区;Ⅱ级已有盐穴资源占比约65.4%,广泛分布于华中、西北和西南地区,可作为开发利用远景区;Ⅲ级已有盐穴资源占比约5.2%,整体地质条件不适宜开发利用。(3)地面物探可查明盐矿区区域地质、盐层地质、水文地质及盐腔分布情况,指导盐穴建库选址;井中物探精度高,可获取盐矿品味、腔体结构等信息,服务储库建设及运行监测。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盐穴资源规划及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盐矿 盐穴 可利用评价 调查技术 地球物理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勘查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振宇 孙跃 袁桂琴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126,共7页
随着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为适应国家新发展理念,满足地质调查工作新需求,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钻探工程等勘查技术各学科工作领域由原来的以矿产勘查为主,扩展到资源、能源、矿产、生态、灾害、城市等多领... 随着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为适应国家新发展理念,满足地质调查工作新需求,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钻探工程等勘查技术各学科工作领域由原来的以矿产勘查为主,扩展到资源、能源、矿产、生态、灾害、城市等多领域,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精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面对勘查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勘查技术标准体系亟待进行修订完善。结合近几年勘查技术领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布局,笔者针对现有勘查技术标准进行了调研评估,对目前应用效果显著的新方法、新技术,针对特定景观区开展综合地质调查的有效方法技术组合,以及未来新领域需要研制的相关勘查技术标准进行研究规划,对地质调查勘查技术标准体系进行了重构。同时,对目前地质调查勘查技术标准化工作提出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 勘查技术 标准化 标准体系 标准制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镜儿泉地区地壳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地质含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郝泽江 张强 +9 位作者 龚胜平 赵克强 李勇 陆桂福 苏文利 付燕刚 段壮 高健翁 林鲁军 王振亮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7-427,共11页
为了研究东天山镜儿泉成矿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构造特征,并为其成矿机制提供电性依据,在东天山镜儿泉成矿区完成了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通过大地电磁三维反演,获得了可靠的电性结构模型。研究表明:(1)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浅部存在低... 为了研究东天山镜儿泉成矿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构造特征,并为其成矿机制提供电性依据,在东天山镜儿泉成矿区完成了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通过大地电磁三维反演,获得了可靠的电性结构模型。研究表明:(1)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浅部存在低阻薄层,在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下,浅地表岩层可能比较破碎松散,容易赋存流体。(2)雅满苏断裂为流体向深部运移提供了通道,使断裂下方表现为低阻异常。(3)葫芦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符合岩浆通道成矿模型,康古尔断裂为幔源岩浆提供了向上侵入的通道,携带铜镍硫化物的岩浆在通道转折、岩浆房或膨大部位发生重力沉降和聚集成矿;推测在2 km深的地方可能存在富含硫化物的基性岩体,暗示深部可能存在铜镍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镜儿泉地区 大地电磁探测 地壳电性结构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航空磁测的塔西南坳陷深部地质构造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崔志强 胥值礼 +1 位作者 李飞 刘俊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8-1250,共13页
由于受地表沙漠和巨厚新生界覆盖,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较少,特别是对深部地质结构认识还比较模糊。笔者根据近年来在塔西南实测的高精度无人机航空磁测数据资料,对塔西南的地质构造、磁性基底隆坳格局、构造格架等较模... 由于受地表沙漠和巨厚新生界覆盖,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较少,特别是对深部地质结构认识还比较模糊。笔者根据近年来在塔西南实测的高精度无人机航空磁测数据资料,对塔西南的地质构造、磁性基底隆坳格局、构造格架等较模糊的地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应用三维欧拉反褶积反演方法计算磁性基底深度显示,在伽师北部存在一近东西向的凹陷带,在磁性基底-10 km等深线上前陆中部坳陷带自西向东展现出由喀什凹陷、英吉沙凸起等9个凹陷和凸起相间构成,凸起或凹陷受基底断裂控制,凹陷内存在多个局部洼陷中心具逆冲推覆断裂前缘局部洼陷构造规律。根据基底深度差异,提出前陆中部凹陷与麦盖提斜坡西段之间基底断裂构造边界认识,中新生界下伏的基性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岳普湖-色力布亚和叶城南部,其形成受近东西、北东向深断裂控制等地质认识。研究成果对塔西南深坳盆地的深部地质构造研究及深层油气调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基底隆坳 麦盖提斜坡 火山岩 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源电磁法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建华 林品荣 +6 位作者 张强 郑采君 孙夫文 丁卫忠 周海涛 齐方帅 刘昕卓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3-724,共12页
随着地质目标体大深度精细结构探测应用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提升可控源电磁法(CSEM)相关分辨率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提升CSEM的勘探能力,解决其提高高频信噪比、压制人文干扰和加大勘探深度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容补偿的高频供电技术、... 随着地质目标体大深度精细结构探测应用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提升可控源电磁法(CSEM)相关分辨率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提升CSEM的勘探能力,解决其提高高频信噪比、压制人文干扰和加大勘探深度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容补偿的高频供电技术、基于频点优化和数字滤波抑制工频干扰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基于观测电磁场场值直接反演的解释技术.首先将电容网络单元接入供电回路,通过计算分布电感和选择确定补偿支路连接方式,组合出最接近理论值的谐振电容,不同程度地提高了1000~10000Hz的发射电流;然后通过合理设计采样率和采样长度优化设置发射频点,再通过数字滤波,实现了对50Hz工频及其谐波对观测数据影响的校正;最后将常规可控源音频电磁法(CSAMT)低频观测频率由0.100Hz拓展至0.025Hz,对观测电磁场信号直接处理和反演.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在干扰区开展了已知地热田的大深度探测试验,结果表明,CSEM探测深度可达3000~5000m,有效提升了人工源电磁法的勘探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电磁法 电容补偿 工频干扰 大深度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6
6
作者 孙跃 杨少平 +2 位作者 袁桂琴 张振宇 王之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5-286,共12页
经过60多年几代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的潜心研究,中国已经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基本配套齐全,矿产勘查与生态调查并重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体系,共形成了23项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标准。10多年来,完成了17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3项标... 经过60多年几代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的潜心研究,中国已经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基本配套齐全,矿产勘查与生态调查并重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体系,共形成了23项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标准。10多年来,完成了17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3项标准正在制定中,近期将进行4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随着新时期地质调查转型发展对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标准需求的变化,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将以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围绕3个方面展开:(1)紧缺矿产勘查将聚焦国外资源勘查、国内隐伏矿勘查、可再生能源勘查和样品分析质量要求,进行已有标准适应性修订和新方法新技术标准制定;(2)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将聚焦土地质量、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监测和预警系列技术标准的修订升级和新标准制定;(3)地球化学信息化建设将聚焦以地球化学大数据为基础的成矿地球化学信息筛选、异常判别及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区域到全国尺度生态环境风险的科学判断和定量预测系列技术标准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 地球化学勘查 技术标准 制定 修订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地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岳航羽 王小江 +2 位作者 王磊 王凯 张保卫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148,共28页
深地震反射剖面早已被国际上证实是一种地球深部探测的先锋技术,它利用比石油地震勘探更长的接收排列、更大的激发能量,探测上至地表,下达上地幔的精细结构和构造特征,现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陆及海洋地壳与岩石圈上地幔探测上... 深地震反射剖面早已被国际上证实是一种地球深部探测的先锋技术,它利用比石油地震勘探更长的接收排列、更大的激发能量,探测上至地表,下达上地幔的精细结构和构造特征,现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陆及海洋地壳与岩石圈上地幔探测上。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在揭示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论述大地构造演化,确定盆山耦合关系,推测成矿成藏条件,分析地震灾害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系统地梳理和概括了国内外陆地地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典型应用案例。在此基础上,从深地震反射野外数据采集、数据资料处理、剖面地质解译以及多方法联合探测4个方面,对地震反射剖面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在野外采集方面,研发不同激发、接收组合类型的采集技术、提升深地震反射数据采集质量,减少环境破坏,降低经济成本;在数据处理中,继续探究提高深地震反射剖面的信噪比与分辨率,定量监控深地震反射数据处理过程中振幅保真度的相对变化;在资料解译时,将深入挖掘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叠前、叠后潜在信息,降低单纯依靠深地震反射振幅解译的非唯一性;在综合研究上,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尺度、多方法上相互补充印证,降低剖面的多解性,提高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 野外采集 数据处理 剖面解译 联合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高分辨率反射地震试验研究:以雄安新区第四系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广才 王小江 王凯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38,共10页
雄安新区城市规划建设对地下空间的高精度勘探提出了高要求,作为具有高分辨率的地面物探方法,反射波地震勘探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探究了厚覆盖区条件下的高精度有效反射地震探测技术,并利用反射纵波技术在雄安新区进行提高浅层... 雄安新区城市规划建设对地下空间的高精度勘探提出了高要求,作为具有高分辨率的地面物探方法,反射波地震勘探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探究了厚覆盖区条件下的高精度有效反射地震探测技术,并利用反射纵波技术在雄安新区进行提高浅层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方法试验。根据实际探测目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检波器、震源类型、道距大小及接收排列长度等不同采集因素试验效果,探究已有条件下适宜的震源类型和最佳采集参数。结合实际资料处理和分层解释,试验研究表明,采用高频检波器、选择可控震源激发效果最佳,针对试验目标,结合小道距、适当排列接收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厚覆盖区50~300 m深度内反射纵波地震勘探的纵向分辨率,试验获得了丰富的有效波组信息,为内部地层精细划分和解释提供了依据。该方法可为类似环境下城市地下空间的精细探测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反射波 城市地下空间 高分辨率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方法在牛驼镇地热田基岩热储控热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代鹏 张振海 +4 位作者 郑思聪 王盛栋 郭盈宇 吴孔友 王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1-122,共2页
牛驼镇地热田位于冀中坳陷北部的牛驼镇凸起内,其基岩热储被列为河北平原区的重点勘查区。前人研究表明,基岩热储的赋存受断裂构造控制,但不同构造对地热田控制作用方式和作用层次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次研究通过充分利用地震、重力、磁... 牛驼镇地热田位于冀中坳陷北部的牛驼镇凸起内,其基岩热储被列为河北平原区的重点勘查区。前人研究表明,基岩热储的赋存受断裂构造控制,但不同构造对地热田控制作用方式和作用层次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次研究通过充分利用地震、重力、磁法、大地电磁、可控源电磁法等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的有效探测范围对牛驼镇地热田基岩热储控热断裂进行识别,查明深、浅部不同尺度不同层次断裂构造对牛驼镇地热田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热储 控热构造 牛驼镇 地球物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地热地质模型探究:来自地球物理的证据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凯 张杰 +5 位作者 白大为 吴新刚 岳航羽 张保卫 王小江 张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3-1468,共16页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地质模型 深反射地震 长周期大地电磁 地质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南段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何梅兴 方慧 +6 位作者 王绪本 卢景奇 袁永真 白大为 杜炳锐 仇根根 高宝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14-2424,共11页
通过对新都桥一小金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及重磁实测资料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及邻区深部构造、壳内高导层、电性结构与历史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鲜水河断裂带深浅表现出不同特征,浅部是以地壳脆性-剪... 通过对新都桥一小金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及重磁实测资料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及邻区深部构造、壳内高导层、电性结构与历史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鲜水河断裂带深浅表现出不同特征,浅部是以地壳脆性-剪切带为主的断裂系统,深部是以走滑型-壳幔韧性剪切带为主的断裂系统,断裂呈花状形态,深部到达上地幔;(2)在丹巴构造带及鲜水河断裂带的中下地壳,广泛发育壳内高导层,其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且与断裂带构造活动有关;(3)在鲜水河断裂带的走滑剪切作用下,上地壳物质发生原地重熔产生花岗岩浆是折多山花岗岩形成的主要机制;(4)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发生机理与塑性软弱层密切相关,受塑性软弱层拖拽作用,应力区集中在高阻体脆性介质内部靠近断层一侧,使得岩石破碎而发生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折多山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在西藏沃达滑坡区的组合应用
12
作者 李于波 仇根根 +4 位作者 王大勇 李明威 佘一民 王蒙蒙 张格格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6,共9页
金沙江上游西藏沃达古滑坡目前处于复活蠕滑阶段。为查明该滑坡区的滑动范围、趋势与滑动面深度,本文沿坡体蠕滑方向布设了3条高密度电阻率法(ERT)测线和3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测线。3条ERT和AMT剖面的反演结果均表明研究区浅层存... 金沙江上游西藏沃达古滑坡目前处于复活蠕滑阶段。为查明该滑坡区的滑动范围、趋势与滑动面深度,本文沿坡体蠕滑方向布设了3条高密度电阻率法(ERT)测线和3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测线。3条ERT和AMT剖面的反演结果均表明研究区浅层存在低阻易滑区,L1、L2线低阻介质连续分布,L3线低阻介质零星散布,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探测蠕滑体空间分布特征上更为精准,AMT方法在基岩形态、岩性组成推测、断裂探测等方面具有优势。结合AMT和ERT两种方法反演剖面的优势特点,大致推测了蠕滑体的滑动面与展布形态,滑动面的深度范围可能浅至十余米,深至五十余米,测线布置区岩性主要为板岩和碳质页岩,发育有逆断层,与前人已发表的地质资料、遥感结果相契合。这说明ERT和AMT的组合电法勘探可准确识别滑坡区地下电性结构,并服务于滑坡体范围和趋势预测,最后阐明了电法与InSAR在探测认识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ERT)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 岩性组成 滑动面 沃达滑坡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涂区综合地球物理调查技术在栟茶河断裂空间展布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飞 董浩 +4 位作者 崔志强 西永在 王大勇 张保卫 朱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6-579,共14页
本文依据江苏如东滩涂区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工作,对小洋口地区断裂构造空间展布进行了解译,分析了解译断裂与栟茶河断裂的关系。解译结果主要参考实测无人机航磁资料,辅以浅层地震和电磁法资料。综合两个子测区的断裂构造解译结果,同时参... 本文依据江苏如东滩涂区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工作,对小洋口地区断裂构造空间展布进行了解译,分析了解译断裂与栟茶河断裂的关系。解译结果主要参考实测无人机航磁资料,辅以浅层地震和电磁法资料。综合两个子测区的断裂构造解译结果,同时参考华东地区航磁和重力资料,对栟茶河断裂的空间展布位置进行了推断,认为其是近EW向大型断裂,延伸距离长,同时控制测区其他断裂的展布。实测数据未发现金坛-如皋断裂在测区范围内存在的地球物理证据,分析认为其未发育至栟茶河断裂以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栟茶河断裂 综合地球物理调查 滩涂区 无人机航磁 小洋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姿态变化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贲放 黄威 +4 位作者 吴珊 孟庆敏 刘云鹤 廖桂香 西永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074-3085,共12页
航空电磁系统的收发线圈受外界因素影响会发生姿态变化,使测量结果产生一定偏差.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考虑姿态变化情况单一,且主要以频率域系统为主,而目前复杂姿态变化对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全时响应的影响尚未有系统研究.本文在前人研... 航空电磁系统的收发线圈受外界因素影响会发生姿态变化,使测量结果产生一定偏差.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考虑姿态变化情况单一,且主要以频率域系统为主,而目前复杂姿态变化对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全时响应的影响尚未有系统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拓宽思路,不仅研究姿态的角度变化,同时改进前人计算方法,研究线圈发生位置变化的影响,并将线圈与大地的耦合感应效应考虑在内.本文通过定义姿态变化前后两种坐标系,确定姿态变化的角度和旋转矩阵,并将一维层状半解析解与姿态角度变化和位置变化进行整合,推导出收发线圈任意姿态变化的表达式.以直升机吊舱分离装置为例,对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收发线圈任意姿态变化进行细致分析.基于重叠偶极子的假设,给出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姿态校正因子,以提高实测数据的处理效率与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 全时 任意姿态变化 校正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及周边深反射地震高精度成像技术 被引量:7
15
作者 岳航羽 王凯 +3 位作者 张杰 刘建勋 王小江 张保卫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5-869,I0005,I0006,共17页
深反射地震探测技术作为一种能精细查明地下深部地质结构及构造特征的有效手段,为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与建设、构建万米“透明雄安”基础平台提供详实的地质资料。将深反射地震应用于雄安新区及周边地质调查,并开展深反射地震高精度成像... 深反射地震探测技术作为一种能精细查明地下深部地质结构及构造特征的有效手段,为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与建设、构建万米“透明雄安”基础平台提供详实的地质资料。将深反射地震应用于雄安新区及周边地质调查,并开展深反射地震高精度成像技术研究,针对该区深反射地震剖面长度长、跨度广、能量不均衡、深层信号弱、干扰波复杂多变等问题,设计、制定有针对性的深反射地震高精度成像流程,选用适用技术及其组合从复杂的地震波场中逐步提取与地层界面、构造特征相关的深反射地震有效信号。最终成像结果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均较高,其波组特征突出,地质信息丰富,构造格局层次分明,地层接触关系清晰明了,能够为雄安新区地层划分和综合地质(资源)评价等提供数据支持,更好地服务于该区的基础地质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深反射地震 高精度成像 深部弱信号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狼山成矿带深部地质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振宇 胡祥云 +1 位作者 王刚 李永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2-991,I0011,I0012,共12页
内蒙古狼山成矿带由于特殊的构造位置,地层出露较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复杂。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狼山成矿带的深部地球物理勘查工作较少,对深部地质结构特征的总体研究程度较低,无法深入研究区域深部构造特征。为此,利用两条垂... 内蒙古狼山成矿带由于特殊的构造位置,地层出露较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复杂。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狼山成矿带的深部地球物理勘查工作较少,对深部地质结构特征的总体研究程度较低,无法深入研究区域深部构造特征。为此,利用两条垂直于主要地质构造走向的大地电磁测深和重磁探测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剖面成果,结合地质成果资料,深入研究了狼山成矿带的深部地质结构特征。获得以下认识:①共识别9条断裂(F1~F9),其中F1为乌拉特后旗—化德—赤峰深大断裂带与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河深大断裂带的交会处,为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两大一级单元的缝合带;②发现多处高阻、高磁性体,为岩浆岩或岩浆岩与古生代及元古代、太古代地层的综合反映;③在F7与F4之间、F2与剖面Ⅰ东南端点间及F1与F3之间呈低阻特征,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反映;④深部断裂F4与F5之间为宝音图隆起,隆起两端呈高密度体凸起,反演电阻率呈高阻两侧低阻的特征,宝音图隆起受F4与F5的影响,其内部次生断裂发育,有多期岩浆岩侵入;⑤在F1两侧出现明显的波浪起伏式密度异常特征,由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接触挤压、在板块缝合带两侧形成的褶皱构造引起;⑥在F1的大于10km深度、F1与F9的大于20km深度位置存在巨大的低阻异常体,呈“上部直立、下部向北倾”,向下可延伸至莫霍面以下,推断为从地幔上涌的岩浆软流体(或岩浆通道),为岩浆上溢及深部成矿提供了深部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狼山成矿带 岩浆岩 断裂构造 深部地质结构 大地电磁测深 重磁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斜坡中—晚二叠世古沉积环境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大双 吕琴音 +3 位作者 张耀阳 张鹏辉 裴发根 张小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7-522,共16页
大兴安岭南部—松辽盆地西斜坡晚二叠世古沉积环境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关于该地区中—晚二叠世古环境演化方面的研究也鲜见报道。本文采用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西斜坡蒙科地1井中—晚二叠世古沉积环境... 大兴安岭南部—松辽盆地西斜坡晚二叠世古沉积环境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关于该地区中—晚二叠世古环境演化方面的研究也鲜见报道。本文采用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西斜坡蒙科地1井中—晚二叠世古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中二叠世为明显的海相沉积,沉积水体相对较深,期间可能存在多次干热—暖湿波动,其中中二叠世ZSI晚期—ZSII早期较为明显,水体性质体现为咸水—微咸水—半咸水,水体还原性—偏氧化性—还原性,气候干热—温湿—干热。晚二叠世早期为微咸水—半咸水海相沉积,至晚二叠世晚期转变为淡水—微咸水海陆过渡相沉积,期间存在两次明显的气候环境波动,与中二叠世哲斯组沉积中期气候环境变化相似,表现为水体变浅、咸度降低、还原性减弱,气候由干热转向温湿。晚二叠世以来气候逐渐向温暖湿热转变,水体逐渐变浅,可能与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气候变暖有关。至三叠纪、侏罗纪时期,区域处于构造抬升阶段,沉积环境由海陆过渡相环境转变为陆相沉积。结合TOC、古生产力指标分析得出,中二叠世ZSI晚期—ZSII2早期、晚二叠世LXI晚期、晚二叠世LXII中期、晚二叠世LXIII沉积期偏湿润的气候条件和低咸度、弱还原—偏氧化性的沉积水体环境,是形成厚度较大、富有机质烃源岩的有利的气候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二叠世 有机质 古沉积环境 古气候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架子山钼(银)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振亮 赵克强 +5 位作者 杨剑洲 付燕刚 席明杰 李超 邓友茂 陆桂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68-3777,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架子山斑岩型钼(银)矿床7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测定与分析,获得了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介于143.1±2.1~147.2±2.4 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45.8±1.4 Ma(MSWD=1.5),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47.4±1.4 Ma (...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架子山斑岩型钼(银)矿床7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测定与分析,获得了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介于143.1±2.1~147.2±2.4 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45.8±1.4 Ma(MSWD=1.5),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47.4±1.4 Ma (MSWD=1.5),表明架子山钼(银)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属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钼成矿期成矿。架子山钼(银)矿床Re含量在37.62×10^(-6)~401.34×10^(-6)之间,平均值为121.28×10^(-6),表明架子山钼(银)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测年 架子山钼(银)矿床 辉钼矿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振亮 赵克强 +5 位作者 杨剑洲 邓友茂 付燕刚 段壮 林鲁军 左光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4-1000,共17页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为了确定其侵位时代,探讨大地构造环境,本文对该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02.9±1.2)Ma,为晚石炭世岩浆作用的产物...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为了确定其侵位时代,探讨大地构造环境,本文对该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02.9±1.2)Ma,为晚石炭世岩浆作用的产物;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_(2))=74.73%~76.60%)、富碱(w(Na_(2)O+K_(2)O)=6.20%~7.03%)、高铝饱和指数(A/CNK=1.43~1.58)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Rb、K、Th、U富集,Ba、Sr、Ti、Nb、P呈明显V字型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具有负Eu异常(δEu=0.46~0.67)、高分异指数(I_(D)=88.89~91.55)和低固结指数(I_(S)=1.68~4.78)的特征,表明岩石经历了高分异演化作用,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具有向A型花岗岩演化的趋势;^(176)Hf/^(177)Hf值为0.282850~0.282951,ε_(Hf)(t)值为9.2~12.5,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变化范围为910~603 Ma,表明二长花岗岩岩浆可能是新元古代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阶段,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后构造环境从挤压转换成碰撞后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晚石炭世 后造山环境 古亚洲洋 兴蒙造山带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地区古元古界北山岩群中长英质脉内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燕刚 陆桂福 +3 位作者 马德清 王振亮 段壮 李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8-1938,共11页
深熔作用是大陆地壳分异、元素迁移富集的重要地质过程。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的北山地区,笔者等对前寒武系北山岩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岩群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及深熔作用,长英质浅色脉体分布广泛,却鲜有文献报道。绵山地区出露的... 深熔作用是大陆地壳分异、元素迁移富集的重要地质过程。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的北山地区,笔者等对前寒武系北山岩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岩群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及深熔作用,长英质浅色脉体分布广泛,却鲜有文献报道。绵山地区出露的古元古代北山岩群斜长角闪岩及相关的长英质浅色脉体的野外地质特征、相互关系共同指示了北山岩群变质地层经历了部分熔融,熔体在原地分凝聚积。锆石LA-ICP-MS U-Pb测定结果表明,顺北山岩群变质地层片理产出的长英质浅色脉体锆石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约为370 Ma,表明深熔作用发生时间为晚泥盆世;一测点的n(^(207)Pb)/n(^(206)Pb)年龄为1623±12 Ma,与前人报道的北山岩群测年结果高度相近,虽此年龄值不足为证,但结合产出特征,可能指示长英质浅色脉体的源岩为北山岩群。此外,北山岩群中深熔作用普遍发育,露头可见大量的石榴子石、电气石、云母类矿物,指示区内部分稀有元素成矿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熔作用 北山岩群 长英质脉体 稀有金属成矿 北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