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中情感营造:疗愈和活力街道微更新设计循证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珍 徐磊青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目的】旨在探索以循证设计为方法的活力与疗愈街道微更新设计。【方法】通过参与式工作营的形式开展上海市宝山区庙行镇共康路两个街段的微更新设计工作,并借助基于虚拟现实与可穿戴生理传感器的实验,验证活力街道设计与疗愈街道设计... 【目的】旨在探索以循证设计为方法的活力与疗愈街道微更新设计。【方法】通过参与式工作营的形式开展上海市宝山区庙行镇共康路两个街段的微更新设计工作,并借助基于虚拟现实与可穿戴生理传感器的实验,验证活力街道设计与疗愈街道设计所营造的环境氛围对居民情绪的不同影响,评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结果】两个街段的微更新设计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期情感氛围,体现在心理和生理情绪指标变化上。验证了公众参与结合虚拟现实与可穿戴生理传感器辅助设计技术的运作模式,有助于设计师在早期阶段检验设计方案中的环境情感氛围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精准性。【结论】为活力与疗愈街道微更新设计增添实证证据,为循证设计流程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微更新 街道设计 循证设计 参与式工作营 情感氛围 疗愈 活力 神经科学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疗愈视角下的住宅阳台环境研究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天明 徐磊青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目的】住宅阳台作为重要的家庭生活空间,其环境的疗愈性逐渐成为人居环境领域研究的新议题,明确疗愈视角下住宅阳台环境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形成系统性认知,对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增进健康福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以... 【目的】住宅阳台作为重要的家庭生活空间,其环境的疗愈性逐渐成为人居环境领域研究的新议题,明确疗愈视角下住宅阳台环境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形成系统性认知,对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增进健康福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以阳台疗愈环境研究为视角,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依据,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脉络、内容及方法进行梳理和分析,评述当前研究的现状、趋势、局限与不足。【结果】阳台疗愈环境研究可以分为“环境—感知”“环境—行为”“环境—生态”3个方面,经历了由物理环境效应到感知恢复,再到身心疗愈的渐进式过程。总结了阳台环境在感知、行为、生态方面的疗愈效益,评述了身心融合、多元统一的研究历程和新兴技术支持下研究范式的转变,展望了人与环境交互的阳台环境效益与因果关系、影响要素与疗愈机制、空间配置与综合利用的研究方向。【结论】有助于推动阳台研究的深化,为住宅阳台环境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阳台的多样化利用,提升居民的健康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愈环境 居住健康 身心健康 疗愈效益 阳台环境 住宅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块公共空间孤岛及其疏解——基于TOD步行体系三维网络建模的行为学实证 被引量:9
3
作者 言语 徐磊青 《风景园林》 2021年第5期42-50,共9页
针对研究不同站域步行化改造步行便利之增量变化,对上海11个轨交站域建立不同历史阶段的步行化改造模型。同时,结合地块城市基面的总公共空间面积供应量,进行物质环境指标的整合,从而建立:1)总公共空间供应量;2)可达性在步行改造中的变... 针对研究不同站域步行化改造步行便利之增量变化,对上海11个轨交站域建立不同历史阶段的步行化改造模型。同时,结合地块城市基面的总公共空间面积供应量,进行物质环境指标的整合,从而建立:1)总公共空间供应量;2)可达性在步行改造中的变化数值(sDNA指标);3)活动量内外均衡性指示剂三者的相关性拟合方程。通过验证33个商业地块行为学活动量,证明综合了前两者指标的公共空间疏解指数(MIPS)可以对轨交站域空间活力的延续性产生积极影响,对比综合前得到了提升。此外,得出公共空间立体协同度等其他具参考意义的指标,以作为设计参考,对现有轨交站域地块开发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设计网络分析 TOD公共步行体系 公共空间 轨交综合体 公共空间疏解指数 网络立体协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