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风向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咸德 李军 +5 位作者 赵越 安欣欣 李冰 杨红霞 李玉武 董树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2005年9月~2006年9月在北京市北部、中部、南部3个点位采集了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质谱技术测定了29种无机元素.基于大气浓度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925hPa时不同风向对北京市TSP浓度及Al、Fe、C... 2005年9月~2006年9月在北京市北部、中部、南部3个点位采集了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质谱技术测定了29种无机元素.基于大气浓度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925hPa时不同风向对北京市TSP浓度及Al、Fe、Ca、S、Se、Pb、Zn等特征元素空间分布及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TSP及Al、Fe等地壳来源元素在东北、西北、西南3种风向下,3点位的平均浓度变化不大,表现出明显的顺东北风递增的特征;Pb、Zn等冶炼排放元素的3点位平均浓度以西南风时为高,并表现出明显的顺西南风递减的特征.Pb、Zn等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北京南部以远地区有色冶金企业排放的大气传输;而地壳元素主要来自北京本地排放源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特征元素 区域分布 污染来源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分级样品的铅同位素丰度比测量与来源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咸德 朱祥坤 +4 位作者 董树屏 李玉武 David Widory 杨红霞 李冰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51-158,163,共9页
报道了北京市2004年夏、冬季分级采样样品的化学组成和铅同位素丰度比数据,并对铅来源进行了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分析了24个无机元素浓度,同时用多接收器电感耦合... 报道了北京市2004年夏、冬季分级采样样品的化学组成和铅同位素丰度比数据,并对铅来源进行了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分析了24个无机元素浓度,同时用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技术测定铅同位素丰度比。结果表明:细颗粒(PM2.5)中的铅含量明显高于粗颗粒(PM10~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80%以上的铅存在细颗粒。细颗粒的206Pb/207Pb比值处于1.140~1.156的范围;粗颗粒的206Pb/207Pb比值处于1.127~1.148的范围,总体上低于细颗粒。北京市大气铅来源复杂、多样,有2个或3个以上,主要来源除了燃煤排放还有涉铅有色冶金排放。基于前期工作积累的较多样品测量数据,燃煤排放的206Pb/207Pb代表性比值为1.163 3;涉铅有色冶金排放源的数据较少,初步判断处于1.11~1.15之间,中值为1.13。夏季、冬季细颗粒中燃煤源贡献率分别为0.51和0.59;涉铅有色冶金源的贡献率分别为0.49和0.41。北京市大气铅污染同时具有当地排放和区域性排放的贡献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铅来源 同位素丰度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