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纺织工业典型污染物治理技术回顾 被引量:14
1
作者 章耀鹏 沈忱思 +1 位作者 徐晨烨 李方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33,40,共11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升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纺织工业排放标准和环境管理要求日趋严格。为更好地预防及消除纺织行业产生的污染,在梳理行业典型产排污特征的基础上,针对重金属、浆料、染料及其中间体三大类特征污染物,分别从物化...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升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纺织工业排放标准和环境管理要求日趋严格。为更好地预防及消除纺织行业产生的污染,在梳理行业典型产排污特征的基础上,针对重金属、浆料、染料及其中间体三大类特征污染物,分别从物化处理、生化处理及高级氧化处理等方面展开典型污染物治理技术的梳理与分析,对其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及总结,并结合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发展情况对目前的治理技术发展现状给出建议。提出“物化-生化-深度处理”多重联动技术的开发是纺织工业向绿色发展转型的关键思路,为未来纺织工业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工业 重金属 浆料 染料及中间体 污染物 污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工业产排污特征与水污染治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马慧婕 沈忱思 +5 位作者 章耀鹏 徐晨烨 马春燕 刘艳彪 石磊 李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29-2539,共11页
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水污染防治问题也一直是环境治理的重点与难点.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升,纺织工业将面临愈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境管理要求.为更清晰地了解纺织工业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水污染防治问题也一直是环境治理的重点与难点.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升,纺织工业将面临愈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境管理要求.为更清晰地了解纺织工业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首先对纺织生产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及总结了行业中纺织和染整两个主要加工过程的产排污特点;其次,分别对物化、生物以及深度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与汇总,提出了基于废水分质处理和再生回用的可行技术体系;最后,结合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发展,根据未来纺织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行业水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显示:完善末端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回用率、推行清洁生产是我国未来纺织废水治理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亟需推进工业聚集区的设立,确立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纺织企业废水污染排放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工业 水污染治理 产排污 印染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减污降碳目标的纺织工业环境治理发展趋势 被引量:23
3
作者 唐政坤 刘艳缤 +4 位作者 徐晨烨 刘艳彪 沈忱思 李方 王华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针对全球正面临着化石能源趋紧、温室气体排放过剩的问题,减污降碳要求已经迫在眉睫,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纺织工业的低碳绿色发展对工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全产业链分析了中国纺织工业产生能耗和排污的环节,剖析了纺织... 针对全球正面临着化石能源趋紧、温室气体排放过剩的问题,减污降碳要求已经迫在眉睫,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纺织工业的低碳绿色发展对工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全产业链分析了中国纺织工业产生能耗和排污的环节,剖析了纺织品从原料加工、染整加工以及成品加工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环节和降碳潜力,然后对推动降碳的污染治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前沿技术进行了归纳,最后,根据绍兴市柯桥区纺织产业集群地滨海工业园的先进案例从环境管理层面剖析了产业聚集化对行业减碳的促进作用。指出未来纺织工业减污降碳的发展目标需要从制度、技术和管理3个层面共同落实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工业 碳中和 减污 资源回收 管理制度 纺织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的耐盐调控及其在高盐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田晴 刘青盟 +3 位作者 李方 杨波 张思远 关自良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76,共12页
生物脱氮除磷(BNR)工艺在氮磷等营养物生物去除过程难免受到盐度变化的冲击,掌握细菌的应对机制,策略性调控系统运行方式,对经济、高效地维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汇总简述了以下最新研究成果:(1)耐盐微生物能根据环境中盐度的变化... 生物脱氮除磷(BNR)工艺在氮磷等营养物生物去除过程难免受到盐度变化的冲击,掌握细菌的应对机制,策略性调控系统运行方式,对经济、高效地维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汇总简述了以下最新研究成果:(1)耐盐微生物能根据环境中盐度的变化,快速地与环境交换水、小分子氨基酸、甘油、多糖类有机物以及钾、钠离子等无机物来平衡细胞渗透压;(2)极端嗜盐菌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各类能源(光、电以及化学势比脂肪酸更低的电子供体),促进高能量贮存物(聚糖、聚磷、聚羟基烷酸酯、聚硫)的积累;(3)利用交替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膜工艺,接种高盐污泥并同步利用海水驯化生物膜菌群,且借助各种高能物质存储与消耗的偶联反应,可驱动高盐环境中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过程的高效运行。最后指出,如何高效地在维持系统稳定性同时设计出合理的工艺与反应器形式,如何通过外源性能源(光、电、化能物质)的输入来调控微生物高盐环境的适应性,是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理论研究以及工程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生物反应器 生物膜 盐胁迫与耐盐调控 相容性溶质 光系统 电刺激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及其膜污染探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岗 陈小光 +2 位作者 周伟竹 王玉 徐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9-276,共8页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 MBR)集厌氧生物技术和膜分离技术于一体,具有高负荷、低能耗、可回收沼气和高效截留等优点,在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领域潜力巨大。然而,国内外关于An MBR的工程运行参数较为欠缺。此外...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 MBR)集厌氧生物技术和膜分离技术于一体,具有高负荷、低能耗、可回收沼气和高效截留等优点,在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领域潜力巨大。然而,国内外关于An MBR的工程运行参数较为欠缺。此外,膜污染问题是阻碍该工艺应用推广的重要致因,故其一直是An MBR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An MBR的工艺特征以及An MBR的结构、组合方式及其特点,指出当前外置式应用较多,内置式因其特点也逐渐引起关注;综述了An MBR及其组合工艺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现状,指出该技术多在实验室阶段,且于工程化方面国内落后于国外;探析了膜污染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膜组件、污泥特性和操作条件等影响因素)关于膜污染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了一些控制膜污染的典型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内置式 外置式 工程应用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秸秆基活性炭对锌离子和MB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颖洁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5 位作者 谢开 杨重阳 马承愚 楚刚辉 黄传敬 何遥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4-940,共7页
以辣椒秸秆为原料,KOH碱化制备活性炭(CSAC),对其进行SEM、FTIR和BET表征分析,CSAC活性炭BET比表面积高达1296 m^(2)/g,其大孔较发达,同时探究了CSAC对锌离子废水和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分别拟合Zn... 以辣椒秸秆为原料,KOH碱化制备活性炭(CSAC),对其进行SEM、FTIR和BET表征分析,CSAC活性炭BET比表面积高达1296 m^(2)/g,其大孔较发达,同时探究了CSAC对锌离子废水和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分别拟合Zn(II)和MB等温吸附过程,发现CSAC对Zn(II)和MB的等温吸附过程曲线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在共吸附过程中,Zn(II)和MB分子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以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考察Zn(II)和MB各自单一吸附和相互影响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拟合Zn(II)吸附、MB吸附及MB和Zn(II)的共吸附过程,Zn(II)对MB吸附的影响远远小于MB对Zn(II)吸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辣椒秸秆 吸附 锌离子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碱预处理新疆特色餐厨垃圾厌氧共消化研究
7
作者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韦良焕 +3 位作者 林宁 张益臻 董滨 陈小光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4,I0004,共8页
为考察新疆特色餐厨垃圾厌氧共消化效率,将不同餐厨垃圾(新疆特色和普通餐厨垃圾)分别与市政污泥按照1∶1的质量比混合,经不同热碱(NaOH、KOH、Ca(OH)_(2))预处理后进行中温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热碱预处理均能有效提高... 为考察新疆特色餐厨垃圾厌氧共消化效率,将不同餐厨垃圾(新疆特色和普通餐厨垃圾)分别与市政污泥按照1∶1的质量比混合,经不同热碱(NaOH、KOH、Ca(OH)_(2))预处理后进行中温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热碱预处理均能有效提高两种餐厨垃圾厌氧共消化效率。相比较而言,Ca(OH)_(2)预处理效果最佳:新疆特色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多糖、蛋白质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去除率分别为53.66%、33.99%、82.77%和50.26%;普通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后SCOD、多糖、蛋白质和VFAs去除率分别为59.96%、36.37%、82.42%和55.01%。新疆特色餐厨垃圾厌氧共消化效率低于普通餐厨垃圾,可能的原因是:前者SCOD相较于后者低3.00 g/L(11.03%)、盐度高0.60 g/L(5.83%)、碳氮质量比(C/N)低2.42(13.25%),更高的盐度与更低的C/N改变了细胞渗透压,对厌氧菌起抑制作用,抑制了厌氧消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特色餐厨垃圾 热碱预处理 厌氧共消化 盐度 市政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及其抗性基因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黄圣琳 何势 +2 位作者 魏欣 薛罡 高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79-1785,共7页
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其突出的抗菌性能和较低的副作用而被广泛用于细菌感染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污水处理系统作为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一个重要污染点源,已引起广泛关注。尽管如此,目前关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 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其突出的抗菌性能和较低的副作用而被广泛用于细菌感染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污水处理系统作为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一个重要污染点源,已引起广泛关注。尽管如此,目前关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降解行为及影响因子,及其对降解微生物抗药性的选择性效应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基础上,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行为及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探讨了其抗性基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特征,同时分析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其抗性基因的诱导、演变和传播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从污水处理系统达到控制和去除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提供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抗性基因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黄浦江上游典型抗生素来源及分布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方龙飞 魏群山 +3 位作者 王元宏 杨兰兰 李宗宸 柳建设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1-306,共6页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调查了两类6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恶唑)在黄浦江上游的含量、来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黄浦江上游的两条主要支流的11个采样点...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调查了两类6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恶唑)在黄浦江上游的含量、来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黄浦江上游的两条主要支流的11个采样点中均有抗生素检出,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平均值合计为34.25~211.82 ng/L,磺胺类抗生素(包括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恶唑)合计为3.11~5.83 ng/L。黄浦江上游支流附近畜牧养殖场及医药厂对附近支流的抗生素浓度影响大。支流中下游磺胺类污染浓度比上游高。四环素类抗生素浓度随黄浦江上游从丰水期到枯水期逐渐变高,而磺胺类抗生素在每个采样时间点较稳定。四环素是黄浦江上游的主要污染抗生素,对上游的水体环境有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黄浦江上游 来源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水织造废水的中水回用工程案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正启 陈小光 +6 位作者 柳建设 仰林 张瑞云 马颜雪 李毓陵 吕迎智 孙正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7-100,共4页
介绍了喷水织造废水的中水回用工程,该工程采用了絮凝气浮+深层过滤+钠离子交换+电渗析为主体的工艺,阐述了各处理阶段的设计、运行参数和经济技术指标等,设计处理规模为3 000 m3/d。实践证明,喷水织造废水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30... 介绍了喷水织造废水的中水回用工程,该工程采用了絮凝气浮+深层过滤+钠离子交换+电渗析为主体的工艺,阐述了各处理阶段的设计、运行参数和经济技术指标等,设计处理规模为3 000 m3/d。实践证明,喷水织造废水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30 mg/L、硬度≤60 mg/L、电导率≤850μS/cm,可以满足喷水织机的用水要求。该工程可为大型喷水织造企业回用污水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造废水 中水回用 絮凝气浮 电渗析 钠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环境下Cr(Ⅵ)/亚硫酸盐体系氧化降解效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庆泽 黄颖 王兆慧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7,共7页
鉴于亚硫酸盐处理含铬Cr(Ⅵ)废水时会产生氧化性极强的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使得亚硫酸盐的消耗量增加,为提高亚硫酸盐的利用率并将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加以利用,选取了常见的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作为目标有机污染物用以捕获产生的... 鉴于亚硫酸盐处理含铬Cr(Ⅵ)废水时会产生氧化性极强的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使得亚硫酸盐的消耗量增加,为提高亚硫酸盐的利用率并将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加以利用,选取了常见的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作为目标有机污染物用以捕获产生的活性自由基,以达到含Cr(Ⅵ)废水和有机污染废水协同处理的目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显色法测定AO7、Cr(Ⅵ)和亚硫酸盐等各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采用自由基捕获方法鉴定反应中的活性氧化物种。结果表明,Cr(Ⅵ)/亚硫酸盐体系能够在降解AO7的同时,将Cr(Ⅵ)转化为Cr(Ⅲ), S(Ⅳ)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在[Na_2SO_3]_0=0.5 mM、[Cr^(6+)]_0=0.1 mM、pH=3.0条件下,Cr(Ⅵ)/亚硫酸盐体系对AO7的降解效果最好,反应60 min后,AO7降解率和Cr(Ⅵ)的还原率分别为86.1%和82.0%,且氯离子Cl^-的加入几乎无影响。在反应体系中加入0.1 mM乙醇或叔丁醇后,AO7的降解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Cl^-=0/300 mM条件下,AO7的降解率分别变为56.6%/71.7%和80.7%/81.5%,证明该体系中的主要氧化物为SO■和·OH,且起主要作用的是SO■。AO7降解实验、可吸附卤代物(AOX)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果表明,Cr(Ⅵ)/亚硫酸盐体系在高盐环境下能保持较高的降解效率,且不会增加氯代二次产物的生成,这种新型的氧化降解体系有望在高盐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亚硫酸盐 高盐环境 降解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柴油污染土壤洗涤修复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及增效机制探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昭露 陈泉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21,167,共7页
分别采用5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皂苷(saponin)、曲拉通X-100(TX-100)、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对柴油污染土壤进行清洗,考察pH、温度、搅拌时间、污染时长及助剂的使用对清洗效果的影响。并用Zet... 分别采用5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皂苷(saponin)、曲拉通X-100(TX-100)、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对柴油污染土壤进行清洗,考察pH、温度、搅拌时间、污染时长及助剂的使用对清洗效果的影响。并用Zeta电位仪对溶液电位,及接触角仪对清洗前后的土壤进行代表值的测定。结果表明:溶液浓度越大,清洗效果越好,对于柴油污染20 d的土壤,升高清洗温度和添加H_2O_2辅助清洗可提高柴油洗脱率;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效果类似但存在差异,SDS在pH=10时使用最佳,柴油洗脱率可达65%,并可防止二次污染发生;SDBS则在pH=7时清洗效果最佳,洗脱率达59.3%;实验筛选出皂苷为较理想的清洗剂,与H_2O_2联用,柴油洗脱率最高可以达到75%;对于柴油污染130d土壤,延长清洗搅拌时间,可改善清洗效果。Zeta电位测定表明,表面活性剂与土壤粒子均带负电荷,"同性相斥"作用可防止二次污染。清洗后受柴油污染土壤的接触角变小,亲水性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污染时长 表面活性剂 影响因素 接触角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整行业有机废气治理/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3
作者 查向浩 穆莹 +2 位作者 谢开 张博文 马承愚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91,共4页
介绍了近十年来我国染整行业有机废气治理和监测情况,对各种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和监测方法进行分析。目前染整行业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包括:静电处理法、吸收法、焚烧法、蓄热燃烧法、催化氧化法等;对三种不同面料热定形机排放有机污染物进... 介绍了近十年来我国染整行业有机废气治理和监测情况,对各种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和监测方法进行分析。目前染整行业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包括:静电处理法、吸收法、焚烧法、蓄热燃烧法、催化氧化法等;对三种不同面料热定形机排放有机污染物进行表征,对染整行业排放有机物监测方法进行剖析,并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对染整行业有机废气治理及监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整行业 有机废气 处理技术 监测技术 热定形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污型CFC/TiO_(2)光热织物的制备及其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涵 李小龙 +1 位作者 朱波 张丽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8,共8页
太阳能光热海水蒸发被认为是解决淡水危机的有效策略,但实际海水中存在油污和有机污染物,长期蒸发过程中污染物会黏附在光热膜表面,致使膜的蒸发性能下降。为实现海水的长期抗污型蒸发,制备兼具光热和光催化性能的碳纤维布(CFC)/TiO_(2... 太阳能光热海水蒸发被认为是解决淡水危机的有效策略,但实际海水中存在油污和有机污染物,长期蒸发过程中污染物会黏附在光热膜表面,致使膜的蒸发性能下降。为实现海水的长期抗污型蒸发,制备兼具光热和光催化性能的碳纤维布(CFC)/TiO_(2)织物。以CFC为衬底,通过水热法在其表面生长TiO_(2)纳米棒阵列(TiO_(2)纳米棒直径约为0.47μm、长度约为1.49μm)。结果显示:CFC/TiO_(2)织物表现出超亲水和超疏油特性,同时具有宽光谱(280~2500nm)光吸收性能(光吸收效率约为88%);在模拟太阳光激发下,CFC/TiO_(2)还可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如在200min内降解73%的盐酸四环素。将CFC/TiO_(2)光热薄膜构筑成倾斜式海水蒸发器,在模拟阳光(光强为1kW/m^(2))照射下,部分海水被蒸发,蒸发速率达1.68kg/(m^(2)·h),浓缩后的海水在织物底端滴落,长期蒸发不析盐。这种光热/光催化织物有望推动太阳能海水淡化走向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光热海水蒸发 抗污 碳纤维布 二氧化钛 抗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氧化法制备棉花秸秆活性炭去除印染废水中的铬(Ⅵ) 被引量:1
15
作者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谢开 +1 位作者 马承愚 刘书杰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3,共5页
以新疆南疆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H_(2)SO_(4)预氧化和KOH活化制备活性炭,其Langmuir比表面积达到1 580.94 cm^(2)/g。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活性炭对印染废水中铬(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 H为2,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为0.5 mg/L,活性炭... 以新疆南疆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H_(2)SO_(4)预氧化和KOH活化制备活性炭,其Langmuir比表面积达到1 580.94 cm^(2)/g。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活性炭对印染废水中铬(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 H为2,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为0.5 mg/L,活性炭投加量为0.1 g,吸附时间为150 min时,Cr(Ⅵ)的吸附量为28 mg/g。Langmuir吸附等温线能更好地描述棉花秸秆活性炭吸附Cr(Ⅵ)的过程,R^(2)为0.988 24,说明棉花秸秆活性炭的表面Cr(Ⅵ)主要以单分子层形态吸附。活性炭对铬(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为0.950 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棉花秸秆 活性炭 吸附铬(Ⅵ)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DMAC改性蒙脱土制备硝酸根吸附剂
16
作者 袁雨暄 顾雨薇 +1 位作者 宋新山 赵晓祥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硝酸根因其电负性强、水溶性大,难以形成沉淀,因而难以被快速吸附去除,通过化学改性增加吸附剂表面正电性可增强硝酸根吸附。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oly dimethyl diallyl ammonium chloride, PDADMAC)对蒙脱土进行改性,成功将PDAD... 硝酸根因其电负性强、水溶性大,难以形成沉淀,因而难以被快速吸附去除,通过化学改性增加吸附剂表面正电性可增强硝酸根吸附。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oly dimethyl diallyl ammonium chloride, PDADMAC)对蒙脱土进行改性,成功将PDADMAC负载在蒙脱土表面;通过对改性前后蒙脱土(Mt)进行表征,对比分析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后蒙脱土(PDM-Mt)的季胺氮含量增加,表面电势大幅提高;PDM-Mt对NO-3-N的吸附量在pH=7时为3.07 mg/g,相比改性前提升了86%;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即主要是单分子层化学吸附;PDM-Mt对NO-3-N吸附过程在4 h内达到平衡,在pH值为5~7时有明显吸附效果;重复5次吸附后吸附量下降了21%,具有较高的可循环利用性。由此可见,PDADMAC具有作为改性剂促进硝酸根吸附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根吸附 改性蒙脱土 PDADMAC 阴离子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染废水处理功能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学辉 朱玲玉 +3 位作者 刘娜 姜鸿 杨芳 柳建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4-560,共7页
利用微生物处理印染废水被认为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将印染废水成分分类,分别介绍了印染废水中难降解污染物,如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浆料(聚乙烯醇)的分类,并进一步阐述其结构特征。另外,本文以印染废水的主要成分为基础,... 利用微生物处理印染废水被认为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将印染废水成分分类,分别介绍了印染废水中难降解污染物,如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浆料(聚乙烯醇)的分类,并进一步阐述其结构特征。另外,本文以印染废水的主要成分为基础,分别系统总结了功能菌对其降解机理、降解条件的优化调控及降解产物等方面的内容。目前,虽然功能菌在印染废水处理的实验室研究较为广泛,但是由于实验室多用传统的高营养型LB培养基进行筛选,导致其对工程无机环境适应性差、无法存活。本文提出在深入探讨微生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筛选出以目标污染物作为唯一碳源、氮源及能量的高效功能菌群及菌株,从而极大地发挥功能菌在印染废水处理的实际工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菌 降解 染料 助剂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的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向心怡 陈小光 +3 位作者 戴若彬 王玉 周伟竹 徐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5,共8页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EGSB)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典型代表,相比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具有更高的容积负荷和抗冲击性能,且其还有占地小以及可产生沼气能源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高...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EGSB)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典型代表,相比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具有更高的容积负荷和抗冲击性能,且其还有占地小以及可产生沼气能源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本文介绍了EGSB反应器的结构原理与运行流程;统计分析了近些年国内EGSB反应器的相关文献及其由小试到工程化的发展历程;概述了EGSB反应器在甲烷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制氢、同步脱氮除硫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产甲烷EGSB反应器与生物膜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等工艺联用的工程应用现状,指出这些工艺均表现出良好的单体去除效果和较理想的整体去除效果,且EGSB反应器在与新兴技术的耦合上也表现出较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 第三代厌氧反应器 高浓度有机废水 甲烷化 工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工艺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芳 马颜雪 +7 位作者 陈小光 刘书惠 张益榛 任志鹏 李康琪 童艺翾 任泺彤 李毓陵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9-94,共6页
为解决苎麻纤维传统脱胶法效率低、费用高及二次污染等难题,以自主研发的高效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装置为载体,开发了一种高效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基于苎麻原麻化学成分分析,开展了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工艺的启动特征、稳定运... 为解决苎麻纤维传统脱胶法效率低、费用高及二次污染等难题,以自主研发的高效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装置为载体,开发了一种高效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基于苎麻原麻化学成分分析,开展了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工艺的启动特征、稳定运行特征和脱胶后苎麻纤维物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苎麻原麻中纤维素约占70%,胶质约占30%,脱胶过程中应重点去除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该系统可在水力停留时间为72 h内实现快速启动,高效稳定运行时pH值为7.0左右,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质量浓度均处于低位;该系统在最佳浴比为1∶8时的苎麻物理特征最优,苎麻具有较好的外观形态和良好的力学性能,胶质残留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螺旋对称流厌氧反应器 生物脱胶 纤维素 果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与纳米二氧化钛共混改性PES超滤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永军 李方 +1 位作者 李佳峰 马春燕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20,共8页
为了改善膜的分离性能,采用氧化石墨烯(GO)与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聚醚砜(PES)超滤膜进行共混改性,将GO和nano-TiO_2单独或按比例添加到PES铸膜液中,分别考察了不同共混改性超滤膜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等表征... 为了改善膜的分离性能,采用氧化石墨烯(GO)与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聚醚砜(PES)超滤膜进行共混改性,将GO和nano-TiO_2单独或按比例添加到PES铸膜液中,分别考察了不同共混改性超滤膜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对膜进行了分析,利用纯水和模拟污染物进行了通量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共混改性后超滤膜热稳定性增强,指状孔道变大,上表面粗糙度减小.通过对比分析,可知GO和nano-TiO_2共同共混改性的超滤膜(0.8%GO+0.2%nano-TiO_2)性能最优,纯水通量可达260L/(m2·h),相较于纯PES膜,通量增加了52.1%,静态接触角可达54.7°,BSA和SA模拟污染物过滤180min后,膜的稳定通量分别保持在67.8和68.0L/(m2·h)左右,截留率均可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 NANO-TIO2 共混改性超滤膜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