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需求 被引量:5
1
作者 於方 赵丹 +4 位作者 孙倩 马瑞明 王膑 郭培培 吴畏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44-2650,共7页
农田生态环境损害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重要类型,主要涉及非法占地、非法采矿、污染排放等类型。现有农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规范从总体要求、不同环节、不同要素维度提出了鉴定要求,但在与现有损害鉴定评估标准的兼容性、技... 农田生态环境损害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重要类型,主要涉及非法占地、非法采矿、污染排放等类型。现有农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规范从总体要求、不同环节、不同要素维度提出了鉴定要求,但在与现有损害鉴定评估标准的兼容性、技术标准规定的简便性以及损害调查指标和方法的系统性、因果关系判定的严密性、评价标准的全面性、费用和价值测算方法的一致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充分整合现有标准,形成与现有国家标准相衔接且简单实用的农田损害鉴定评估标准,并推动重点领域技术方法突破,逐步完善以农田生态环境恢复和农产品价值评估为核心的农田损害价值量化技术体系,保障农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生态环境损害 鉴定评估 技术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只艳 武会会 +3 位作者 於方 肖庆聪 曹国志 张衍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4,共11页
新污染物治理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注入强劲动力,系统设计构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对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分析了欧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现状,对比研究了... 新污染物治理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注入强劲动力,系统设计构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对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分析了欧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现状,对比研究了我国差距,聚焦新污染物治理工作部署,系统谋划我国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建议分优先次序逐步健全制度体系,紧扣风险评估科学合理设置管控目标,提升能力水平推动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以期为新污染物治理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新污染物治理 环境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地区)污染场地修复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8
3
作者 赵丹 於方 +5 位作者 廖晓勇 王膑 孙倩 陶欢 吴畏达 周游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1-452,共12页
综述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在污染场地修复方面的进展,包括立法、重点关注污染物、修复技术、修复资金来源和修复效果评估等。并将其与中国国情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中国探索新时代土壤污染防治路径提... 综述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在污染场地修复方面的进展,包括立法、重点关注污染物、修复技术、修复资金来源和修复效果评估等。并将其与中国国情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中国探索新时代土壤污染防治路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虽针对土壤污染防治进行了专门立法,污染地块的底数有望在详查后初步摸清,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显著缩小,但历史遗留地块修复仍存在政府兜底、粗放型技术占主导、效果评估周期长等现实问题。未来中国应以《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贯彻落实为契机,结合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相关要求,通过责任追究、成效评估、损害赔偿等制度的落实,妥善解决修复资金难题,严格管控历史遗留污染风险,有效防控新增污染,构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国家和地区 中国 污染场地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丹 吴畏达 +1 位作者 孙倩 於方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43,共14页
我国已初步形成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但基于保护生态受体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尚未构建.本文从我国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复合污染现状出发,综述了典型行业场地土壤特征污染物复合情... 我国已初步形成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但基于保护生态受体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尚未构建.本文从我国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复合污染现状出发,综述了典型行业场地土壤特征污染物复合情形下的生态效应,分析了产生不同联合效应的机理.对目前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分类阐述,并评述了复合污染生态效应和风险表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构建全面系统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体系提供支撑.我国冶炼、焦化等重点行业场地通常呈现重金属-重金属复合、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等污染特征,当这类污染物共存时,可通过影响彼此的生物吸收转运、降解转化、生物毒性等,产生协同、加和、拮抗等联合效应.目前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指数法、商值法、概率法等,指数法基于污染源、暴露途径和生物受体的不同指标构建综合评估指数量化污染物的相对风险,商值法基于污染物暴露量和毒性参考值等量化污染物的绝对风险,概率法通过污染物和毒性数据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概率函数等获得考虑污染分布和毒性效应变异性的绝对风险,复合污染情形下,可通过浓度加和、效应加和以及二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方法进行综合表征.本文针对目前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构建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建议从合理构建多维度多要素综合风险指数、分区分类构建本土化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参数、基于复合污染毒性效应机理科学构建概率风险表征方法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推动生态风险评估规范化和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行业 土壤 复合污染 联合生态效应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次生突发水污染风险分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夏飞 周胜森 +4 位作者 徐翔宇 解明礼 徐泽升 曹国志 王鲲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99-4008,共10页
以2021年为基准年,基于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DEM数据及水质监测断面数据等,以1km×1km网格为基本单元,按照“地质灾害-风险源-传输途径-敏感受体”评估框架,采用风险场评估法对长江上游开展地质灾害次生突发水污... 以2021年为基准年,基于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DEM数据及水质监测断面数据等,以1km×1km网格为基本单元,按照“地质灾害-风险源-传输途径-敏感受体”评估框架,采用风险场评估法对长江上游开展地质灾害次生突发水污染风险分区评估.结果表明:①高风险区面积为22534.1km^(2),占比2.3%;中风险区面积为105239.1km^(2),占比10.7%;低风险区面积为857694.4km^(2),占比87.0%;②从空间分布来看,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重庆市、陇南市东南部、绵阳市中部、南充市北部、阿坝州东南部、雅安市南部、凉山州中部、德阳市西部等;③从重点河流沿岸空间分布来看,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重庆段,金沙江攀枝花段,嘉陵江陇南段、南充段,岷江成都段、阿坝州段,雅砻江凉山州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地质灾害 水污染 风险 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科技需求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武会会 只艳 +3 位作者 肖庆聪 徐伟攀 张衍燊 於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02-5208,共7页
新污染物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任务,为支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顺利开展,亟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本文从新污染物筛查、监测、风险评估、替代和治理技术、风险管控等方面出发,介绍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构建以风... 新污染物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任务,为支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顺利开展,亟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本文从新污染物筛查、监测、风险评估、替代和治理技术、风险管控等方面出发,介绍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构建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管理机制的历程.同时,梳理了我国在新污染物治理的历程、成果以及差距.结合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筛查-评估-治理-管控-示范”五方面提出任务布局,以期逐步解决新污染物治理技术瓶颈,构建新污染物全过程协同治理和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标准体系,支撑新污染物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基础研究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