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郝吉明 万本太 +3 位作者 侯立安 王金南 蒋洪强 许嘉钰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38,共9页
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客观上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地位。本研究紧密结合未来10~15年全球经济、科技发展变化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资源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目标,对环境保护领域的... 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客观上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地位。本研究紧密结合未来10~15年全球经济、科技发展变化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资源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目标,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和预测,全面把握"新时期"的特点和要求,着力针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农村与土壤环境、固废污染防治、海洋环境、环境风险与健康、国际环境保护等领域提出下一个十年,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战略思路和重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土壤环境 固体废物污染 海洋环境 农村环境 环境风险与健康 国际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长期煤利用中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路线 被引量:17
2
作者 郝吉明 王金南 +5 位作者 王志轩 高翔 高晋生 李凡 姜培学 许嘉钰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2-48,共7页
能源利用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使用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在分析我国主要行业煤炭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炭消费重点行业——电力行业、炼焦行业和工业锅炉及... 能源利用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使用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在分析我国主要行业煤炭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炭消费重点行业——电力行业、炼焦行业和工业锅炉及炉窑2020年中期和2030年长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污染控制技术路线以及煤炭清洁利用的中长期战略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大气污染 能源结构 排放控制 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与资源共享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书肖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4,共6页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清华大学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和精品教学资源共享。我们提出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理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从立体化教...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清华大学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和精品教学资源共享。我们提出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理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从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三个方面介绍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建设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理念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体系 立体化教材 实验教学 在线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大气PM2.5 季节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彭猛 崔璐璐 +4 位作者 王磊 陈柳芮 王春迎 许嘉钰 郝吉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55-1861,共7页
为深入了解唐山市大气PM2.5污染成因与来源,采用在线观测设备于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连续监测了唐山市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OC、EC)的质量浓度变化,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监测期间PM2.5日均质量浓度... 为深入了解唐山市大气PM2.5污染成因与来源,采用在线观测设备于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连续监测了唐山市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OC、EC)的质量浓度变化,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监测期间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14—310μg·m−3,平均值为58.9μg·m−3,监测期间日均浓度超标率为22%。唐山市PM2.5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63μg·m−3)>秋季(61μg·m−3)>春季(59μg·m−3)>夏季(45μg·m−3)。PM2.5中Fe含量比例高于Ca、Zn和Pb;OC和EC质量浓度比例冬季高于其他3个季节;水溶性离子以SO42−、NO3−和NH4+为主,春、夏、秋、冬季总浓度占PM2.5浓度的比例分别为61.2%、79.6%、54.15%、42.9%;NH4+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可能由于夏季NH3挥发释放相对较高,且空气相对湿度较大,NH3通过气-液非均相反应产生较多的NH4+。PMF结果表明,燃煤、燃油、机动车尾气和二次反应是唐山PM2.5的主要来源。后向轨迹聚类结果表明,夏季气团大部分主要来自相对清洁的内陆地区和海洋地区;春季和秋季气团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的长程传输和山东西南部地区的短程传输;冬季气团主要由相对清洁的地区经长程传输过来,而唐山市冬季PM2.5污染最严重,一定程度反映了冬季受本地污染排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市 PM2.5 燃煤 机动车 二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国城市PM2.5达标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模拟 被引量:103
5
作者 薛文博 付飞 +5 位作者 王金南 贺克斌 雷宇 杨金田 王书肖 韩宝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90-2496,共7页
基于第3代空气质量模型WRF-CAMx和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开发了以环境质量为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迭代算法,并以我国333个地级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为目标,模拟计算了全国31个省市区SO2、NOx、一次PM2.5... 基于第3代空气质量模型WRF-CAMx和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开发了以环境质量为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迭代算法,并以我国333个地级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为目标,模拟计算了全国31个省市区SO2、NOx、一次PM2.5及NH3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析结果表明,以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标为约束,全国SO2、NOx、一次PM2.5和NH3的环境容量分别为1363.26×104,1258.48×104,619.04×104,627.71×104t.2010年全国实际SO2、NOx、一次PM2.5和NH3排放量分别超过环境容量的66%、81%、96%、52%.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河南、河北、天津、安徽、山东及北京6省市4项污染物排放量均超过环境容量1倍以上,环境容量严重超载区域与PM2.5高污染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空气质量达标 环境容量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京津冀和西北五省(自治区)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郝吉明 许嘉钰 +1 位作者 吴剑 马乔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9,共7页
本研究以京津冀和西北五省(自治区)为例,研究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利用GEOS-Chem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模拟计算大气污染源排放所带来的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京津冀和西北五省(自治区)的网格平均地面PM_(2.5)... 本研究以京津冀和西北五省(自治区)为例,研究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利用GEOS-Chem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模拟计算大气污染源排放所带来的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京津冀和西北五省(自治区)的网格平均地面PM_(2.5)年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为约束条件,确定出京津冀和西北五省(自治区)SO_2、NO_x、一次PM_(2.5)、VOCs和NH_3五种大气污染物环境容量。结果表明,2013年京津冀和西北五省(自治区)SO_2、NO_x、一次PM_(2.5)、VOCs和NH_3五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均超出大气环境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空气质量 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国家产业发展布局战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郝吉明 王金南 +1 位作者 蒋洪强 刘年磊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26,共7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科学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展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产业发展布局战略对策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内涵出发,以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为基础,结合主体功能...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科学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展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产业发展布局战略对策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内涵出发,以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为基础,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针对全国以及京津冀、西北五省(自治区)等重点区域,提出了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全国产业发展、能源产业和重点区域产业布局调控战略对策,以期为产业布局规划提供科学指导,实现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产业发展布局 战略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展·挑战·路径 被引量:96
8
作者 王韵杰 张少君 郝吉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55-1762,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其中大气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三大攻坚战之一.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我国开展了针对PM2.5(细颗粒物)污染治理的一系列举措,在燃煤污染和移动源污染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其中大气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三大攻坚战之一.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我国开展了针对PM2.5(细颗粒物)污染治理的一系列举措,在燃煤污染和移动源污染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相对于2013年,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ρ(PM2.5)年均值分别下降了40%、34%和28%.然而,目前我国不少区域和城市仍然面临着解决PM2.5污染的急迫需求,并且O3(臭氧)污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因此我国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今后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应重视对非电行业、柴油货车等重点源的控制,加强控制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持续推进能源和结构转型,协同推动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PM2.5 控制策略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力行业多污染物控制成本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汪俊 王祖光 +2 位作者 赵斌 王书肖 郝吉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4-1322,共9页
利用情景分析法建立了2010—2030年我国电力行业SO2、NOx、PM10、PM2.5的排放控制情景,分析了发电技术结构调整、加严及进一步加严末端控制措施(脱硫、脱硝、除尘等)的减排成本和效果.结果表明:到2030年,相对于趋势照常情景,若加严末端... 利用情景分析法建立了2010—2030年我国电力行业SO2、NOx、PM10、PM2.5的排放控制情景,分析了发电技术结构调整、加严及进一步加严末端控制措施(脱硫、脱硝、除尘等)的减排成本和效果.结果表明:到2030年,相对于趋势照常情景,若加严末端控制设施,将新增336×108元投资,SO2、NOx、PM10、PM2.5排放量可分别减少121×104、852×104、18×104、10×104t;若进一步加严末端控制措施,将再新增25×108元投资,NOx、PM10、PM2.5可分别进一步减排45×104、23×104、15×104t;若进行发电技术结构调整,将新增2 383×108元投资,SO2、NOx、PM10、PM2.5排放量分别减少248×104、420×104、18×104、10×104t;2020年和2030年发电技术结构调整带来的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分别为15 374和34 239元/t,是末端控制措施加严的3倍以上,但其能提供更大的SO2减排空间并具有降低能耗和减排温室气体等协同效益.从成本效果角度考虑,建议采用加严末端控制措施方案,同时调整发电技术结构、合理发展清洁发电技术,以为污染物减排提供更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多污染物 情景分析 减排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支持技术平台典型城市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新丽 杜世勇 +7 位作者 王书肖 朱云 韩道汶 许宏宇 邢佳 龙世程 袁颖枝 马乔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8-171,共14页
以典型城市济南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气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支持技术平台(简称"技术平台")综合评估了济南市《2018年大气污染治理"十大措施"实施方案》(简称"‘十大措施’")的实施效果,并进一步基于特定空气... 以典型城市济南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气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支持技术平台(简称"技术平台")综合评估了济南市《2018年大气污染治理"十大措施"实施方案》(简称"‘十大措施’")的实施效果,并进一步基于特定空气质量目标[济南市2018年ρ(PM2.5、ρ(O3)同比2017年分别下降20%、8%]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寻优及费效评估.结果表明:①"十大措施"实施后SO2、NO2、VOCs、一次PM2.5减排率分别为39%、24%、42%、41%,该情景在2017基准年气象条件下可使济南市2018年ρ(PM2.5)同比下降19%,新增治污成本约4.70×108元,效益-成本比约1.40;单位减排成本最低的本地扬尘源减排对ρ(PM2.5)下降的贡献率最大建议济南市下一阶段应进一步强化扬尘源减排.②经过策略寻优,反算得到了SO2、NOx、VOCs、一次PM2.5的减排率分别为46%、20%、42%、60%的优化策略,该策略下的新增治污成本约4.69×10^8元;对比"十大措施",优化策略提高了SO2和一次PM2.5的减排率,降低对O3具有负贡献的NOx减排率,满足空气质量目标的同时又尽可能地降低了治污成本,将效益-成本比提升至1.88.技术平台在济南市的初步成功应用,为济南市下一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基于实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其在我国城市逐步推广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可有效支撑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科学决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大气污染减排 成本效益评估 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冬季PM2.5中水溶性重金属污染特征 被引量:46
11
作者 王晴晴 马永亮 +4 位作者 谭吉华 杨复沫 韦莲芳 段菁春 贺克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04-2210,共7页
于2011年冬季使用SASS采样器在清华大学采集PM2.5样品,并对其中重金属和水溶性重金属(As?Cd?Cr?Cu?Mn?Pb和Zn等)以及无机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水溶性重金属浓度较高,As?Cd?Cr?Cu?Mn?Pb和Zn平均浓度依次为8.42,3.18,1.99,7.8... 于2011年冬季使用SASS采样器在清华大学采集PM2.5样品,并对其中重金属和水溶性重金属(As?Cd?Cr?Cu?Mn?Pb和Zn等)以及无机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水溶性重金属浓度较高,As?Cd?Cr?Cu?Mn?Pb和Zn平均浓度依次为8.42,3.18,1.99,7.84,30.82,49.27,412.81ng/m3.Cd和水溶性As平均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建议浓度限值.水溶性重金属在重污染期间易出现富集,灰霾和采暖期间As?Cd?Cr?Cu?Mn?Pb和Zn平均浓度都有增加趋势.水溶性重金属的逐日变化趋势与重金属和PM2.5有较好的一致性.水溶性重金属在重金属中比重:50%?Zn和As;20%<V?Mn?Se?Sr?Cd?Sb?50%;其他元素?20%.Zn水溶性比例高达66.8%,鉴于其浓度高?毒性强,应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受不同污染状况的影响时,Cd?Mn和Pb的水溶性稳定,As?Cr?Cu和Zn的水溶性较稳定.采样期间北京市PM2.5中Cd?Cr?Cu?Mn?Pb和Zn的水溶性随中和比率(NR)的变大而增强,As水溶性随NR变大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重金属 重金属 灰霾 采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市冬夏季羰基化合物污染特征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雪明 谭吉华 +7 位作者 项萍 何晓朗 郭送军 段菁春 贺克斌 马永亮 邓思欣 司徒淑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44-850,共7页
2014年冬季和2015年夏季在佛山市采集了36个羰基化合物的样品,检测出了其中14种化合物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佛山市冬夏季羰基化合物污染严重,采样期间冬季和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36.15μg/m^3±3.45μg/m^3和33.25μg/m^3±... 2014年冬季和2015年夏季在佛山市采集了36个羰基化合物的样品,检测出了其中14种化合物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佛山市冬夏季羰基化合物污染严重,采样期间冬季和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36.15μg/m^3±3.45μg/m^3和33.25μg/m^3±4.25μg/m^3.冬季三种主要污染物为:甲醛(8.54μg/m^3,23.65%)>丙酮(8.20μg/m^3,22.69%)>乙醛(5.79μg/m^3,16.03%);夏季主要污染物为:甲醛(14.63μg/m^3,44.01%)>乙醛(6.22μg/m^3,18.70%)>丙酮(5.23μg/m^3,15.73%);冬季羰基化合物日变化不大,上午与晚上浓度相近,下午浓度略高于上午和晚上;夏季羰基化合物日变化较大,上午与晚上浓度相近,下午浓度明显高于上午和晚上;佛山市冬季C1/C2和C2/C3的浓度比分别为1.56和14.35,夏季C1/C2和C2/C3的浓度比分别为2.63和15.56.佛山大气羰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冬夏季采样期间甲醛、乙醛、丙酮和丙醛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表明这些羰基化合物可能有相似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化合物 冬季 夏季 污染特征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大气汞排放趋势预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清茹 王书肖 王玉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01-2413,共13页
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不同情景下中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汞排放趋势,并分析了主要控制措施对该行业大气汞减排的贡献.研究发现,中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2030年的最大减排潜力将达到122.3t,比2012年降低82.9%.其中,锌、铅和铜冶炼的大... 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不同情景下中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汞排放趋势,并分析了主要控制措施对该行业大气汞减排的贡献.研究发现,中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2030年的最大减排潜力将达到122.3t,比2012年降低82.9%.其中,锌、铅和铜冶炼的大气汞排放量将分别减少77.8t、42.7t和1.8t.为减少大气汞排放,锌冶炼将主要通过完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实现.其中2020年和2030年采用该措施将分别减少51.0t和23.9t的大气汞排放量.铜冶炼主要通过增加再生铜比例实现大气汞减排.2020年和2030年,该措施大气汞减排量分别占铜冶炼总减排量的61.1%和72.5%.2020年前,铅冶炼的大气汞减排主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完善协同控制设备实现,将贡献88.8%的总减排量.2020~2030年,铅冶炼通过增加再生铅比例贡献65.3%的总减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冶炼 大气汞 排放趋势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品储运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评估 被引量:21
14
作者 阿克木.吾马尔 蔡思翌 +2 位作者 赵斌 王书肖 海莉玛.毛拉也夫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8,共5页
分析了我国油品储运行业的VOCs排放环节和特点。选取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等VOCs排放末端控制技术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各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建立了包括环境性能、技术性能、经济性能3方面共10项指标的综合评价... 分析了我国油品储运行业的VOCs排放环节和特点。选取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等VOCs排放末端控制技术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各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建立了包括环境性能、技术性能、经济性能3方面共10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分析了油品储运行业VOCs排放末端控制备选技术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是油品储运行业VOCs排放的最佳末端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油品储运 废气排放 末端控制 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环境中过氧化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秦瑜 李泽晖 +2 位作者 王亚玲 王东滨 蒋靖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石墨烯由于其优良的化学、电子、结构和生物兼容等特性,近年来在传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过氧化氢是活性氧类物质的一种,在大气环境、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被广泛用于工业、环境和医疗等领域,且影响人体健康。主要介绍... 石墨烯由于其优良的化学、电子、结构和生物兼容等特性,近年来在传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过氧化氢是活性氧类物质的一种,在大气环境、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被广泛用于工业、环境和医疗等领域,且影响人体健康。主要介绍了基于石墨烯复合材料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环境中过氧化氢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环境中典型苯系物的吸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艺 李泽晖 +3 位作者 王亚玲 刘星辰 吴晓雪 蒋靖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2,共5页
近年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苯系物是一类典型的VOCs。许多苯系物对生物体具有毒性,对人类健康有直接危害。因此在生产生活中,需要对大气中的苯系物浓度进行控制。在各种控制方法中,吸附法... 近年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苯系物是一类典型的VOCs。许多苯系物对生物体具有毒性,对人类健康有直接危害。因此在生产生活中,需要对大气中的苯系物浓度进行控制。在各种控制方法中,吸附法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被广泛研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由于其可控的骨架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被广泛用于气体的吸附分离,也被认为是最具有苯系物吸附潜力的材料。主要介绍了MOFs吸附典型苯系物的能力,系统分析了影响MOFs吸附典型苯系物的因素,并深入探究如何通过制备MOFs复合材料来进一步提升其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苯系物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钢铁行业运输过程的减排潜力评估
17
作者 张英志 吕兆丰 +5 位作者 王冠淇 邓梵渊 石梦双 窦广玉 郝春晓 刘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8-1655,1661,共9页
基于企业调研和门禁过车辆次等数据,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从用车企业端估算了唐山主要钢铁行业运输过程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评估了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22年唐山22家主要钢铁企业上游铁矿石运输量为1.84×10^(8) t,下游... 基于企业调研和门禁过车辆次等数据,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从用车企业端估算了唐山主要钢铁行业运输过程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评估了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22年唐山22家主要钢铁企业上游铁矿石运输量为1.84×10^(8) t,下游钢铁产品运输量为1.18×10^(8) t,主要往来于唐山港。22家钢铁企业上、下游运输方式均以公路运输为主,清洁运输方式(电动货车、铁路运输和皮带通廊运输)的货运周转量占比在70%以上;从企业过车数据看,电动车的使用次数已超过传统燃料车辆;传统柴油车以国Ⅴ和国Ⅵ车辆为主,产生的氮氧化物(NO_(x))、CO、碳氢化合物(HC)、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细颗粒物(PM_(2.5))年排放总量分别为1 112.5、208.7、25.4、13.9、12.6 t。现阶段唐山通过重污染天气预警管控措施可使钢铁企业运输过程的NO_(x)排放强度下降25.7%。货运全面电动化升级可实现唐山钢铁行业运输过程NO_(x)排放进一步大幅降低,减排比例预估高达73.0%,下阶段应优先引导具备减排潜力的企业推进货运电动化,从而实现进一步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排放 减排潜力 运输过程 钢铁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_(2)O_(4)催化剂臭氧催化甲苯:反应条件和机理分析
18
作者 叶志平 王朝晖 +4 位作者 刘明浩 赵博 王冠杰 姜宁 黄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0-511,共12页
为减少目前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Mn_(2)O_(4)尖晶石催化剂,将CuMn_(2)O_(4)催化剂结合臭氧(O_(3))催化氧化VOCs具有良好的效果,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甲苯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CuMn_(2)O_... 为减少目前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Mn_(2)O_(4)尖晶石催化剂,将CuMn_(2)O_(4)催化剂结合臭氧(O_(3))催化氧化VOCs具有良好的效果,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甲苯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CuMn_(2)O_(4)臭氧催化氧化甲苯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uMn_(2)O_(4)在臭氧的体积分数为2.1×10^(-3)、反应温度为100℃以及干空气条件下对甲苯的去除率达73%。通过催化表征和原位反应过程分析,证实适当温度和高体积分数的O_(3)可促进活性氧物种(ROS)产生,O_(3)在Mn-O或Cu-O_(v)-Mn分解并生成ROS,而Cu_(0)与Cu^(+)质量分数比w(Cu~0)/w(Cu^(+))可作为甲苯吸附锚点,在反应初期吸附甲苯并促使甲苯在活性位点(Cu-O_(v)-Mn)氧化成苯甲酸,甚至CO_(2)、H_(2)O等小分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n_(2)O_(4) 臭氧催化氧化 影响因素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用燃煤一次颗粒物的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庆 段雷 +2 位作者 蒋靖坤 王书肖 郝吉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408-4414,4527,共7页
民用燃煤是我国当前所有燃煤行业中一次PM_(2.5)最大的排放源。研究比较了18种原煤和6种半焦型煤在一典型的传统采暖炉中燃烧时的PM_(2.5)排放因子,并对比了一组典型无烟煤、半焦型煤和烟煤在改进型反式采暖炉中燃烧时的PM_(2.5)排放因... 民用燃煤是我国当前所有燃煤行业中一次PM_(2.5)最大的排放源。研究比较了18种原煤和6种半焦型煤在一典型的传统采暖炉中燃烧时的PM_(2.5)排放因子,并对比了一组典型无烟煤、半焦型煤和烟煤在改进型反式采暖炉中燃烧时的PM_(2.5)排放因子。半焦型煤的平均PM_(2.5)排放因子比所测试的原煤约低94%,同时改进型反式采暖炉对所测试的烟煤也约减排94%。这些结果表明用半焦型煤替代原煤和改进民用炉具均是实现我国民用燃煤PM_(2.5)减排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民用燃煤 排放因子 半焦型煤 新型炉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燃煤电厂汞的物质流向与汞排放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惠霂霖 张磊 +1 位作者 王祖光 王书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41-2250,共10页
为研究中国燃煤电厂中汞的去向,基于2010年中国各省份燃煤中的汞含量、燃煤消耗量、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控制设备的安装比例以及粉煤灰、脱硫石膏的二次利用方式,计算了我国燃煤电厂2010年向大气、水体、土壤中排放汞的量.2010年我国电厂... 为研究中国燃煤电厂中汞的去向,基于2010年中国各省份燃煤中的汞含量、燃煤消耗量、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控制设备的安装比例以及粉煤灰、脱硫石膏的二次利用方式,计算了我国燃煤电厂2010年向大气、水体、土壤中排放汞的量.2010年我国电厂燃煤共输入汞271.7t(147.1~403.6t).煤炭在电厂燃烧一次排放到大气中的汞为101.3t(44.0~167.1t),进入燃煤副产物、水体的汞分别为167.4t(84.3~266.3t),3.0t(1.2~5.0t).燃煤副产物二次利用过程向大气排放的汞为32.7t(12.5~56.1t),进入土壤中的汞为58.6t(33.6~103.9t),还有76.1t(30.3~108.6t)汞留在了产品中.结果表明,粉煤灰用于水泥生产和粉煤灰制砖是副产物向大气中二次排放的重要源,分别占总二次排放量的81.7%和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副产物 排放 物质流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